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国学小百科书系·宋词小百科 天涯 国学小百科书系·宋词小百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small>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small>

    “苏门四学士”中,苏轼最欣赏的是秦观。元祐初,苏轼曾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参与修《神宗实录》。在元祐新旧党争中,秦观也因为苏轼的关系被划入旧党,当新党执政时,因此遭到贬谪。绍圣初(1094)出任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1096),再以写佛书被罪,贬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这首《踏莎行》,就是他初贬郴州时所作。

    秦观也是个大才子,在当时名气也很大, href='2189/im'>《醒世恒言》中那篇《苏小妹三难新郎》虽然是小说虚构的故事,但写苏小妹看了秦观的文字以后说“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却是有点道理的。他虽然才大,词也写得很好,书法造诣也很高,但性格柔弱一些,尤其缺少苏轼身上那种旷达豪放之气,所以在遭受贬谪后,不像苏轼那么想得开,牢骚要大得多,情绪也有些低落,甚至影响到了身体健康,去世时才五十一岁。<bdo>..</bdo>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词人的眼中是一片迷蒙,是实景,也是虚境。“桃源”,理解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好,理解为作者心目中的一个理想胜地也好,都无不可。再直白一点,就是作者心目中畅达的仕途,但是现在却“无寻处”。“可堪”就是“不可堪”“岂堪”,即“哪受得了”“最不能忍受”的意思。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呢?“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暮色苍茫中,春寒料峭,杜鹃啼鸣,孤零零地愁坐旅舍。王国维最欣赏这两句词,认为“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href='1566/im'>《人间词话》)。<bdo>99lib?</bdo>?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都是说书信。三国时吴郡陆凯曾寄了一枝梅花给朋友范晔,并附了一首诗:

    <small>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small>

    <small>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small>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秦观收到的书信是谁寄来的,不知道,大概不外乎是朋友、亲人。看到这信,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更增添了无尽的愁恨,“砌成此恨无重数”。“砌”是堆积的意思。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藏书网,是秦观留给后人的一个问题。现在的注家,解释得五花八门,都想解读“为谁”二字。但多为曲说,难尽人意。汲古阁本《淮海词》此词下有一条附注:“释天隐注三体唐诗,谓此二句实自‘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变化。然《邶》之‘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已有此意,秦公盖出诸此。”倒是比较接近秦观的原意。面对滔滔郴江,词人感叹江水日夜东流,“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语)。苏轼十分欣赏这两句词,秦观去世后,苏轼把这两<u></u>句词书写在自己的扇子上,感叹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百度搜索 国学小百科书系·宋词小百科 天涯 国学小百科书系·宋词小百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国学小百科书系·宋词小百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李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诚并收藏国学小百科书系·宋词小百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