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儒林道侠传 天涯 或 儒林道侠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顾终南的表情变得温和起来,微笑着回答道:“又岂止认识你呢。”“我们见过吗?你怎么会认识我?是什么时候?”林欲风不得其解,步步逼问。
“十六年前了吧?不...”顾终南看了看天,“准确来说,你还在娘胎里时我就认识你了。”
林欲风还是一脸疑惑,“不可能的,况且......你是朝廷重犯!”
“哈哈哈,我说的是真是假,我是善是恶,日后你就知道了!”说罢,顾终南已经运功完成,使下肢运血顺畅,缓缓地站了起来,用剑逼近冯昕的脖子,预示他等不要轻举妄动,对着林欲风说:“小兄弟,把远处他们的马匹牵过来,如果你还想救活你的同伴的话。”
林欲风眼下当然要使晏俊醒过来,听他这么说,就照做把远处的四匹马都牵了过来。顾终南叫他带上晏俊上了一匹马,自己挟了冯昕上了马,回头对刘守有以及张昭、庞清三人说:“在此地停,不许追上来,不许搬救兵,半个时辰后,途中便会让他回来,之后你们再大团圆,如果不照做,只怕他性命不保了,不过放心,顾某说话算话。”说毕,带上林欲风和晏俊那匹马,朝东奔去,不一会,便听不见马蹄声了。
顾终南说话算话,行至半个时辰后,便把冯昕放下马:“何谓前途,我当时像你一样年纪,就曾这么问过自己,我的回答似乎违背了当时的良心,所以才会有今日这种结果,只要不违背良心,一切便得安好。”说毕,对冯昕挥了挥手,和林欲风的马消失在前方的树林。
途中,顾终南用手掌在晏俊背后推了一下,晏俊“呼”的一声歇了口气,本来紧蹙的双眉也放松了,只是还没有睁开眼睛。看着依旧摆出担心状的林欲风,顾终南说道:“你这同伴还真能行侠仗义啊,敢奋身向前,把他震飞,也是我迫不得已,方才给他舒缓了行血,没什么大碍了,只是他太累了,就给他睡一下便好了。”
林欲风听后,虽将信将疑,但也只能这样了。见林欲风定下心神,顾终南才又开口问道:“你叫林欲风,嗯...可是御使的‘御’,清风的‘风’?”
林欲风回答:“‘风’是清风的‘风’,但前者为随心所欲的‘欲’。”
“随心所欲的‘欲’么?哈哈,林桂松啊林桂松,你依旧是那个你啊。”顾终南望着前方笑着说道。
“原来前辈认识家父!?”林欲风惊诧地问道。
“岂止认识这么简单,我们还是称兄道弟的至交呢,当然,那时你还未出生。”顾终南说道。
林欲风:“原来如此,但是父亲却从来没有跟我提起过,这又是为何?”
顾终南:“不提起也是自然,我不争气,一时冲动考了当年的武举,侍奉朝廷,就和你爹你娘分离了,哎,转眼这么多年就过去,当年的风流往事,如今还历历在目呢...”
林欲风:“...请叔父原谅我们当时一时冲动,竟然敌友不分,当然晏俊也不是有心的,还求叔父原谅。我还想多问问娘亲的故事呢。”
顾终南:“哈哈哈哈哈,年少者血气方刚,见义勇为,这不是正直的一种表现吗?话说现在好好的,又有什么大碍呢?不怪罪,不怪罪。”说罢继续哈哈大笑,只是提到林欲风的娘亲时,突然变得柔情起来:“可怜的孩子,你娘亲是个大好人,等我们见到你爹时再细谈不迟,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赶到那才是,以后还有时间慢慢谈。”
林欲风只觉顾终南所言甚是,于是两人加快了马鞭,转向南下之路,向建宁府武夷山武夷精舍纵马奔去。
行至半个时辰,路旁农舍鸡鸣报晓,天色渐白。晏俊从马背上醒来,发现林欲风和他同骑,本欲说话问林欲风现在身在何处,却发现旁边一骑上坐着的竟是把自己震飞的绿袍老者,不禁下了一跳,差点从马背上摔下去,幸好有林欲风拉着他。
“他....他怎么...欲风你是不是被点穴了被挟持了还是被......”晏俊惊慌地问道。
“不,我们都误会了,他是顾终南前辈,是我爹的至交。”林欲风解释道。
晏俊看了看一旁笑而不语的顾终南,将信将疑,仍是小声地问道:“可他是被朝廷追杀的人......林伯伯怎么会......”
顾终南眉头一蹙刚要开口,林欲风已先说:“我相信叔父定有难言之隐,就先不提此事了,现在要紧之事是赶回武夷精舍。”
晏俊:“真的?”
林欲风:“恩!”
晏俊又忍不住看了看顾终南,不料竟四目相对,晏俊也不躲避,久而久之,心里也平静下来,突然说道:“如果是那样,方才对不住前辈了,我竟......”
顾终南也展颜一笑:“旧事不提,旧事不提。”
随后,一行人来到昨晚林欲风与晏俊一同寄宿的农家,本以为天刚刚亮,龙大哥与陈湘应该才刚刚起床,还未启程。不料林欲风与晏俊下马后进屋才发现床上人影无踪。
林欲风见状,说道:“怪了,陈湘和龙大哥的包袱都还在,人却都不见了。”
“更怪的是,我们留下的字条,还原原本本地搁置在桌上,显然没人动过。”晏俊从隔壁房走过来说道。
林欲风:“会不会是因为他们发现我们失踪了,又没有见着纸条,才出去找我们。”
晏俊:“龙大哥没发现就算了,陈湘这么机灵,怎么会没发现。”
林欲风:“所以这才奇怪了,不管怎样,先回精舍便知道了。”
闽北有一地,曰碧水丹山,曰奇峰簇拥,名武夷山也。武夷山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毗连。历史上文人隐士多聚于此,美称三教名山,实为三大教儒教、道教、佛教之聚集地,而三教碰撞之产物,乃武夷精舍。武夷精舍由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首创,建于武夷山隐屏峰下的平林渡九曲溪畔。
虽然武夷精舍经过多次重修,但现书院院长仍按朱熹所记中的构造进行修建,两麓相抱之中,有三间房屋,中间的大堂名为仁智堂。左边存放珍贵经书,名隐求室,右边用以待客,名止宿寮。左麓之外,有一处幽深的山坞,用以修炼武学、强身健体,坞口累石为门,称石门坞。坞内还另有一排房屋,作为学者的群居之所,名为观善斋。而石门西边,又有一间房屋,以供道流居住,名为寒栖馆。连观善斋前的两座亭子也没有变——晚对亭和铁笛亭分立两边。
这就是林欲风与晏俊从小到大生活学习的地方,每日早起晨练,他们就和其他人由通武的朱有邻先生带操,学习射术与其他基本功,却从来没有学习到朱有邻先生常常挂在嘴上的儒教剑法。倒是一个儒生深受朱有邻先生的喜爱,那就是在学习四书五经上成绩同样优异的殷家公子殷潜夕。朱有邻常常说如果谁操练的好就把剑法传授给谁,但是学子们都心知肚明,只有殷潜夕是公认内定被授与剑法的人,大家也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晨练结束后,学子们到仁智堂里集中,先是诵经读书,再是学术讨论,每每到了学术讨论的环节,气氛就会变得活跃非常,当然内容虽以儒学为主,但不局限于其中,他们的老师严不孤又是思想开放之人,道家佛家或是其他教流的言论也能畅言其中,无所约束。林欲风的父亲林桂松就是他们学习道家思想的讲师,然而五天只有一讲,学子们知道林桂松是很早就来了的隐士,必有一身武功,但就连自己的亲身儿子林欲风都没有传授,大家也就不好意思向他请教了。
除了儒教和道教,佛教文化在武夷精舍里也是常驻者。在隐屏峰右麓,有一座小禅寺,里面住着一位觉空和尚,年过古稀,日日诵佛,也常有学子问津,请教其佛理。觉空和尚收有一名入室的俗家弟子,他就是福建省建宁府知府龚道立的公子龚剑平。因觉空和尚平日传授龚道立达摩剑法,所以他也是武夷精舍众多学子里唯一懂得武功的人。
转眼间,已到了学子郊游归来的最后几天时限,眼下学子已经大部分到齐,开始准备后日的正式开课,但林欲风一行人却还没有抵达精舍。武夷精舍的院长朱懿是负责此次郊游的分组的人,他特地把平日最令人伤神的“燕子”晏俊和“大小姐”陈湘分配与龙志安及林欲风一组,就是为了能约束住晏俊和陈湘,不得贪玩忘归,谁知他们仍是最晚到的一组,想到这里,朱院长不禁地又摇了摇头。
这日傍晚林桂松依旧到晚对亭里弹琴,他喜欢在日落西山之际寄情于琴,这样他总能回想到年轻时的往事,以及当年的风华岁月。这里的人只知道他是归隐山林的高人,却不知道他年轻时曾是一个世家子弟,享有荣华富贵,从小受帝皇式的教育,曾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少年,自从他遇到一个人,再遇到一群人,他的人生于是也随之从此改变了。再之后,他的思绪飘到了一个人的身上,一个很重要的人......
“琴声中带有一丝遗憾,转之既是欣喜又是哀愁,忽而又变得温柔,师傅,你在想什么呢?”一女子边走上亭子边说道。
原来林桂松收有一位练琴的徒弟,是建宁府知府龚道立的远侄女,姓何,名月琴。她叫龚剑平为表哥,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平日见表哥在精舍念书,她便也在一旁练琴,后来拜林桂松为师,从师至今不觉已五载。
月琴自拜师以来,都听从林桂松的教导,虽然林桂松提倡从心所欲,不要被陈规常矩所束缚,但她仍是很听从林桂松的话。林桂松是看着她与欲风长大的,对他俩爱惜非常,欲风小时候还常常盼望着月琴能来和父亲练琴,便有机会和她一同玩耍,可随着两人年龄慢慢地增长,便也不怎么说话了。
林桂松听到月琴的问话,抚琴说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往事,只是觉得错误常谬于参差,世事无常啊。”说完后便叹了口气。
“师傅不是常常说顺其自然么,自然的定律也许就是如此,这个觉空禅师所说的‘缘’,道理一般。”月琴说道。
“是啊,一切都是从无开始,这玄之又玄,乃众妙之门。”林桂松接着说道:“今天想练哪首曲子?”
“不如就合奏一曲《忆故人》怎么样?”月琴笑着说。
林桂松爽然说道:“好,那就来一曲《忆故人》!”
一时间,琴音顿起,余音袅袅,传彻山谷,若是此时思念故友之人,或追忆往事者,看着落日将末且听到这般动人心弦的二重奏,定会潸然泪下。
然而,从仁智堂里却传来一群人的喊声:“是燕子和欲风他们回来了!”
百度搜索 儒林道侠传 天涯 或 儒林道侠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