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华阅传习 天涯 或 华阅传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山东青州,城隍庙外车马喧嚣。时至清明节,老百姓有的往城隍庙里拜“城隍爷”,有的携亲人出城扫墓。
“闲言碎语不啰嗦,大话江湖有事说,今日说一说,青州清明风俗啰。要说这清明节的风俗,自是要追溯到咱们大明洪武年间......”
城内茶馆处,一说书先生正面对众人侃侃而谈。
“洪武皇帝朱元璋打下天下后,回到老家凤阳祭祖,但是从他走出凤阳到衣锦还乡,这段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啦,回来后在凤阳的乱坟岗里根本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坟墓。
正在犯难之时,洪武皇帝旁边的诚意伯刘基,也就是刘伯温先生给他想了一个主意:‘皇上,这邻近的一个节日就是清明节了,不如让百姓都在清明那一天来坟前祭祖,到时候皇上只要看看这乱坟岗里哪个坟头没有人祭拜,就能判断哪个是您祖坟的位置啦。’
皇帝顿觉此主意甚好,于是颁布圣旨、昭告天下,规定这一年的清明节百姓必须要祭祖。”
茶馆外的路人听到说书先生的话,总有几个懒洋洋的走进门来。
“果然到了清明节那一天,百姓们都上山祭祖啦,在凤阳的乱坟岗里,刘基的次子刘璟果然寻得了两个没有人祭拜的坟,正是洪武皇帝的亲生父母之墓。”
那说书先生似乎只是自顾自的说,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说到那仲璟先生(刘璟)虽有此功,却没得到朝廷重用,直到今日仍在家乡南田县种田隐居哩……好啦,不说那回事啦……”
呷了一口茶,说书先生继续道,“洪武皇帝在那一日找到亲生父母的坟墓,第二年清明节百姓们却保留了祭祖这一程序,这风俗就这样延续下来啦……
正所谓:此番大话江湖,笑谈青州风俗,要论清明祭祖——且看大明洪武!”
言罢,坐在茶馆里的各位客官纷纷拍手叫好,其中一位健壮的男士宾客高声叫道:“欧阳先生,那咱们青州一带,清明节的其他风俗又是怎么延续下来的呢?”
那说书先生摸了摸胡须,道:“风俗延续,一定是因为人,而且是名人。想那唐代的大诗人——‘诗豪’刘禹锡写过一篇《陋室铭》,里面开头有两句话叫做:‘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讲的是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仙人在就一定出名,水不在于深不深,有了龙就一定有灵气......
什么意思呢?咱们青州的风俗延续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有名之士带头去做。
这就要说到咱们今日回的大话江湖:青州四大门派。
谈到四大门派,不可避免的要谈到青州的四大名山:云门山、白驼山、仰天山,玲珑山。诸位真的觉得是因为山的景美才成为名山的么?错啦!那是因为山上的人喱!”
旁边一位坐在凳子上的年轻人问道,“先生,你说的可是‘龙沈马闫’四家?”
说书先生道:“正是,咱们青州境内这四大名山之所以出名,正是因为这四大名门: 云门山龙府、白驼山沈家、玲珑山司马、仰天山闫家铺四大门派。”
“我们哥俩是从外地刚来此处,今日也是首次听到‘龙沈马闫’,先生若不嫌弃,就跟我们详细说一说吧!”两个卖烧饼的兄弟凑进来瞧热闹。
“好好好,且听我慢慢道来!先说云门山‘龙府’,龙择端和龙子峰父子那可是朝廷的‘习礼者’,‘习’礼者即‘徙’礼者,今永乐皇帝自两年前就想迁都北平,‘习礼者龙府’在云门山开山破石,专门负责此中事宜;
云门山对面的白驼山,是朝廷的‘传邦者’沈明器、沈凤舞父女的沈家住地。两年前的永乐元年,郑和立下战功,皇上早有派船只下西洋的打算,那传邦者正是要辅助郑和先生将大明恩泽传之万邦;
仰天山‘闫家铺’的闫继侯、闫继儒兄弟,专门打造江湖中的神兵利器,听说朝廷最新一支从江湖中挑选的、堪比锦衣卫的“执行者”队伍中的所有兵器,全部出自‘闫家铺’之手;
玲珑山的司马追风,又名‘剑痴’,闭关于玲珑山上的九层玲珑宝塔,多少武林人士前去拜访,却都被拒之于山上的玲珑塔外......”
一位年轻人道:“欧阳先生对这些事情如此了解,该不会是咱青州地界的一位隐居的大侠吧。”
正说着,茶馆前方一人一马已然经过,说书的欧阳先生看着马上那人,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坐在前面凳子上的几个宾客急了,“说啊,欧阳先生你倒是继续说啊。”
欧阳先生道:“传邦者......白驼山……沈家......”
众人问道:“沈家怎么了?”
欧阳先生愣了半晌,指了指那人远去的身影,“她就是白驼山的传邦者......沈家大小姐……”
城外野地上,十几个男孩子分成两边叫嚷着进行蹴鞠游戏,较远处,几个女孩子嘻笑着奔跑着扯着线放纸鸢。
有风吹来。
只听得一阵马蹄声,一女子骑着一匹白马由远及近,临到近处男孩子们见了便停下游戏,拍着手围了上来,“白驼山沈家的凤舞姐姐来啦......”
马背上那人是一女子,勒住缰绳停了下来,只见她上身黑白双色交领琵琶袖袄子,下身齐腰桃红色褶裙,更显的身形匀称。
两鬓头发梳成小辫垂下来,在头上梳成两个小鬟,脸上明眸皓齿,嘴角上扬,看到孩子们围了上来,开心的笑了起来。
其中一个小男孩道:“凤舞姐姐,这次有什么好吃的啊?”
那女子下马,从身上解下一个包袱,道:“别急别急,这次带给大家是咱们青州的香豆干。”
听罢小孩子们一齐欢呼起来,沈凤舞将裹豆干的包袱铺在地上,笑望着任孩子们把食物拿去,城外仲春之风吹来,更显得心情舒畅。
忽然远出几个女孩子跑了过来,“凤舞姐姐,我们的纸鸢线断了,被挂到树上啦......”
打眼望去,一个纸鸢连着线挂在远处一棵最高的树上,沈凤舞拍着眼前女孩的肩膀道:“没事的丫头们,在这等着,姐姐这就去帮你们拿。”
“凤舞姐姐,那棵树好高呢。”
“嘻嘻,不碍事的,交给我啦。”
骑马行到树下,却见这棵树的确不是一般高。
沈凤舞踏上马背,踩着马鞍跳到树干分叉处,见纸鸢挂在枝头,又向上爬了几尺,左手扶住树干,右手登时出手。
但见从沈凤舞袖中飞出一支绳镖,那绳镖连着一根线,线尾处连着自己的手腕。镖头正中挂住纸鸢的树枝,“咔嚓”一声树枝断掉,连同纸鸢飘飘然坠落下来。
收起绳镖,沈凤舞飞身下树,却见那纸鸢又飘到了旁边一棵较低些的树枝上。
正待骑上马转到旁边那棵树下,却见马儿旁边已经站了一个青衣男子。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那男子看着沈凤舞,“白驼山沈大小姐,好久不见。”
沈凤舞定睛一看,那男子眼睛深陷,背着一个长铁匣,手里握着一柄红色宝剑,“啊,原来是仰天山闫家铺的闫继儒二庄主,你怎么会在这里?”
闫继儒道:“上次与你相遇是在云门山与习礼者龙子峰切磋武艺时,而这次我却是专程来寻你的。”
“噢,你是峰哥哥的朋友,这个我是知道的,只不过你寻我做什么呢?”沈凤舞瞪着大大的眼睛问道。
“我们仰天山闫家铺专门打造神兵利器,但一直以来却无法在整个江湖中扬名。思来想去…倘若大明武林豪侠‘剑痴’司马追风可以使用我们为他打造的宝器,那武林各派的兵器需求届时都会接踵而至。到了那时,我闫家铺的成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那你们自己去找‘剑痴’啊?”
“‘剑痴’性情古怪,从不见外客,唯有请沈大小姐帮我们去玲珑山上传个话。”闫继儒抱着臂膀,突然间对眼前这个女子好奇起来。
“哼,你这人真是奇怪,这本是你们闫家铺自己的事情,为何要找我一个外人呢?”
“整个青州谁不知白驼山沈大小姐与‘剑痴’司马追风关系非比寻常......沈大小姐,若此事可成,‘传邦者’——白驼山沈家下西洋所需的所有兵器,我和我大哥闫继侯都会鼎力支持。如此合作起来,对咱们两家都是极好的,沈大小姐意下如何?”
“合作的事待过了清明节,你们可以去找我爹谈,我现在要做的是把丫头的纸鸢取下来。”
沈凤舞欲牵马离开,闫继儒握住缰绳,阻拦道:“‘剑痴’性格古怪,但凡前去玲珑山拜访的人都要与他比剑,来人若比试输了要不然留下左右手拇指,要不然需许下承诺:‘终身不得使剑’。”
“那你们去赢了他不就是了。”
“我们闫家兄弟还没有这个自信敢去挑战‘剑痴’司马追风…而这两年来,那‘剑痴’只允许你一人进玲珑塔。”
沈凤舞惊道:“此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闫继儒笑道:“闫家铺所在的仰天山距离白驼山和云门山不过一百里地,距离‘剑痴’所在的玲珑山也不过五十里地,咱们青州四大门派之间,又有何秘密可言?”
沈凤舞道:“闫二庄主,那出人头地的意义就是一定要在江湖中出名么?听我爹说,‘逐雁堂’堂主仲有道的贴身兵器都让你们重新打造了,想那‘逐雁堂’的名气还不够你们抬身价的么?”
闫继儒从身后取下所负的长铁匣子,道:“没错,仲堂主的贴身兵器正在此匣中,近日仲堂有道人在西南,我要亲自去一趟,把这柄护手钩给他送去。不过‘逐雁堂’虽然在江湖中有名,却被朝廷所忌讳,要论真正的威名远扬,还是要属‘剑痴’司马追风。”
沈凤舞摇了摇头,“剑痴一直在闭关,即使我要找他,两个月内也并非易事。”
闫继儒道:“两个月我们等的及,近期我和云门山龙兄弟都不在青州一带……沈大小姐,闫某告诉你一件事情:其实龙兄弟也一直想见一面‘剑痴’真容......”
沈凤舞瞪着大大的眼睛,道:“峰哥哥也想见他么......我怎么从来不知道......”
“龙兄弟常与我切磋武艺,言谈之间,已对我吐露过对司马先生的敬仰之情。况且试问当今世上,有哪个习武之人不想见一面剑痴司马追风?沈大小姐即便现在知道了其实也不晚,龙兄弟如果知道沈大小姐为他做了这一件事,一定会很高兴的。”
“......既然如此,那就等下个月月末,‘剑痴’闭关结束,我可带你和峰哥哥去一趟玲珑山......不过你们可只有一次机会,若‘剑痴’在塔内不愿相见,你万不可强行进入玲珑塔。”
闫继儒笑道:“那自然是了,我和龙兄弟一定记住沈大小姐的好......这纸鸢我来帮你取吧。”
言罢,闫继儒几步踏上那稍矮一棵树的枝干,右手拔剑出鞘。
只见那剑身通体红色,一挥舞出去像是一团火蛇,“哗啦”一声那刚冒出来新芽的树枝断了一半。
挂在上面的纸鸢也稳稳的掉了下来。
(备注:孩童放风筝,比喻“放纷争”,风筝线断了,寓言江湖又要再起事端。)
此时为大明永乐二年的清明节。
永乐,乃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之年号。
明朝创始人洪武皇帝朱元璋上台之后设立藩国,将皇子们分封到大明边疆,而皇位却没有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这朱允炆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建文帝。
建文帝上位后怕藩国强大威胁中央,便施行“削藩”政策。不料,建文帝的“四叔”——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起兵造反。
朱允炆年纪尚轻、平叛不利,四年内燕王朱棣从北平一路南下,打到南京。大将李景隆叛变建文帝,开金川门投降,燕王攻入首都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和太子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上台称帝,年号永乐。颁布旨令全国缉拿“建文余党”,并囚禁建文帝次子朱文圭于中都凤阳。
江湖人云纷纷。有人说建文帝尚在人间,有人说建文帝已死但“靖难遗孤”——太子朱文奎还活着,有人想要将建文次子朱文圭从中都救出来。一时间,几乎尽皆“建文余党”。
国内局势紧张,大明周边也不太平。
北边蒙古故元朝廷常年骚扰边境,东边朝鲜国与国内白莲教似有联合,西边茶马互市有各大外邦门派作祟,南边安南国政局动荡影响中原地区。
为巩固统治,永乐朝廷设立“华、阅、传、习”(华道者,阅美者,传邦者,习礼者)四大组织。
华道者查邪教(白莲教),阅美者去安南(今越南),传邦者下西洋(造船只),习礼者管迁都(徙土石)。
上文出现的沈凤舞,和其父沈明器,便同属于朝廷“华、阅、传、习”四大组织之一的“传邦者”。
姓名:本名沈凤,乳名凤舞。
原籍:北平。
现籍:青州。
角色:青州白驼山沈府当家人——沈明器之女。
封号:“华阅传习”之“传邦者”。
职能:协助郑和下西洋,国子监(后为“四夷馆”)教习诸蕃语言文字。
(本书四大主人公之一,也是第一个出现在书里的“领衔主演”式的人物。)
百度搜索 华阅传习 天涯 或 华阅传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