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快意逍遥行 天涯 快意逍遥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这可难说了。不过有一点,本国当今皇帝黄霸天好色轻义,豺狼心性,目光短浅,好高骛远,有他在,乱就不会止。周边几国如乌兹国、太和国、宋国等虽国力有限,未必没有逐鹿天下,分一杯羹的想法。国内几大势力只顾着抢地盘,到时候无非是你攻我,我打你,混战一场,最后出来一个或几个手段高人一等的猛人收拾残局,或统一天下,或分而治之,不外如此。”
身为天华国子民,竟然毫不避讳直呼当今皇上之名,且直呈其短,吕老太爷真是人老胆粗,真豪杰之士!
“是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子观天华国几千年历史,短则几十年,长则二三百年,天下就会大乱一场,百姓死伤无数,周而复始,总跳不出这个怪圈。即使是太平年月,老百姓也仅仅是为一日三餐终日劳碌,难有真正的幸福。所以张养浩才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悯之叹。做天华国的老百姓,何其不幸!”
“是啊是啊,早在二千年前,先贤屈子就发出浩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老朽读了一辈子书,近些年悟出一个道理,所有的战争,其本质就是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所有的所谓变法革新,归根结底无非为了‘利益’二字,老百姓是利益的产出者,种粮食,产衣物,创造生存资源;统治阶级则是利益的掠夺者,是十足十的剥削阶级,这两者是根本对立的。而土地既是生存空间又是资源的载体,每一次的战争就是争夺土地和人口,用以供养那些掌权之人。正因为利益如此之大,诱惑太强,所以那些野心家不管风险有多么大,即使是丢了身家性命也要争夺天下。得了天下后,就会出台这规定那律法千方百计盘剥百姓,交粮、纳税、服役……老百姓世世代代都要接受这样的命运,这就是为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道理。而一旦某些人私欲太强,胃口太大,无休无止没有限度地盘剥百姓,老百姓没有活路,就只能官逼民反了。现在的随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毕竟像屈子这样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的官吏太少了。历朝历代的官员未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只是他们既然拼尽全力站在了那个阶层,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野心一天天鼓胀,从而彻底摒弃初衷改变立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读书人天天叫嚣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一旦做了官就完全变了,变得麻木不仁,无视民间疾苦,因为他们深知没有民间疾苦就没有他们的富贵生活,这些都是他们一手策划造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天华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天下大乱的道理。而这种利益是永恒的,除非人死绝。所以历朝历代的掌权者无不拼命地攥在手里,甚至编出君权神授的谎言欺骗百姓,并且一代代强化以致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共识。所以,争夺天下失败的人从来都没有好下场,而改朝换代的前朝皇帝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死几乎就没有第二条路。而新皇帝则会更紧地把这些攥在手里,这就形成了一个跳不出的死循环。除非有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思想,能颠覆这种旧制度,彻底消灭剥削阶级,否则,这种现象会一直循环下去。”
李飞苏浑身一震,如一缕阳光穿透迷雾,长久以来的迷惑霍然开朗。
难怪!难怪嵇康会说“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商汤、周武王、周公这些被后世奉为明君贤臣的楷模之人,就算他们做得再好,也改变不了他们身为剥削阶级的事实。这就是他们的“原罪”,对,这个从安德烈那儿听来的词太恰当了。既然接受了整个天下的奉养,那么,善待天下百姓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做得再多都是应该。而孔子则几乎一生都在周游列国求官,只是他的“仁政”说并不受当时的君主们待见,所以一直都不得志。开玩笑,一味的仁政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这不是要割君主们的肉吗?其实孔子的这一说法并没有否定统治者。相反,他的另一个观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甚至是在为统治者呼吁和正名。而“仁政”又切中老百姓的要害,承载了无数百姓的希望,可以说,孔子无意间既成了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又得到了百姓最为广泛的认可。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汉朝的董仲舒才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同和推广,经过历朝历代统治者不遗余力的包装宣传,孔老夫子被捧上神坛,以收拢民心。孔夫子其实并不如何高尚,远远配不上圣人的称号!在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死后的几百年里,他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影响。影响大的是杨朱和墨子,比他晚出生一百多年的孟子就说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出于杨,即归于墨。”只是他俩更不统治者待见,慢慢地被刻意淡化了。所以汤、武、周、孔并不配享受亿万百姓的膜拜,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维系帝王们统治基础的教条自然应该摒弃。
难怪嵇康不愿意做官,也难怪司马昭要杀他。嵇康实在太聪明了,一眼就看穿了这些人的本质,也看穿了这些人玩的把戏。留着他太危险了,所以嵇康四十岁不到就被害了。
以前李飞苏看到竹林七贤的事迹时,对他们好生羡慕,尤其对面嵇康的风骨深为敬佩,但对他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一直不甚了了,今天听了吕老太爷一席话,终于明白通透。
李飞苏朝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深施一礼道:“谢老太爷教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客气了,小友能举一反三,一下子想到嵇康的言论主张,并深得其中三昧,足见慧根深种,他日必成大器!”
李飞苏又将安德烈的“三权分立”之法简单说了,吕老太爷大惊,比李飞苏刚才还震憾。他拉着李飞苏进了书房,迫不及待要听详情。诺大的书房全是藏书,可见吕老太爷知识之丰。厅中众人只听见吕老太爷激动的声音:
“好!好!”
“妙!妙!”
“如此奇思妙想,足开百代之风,诺真能实现,那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
直到村民们纷纷端来了自家酒菜,瘸腿大汉来催二遍,吕老太爷方意犹未尽地领着李飞苏出了书房。吕老太爷当着众人的面说道:
“虽然小友的构想尚在酝酿之中,但老朽已窥个中气象。老朽代天下百姓谢小友一片爱民之心!”说着,像李飞苏谢他一样长揖而拜。
李飞苏赶紧扶住:“这怎么行!?折煞小子了!”
吕清臣却道:“小友当得起天下任何人之礼!”坚持拜完,李飞苏无奈受了。
吕清臣又唤过瘸腿汉子道:“吕安,把神龛上的孔子画像揭下来吧,以后用不上了。”
少顷,大家,宾主尽欢……
晚上,李飞苏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觉,脑海尽是欧阳倩的影子。这些天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欧阳倩,看到女人想到她,踏过一座座小桥会想到她们初次见面的情景,看到一棵阿娜的树也能想到她,总之,看什么都能想到她,辗转半宿方迷迷糊糊睡去。
昱日,李飞苏在村口与村民道别,吕清臣依依不舍道:
“小友,前路凶险,请为天下百姓保重身体!”
“大家也保重,请回……”
行行复行行,相思叠相思。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这天起,李飞苏常常做同一个梦,梦中欧阳倩离他越来越远,怎么抓都抓不住。每隔几天,他就会遇到劫道的,一律打跑了事,再没兴趣杀这些人了——杀不胜杀。杀人解决不了问题,和吕老太爷谈过后,他深刻地感受到,要从根本上改变底层百姓的整体命运,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是唯一的出路。不彻底颠覆过去的一切,不唤起人们的普遍觉醒,不改变固有的观念,不来一次天翻地覆的变革,则一切都是空谈。虽然他现在还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甚至永远也无法触及到边缘,但并不妨碍他在心中纺织自己的梦想,他不断地思索推敲个中关节,补缺、纠正、慢慢完善。走走停停,几日下来,伤势尽复,罡元充盈,功力又有增长。每次大战,李飞苏都有报突破。难怪武者有以杀证道之说,不停地战斗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武林中从来不乏战斗狂人,他们不计生死,不停地挑战各门各派的高手,虽然多数中途丧命,登顶的少之又少,但总有人在这条路上前仆后继。这是因为处在生死边缘,最容易激发自身的潜力,也最易突破极限。剑者,直也,一往无前方是剑道真义和精髓,只有拥有一往无前的气势才能所向披靡。虽然有剑走轻灵一说,但那是指用剑技法而非心法,二者并不冲突,一在表,一在里,一在形,一在神。他回想起除夕夜的那一场战斗,自己蒙生死志,心无旁骛,无畏无惧,剑随气动,气随心转,无形中达到了一往无前,表里相合,神形相契的超高境界,方能打得逍遥派一众人等狐惊鼠蹿。若不是赫连英卑鄙地用形似偷袭的方式打断他的剑势和顿悟,田哺民等人指不定会死在他剑下。

百度搜索 快意逍遥行 天涯 快意逍遥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快意逍遥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跳错方向的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跳错方向的鱼并收藏快意逍遥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