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两卷史 天涯 两卷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孙玉林和崔景见过面之后,就开始对整个川州的形势进行调查,尽管他本来就很清楚这里面的勾当,但是这不妨碍他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以探明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忽视的点。
因为征发傜役而导致有差役被杀的事情第一时间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没有做什么回答,但是他手底下的那些人,都对此表达了愤怒和忧虑。有不少人表示官府如此大范围又急促的征发傜役必须加以制止,因为广大普通的家庭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男丁,强行征发只能引起家破人亡,这是离乱之始!而就算有些家庭是有男丁的,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的避开,或逃到山里做强盗,或干脆是自己暂时性的残疾,前者是造反的契机,后者则就算有伤好的一天,也会落下终身的后遗症。
很多人亲眼看到铁匠的门口排着长队,为的是铁匠用他的铁锤和分寸把自己手脚打断。不少铁匠因为可以使人断手脚又能在一两个月内的时间恢复而大受好评!(只把人打成断手的轻伤,可以在短时间痊愈,又能躲过傜役。)
“孙大侠,不能让那些狗官们继续下去了,大家伙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再这样,弟兄们也只能揭竿而起了!”孙玉林手底下的人跟他说。
孙玉林道:“行啦,别扯这些东西了,老老实实呆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手底下还带着两三百号的小弟吧?”
跟着孙玉林的人里面,很多都是占山为王的强盗,依旧秉持着战争年代里劫富济贫的理念,从事各种抢劫的营生。只不过由于唐国一统天下,川州各大折冲府渐渐听从孙玉林的话,这些强盗才没有大范围的攻打农村甚至冲击县城!从这一点上说,孙玉林是为川州的和平作出了大贡献之人。
至于说一个强盗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倒也不是口是心非。首先由于战争年代的官府极不稳定,朝令夕改,为了平定各种叛乱而不断的征兵、增加税赋,还有其他的种种原因,他是极不讨人欢喜的,朝廷和官府,最典型的如皇帝,都是和狗做亲戚的。由此导致游侠之风大盛,行侠仗义、劫富济贫是最吸引男人的,而打仗做士兵是最讨厌的,因为不论是给谁做士兵,首先要克服的就是从田间到兵营这段路,十人中有八个人是死在这段路的,到达兵营之后,还要面对的就是戾气把自己吞噬成魔鬼的迷失自我之路,没有人会喜欢这样!所以这些强盗,心里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他们是大侠,他们占山为王,是为了保护家**子!至于说攻打别的村子,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的有人在乱世中失去什么,他们自己也失去了很多。
和平的时代刚刚到来,很多强盗过上了农忙时是良民,农闲时是强盗的半强盗性质生活,这和折冲府的兵哥儿没什么两样,甚至还要跟讨人喜欢,因为前者更为自由,折冲府的那点微薄军饷还时常拖欠,实在没有吸引力!
现在官府强征傜役,很多人的生活节奏一下子被打乱了,最关键的就是,马上就是农忙的时候了,怎么能走开?出于对朝廷的不信任,他们很怕根本不是做什么运输任务,而是到什么地方去打仗!朝廷才成立没几年,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唐国一统天下,以为还在打仗呢!
所以这个山大王才来找孙玉林诉苦,希望他向官府施压,因为他是川州黑白两道的老大,比皇帝还管用!
像这样的人说类似的话,孙玉林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甚至记不起这是入七月以来的第几次了,忽然间的形势转变,让他想起了“多事之秋”四个字。
时间转眼到了八月,锦城太守陆子琳去拜访了孙玉林,声明希望他能够帮忙想想川州哪里可以节省出已经征用的傜役来投入这次的运输任务。这完全是笑话,官府的傜役为什么要孙玉林来想办法节省?孙玉林按理说是不应该知道傜役的服役情况的,他也这样的回答了陆子琳。
陆子琳闻言表示遗憾,然后就退了出去,让孙玉林很奇怪他为什么如此轻飘飘的走了。
这是实际上是川州刺史给孙玉林挖的坑!因为李见微曾示意张别让孙玉林把占用的傜役名额吐出来,为这次的运输提供人力。如果孙玉林真的肯了,王爷日后处理此人的时候很可能留情面。而张别促使陆子琳走这一遭,就可以对王爷说:“孙某拒不配合,挪用朝廷傜役以私用,今次运输祭器不过沧海一栗,川州官道失修、驿站荒芜、农田水利败坏、民耕官田而私用、人口普查不成,甚者川州财政八成亏空,皆系此人也!”
孙玉林已经彻底走到了川州刺史的对立面!但是事情还没有爆发,他便在一天早晨轻车简从的离开自己的聚义山庄,独自向离锦城更远的山区走去。
他于正午时分独自一人到了巫江畔,这是青河一条支流。遥遥的看见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渐渐的到了身前。孙玉林看了看一头白发的船夫,笑道:“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白杨道兄,好自在。”
那船夫大失船夫该有的艰辛模样,笑意脱尘的说:“玉林兄上船吧,你我私下会面,机密非凡,不可被传出去。”
孙玉林上了船,开口就问:“前几天青夕屯征傜役的差人被杀了,还贴这种符,是不是你干的?”
他掏出一张黄色的符纸,正是刺史张别掌握到的,贴在死者头上,摆明了造反用的写字符。
船夫白杨子道:“不错,川州官府如此大范围征缴傜役,弄得天怒人怨,当然是亡国之相,贫道又不是乱说。”
孙玉林恼怒道:“可是阁下有没有想过,他们第一个怀疑的人就是会是我?”
“玉林兄,现在朝廷应该也在争取你,你也该做出一些事情让我们放心!”说话的这位船夫是个道士,道号白杨子,出身前朝皇室,是前朝皇帝的叔叔!他是所谓的前朝余孽里,辈份最高的!
孙玉林皱着眉头问:“你怀疑我会倒向他们?”
白杨子笑了:“我想你不会如此愚蠢。”
“公主殿下知道你这样做吗?”
面对这个问题,白杨子沉默以对,孙玉林来了脾气,咬牙说:“希望你的行为是不错的,否则公主生气起来,不是你能够承受的。”
“当然是对的,李氏如此征发傜役,惹得天怒人怨,难道不是亡国之相吗?”
“事情还没有紧张到这种地步!人们还可以忍受!白杨道兄,恕我直言,你有些太着急了,这件事情不可能不让他们联想到你们,见崔景的时候,他还提起过你们!”
白杨子问:“他说了什么?”
“他已经在怀疑我和你们有联系!”
“我们哪里暴露了吗?”
“应该没有。”
“那你为什么这样讲?”
孙玉林觉得匪夷所思,目光里由惊讶转为蔑视,然后又变成无奈,这样的人真的可以共谋大事吗?他淡淡的说:“以我在川州的地位,你们不可能不联系我。”
白杨子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是你多虑了,但是我们得小心点。”
这种事情怎么能不多做考虑呢?
“白杨兄,下次再有行动,请务必先行告知我一声。”
“好,”白杨子点头,又说,“这次会面,我就是和你说下一步行动的。”
“什么行动?”
“这次李氏要在蜀山举行祭天仪式,我们必须破坏,必要的时候公主会亲自出手。”
孙玉林不可思议的说:“这次的祭天大典是皇帝的弟弟太微王在主持,为了这个似乎有些不顾一切了。我们怎么去破坏?而且听说右威卫正在向川州集结,六大折冲府也在近日被右威卫大将军杜宣接管,我们参与进去会粉身碎骨的!”
“你还好意思说?”白杨子反问,“当折冲府的事情传到公主耳朵里的时候,你知道她有多苦恼吗?你怎么能让杜宣接管折冲府呢?”
“公主是什么意思?”
“她希望你能够在川州举起复国大旗,而破坏李见微的祭天大典就是第一步!”
孙玉林惊愕万分,急忙道:“被接管的折冲府我还能重新把他夺回来,可是这也才不过两万的兵力,即将到来的右威卫有六万。装备、兵员素质都远远超过我们,川州疲闭,粮草这些根本不足以自足,人心又思定,这个时候举旗,是极为不明智的!白杨兄,我要见公主!”
“有公主殿下在,你怕什么?谁能挡得住她?”白杨子不回答他的问题,反而这样问。正当孙玉林呐呐不语的时候,白杨又说:“我想你知道公主殿下的手段,很多事情不用多说,她既然说了,照做就是!我今天来不是和你商量的,而是正式的通知你,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李见微的祭天大典!”
“可是这风险太大了!”
“公主不会让你置于险地的!”白杨子强调,“富贵险中求,你应该知道这点。要是不反唐,他们是要拿你开刀的,公主是你的机遇!”
反正是不能不同意了,不照做意味着死亡,孙玉林很清楚这一点,只能无奈的同意:“好,我会破坏的。只是一旦开始,很多事情就会变的急切,朝廷方面会不断给我压力,甚至死亡的危险,那怎么办?”
“公主会理解你的一切行为,我们要的是你尽快控制住整个川州,然后向天下宣布复国,保杨氏。那些国家旧臣,就会蜂拥至川州,到时候公主会出来主持大局的!”
“可是我们不可能控制川州,我们的力量不够!”
“破坏祭天!”白杨子因为他一再强调力量不够或者时机不成熟而感到愤怒,“这是你目前唯一的事情,别的不需要考虑!”
“好,我知道了。”孙玉林无奈的说道,同时知道,如果没有天大的助力,他这样的情绪是不可能成任何事的。唯一的希望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公主,他对她有盲目的信任,哪怕是更加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她参与了,就能够成功!
谈话在枯燥无味之中结束了,孙玉林不知道如何形容这场本来应该是极其隐秘、极其谨慎、极其危险、极其重要的会面。他只觉得自己好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全副武装的即将上战场的士兵。这很容易导致失败,他知道自己的敌人就在前方,想把手里的刀剑刺进对方的胸膛,可是冲锋的距离很长,他不知道要怎么过去,而敌人手里,有上千万把长弓,只要自己稍有动作,就会被射成刺猬!
他感觉到,失败已经降临,而他却无可奈何。公主会成功的,自己会死的!
几天之后,关于祭器的押送情况发生了改变,押送的傜役们接连出现因为怠慢而被鞭挞,然后死亡的事件。有数处地方出现了押送人员逃役、夺走祭器、珠宝的现象,更为可怕的是,强盗强行在陆路上打劫,祭器和人员伤亡忽然间直线上升!
伴随着这件事的,还有各大折冲府的府兵发生了合理性的几乎哗变的事故,这个时候他们按照规定是应该放下兵器回家帮农的!而因为杜宣的新近上任,为了祭天大典,禁止他们回家,补偿是多达三个月的军饷。
可是川州衙门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银子!杜宣的话成了谎言,士兵们叫嚣着要到扬子山庄向李见微要个说法。川州刺史张别已经因为这个事情伤透了脑袋。
但是最为致命的,是运送的那块石碑,在纤夫用人力逆流而上的时候翻到了河里,造成碾压性质的人员死亡。有数十人瞬间被砸成肉酱,血肉模糊了碑文,染红河水!
更可怕的是,石碑出现裂痕,几乎两断,再也不能够进行运送了,因为再折腾下去,它可能就真的断成两截了。
事情闹的如此之大,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个首脑人物出来说话,崔景被叫回扬子山庄,李见微问他:“短短几天,川州就出现了这么多的事情,兵变,死人?连石碑断裂这种事情都有,是它的质量太差了吗?那本王可要好好的问问工部和礼部是怎么办事的。还是说真的惹怒老天爷,他劈断了石碑?”
崔景忽然跪下,拜道:“老臣该死,大唐一统天下,民心所向,天命所归,不可能是天怒人怨,定是川州武林泰斗,孙玉林从中作梗。”
“那你说怎么办?”
“老臣这就去和他说个明白,让他配合从事。”
“哼,”李见微冷笑一下,“希望他识时务吧。”

百度搜索 两卷史 天涯 两卷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两卷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阖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阖禾并收藏两卷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