百度搜索 创世号 天涯 或 创世号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转眼一个月过去,经过多次轻甲实战练习,建星他们已经能很好的操纵轻甲。从现在开始他们将会进行轻甲选装挂件的练习。一大早,蓝蓝的天上飘着些白云在缓缓移动,三五成群的鸟在天空飞翔,早上的鸟儿爱唱歌,学园四处都是鸟悦耳的歌声,只是这里的天空将很快就会被一群学飞机甲的占用。建星和三十多个同学整齐的站在操场上。今天的他们和第一次穿上轻甲时一样的激动兴奋。同学们经过几天的模拟训练,今天他们所穿的轻甲将配上飞行器,进行飞行训练。教练也没什么废话,该说的都在模拟训练时说过了,今天只是强调下注意安全,然后就让大家去穿上轻甲。
还是一样的橙红色的训练机甲排例在操场上。建星不知为什么,只是觉得今天的机甲变得有点帅气。和以前一样装备上轻甲,熟悉的操控界面上右侧目录栏上多了飞行标志,左侧多了飞行参数。看向飞行标志时,眼前就出现了轻甲以及分布在轻甲五个部位的飞行装置的状态信息,背上的是主推进器,主推进器就能维持正常飞行,分布在四肢的是辅助推进器,用来灵活调整姿势用,这时建星顺便也把飞行调整到了半自动模式(为发更快的和轻甲进行交互,除了语音,还有更快的手势虚拟操控)。
这次训练有五个教练,分别负责六到七个学生。在教练指挥下,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按顺序慢慢飞起,起飞时基本上都飞的歪歪扭扭,几个同学可能因过于紧张,起飞就失去平衡,倾角过大,超过主推进器的调整范围,直接平地摔,还好摔过一次后没那么紧张,再次虽然样子滑稽,但都能飞起来了,毕竟半自动飞行难度不大,而且还经过模拟飞行训练。飞起来后分散悬浮在空中,然后各自尝试些小动作。
“建星,到你了,轻甲调整好了没?”教练的头像及职位和名字显示在了投影靠下方的通迅样亮了起来,声音在耳边响起,这是个小组公共频道,建星这组七个学员,每个人起飞教练的问话大家都的听到,只是教练都不厌其烦的对每个学员问一遍。
“报告教练,调整好了。”
“好,那就起飞,慢慢加油。”
建星平定下心,按模拟训练一样,右手慢慢握起(这时轻甲右手掌是虚拟“油门”,有适当的阻尼,左手则是控制主推进器飞行姿态,还有更多复杂的肢体指令在模拟训练有学。在特殊情况时可以切换到自动模式,由语音交互,只是这时飞行会失去灵活),可以感觉到背后的推进器开始增大的振动,很快就飞了起来。建星此时除了手控制油门,并不敢多动。即使这样脚刚离地时还是因身体平衡点没找好摆动了起来。还好现在是半自动模式,只要左手不乱动,推进器就会自动调整姿态,保持向上飞行。
这时教练的声音也响起:“不要慌,没事的,深呼吸,先保持现在状态,很快就好了。”
建星按照教练的说的做,两手保持现在控制,深呼吸,平静下慌乱的心,不再动,此时主推器会自行马上调整好角度,使得轻甲保持执行左手所控制的方向。很快建星稳住了身体,并找到了一个舒适的姿势,再次加在推力一直升到了课程要求的一千多米高度。
从起飞到到达预定高度,建星精神都在高度集中在了控制轻甲上,现在上升到预定高度,不需要再做其他轻甲就会自动保持在这个坐标。放松下来的建星已经听到教练在让下一个同学起飞,也是他们这小组最后一个学员。至于教练说什么他也没去听,此时的他看向远方和大地,远处空中的同学只是一个小点,这点在笨拙的做着各种动作。建星尝试控制辅助推进器让身体慢慢旋转。随着扭头看,加上身体旋转,四周一切尽收眼底。建星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和乘坐飞行器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是一种可以像鸟儿一样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无拘无束的感觉。此时他很想像电影里的钢铁侠一样去翱翔,只是现在还得等教练指示。只能原地尝试些动作,熟练下飞行的操控。
空中只有引力,没有摩擦力,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比在地面难,不过熟能生巧,本来在模拟训练时已经是通过了的,现在实机操作也能很快就能适应过来。
还没过多久,教练和最后一位同学也升了上来。只是教练现在还没发声,他飞在更高处等最后一位同学适应。大概过了十分钟,教练看最后一个同学也适应的差不多了,说道:“三组的同学注意了。”说完等所有同学都看向他时才继续说:“今天的飞行课是障碍训练,一会大家跟我走。大家在穿越障碍物时不要着急,我知道有的同学在模拟训练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实机操作会有不确定因素。这次障碍物是投影,但同学们要认真的对待这次训练。好了,我也不多说了,看的出来你们这群小子已经蠢蠢欲试了,跟我来吧。”
说完教练带领着建星他们七个人飞向已安排好训练的地方。没多久,他们就看到远处有以三角形阵例的机器浮在空中,等他们飞近后才知道原来这个这个“三角形”是很大的。教练在前面停了下来,建星也跟着停了下来,好奇的四处观望。突然他发现悬在空中的机器向着“三角形”内的一个点亮了起来。越来越亮,三角形出浮现出了图案越来越清晰。图案都是些各种颜色的矩形和线条这些简单的几何图案组合成今天的障碍训练场地。
教练:“今天上午的训练就在这里。”然后手指着投影场地说道;“里面会有线路指引,你们需要按照指示前行,不能触碰到障碍物。再次强调,等会进去时大家之间要保持好距离,两人之间过近容易发生事故,教学时大家也看过警示片了,那些都时真实案例。你们也都不是小孩子了,我这里不再多说。一会我就在外面观察你们训练情况。”教练停顿了下后,大声喊道:“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七个学生也用宏亮的声音回应教练,建星他们激动啊,这是人生第一次飞行训练,要知道即使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机甲遍地,但能穿上机甲飞行的人也是非常的少,分配到做轻甲飞行器的材料和能源是有限的,更多的分配到了正在建的太空舰队及做太空舰队的机器人上和在太阳系四处穿梭采集资源的“矿工”上。而使用轻甲飞行的只有像他们这些要执行任务的人才能去学习,目前总计也只有十几万人穿上机甲飞行过。这次的舰队只有三千多个人有飞行训练,大家也都明白,机甲只适合执行特殊任务有用,更多时候派不上什么用场。所以人们并没有大力发展机甲。
“好,去吧。”
得到教练指令后,七个同学开始飞向“训练场”入口。建星进入“训练场”,又再次觉得这场地真的大,许多几何图案组成了障碍通道时高时低,时大时小,还好现在的难度不大,慢慢飞大家都能顺利的通过,偶尔有谁犯些错误教练也会及时提醒纠正。一行七人一直飞,对轻甲的操作也越加熟练。于此同时“训练场”也慢慢的变得更复杂,飞行难度变大。建星他们一直往前飞,而对于在外面的教练来看来,他们飞行时,投影机器也会跟着移动,并且是在一个区域内绕圈圈,当然会避开云雾。
也不知过了多久,建星他们已经差不多能随心所欲的操控轻甲时。突然眼前的几何图案消失一空,他们马上停了下来。这时教练说话了:“好了,快到中午了,今天上午训练就到这,同学们都做的不错,进步非常大。现在大家先回去集中地吃个午饭,休憩一下,下午还有训练。”
下午两点半,饭饱睡足的同学们又再次集中。下午依旧是以小组进行,建星七人站成一排,听教练对活动的安排。
教练抛了抛手里的一个有水桶大雪白有点像老鼠的东西说道:“下午呢,就玩猫抓老鼠游戏,你们的任务就是抓住这只白鼠,它的速度不会比你们快,但它很灵活,你们七人小团队要想好怎么配合,嗯,我也不多说了,等会你们去抓的时候就知道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另外我再次强调抓“白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方有没有人,飞行中有时速度是很快的,两个人发生碰撞是很危险,听到了吗?。”
同学:“听到了。”
教练没再哆嗦,他也是过来人,曾经他也听不进他教练的话,总以为自已能掌控好,结果为自已的自大埋了单,那是一次严重是事故,他在医院里躺了一个多月。至于会不会摔到地上这倒不用担心,除了轻甲会在操控的人失去意识后会自动切换到自动控制外,教练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接过轻甲的控制,还有几个机器负责接住跌落的人。教练伸直手,让白鼠往天上飞了出去,说道:“胡洋,我任命你为这次小队队长,你组织下如何去捉这只白鼠,给你们十五分钟时间。”
“是,教练。”说完他说召集大家围成一圈,商量该如行动,做为队长,他最先发表自已的看法:“这白鼠的机动性有多强,大家应该都了解过吧。”建星点了点头,其他同学也是点头或是回答知道。胡洋看大家都明白情况接着说到:“捉白鼠时是不能同时几个人同时出手,否则容易发生碰撞。只能由一个人出手,但只有一个人去追肯定是追不上的,多人一齐追又容易出现多人同时出手。所以我打算不参加捕捉,我会在外围观察情势,到时我跟据情势让其中一个人去捕捉。等会我们讨论个捕捉队形,看怎样才能更好的围捕那只白鼠。”接着他们讨论了十多分钟,明白了队形与口语指令。
教练看了下时间差不多了,说道:“准备好了吗?”
胡洋转身对着教练:“报告教练,准备好了。”
“好,去吧,注意安全。”
“收到。”说完转回身:“我们照计划行事。”然后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建星和其他五个同学依次伸右手掌叠上,大家对视一眼,一起喊:“加油”喊的同时叠起的手向上抬一下然后用力向下甩开,加油仪式就完成了。大家一起看向已停在高空等待的白鼠,把一直开启着的轻甲面罩闭上。
“出发。”
说完带头飞起,只是他没直接飞向白鼠,而是飞到一个好观察总体情况的距离。
建星他们六个则是分散开来直接飞向白鼠,他们有速度优势,采取网式捕捉,五个人形成个大网,只有其中一个人去捉,“网”会随着白鼠移动而跟着移动。白鼠肯定不会直线逃跑,它速度上没优势,只能以转弯来甩开追逐它的人。当白鼠突然转弯,追逐白鼠的人因无法承受高速转弯导至的过载容易丢失目标,这时就由胡洋来指挥一个白鼠飞行路线近的那个人前去追逐,之前的那个人则去人替补空缺的位。飞向白鼠时白鼠因设定追捕的人近到五百米范围内才会有动作。
当建星和其他五人飞到预定好的置后,就听到胡洋的话:“杨杰,上。”
杨杰得令后首先飞出,建星四人则是保持队形跟上。一场追逐游戏随即展开。
刚开始组队飞,在轻甲有显示同伴方位和距离的情况下,依旧容易飞偏。为了安全,他们现在是两人之间相距二百米。当两人距离少于一百米时轻甲就会警示。
当一飞起来后没多久,还没真正的去追白鼠,很快就听到胡洋说话了:“小标,你位置偏离向了你左边的陈辉了。”“建星,你偏向了晓兰了”“启泽,你偏向中间了”“晓兰你飞慢了,小标你又飞的太快了” ……刚飞一会队形就歪歪扭扭了。就像撒的网没有上坠子一样。
虽然队形很烂,但速度还是不慢的,很快杨杰就追到了白鼠不到两百米了,这时白鼠从刚开始的直线飞行开始变为小角度的机动飞行。这些小角度机动杨杰追起来还是没什么问题。后面的五个人本来也是没什么问题,只是还要配合好队形就难了,几个小机动后乱成一团。作为指挥的胡洋快速指出每个人位置,现在的他根本没精力去安排人去如何捕捉白鼠,单单纠正队形他的嘴都快说到抽筋了,现在只想给自已几巴掌,自已出的什么馊主意……事到如今只能撑下去了。
因队形问题,胡洋让杨杰保持追逐的速度,不让白鼠做过大的机动。还好大家适应还是很快的,经过半个多小时后磨合已经能保持好队形。这时胡洋下令杨杰全力去追白鼠。同时建星他们五人也加速跟在后面。当杨杰距离白鼠越近,白鼠飞行路线的角度也变的越大,当靠近到五十米左右时白鼠的闪避角度已经快有四十五度角了。这时的杨杰已经不是追着白鼠的后面了,而是以白鼠飞行方向提前算好相遇点来追。当然白鼠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捉到的,当快相遇时白鼠又会转变角度。最后一次杨杰离白鼠不到五米,但这时因离白鼠大度近,白鼠一转变方向,杨杰已经丢失白鼠的方向。在白鼠这次转变方向的同时胡洋已判定杨杰已经失利,说道:“小标上”。
余小标也一直观注着情势,他看到白鼠这次的转向是飞向他这边,杨杰是错失了。他这时已经暗加速,胡洋一声令下就冲出队形,迎着白鼠的飞行轨迹飞去,这时杨杰已去填补上余小标的空位。由于本来就和白鼠距离不远,很快余小标就进入了百米范围内,几次的角逐后在一次看似能得手的机会被白鼠耍了,错失目标。这次由建星补上。
建星看着投影在眼前白鼠的信息,距离263m距离正在快速缩小,飞行速度263km/s,高度尺标在了2200m上下,这时建星随着白鼠不停的变动方向,很快就接近到了三十多米,这时白鼠每次的转变方向都建星都需要调动所有可能控制的推进器来快速转弯。这些时间里他们已经得知白鼠在转变方向后五秒内是不会再转向,所以建星在接近到二十多米的距离后就保持和白鼠一个速度。他在等一个机会。可惜和前两人一样,建星一样在一次以为能捉到的机会上离白鼠一米多的距离擦肩而过。
就这样他们时而高飞,时而低飞,时而冲天直上,时而俯冲直下。时而在云海穿梭,带起一条条云沟。慢慢的他们已经能随心所欲的操纵轻甲。胡洋在后面也由建星替换下来捉白鼠去了。这次训练更像是一次快乐的游戏。
到了下午的四点多,他们每个人都捉到过白鼠。只是教练也没出声,见他们都没什么问题,教练和其他的教练闲聊起来。现在的他们除了中途休息补充下水,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天上翱翔,五点后他们没人再去追白鼠了,时间也快到了下课时间。剩下的这点时间他们有些在空中几个人相互追逐玩耍,而也有和建星一样一直往高处飞,一直飞出平流层。
在这里太阳更明亮刺眼,但太阳之外的宇宙又是那么的幽暗深遂,在这里白天一样也能看到星星,在这里的星星不会闪烁。他一直向上飞,只是飞了许久,幽暗宇宙的景除了变得更暗,能看到的星光更亮,其他的并没有一丝变化。回看地球,它小半已进入黑暗,已经融入到幽暗的宇宙中,一条勾勒的光圈线像是用来证明着她本来是圆。建星没有停留多久就向地面返回。
和多数人一样,好奇的他返回途中也到云上伸手捞云,看云雾从手流过。也会进到云里看看里面藏匿着的秘密。
相对论说的对,有趣的时间相对会过的快,还意犹未尽的同学们收到了教练喊集合了。收拾心情,返回地面,结束今天的训练。
第二天依旧是个美丽的晴天,鸟儿依旧。早上,建星他们依旧来到了这个地方集合,今天他们在教练的安排下玩起了打球。这是两个小队的的游戏,由机器投影出一个巨大的长方体,有一百多米长,高宽有三十多米。长方体中间有一节二十米空白隔开两队,两队各在两端可以用手脚拍或踢,和排球的打法很像,把球打到对方的场地,对方没接住即为获胜,比赛由教练做裁判。
空中打球不是一个难就能形容,不像在地面,空中一切动作都要靠操纵轻甲来完成,而且除了前后左右,还多上与下,往上靠的是推进器,往下就在靠地心引力了。建星他们采用了前三后四的打法。建星,杨杰和何启泽三人打前排,其他四人打后排。
教练说明规则,等所有人都明白后就让双方队长猜拳,赢的队伍取得第一次发球机会,很幸运,他们的队长获得了发球的机会,而发球交由前排的建星。
建星也没在空中打过球,只能采用稳妥的方式,掂了掂球的重量,由于轻甲的关系,他无法很好估出球的重量,只能靠感觉估算这个足球一样大的球应该有一公斤重。轻轻抛起然后用手用力的拍到对面去。这一拍的同时建星已经控制身体向前倾去,可是没想到反作用力太大了,整个人向后翻了过去。这时建星连忙切换到自动模式,让轻甲自行稳定下来。如果靠建星自已来稳定因无法很精确的控制好推进器,需要长一点的时间才能稳定下来。而现在是在比赛,他需要尽快的稳下来。
当建星稳定下来时,已经开始第二回合了,他发的这一球对方没有接到,对面只能去把球追回来,这次是由他们发球。
对方发球也像建星一样用手拍,结果不出意外的和建星一样被反作用力弄的向后翻滚。建星看着那球向着自已右上方飞来,马上飞了上去,只是掌握好飞快了些,球从脚底下窜了过去,连忙转身。这时后方的陈军迎着球飞了过去,陈军和大家在这些时间里也看出了些门道,迎着或顺着球的方向能更好的接到球。事实也证时没有错,陈辉接到了球,只是他是后排,第一接的速度也太快,球不能很好的打回到对面去。所以他只是控制住了球,把球托向场地中间,让其他队友来接力。晓兰看球飞往了自已的方向连忙去接球,她本想把球传递到前排的杨杰那。只是现实没想像中的容易,她没能很好的击中球,球偏向了前排的何启泽。何启泽看球来的线路不能很好的用力打过对面,只能先托回去再说。晓兰想传给杨杰的没传好,反而随意传球的何启泽把球传向了杨杰。
杨杰看了球来的路线先后背向球来的方向退了点,然后再往前顺着球的路线飞,在和球相交时抓住时机用手一拍把球打到了对面去。这时的杨杰知道了反作用力,调整了身体发力点,这次的他只是利用反作用力停了下来,并没有翻滚。随即杨杰便把自已的经验分享给了队友们。
当然对面的同学一样很聪明,同样也看出窍门,经过几次传球把球打了回来。刚开始,大家都还在练习中,球打的很笨拙,很像刚学打球的小孩子。小心翼翼,还不能很好的接球与打球,能接到球并能打到对面去就不错了。
随着不断的练习,他们打的越来越熟练,到了下午已经打的有模有样了。但要想像在地面那样进行激烈的比赛显然是不现实的,空中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像地上一样,有地面做支撑点,还有地面提供的摩擦力。在空中一切都要靠操控轻甲来完成。没有摩擦力,不能很好的停到预定的地方。但这些谁又在意呢。
今天的时间依旧过的很快,一天的训练结束。回家的路上,夕阳似点燃了天空。建星杨杰还有那次训练后多出来的晓兰,讨论明后天的休息日去哪玩。晓兰提议去太平洋的海底城,杨杰当然是听晓兰的,而建星少数服从多数,海底城之行就这样愉快的确定下来了,还包括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休息日的行程都确定下来,他们先要到三大人造旅游圣地,分别是这次去的海底之城,第一高楼“瞭望塔”,天空之城。?
百度搜索 创世号 天涯 或 创世号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