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无上诗韵之李杜篇 天涯 或 无上诗韵之李杜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阿隐!”“来了阿娘!”一条碧波漾影的小河边,一个十二三岁样子,衣衫说是朴素又不及的少年。毫不嫌脏地趴在地上,挽着衣袖,露出的一截胳膊时不时地动着,原来是在用树枝写字。听到娘亲的呼唤,兔子般的跳起来,又一溜烟似的窜到草屋跟前。“家里的柴火没了,你能帮娘亲从山上砍些来吗?”一个衣着同样无华的妇女紧锁眉头,看前面的孩子一蹦一跳的走去,悄悄到河边。心中暗想:孩子又在写诗了,可家里却无钱替他买纸笔,惜得一身才华无处使,一直跟着我须糟蹋了。思来想去,少说他也及诗界最近的李门招收年纪的最低限度了。要不带他去碰碰运气,不求个内门,至少也能沾染上书卷之气。
这里的阿隐名为李商隐,字义山,父亲曾做过几年官,他也在那时候请了先生,教阿隐识了些字。可惜在他十岁那年,父亲去世,只得跟着母亲还乡,过着贫寒生活。但时机正好,赶上以诗韵入道的高峰期。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人为首的各门派兴起,且不受皇权限制,得到大力提倡。
话说阿隐到了门柴山(因他当时年幼,叫不出山的名字,究山于家门前,又有砍柴之用,便自己命名为“门柴山”)前,立即拿起斧头忙活起来。边往背着的箩筐里扔木柴,边思虑着没作完的诗下联以什么字为首好。不知不觉,天色渐渐红晕,筐子也满了,便动身回家。可他一到门前,便见阿娘揣着一布包,似要出远门。“阿娘这是要急着去哪儿?”阿隐放下箩筐问。“自然是有要事去办,你也得随娘亲同去。”“嗯…好啊。”阿隐虽摸不着头脑,只得跟着她一步一步踏着夕阳余辉,沿着山路离去。
前面所等待着他的,也许是一条不归路,或是出山后等待开启的一场奇遇……
百度搜索 无上诗韵之李杜篇 天涯 或 无上诗韵之李杜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