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铁血真三国 天涯 铁血真三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1 孙坚进雒
孙坚取得阳人大捷后,粮草将尽,袁术却迟迟不发。孙坚着了急,连夜骑马奔驰百余里,跑到汝阳去见袁术。
进入大帐,孙坚一句客气话也不说,拿着根树枝在地上划动,一一列举自己战功,慨然说道:
“我与董卓并未有骨肉之怨,私人之仇,倘若归顺之,亦不失封侯之赏!之所以奋不顾身甘冒锋镝,那是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啊!而将军您,却听信谗言,竟然对我有疑忌?……”
袁术脸上现出一阵窘迫。
确实有人对他说:“孙坚如果得到洛阳,更加坐大,那时他不但可以和你分庭抗礼,威望还会超过您,还能节制他吗?这不是除掉恶狼,又迎来猛虎了吗?”
袁术思之有理,故一再拖延粮草,想让孙坚无功而返。此时被孙坚当面质问,想想连南阳也是孙坚夺来送给自已安身的,实在理亏,无言以对。无奈,当即调发了军粮。
孙坚军得了粮草,精神振奋,一鼓作气向洛阳进发。
191年3月,董卓收拢了胡轸败军,命吕布把守雒阳南面宣阳门,不久又干脆放弃荥阳前线,将徐荣军从撤回,再加上宿卫亲军,共计两万余人,亲自率领,在雒阳城外历代汉帝陵墓群中,与孙坚大战。
决战之前,董卓不知哪根神经搭错,忽然开窍,下了一步一生少有的妙棋:派出一个五人使团到关东劝降。
袁绍因叔父表隗全家遇难,正在伤心欲绝,一时冲动,竟将四个使者杀死,只逐走一个人去报信。
这下正中董卓阴谋!
这些人都是朝廷部长级的高官,又是当世名士:
大鸿胪卿韩融,少府卿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臣吳修,越骑校尉王环。五个人无不是大有影响的人物,这下天下士人对关东联军普遍不满,纷纷谴责,袁绍声望也一落千丈。
使臣之一胡母班,留下一封绝笔信,悲愤的写道:
“董卓残暴是他的事,我与他又不是亲戚,肩负的是朝廷的使命,与董卓有何关系!你们痛恨董卓,迁怒于我们,滥杀无辜,这比董卓能强到哪儿去?如果人死后真有灵魂的话,我一定要到天帝那儿去告状!……”
在雒阳郊外,孙坚与董卓两个死对头,相隔5年终于又见面了。
两军对阵,孙坚马鞭直指,大骂道:
“董卓老贼快来受死!”
董卓大怒,回顾诸将道:
“何人出马,斩此逆贼?”
李蒙手舞钢刀,应声而出。这边黄盖紧执铁鞭,拍马来迎。交手三合,李蒙背上早已着了一鞭,口吐鲜血,勉强逃回阵中。却支撑不住,墜下马来,被兵士救起,后来养了多日才勉强好转。
董卓忿然,怒声道:
“想当年老子乃西凉猛将,何等威风?现在竟被孙坚小子所欺。今日有他无我,有我无他!”便抓起铁戟,催动胯下紫骝马,亲自出阵来战。
程普正要出迎,孙坚摆手拦住:
“德谋兄且慢!待我亲手杀了老贼!”拍马舞刀飞奔而出。
两人戟来刀往斗成一团。
董卓确实膂力过人,武艺也强,但如今身为相国,享福日久,已经身沉体胖,又加遍淫宫女,淘空了骨髓,年纪更不饶人,力不从心,十个回合不到,董卓气喘吁吁,招架不住,想要回马逃走,孙坚不依不饶,刀刀狠劈,缠斗不已!
徐荣等人一见不妙,慌忙一拥而上,为董卓解围,孙坚部下也诸将齐出,纷纷捉对乱斗起来。
一番混战,徐荣负伤,胡轸逃走,亏得李傕、郭氾出死力,掩护董卓先退,宿卫军拥着他拼命突出战阵。董卓败军狂奔数十里,退守陝县(今同名)。
孙坚乘胜直扑雒阳南门。
稍后赶回的吕布见董卓已逃,己军只有区区一两千人,又怕关东诸侯陆续跟进,自已纵然英雄盖世,猛虎难挡群狼,于是无心与孙坚纠缠,稍一接触,前锋受挫,吕布便领军退出了雒阳。
随后董卓命诸将屯兵函谷关附近:
东中郎将董越守渑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陝西华阴东南),女婿、中郎将牛辅驻守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其余各将屯周围各县,拱卫长安,与关东军对峙。自己则撤回长安去了。
到了长安,董卓坐卧不安,对孙坚又怕又恨。突然想起当年他们共同的顶头上司车骑将军张温,很信任孙坚,如今在朝中任卫尉,虽然成了自己下属,但是,拒不和自己合作,常托病在家。于是,董卓迁怒于他:
“留着这人也是个后患!……”
中平二年时(185年),司空张温曾授命车骑将军,征讨凉州反叛的土阀韩遂,手下督军有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等,孙坚以别部司马的身份参军事。
在调集军队的时候,董卓姗姗来迟,张温责骂董卓,董卓却出言不逊的顶撞。孙坚就劝张温趁机杀掉这个桀骜不驯的凉州地方军阀,以免后患。
张温不忍心,顾虑会对战事不利,没有听从。谁知这一点善念,为自已埋下了杀身之祸的根苗。
十月初一,董卓以张温与“袁术勾结,阴谋反叛朝廷”的罪名,在市场上将张温拷打致死。
奄奄一息之时,张温口吐鲜血,喃喃的说了一句:
“悔不该……不听孙坚之言……”
孙坚张旗擂鼓,进了雒阳城。
一路之上到处残垣断壁,不见一点烟火,鸡犬之声也不闻,更不用说有人迹了。想不到好端端一座帝京,已成废墟!
孙坚不禁悲从中来,潸然落泪,随命人整理打扫了残破的汉室宗庙,备了牛、马、猪太牢三牲,亲自主持,哭祭一番。
忙碌之中,部下忽然来报,在城南宫室残基的一口名“甄官井”中,打水做饭时,竟然捞起了一具太监尸体,肩头锦囊里,还裹着一块印。
孙坚打开一看,见玉印约四寸见方(今2.8寸),印顶五龙盘旋,上缺一角,印文赫然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顿时吃了一惊:
“这不是天子的传国玉玺吗!……”
程普在旁忙止住孙坚,轻轻说道:
“主公切勿高声!……传国玉玺落于主公手里,岂不是天意吗!”
孙坚讶道:
“我举义兵,全为讨伐董贼,怎可怀有异心呢?”
程普道:“天下自有兴废,汉室已衰,当今诸侯,各怀异志,谁不想称王称霸?但却师出无名。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如今主公血战击败董军,攻下雒阳,何必拱手让出天大功劳,听命于袁术?
“这玉玺定是十常侍之乱时遗失的东西,真乃上天赐于主公的呀!有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切不可错失良机!”
孙坚沉思片刻,道:
“交给任何人,都不保险。我且暂时保管,待诛除董卓迎还天子之后,再亲手献上!”
便命令在场所有知情者不许张扬,悄悄藏匿起玉玺。
几日后,因雒阳残破,附近又无物资供应,便率军退出雒阳。
孙坚因为做了祭宗庙和修皇陵两件大事,被海内一致认为是忠臣义士,褒奖声不断。
孙坚率军出了函谷关,继续进击,迫近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
孙坚鼓励众将道:
“诸侯屡遭败绩,唯有我军势如破竹。我要擒获董卓,建立不世之功!请诸位努力,青史共留美名!”
突然传来消息,袁绍任命周禺为豫州刺史,趁孙坚在与董卓决战之际,率两万军袭取了州治阳城。
孙坚又惊又怒:
“岂有此理!这不是釜底抽薪吗?……”
前不久,董卓得知荆州刺史王睿被杀,孙坚遙领州牧,便想了一条“驱虎吞狼”之计: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去孙坚后方捣乱。如今周禺又夺了孙坚的豫州刺史。
这样一来,孙坚顿时受到两方面的压力!两州原本全是他的势力范围,现在不但全部丢失,连后方地盘也没有了。形势急转直下!
孙坚感到自己犹如在与死敌搏斗时,被所谓的兄弟从后背刺了一刀!痛彻心肺,仰天长叹道:
“我在前方浴血奋战,后方这些显宦大官,不但不同心讨贼,反而阴谋迭出,自相火并!天下事还有可为吗?咳!今日有谁可与我同心呢?……”
愤怒之下,孙坚放弃了追击董卓,决定先驱逐周禺,巩固后方基地。
却说袁绍在军事上毫无进展,政治上也屡犯错误,杀了劝降4大臣后,他又想了个主意:要推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
他认为汉献帝西迁,年幼无知,被控于董卓之手,假如董卓以汉室的名义要挟关东诸侯,实在很被动,不如由自己另立新帝,与之分庭抗礼,牢牢抓住权柄。
袁绍便假惺惺的征求诸侯的意见。
曹操此时尚有报国忠君之心,因此竭力反对。袁术却已阴图自立,野心更进一筹,当然也反对。其他诸侯意见也不统一,只有韩馥与袁绍坚持己见。
于是袁绍便派前乐浪(今朝鲜平壤)太守张岐等人到幽州促驾,请刘虞就位。
刘虞是东汉光武帝之子、东海王刘强之后裔,以孝廉累官至幽州刺史。在任期间发展经济,开发贸易,使百姓安居乐业。自己崇尚节俭,以身作则,勤政爱民,素有贤名,在官民中口碑甚好。
当时,刘虞一听张岐的来意,勃然变色,怒不可遏的说道:
“天下动乱,君上蒙难,我受汉室重恩,深以不能一雪国耻为恨!关东诸君手握重兵,应当同心协力,效忠皇室,却反生如此逆谋,玷污我的清名,实实令人气愤!”
张岐回报,袁绍不死心,再派他去忽悠劝说刘虞:
“刘君可以不当皇帝,就请代理天子命令,封拜官员,做关东各州郡之共主如何?”
刘虞依然严词拒绝,怒形于色。袁绍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不久盟军名存实亡,诸侯各怀异心,纷纷散去。一场貌似轰轰烈烈的讨伐董卓之战,就此烟消云散。

百度搜索 铁血真三国 天涯 铁血真三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铁血真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潇洒剑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潇洒剑客并收藏铁血真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