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华阅传习 天涯 华阅传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南方,五月初五。
南田刘宅外,一人身穿盘领长袍,头戴纯阳巾脚蹬皮扎,已站立多时。
此人约莫四十几岁,浓眉善目、宽鼻阔口、嘴唇厚重,右手抱了一臂用麻绳捆在一起的菖蒲和艾草,左手持了一柄刀。
刀在鞘中。
刀鞘有双吊耳和绳索,刀柄上加了镡。
此刀唤名雁翎。
叹了口气,那人单手将刀别在腰间,走到刘宅大门外。
正待敲门,只听“吱”的一声,一仆人模样的老者拉开大门,“阁下可姓段?”
那汉子点了点头,“是,鄙人段天瑞,前来拜访仲璟先生。”
“段大人请进吧,我家老爷已等候多时。”
段天瑞点了点头,随老者走进大门,却见前院长满杂草,似是有些日子没有清理过了。
老者道:“刘家上下都已经被送走了,现在只剩我和老爷两人。”
进入正堂,见一长者身着青衣长衫,头戴儒巾,那儒巾外表黑绉纱,里子隐约可见漆藤丝,顶部四角隆起的地方一尘不染,后有两条垂带却是沾上了灰烬。
那长者拍打着垂带,“段千总,别来无恙,”话音未落,儒巾垂带上的灰烬已然散开。
段天瑞拱手道:“仲景先生折煞我了。”
那长者道:“近些日子,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你的书信,直到上个月你信中说要亲自来一趟,我才明白刘家即将大祸临头。”
说到这,那仆人连忙欠身退出正堂,关上了门。
段天瑞道:“大祸临头算不上,但事已急矣!”刘璟道:“你来找我,我自然知道你是要我去他处躲一躲。但你可知我之所以不走,也是因为有事要找你?”
段天瑞正色道:“仲璟先生有事所需,段某定然不辞,但皇上半年前已征召你进京,先生你从未应诏,更未回复,现下皇上已经派了锦衣卫要来拿你,算算时日,怕是今日马上就要到了,只愿先生速速启程!”
“皇上?”仲璟先生道,“哪个皇上,是建文还是永乐?”
听闻此言,段天瑞脸上尽显愧疚之色,一时竟说不出话。
这位仲璟先生,正是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刘基的次子——刘璟。刘基的长子早逝,洪武皇帝朱元璋意欲让刘璟承袭爵位,但刘璟将爵位让给了兄长刘琏的儿子刘廌,自此贤名传开。
洪武十二年,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废丞相一职,命外甥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大都督府是最高军事机关,既有统兵权又有调兵权,李文忠调集部分中都凤阳的侍卫换岗进京。段天瑞与李文忠同乡,都是濠州人,因此被调去了南京在李文忠麾下,他有两位义弟龙择端和沈明器留在中都凤阳,后来随了燕王朱棣。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死后,其子李景隆于洪武十九年袭爵曹国公,段天瑞便成为李景隆手下侍卫,随其负责西番的茶马互市,直至皇太孙即建文帝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公然造反,段天瑞便随李景隆平叛,官任千总。刘璟也被派往平叛大军中命参李景隆军事,得与段天瑞相识。谁知那李景隆非但纸上谈兵,而且无德无才,不听刘璟建议,几十万大军一败再败,兵器粮草尽归燕王。刘璟回京上书建文帝提出平叛建议却并未得到采纳,便心灰意冷归隐故乡南田,自此与段天瑞不再联系。
建文四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都城南京,建文帝重新启用用李景隆让他负责与燕王和谈,谈判破裂,燕军攻打南京城,负责守城的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决定背叛建文帝,便命令段天瑞等人打开金川门,引燕军入城后,皇宫起火,建文帝不知去向,燕王即位为帝,年号永乐。永乐帝加封李景隆,段天瑞等下属一并受赏。
永乐二年,白莲教在山东地区兴起再次萌芽的兆头。大明建国究其源头,便是白莲教韩山童、刘福通等人的红巾军起义,开国皇帝朱元璋便是出自红巾军系统。而那永乐帝得位不正,更加忌讳民间教派,明令官府严查却又屡禁不止,便交由驸马都尉,富阳侯李让安排此事,李让曾与段天瑞以及其两位义弟是旧交,便向朝廷举荐段天瑞可担此重任,段天瑞便受封大明”华道者“(二弟龙择端受封”习礼者“,三弟沈明器受封”传邦者“)前往山东六州,名义上处理佛道教派事宜,实际上调查清理白莲教等民间教派。
段天瑞从吏部领取“华道者令牌“,去往山东赴任过程中收到消息,得知朝廷要派锦衣卫捉拿身在南田的刘璟进京治罪。因与刘璟是旧相识,交情匪浅,又敬佩其为人,便折道前往浙江,为救刘璟而来。
“段千总,你我本属同僚,那日金川们之变,你也是迫不得已……更何况,上书万言《闻见录》给皇上没有得到回应后,我已知燕王打下江山是迟早的事......”
刘璟道:“今日你亲自前来,刘某自是感激万分。”
段天瑞听闻他一直称呼自己建文朝的官职”千总“,便知刘璟口中的”皇上“指的是建文帝,将手中的菖蒲和艾草一并交予刘璟,说道:“先生,今日端午节,这是为您采摘的。”
刘璟收下谢过,将菖蒲、艾草一并放到厅堂正中的桌上,道:”当年南京城破之日,礼部侍郎黄观投江自尽,那方孝孺是我仰慕已久的大儒,却因拒绝投降燕王,被诛灭十族!缑城先生一死,中国读书人人心尽失......燕王马上得天下,又怎会明白文臣的风骨......”
段天瑞道:”段某虽然身为武将,但是也识得忠君二字,金川门之变当日,燕军军中有我两位义弟,我内心虽不愿与两位义弟兵戎相见,但大义当前,决不后退!无奈李景隆下令投降,段某苦劝,却见那谷王朱橞也要开城门,当日之情形单凭段某一人之力的确无力回天,即便我反抗,也是枉死,又想到家中只有小女一人,便带人开了城门......之后听闻山东布政史、兵部尚书铁铉因拒绝投降被处以磔刑,段某心中也只剩‘苟活’二字......时至今日,段某深知仲璟先生不愿上京面圣,特来相邀:朝廷命我去山东,山东的东南方向海边有一座山唤名崂山,那崂山的云霄散人和仁德道人是我多年好友,也都是忠义之士,先生可前去多住一些时日。”
刘璟道:“段千总的好意,仲璟心领,只不过天下之大,一个篡位的皇帝要找我,怕是再也没有我容身之地……事已至此,何苦要连累别人。”
段天瑞道:“仲璟先生是刘伯温的后人,更是通诸经、喜谈兵、究韬略的当世俊杰,若有奇志,完全可以留着有用之身,以图大事。”
刘璟苦笑道:“若刘某苟活下来,他人该如何议论仲璟本人,又该如何议论家父呢?况且如今大位已定,即使建文帝在世也未必能重夺江山,对仲璟而言,又有何大事?既无大事可图,谈何有用之身......”
“若先生不走,锦衣卫必然前来缉拿先生到京城......”段天瑞心知刘璟心中并不承认永乐朝廷,于是在劝解刘璟的关头,把“皇上”改成了“殿下”,“永乐殿下必然亲自审问先生,依殿下之性情和先生之心志来看,必然危矣。”
刘璟摇了摇头道,“若真要走,刘某早就走了,又何必等到你来见我?建文帝不听我言刘某照样离开,更何况燕王......刘某的脾气,这辈子自是改变不了。”
刘璟转过身去不再多言,段天瑞见他心意已决,心里想道:“倘若再劝下去,只会耽搁时间,如若锦衣卫来了便走不了,看来只能出此下策了。”
只见段天瑞身形忽转,“仲璟先生得罪了,段某只能这样做!”一个箭步上前擒住刘璟右臂,左手顺势解下桌子上捆绑菖蒲和艾草的麻绳。那刘璟背对段天瑞,只觉双臂一紧,两只手从后面被缚住。
忽然听得身后暗器破窗而入的声音,段天瑞立刻推开刘璟,身形向后挪腾,转头看时两枚很粗的飞针从眼前掠过,“铮、铮”两声扎在正堂右侧房柱。
与此同时,门外一侧,几枚石子已向他胸腹几处要穴打来,手法极其刁钻竟似早已算好他回身的方位,段天瑞闪躲已然不及,左手提刀,只听”当当当当“几声,四枚石子皆被刀鞘所格挡。
“好身手!”一人大喝一声,从门外撞入,冲向刘璟。
段天瑞正欲阻拦,却见又有一人破窗而入,双掌齐发,当空劈向他,段天瑞自内向外格挡,转手拿对方手腕,那人猛地撤手又再发力,待双脚落地,两人已交手五六招。
先前冲进房门那人已解开缚住刘璟的麻绳,说道:“定元不急,问清楚了再说......兄台,我是逐雁堂江南分会尹智兴,请问阁下要带着仲璟先生去往哪里?”
段天瑞撤招罢手,方才与他交手那人也后退一步,对段天瑞道:“在下逐雁堂江北分会李定元,敢问阁下怎么称呼。”
段天瑞刚与这李定元和尹智兴交过手,已知他们绝非泛泛之辈,一听对方自报家门,双手作揖道,“原来是逐雁堂江北堂主李定元和江南堂主尹智兴,在下华道者段天瑞,与仲璟先生是旧相识,今日特来相劝先生,请先生离开此地。”
尹智兴和李定元先后拜会刘璟,对段天瑞道“我们二人受堂主之托前来保护仲璟先生安全。”
刘璟道:“原来是逐雁堂的两位英雄,多谢仲堂主挂念了。”
尹智兴道:“我们堂主仲有道近日有要事前往云南,临走前委托我二人务必保护先生周全。”
刘璟道:“刘某已是风烛残年,有劳各位英雄亲自来救更是于心有愧,这位段兄弟同仲有道仲堂主一样,是我多年好友,方才大家误会一场……”
李定元拱手道:“段兄台得罪了,方才已领教高招。”
段天瑞道:“久闻逐雁堂江北堂主李定元独门绝技——点石成兵,江南堂主尹智兴自家绝学——无影神针,今日段某终于得见,的确名不虚传。”
段智兴道:“我与李分堂主来到府外与仆人打了招呼,走到厅堂门时,若不是方才见到段兄台已对仲璟先生出手,我们二人也决不会趁人不备。”
刘璟道:“我知段兄弟是要硬绑我离开此地,二位分堂主也是远道来救,你们三位好意,刘某心领,但我心意已决……唯有一件事放心不下,正好你们三人都在,还请各位务必答应。”
段天瑞与尹智兴、李定元齐声道:“先生请讲。”

百度搜索 华阅传习 天涯 华阅传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华阅传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礼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礼让并收藏华阅传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