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成语由来 天涯 成语由来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h3>邯郸学步</h3>

    <strong>解释</strong>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本指到邯郸学习赵国人走路。后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熟悉的东西也忘掉了。

    <strong>出处</strong>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燕国寿陵的一个年轻人听说赵国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远赴赵国的首都邯郸去学习走路。结果不但没有学会赵国人的这一长处,反倒忘记了自己以前是怎样走路的,最后只好匍匐着爬回燕国。

    <strong>近义</strong> 东施效颦

    <strong>例句</strong>

    目前国家在国企中正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但不少国企理解偏了,结果邯郸学步,收效甚微。

    <h3>含沙射影</h3>

    <strong>解释</strong> 比喻暗中诽谤中伤他人。

    <strong>出处</strong> 《搜神记》卷十二:“汉光武中平中,有物处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古代传说,水中有一种叫蜮(yù)的怪物,形状像鳖,有三只脚。因为口中生有一条横肉,形状像弓弩,所以又叫水弩、射工。它生活在南方地区的水中,听到有人在岸边或水上经过,就口含沙粒从距离人两三步远的地方射人或射人的影子。人如果被射中就会生疮,而且十之六七都会死掉;如果被射中影子,也会生场大病。

    《搜神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集,专‘后当赖此耳。’及后周灭佛法,焚天下寺塔,独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毁拆。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南北朝时梁朝的梁武帝萧衍尊崇佛教,广修寺院。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张僧繇在当时很有政治地位和远见,又是著名的画家,梁武帝修饰佛寺的时候往往让他在墙壁上作画。当时梁武帝已经分封出去的儿子们都不在自己身边,武帝很想念他们,就派张僧繇到各位王子的封地去描摹他们的画像,以便自己看见画像就像见面一样。当时江陵有座天皇寺,是明帝萧鸾设立的,寺里有座柏堂。张僧繇在柏堂里画了卢舍那佛的佛像以及孔子等十位哲人。梁武帝觉得奇怪,就问他:“佛门内为何要画孔圣人呢?”张僧繇回答说:“这座寺庙以后还得依赖孔圣人的画像来保存呢。”等到后周时代朝廷废灭佛法,烧光了天下所有的寺庙和佛塔,只有这座殿堂因为有孔子的画像所以没有下令拆毁。又记载说,金陵有座安乐寺,张僧繇在里面画了四条白龙,但没有给它们画眼睛。他常说:“如果一旦画上眼睛,白龙就会飞走。”人们以为不可能,一定要他画上眼睛。果然,当张僧繇给其中的两条白龙画上眼睛后,天空开始电闪雷鸣。不久,雷电击穿了墙壁,这两条龙腾云驾雾飞上了天,而另外两条没有画眼睛的龙一直还保留在墙上。

    <h3>画蛇添足</h3>

    <strong>解释</strong> 画好蛇后又添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

    <strong>出处</strong>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楚国有一家人进行祭祀,主人给他的手下赏赐一大杯酒。手下们说:“这一大杯酒,几个人喝的话不够喝,一个人喝的话又喝不完,不如我们比赛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酒就归谁喝。”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起那杯酒要喝,他左手端着杯子,右手再来画蛇,并说:“我能给这条蛇画上脚。”蛇脚还未画好,另一个人画完了蛇,夺过他手里的杯子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哪里能给它画出来呢?”于是喝了那杯酒。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最终也没有喝到本该自己能喝的酒。

    战国时,楚国大将昭阳接连攻克魏国八座城池后移兵伐齐。齐王派陈轸出使游说昭阳。陈轸见了昭阳后,先向他道贺连克八城之功,接着便问:“按楚国法令,你的这些功劳,能被封为什么官爵?”昭阳说:“能被封为上柱国(楚国次于宰相的官职)。”陈轸说:“比上柱国更大的官是什么?”昭阳说:“只有令尹(宰相)了。”陈轸问:“可是楚国会设两个宰相吗?”接着就打比方,讲了“画蛇添足”的故事给他听。

    讲完故事后,陈轸接着说,您已帮楚王打败魏国,以此获得的名利已经足够了。再打齐国,就跟画蛇还要添足一样,说不定还会性命不保。昭阳听完陈轸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撤兵回国了。

    <strong>近义</strong> 多此一举

    <strong>反义</strong> 恰到好处

    <strong>例句</strong>

    他对于圆明园遗址的意见,大致有两条:一、遗址就是遗址,要保存原状,不要画蛇添足,或改或造;二、废墟有废墟的美,要学会欣赏,这也是文化素养。

    <h3>黄粱美梦</h3>

    <strong>解释</strong> 黄粱:粟米名,即黄小米。在黄粱饭都还没做熟的时间内做了一场美梦。后用来比喻虚幻的事和不能实现的欲望。

    <strong>出处</strong> 唐·沈既济 href='/article/4397.htm'>《枕中记》:“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言讫,而目昏思寐。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明年,举进士,……是夕,薨。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稽首,再拜而去。”

    唐代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有个姓卢的青年在旅店中碰见一个姓吕的老道。吕翁有神仙之术,见卢生叹息于自身的穷困,就从自己的口袋中拿出一个枕头给他,说:“你枕我的枕头,将会让你荣华舒适,就像自己平常所向往的一样。”当时旅店的主人正在蒸黄粱饭,卢生枕着这个青瓷枕头睡着了。

    在梦中,他娶了清河崔家漂亮的女儿,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做官至节度使,再后来因为战功又做了十年宰相;自己的五个儿子都做了官,有十几个孙子,和自家结亲的都是天下的名门望族;在享尽富贵荣华后,年逾八十而死。

    卢生伸个懒腰醒来,见自己还睡在旅舍之中,而主人的黄粱饭还没有做熟,卢生奇怪地说:“难道那是个梦吗?”吕翁笑道:“人生所经历的事情,也就像这场梦一样啊。”卢生惊愕地想了好久,道谢说:“恩宠或耻辱的人生,困窘或通达的命运,获得和失去的道理,死亡和活着的情形,我已经完全知道了。这是先生您在指点我遏止自己的贪欲啊,我哪敢不接受教诲!”他郑重地向吕翁磕头拜谢,然后离去。

    <h3>讳莫如深</h3>

    <strong>解释</strong> 讳:隐瞒。深:指事件重大。本指必须把这事隐瞒起来不说。后多用来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strong>出处</strong> 《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桓公之子,鲁庄公庶兄。庄公即位后,庆父专权。庄公死后无嫡子,有人推荐由庆父继位,但最终由子般继位。子般在位不满两个月,就被庆父派人杀掉,重新立子开为君,即为鲁闵公。闵公二年,庆父打算废掉闵公自立为君,就又派人杀掉闵公。这一下惹怒了鲁国民众,大家群起反对庆父,打算攻杀他。庆父害怕了,就逃到了莒地。后来莒人接受鲁国人的钱财贿赂,把庆父送回了鲁国。庆父请求鲁国赦免自己的罪过,没有获得允许,于是自缢而死。

    庆父逃到齐国莒地的事情,《春秋》上记为:“公子庆父如齐。”“如”是动词,“到、往”的意思。《穀梁传》解释说,庆父明明是逃亡到了莒,为何不用表示逃亡的“奔”而用“如”呢?是因为庆父接连杀掉了两个国君,没有什么罪过比这更大,提起来都让人心痛,只好替他加以隐讳。

    <strong>近义</strong> 守口如瓶

    <strong>反义</strong> 直言不讳

    <strong>例句</strong>

    不知什么缘故,他对那件事总是讳莫如深。

    <h3>祸起萧墙</h3>

    <strong>解释</strong> 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出自内部。

    <strong>出处</strong>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颛臾(zhuānyú),古国名。西周初期,周成王让颛臾国担任祭祀蒙山的主祭。由于颛臾国小势弱,到了春秋初期就变成了鲁国的附庸,最终被秦所灭。

    春秋时期,把持鲁国国政的季氏准备讨伐颛臾。当时孔子的两个学生冉有、子路在季氏手下做官,他们去见孔子,说:“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孔子说:“颛臾只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鲁国的附庸,为什么要讨伐呢?”冉有说:“是季氏要这样,我们俩都不愿意的。”孔子说:“过去有人说过:‘没有能力就不去担任职位,要是担任了职位就要去贡献力量。’你们没有尽到辅佐者的责任。”冉有又说:“颛臾城城墙坚固,而且接近季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它,以后一定会成为子孙后代的忧患。”孔子说:“君子痛恨那种隐瞒自己的贪欲,做了坏事还要为之辩解的人。我曾听说,拥有封国的人,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公平,不担忧财物不足而担忧不安定。因为公平了就没有贫困,谐和了就不会财用短缺,安定了就不会覆败。做到这些了,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整修自己的文德让他们羡慕而来,来了就让他们安定地生活。现在你们两人辅佐季氏,边远之地的人不归服你们不能招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进行保护,反而打算在国家内部进行战争。我恐怕季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于季氏集团内部。”

    <strong>近义</strong> 同室操戈

    <strong>例句</strong>

    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去世,就祸起萧墙,发生了一出叔侄争位的闹剧。

百度搜索 成语由来 天涯 成语由来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成语由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王彤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彤伟并收藏成语由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