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九界山河传 天涯 九界山河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是说天下之势,聚合有数。神纪方落,战纪遂生。
自昔望帝仙逝,遗诏尊王侯宁珩。今已逾数百载。而诸侯竞起,王代封立,九界纷争,州郡战乱,人间如狱,极恶凶荒。
神纪末年,东域轩氏、南域恒侯、西域楚氏、北域北昭氏四族异起,神纪史载是曰四帝。及入战纪,四王起而天下分,珩顾帝归望之安,以黎明天道以自命,遂倚自应诏,代为执策王。
于是以诏垂天下,昭四海,臣八荒,举望帝遗命,聚为诸侯匡社稷、扶山河。攘夷外、安邦内。
及至讨贼平敌有成,四王俱渺其势,退而自立,相拒于四域之外。归望是此得以全之。
珩遂即王位,封各路诸侯以州郡城池、兵马自御。“将待己地,无诏不得入君城、奉年记、师勤王。”
初立,珩授封州郡有二十。战纪开年,王侯俱为之从,天下共主。治民安居乐业,不为负道。
及后来珩逝、三世瑜王即位,开七治盛世,秣马厉兵,开疆拓土,东拔丰州、归州,西复典、蓬、备三州,盛于一时。
然瑜既逝,推位几世,至琦王、玮王、琮王三代,独宠宦臣,琮王于位时乃提曾耿等人至上丞、封书之位。
而有数位三朝元老、将军文臣相佐,欲清君侧,事败露,耿及其左右以事日耳于王,遂一众元老忠臣俱被袭诛。
上丞于是谋权弄政更甚,兵走街市霸道,州郡不治,盗贼、娼妓等邪风横行。
而后西楚、南恒二域之王,趁虚而入,引兵分道攻上。势如破竹,而归望军兵败如山倒,连连告败。
后琦宿宫归去,无嗣,推其子宁珉即位,是为珉王。是时及州于珉,仅余二十有二。
珉深谙琦、玮、琮三王之害,引为前车之鉴,欲图精治,而受曾耿、李渠、韩種等前朝遗宦左右其为,不得展志。
战纪宁珉开启舒三年,曾耿奉女曾怡觐聖,王独宠之,逾一月,立为王后。而曾氏一党得此大势更晋。
此是,王事赖曾耿,权达丞诏。而独卧暖香,声色犬马,日夜笙歌。
翌年,北域北昭发兵归望,麾下守将景九令引二十万铁骑伐兵殷州、尚州、遂通拔吴、谢二州等地,势如破竹。王兵连连告挫,北境大危。
耿言谏拨兵北援、抵御北寇再涉,偕朝臣死谏宁珉,称“御驾亲征,以盛王气。”
珉起初不遂,斥退曾耿。而王后劝之,绫袖轻扬,王遂发诏,欲图王北,而战不过三月,大败,铩羽而归。
于是更让北疆域逢道州郡,分让领地。而珉自归更受伤,及至大病,不起。
将朝事诸以皆托于上丞,耿与党者于是更负名代政,权倾朝野。
启舒十年间,西楚再合南恒之军,兵分两路,西楚统军霍暮寒径取归望西典、蓬二州,南以李尽河、梁旻二上将,植兵十五万,待于梧、碧、鹿三州。
西、南二境守军抵挡不住,两路州郡王侯伏归望请诏降敌平叛。珉时病肓,不能治事,遂耿以遮朝政,称王之命,付二王以诺。
后于是征兵四十万于天下,后世有人诗之如此:
“王欲图治扬天威,可怜黔首白发泪。但闻朝府征兵慢,不见男儿全甲回。”
征兵既得,闻得泪泣之事不绝于人间。而遂遣大将居方召带甲四十万,远征西、南境。
及至临行,珉密令召至,谓其曰:“命及戍守边疆城域,毋论归望如何,无诏不得复归勤王。”
召乃受命发兵西南二境,待守疆域。三方战火连年,披其势压,联军逢克之处,屠城敛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于是二域野子举存迁之,恐祸及身,尽流入汉渚、百江、杜州等地。
.....
启舒十二年季夏,天逢大旱,而农作无丁,民食不济,俱皆流奔,汉渚以西、归廉以内之处,哀鸿遍野,十室九空。
西、南二域境地以外更为甚之,赤地千里,道殣相望不计其数。各下平民百姓饔飧不继,甚至于换子而食。
而时牧弘有一子出,姓赵,名霆,字豁远。此人本备州公卿之后,少有武练,更颇负谋略,传七岁时已粗略权谋,及至成时极善万变之机。
及州郡战乱,西南二乱之霸,与族家乱去,遂只身迁族流于牧弘。因家贯朽粟陈,又资以流民,所路州郡见难必扶。
因而百姓皆爱之,得此扬名。受城尉所重,又赈帑廪以不数鎏翎、银贝、金玉明珠,而拜执勒骑使。
时牧弘大举搜刮民脂、抢掠民丁。霆屡谏之,城尉不从,触怒遭贬谪。霆乃抚叹道:“仕金不能救民也。”
霆备欲起事,推翻无道城尉,于是暗中倾资招兵买马,拓展军需。
而时下有一人来投奔,谓霆道:“今时天命如此,与其缚手为农待枷锁,好汉何不聚集乡勇,推了这无道!某此来愿助公一臂之力。”
霆忙起身恭迎,问其姓名,那人道:“某姓魏,名折。今若与公同谋大事,如何?”
霆大喜,应下道:“如此甚好,吾家少有累资,只是今只你我二人,安能成事?”
折闻言畅笑,本为长乡流民之首,一呼百应。于是周围皆有应者一众奔走于周野市井间,牵兵带马。投者不计其数,遂自成一支队伍,计有三四千人。
事终势大,惊动城尉,事败露,霆与折二人匆忙起事,攻占关郡而自立。后其势渐大,攻拔掣旗之处,王军守将或则望风而降,或者倒戈降入。
霆遂名军之正弘,收抚、绥辑各处流民。而后兵马扩累十余倍,计三四万人。
霆乃称曰:“昏王无道,焉配代帝执策耶?身带枷锁永世为奴,累及后代。
今王朝无政,奸臣谋逆,有愧天命。天下本无主,吾独为吾主,不为谋逆王天下而聚义,但求万世长平。”
时不待牧弘城尉发兵征讨,而正弘军三四万,霆引之连克十余道关口,兵之神速,直取城尉府邸,镇官守军见之皆降,莫敢逆之。
而霆闯杀入牧弘城尉,提斩其颅,悬于城上,告牧弘之大捷,于是来投奔者更甚,累有八万兵马,霸于一方。
且说百江侯,姓荣,字征,名守年。稳居于百江之央旭凛。宗家之祖本是祖王上珩王之亲侯。而后推位递及征。
既闻得此战报,但以剿灭贼子除逆为名,兵发牧弘。
军至恒霄城,霆引兵度恒霄连下三郡,势不可当,讨逆大军望风而逃,正弘军趁勇杀敌,百江军大败,死伤不计其数。
值恒霄一战后,正弘军是名于百江,时有周示、彭冶、钱肖等才士将军来投奔。甚至于各路州郡,于是别州另郡奔来投者愈益。
及传至云觅归望,荣征连忙请诏于珉王,遂诏下,令征起兵御下,举兵伐贼。
而归朝大军北疆带甲,朝守镇兵,珉遂拜翟以、翟复二人为将,余兵五万度百江州去战。
且说正弘军值大盛,连克二十郡县,有直捣百江本基鹤涣之势,百江侯逃赴归望,守军不战而败,皆投入霆之军。
时下,一人出于霆之左,佩刀伏身余下。身长若八尺,横眉凛眸。此人姓魏,字折,名卓山。
折乃请霆引兵一万,直取百江本基鹤涣,通达北道,再下漫贺。
霆乃止之,惟留步于鹤涣,折疑而询之。
霆乃谓其道:“吾等此兵声势此浩,那昏王如不顾百江死生,亦及王上颜面,定当发兵阻而守之之。
其如籍鹤涣溯流之险而阻,吾等不奈其何。敌不动,我不动。且观敌势再做打算。”
.....
且说百江战势迫急,天下大开之乱将始,引动各路州郡诸侯、王臣,皆观火此战,以明时势。而闻及大界山河,竟惊唤出一位仙人入世。
自古者谓天下灵脉聖城禁地者以云深不知处。而独见此上,登云川为脚,临日月为腰,小天地于世间,睨万物于穹宫。
且说此间正得见一赤子少年,舞剑于棠树之下,那少年郎有若七尺高,生得容如凝玉,而凛剑眉、丹凤眼,骨大恢宏。
而棠树坐下,一老者临风而憩,带青灰长袍,左弈于一青石之上,微首煮茶,且点星阵。得见此画如诗,正是道:
“临风煮茶清墨见,醉饮逍遥乐世间。且观剑舞流星去,几点黑白弈周天。”
少年姓言,名翊,字誉清。只知得少逢战乱,遗老双尊,自立于市井,适逢老者解星象遇,及其眸,言其星命必有大成,遂收之为徒,授于左右。
老者不能详其姓名族氏,只称教于翊,号“左弈玄仙”。而翊谓之以师。
翊六岁于市井随,从于老者,九岁拜之为师,至今已有十四春秋。
值暮渐度而登月,老者每目于夜,惊羡之色每甚之。
乃召翊至,谓其道:“鹤无展翼不知羽全,狼未逐月不知爪利。汝今从师时逾,当归尘以图练。”
翊闻言,咧嘴笑了,权当玩笑,暗忖道:“老头子师傅又是作甚把戏?”于是煞有介事道:“徒儿何处扰了师父,当改心易行也。”
老者叹了一口气,肃声道:“天生异象,斗顾渺茫,此帝象若而周星起,天下换势,山河改容。此汝图练之机也,当匡社稷,扶山河。”
翊大惊,道:“老头子!你莫不是认真的?”忙敛襟而拜,顿首不止。老人不答其言,
又嘱道:“吾有三言与汝,汝且听之。秉天命而行,不可悖逆之。而长存于己,可逍遥于世间,此为其一;
吾以武之左右毕传与你以尽,汝须恒以本心,为天下之大义,可成。如生邪念而歹行,引天自戮矣,此其二,”
而有取一剑出,谓翊道:“此剑就于太初,承于归荒,吾今将此赋予你身,以昭天命,此其三。”
言翊知道老头师父当真非玩笑话,哀声道:“徒儿久从于父左右,今时既下,不知寻何处以生,将四方以存也。”
老者闻言,又长叹一声,遂伸指,点一道明于翊,道:“汝往此般临度,披星夜而下,比及望天见百星斗象之时,挺剑而止,此即为汝之生地也。”
言讫,闭目不再言他。翊素知师父执拗,一旦决意,日月不能改其志,山川不能易其行。遂又顿首三声,负命下山而去。

百度搜索 九界山河传 天涯 九界山河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九界山河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吃个铜锣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个铜锣烧并收藏九界山河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