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天涯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small>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small>

    这是作者登镇江金山寺远眺之作,写得很有豪爽之气。

    镇江金山寺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它建于长江边的金山之上,庙宇宏伟壮观,是我<details>99lib?</details>国四大名刹之首,又是佛教盛典水陆法会的发祥地。山上的中泠泉,被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著名的《白蛇传》传说中那个拆散白娘子与许仙的和尚法海就是金山寺的住持,白娘子“水漫金山”,淹的就是这里。历代文人来镇江,都要登金<tt></tt>山寺游览,并多有题咏。最著名的,是苏轼那首《游金山寺》诗。

    <big>九九藏书</big>姚燧这首散曲,也是咏金山寺的名作。

    “天风海涛”,一开头,就写得气势磅礴。“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是说昔人曾经在此饮酒赋诗。“酒圣”指清酒,即好酒。古人制酒,把酒糟和酒混在一起叫“浊酒”,把酒糟滤去叫“清酒”。清酒被<bdi>九九藏书</bdi>称为“圣人”,浊酒被称为“贤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接下来四句写他自己登临所见。“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描写一片山水相接、水天茫茫的景色,十分形象。

    面对如此江山,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苏轼在《游金山寺》诗的结尾处说:“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面对如此江山,就应该起归舆之志,但<figure>.99lib.</figure>又有不得已处。什么不得已?儒家讲究的是功成身退,总要干出一番事业再谈归隐。所以姚燧在最后说道“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并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是当时读书人的共同心愿。

百度搜索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天涯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李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诚并收藏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