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传国玉玺和氏璧 天涯 或 传国玉玺和氏璧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在登基大典之后,李世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几天前,他得到探马来报,李建成——也就是他大哥,他的儿子李风闻逃走了。这时,李世民的心中想起了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以及过往的点点滴滴。其实,大哥和三弟一直是他心中愧疚的对象,此时如果放走李风闻倒是了却一桩心事。可“无情最是帝王家”,今天我把他放了,那明天……李世民想了许久,眼睛里出现了战场上才有的杀气。
这时又一个探马来报,李世民停止了沉思。一个浑身是血的人被抬了上来,李世民将他抬上了床。李世民急忙向他体内输功,一会儿他睁开了眼,说:“陛下,那……是真的,你一定要拿到啊,它……。”
这时李世民心头一喜,忘记了输功。那人口吐一口鲜血李世民急忙再次输功,那人缓了一会儿,说:“那物又经天纬地的能力。”说完目光呆滞,只听见一声:“太可怕了!那机关……”
李世民心头一惊,功气之中不免夹杂了几分厉气。
那人从此闭上了眼。
李世民害怕了:那500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首领斥候更是身经百战,从晋阳起兵,招降瓦岗寨,北剪刘武周,南平薛举,他都一一亲身经历,期间还屡次救朕于危难之间。怎么找一趟和氏璧就会使500大军死于非命,斥候身受重视不治而亡呢?那机关……难道和氏璧还有机关保护不成?
早在他当秦王之时,就听人说在昆仑山脉藏有和氏璧。以前李世民南征北战无暇顾及,待到玄武门之变后就迫不及待地派了斥候以及精挑细选出来的500名战士出发昆仑山脉寻找和氏璧的踪迹。只要找到那和氏璧,一来可以解决朕最大的麻烦:皇位继承的合法性。只要朕拿到那玉玺,那么朕登基便是天命所归,大哥和三弟阻止我上位便是违抗天意,罪不容诛,杀死他们正是顺应天意。二来则可以使江山永固,因为据民间所说,那物具有无法比拟的能力,得到它便可以指点江山,占领天下,使四海太平。
李世民自然想得那物,因为他不仅想使自己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更重要的是他是明君,他希望江山在自己的经营下可以繁荣富强。
其实李世民心中还有一丝担忧,那就是此物若是被李风闻获知,那……。不过应该不必担心,毕竟朕也是通过秘密渠道获知,他不可能知晓。
可那地方连朕手底下最好的500名军士都无法平安闯过,以至于无一生还。哎,连那500军士都得不到和氏璧,更何况他人呢?朕怎么可能召集上比那还多的武功高强人士呢?真可以叫七八个武林人士,他们虽无纪律性,但临事能力,武功修养都远超常人。不过,我应该派谁去管理他们呢?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心中已有人选了……
这时,一位侍卫拿出了一张纸,是从斥候的尸体上发现的一份地图。李世民眼睛忽然湿润了,纵使他身负重伤,却不忘完成自己的职责。
他不禁脱口而出:追封斥候为萧侯,由长子继承其位。
当他展开地图仔细端详时,不禁大吃一惊:那通往和氏璧的路婉延曲折,一面是万丈深高山,一面是万丈峡谷。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那物怎么会在那儿呢?难道有人故意把它藏了起来,如果是这样,又会是谁呢?
和氏璧原为卞氏得到,却因楚国两代君王不识货被砍去双脚。到了第三个君王也就是楚武王时期,卞氏抱着和氏璧痛哭了三天三夜,连眼泪都哭干了,最后连血也哭了出来。楚武王问他:“你为什么哭?因为双脚被砍了?”
“草民不是因为被砍了双脚而哭,而是因为这么好一块宝石被人唾弃才哭。”
于是楚武王便令人打磨这块石头,发现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和氏璧到了赵惠文王那儿。以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秦国想要那和氏璧,便说要用15座城池与之交换,结果最终蔺相如完璧归赵,没有让秦国的阴谋得逞。
待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秦始皇便将和氏璧打磨成传国玉玺。直到汉朝,和氏璧依然以玉玺的形式流传下来。可到了西汉末年,因为一次意外,和氏璧不知所终,成了千古之谜。
那年,王莽要推翻汉朝,建立新朝。当然改朝换代,自然少不了可以代表国家宝物和支持。曾经大禹的九鼎已不存于世,现在能符合条件的宝物这就只有和氏璧了。
可当时的太后——也就是王莽的祖母打死也不给他。就在两人争执的过程中,和氏璧掉在了地上缺了一个角。据说后来太后用金镶玉把缺的一角补了起来。可是从此再也没有和氏璧的踪迹了。
难道说和氏璧在哪时已被人偷到昆仑山了吗?
细细一想,和氏璧的神奇却远远不止于此。当年和氏璧还未发现之前,夏商周都经历了数百年而亡。而当楚武王发现和氏璧祥加打磨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当它流落至赵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为能和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而当秦国先用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后来又要强加将它打制成传国玉玺时,秦王朝便二世而亡。到了汉朝并未对玉玺加以琢磨,汉国便经历了数百年。然而在王莽时期,王莽把和氏璧摔掉了一个角,结果王莽朝廷就存在了15年而销声匿迹,只留下回忆。
细究下来,和氏璧竟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程度来决定王朝的长短以及命运。
李世民冒出了一身冷汗……
此时天空下起了大雪,李世民不禁打了个寒蝉。天太冷了,连李世民的功力都抵御不了。
此时魏征来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李世民亲自将大衣披在了他的身上。这时魏征说:“丞相大人正在与人欢宵达旦,希望陛下可以阻止其行为。”
“不会吧。我选的人不会这样的。”
“陛下,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烦劳陛下亲自走一趟,看一下事情真伪,再做定夺。”
“可是天色已黑,万一此事为假,不叨唠了丞相吗?”
“可如果此事为真,那不就危险了吗?此时丞相大人大摆宴席,召集了群臣,却没有叫皇上您啊!莫不是结党营私,意图不轨,还有别的解释吗?”
李世民听后,心头一惊,急忙下令与魏征急急忙忙地赶到丞相府。此时以是子时一刻。
待到李世民到了丞相府时,发现府中一片寂静。李世民敲了半天门才有一个人揉着眼睛打开了门。看见是皇上,急忙下跪,说:“奴才有眼无珠,不知圣上驾临,奴才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李世民没有理他,径直走向了丞相的房间。却看见丞相房中一片黑暗,只有均匀的呼吸声。
李世民敲了敲门,只听见一个苍老的声音喊到:“谁呀?”
“是朕,房爱卿。”
“皇上,容臣先去穿衣。”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房玄龄打开了门跪下说:“臣下不知皇上驾临,有失远迎,罪该万死,望皇上恕罪。”
李世民说:“也是朕来的唐突。”
丞相带领皇上到了大堂坐下,问:“敢问皇上到此处来有何贵干?”李世民说:“不瞒丞相,朕刚才听说您在家与大臣欢宵达旦,于是朕来看一下。”
房玄龄脸上冒出了一身冷汗,说:“原本今夜天气很好,我便对仆人说此刻真想与人痛饮三杯,真没想到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臣就没有宴请他人。没想到竟传到皇上哪里。”
“房爱卿,你是什么时候说要痛饮三杯的?”李世民好像想了什么似的,急忙问到。
“臣是在大雪前不到半个时辰说的。”房玄龄不知皇上此话何意,但还是如实答到。
“真是在大雪后半个时辰听到丞相要宴请宾客的也就是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传到了朕的耳朵里。朕坐马车去相府也得需要半个时辰。人言可畏啊!”
“是啊!若人云亦云起来吗速度连马车都赶不上,并且更让人觉得可信。”魏征在一旁说到。
李世民一拍脑门,叫到有了。便急忙赶赴皇宫。刚进宫门,便叫到:“王升在哪里?给朕叫王升。”
过了一会儿,王升来了。
李世民对王升说:“听我说……再叫一些人……。”
王升满脸疑惑。
李世民笑了笑,挥了挥手,说:“就按我说的做。”
此时天已放晴,月亮照进了宫殿,李世民感觉好极了。
百度搜索 传国玉玺和氏璧 天涯 或 传国玉玺和氏璧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