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 天涯 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只要听过琵琶的人,就一定知<q></q>道那首以描写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名曲《十面埋伏》。这是一首古曲,流传的时间距今至少有七百年之久。据说,明代的汤应曾就善弹此曲。

    汤应曾(约1585—1625),明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今江苏省徐州地区邳县人。他出身于贫苦农家,但却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特别喜爱家乡的吹奏音乐,拜当地琵琶名家蒋山人为师,专心苦练琵琶,短短几年的功夫,便学得了一手精湛的琵琶演奏技艺并自成一家,得到本地乡<big>99lib?</big>民的推崇,尊称其为“汤琵琶”。

    汤应曾以琵琶绝技随军至嘉峪关、张掖、酒泉一带去“劳军”。在那里他不但目睹了金戈铁马惨烈的战争场面,同时也领略了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音乐风采,为他以后创作的琵琶乐曲注入了新的音韵。他将近花甲之年,辞去了军务回到阔步别数十年的家乡,过着颠沛流离的卖艺生<figure>99lib?</figure>涯。晚年又正值明朝衰败,灾荒遍野,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此时的汤应曾有感于战争的惨烈,便以汉初“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为题材,创作了一套描写古代战争场面的琵琶大曲《楚汉》。

    明王猷定曾作《汤琵琶传》,其中描写汤应曾演奏《楚汉》说:

    (汤应曾)尤得意于《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samp>.99lib.</samp>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声、驽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var>.99lib.</var>人如此。

    从文中的描写看,《楚汉》的内容和《十面埋伏》十分相似,很可能就是同曲异名。汤应曾的演奏水<a href="https://.99di/character/5e73.html" target="_blank">平</a>也非常高妙。

百度搜索 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 天涯 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李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诚并收藏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