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青城夜雨十年灯 天涯 青城夜雨十年灯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蜀地风光,山灵水秀,四时光照虽然不很足够,烟雨却多绵润,山上有人家处,鼻息动处,闻之忘俗。
自古道“青城天下幽”,路途古木参天,鸟鸣猿吼,真是一片自由地,人生若得归宿如此,夫复何求?
青城山,前山乃道家胜地,自上古以来,此地便留下许多修真传说,常有人说,山中有仙人,嫌恶人间纷纷扰扰,因此脱离躯壳,游身紫府。
亦有人传言,常有仙人信步长空,缥缈出尘,御风来去。
世上传言此般多,信者有几人?
想来人言颇过,如此久远光阴,却未有人见过诸般仙家秘术,修真一说,岂不是以讹传讹?
但见前山,信众往来,烟火缭绕,道家人只顾自修,缓步楼宇,浑忘了世间情仇。
与之相比,青城后山,则略显孤寂,放眼望去,并无多的亭台楼阁,不见人间香火,似乎除了飞鸟走兽,无人甘愿在此停留。
后山某处僻静所在,有一普通木屋,屋中并无金玉满堂,也无添香红袖,居中有一火坑,火自火坑中燃,火苗翻腾,自由自在,恍若有几分道家精神。
火坑前端,堆满干柴,干柴已劈成小节,堆放整齐。
其时正是冬去春来之际,照理无须生火,一来山中幽寒,二来烹食煮菜亦在所难免。
火坑后端,则是一木床,本无甚稀罕之处,山居清苦,何来繁华?
但观此床,一半为棉被的位置,虽不是绫罗蜀锦,却是十分干净整洁,另一半为半床古书,本本堆放有序。临枕头处,尚有有本翻开的书,微微空气流动处,书页如往事缓缓翻动。大抵主人极为好学,俗语中说“半床人生半床书“,当是如此了。
不知何时,门扉开处,进来一位少年。
此子看去有十三四岁,却又似乎比寻常人家的孩子成熟,他的眉眼不大好形容,似乎世上极难找到与之类似之物。细看处,眼神较为冷静,冷静中含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羁活力。
他行动处无一丝一毫王孙公子气,却与生俱来一种另类潇洒气。
他身上是一件洗得发白的衣服,脸上无一缕脂粉气,顾盼间目光深邃,此般人物,也许本该不凡,也许本该普通,命数使然,强求乃若何?
少年人在火坑前端翻动,不知从何处,找出一口锅。
此锅通体全黑,并非锅有多么神异,而是经年累月使用,早已不比新物,但还是用得。
他又一阵翻动,从一木箱中舀出一碗米,掺上泉水,意欲煮粥。
其时蜀人屋中多自梁上竖有一根细铁链,以作悬挂用。
少年人盖好锅盖,翻起提手,再随手不知从哪里掏出一铁钩,铁钩一边挂于链,一边钩于锅。
少年人添了柴火,洗净双手,径直拿出一卷《道德经》,先用左手夹住书卷,他把一根破旧板凳移了移,坐在凳上,一边烤火,一边于书海遨游,当读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时,少年若有所思,不禁感慨道:老祖不知“道”的名字,勉强以“道“字来记,而我命如飘蓬,也不知自己本名。
天地之间,有谁肯为你添几笔墨?
唉,一生一世,无非一抔黄土。
照理来讲,少年人不至如此喟叹,只因他人生际遇,别有不同,多有不足为外人道处,因此较为敏感,但同时他生性自具潇洒气,基本不萦大喜大悲于怀,十分冷静,亦十分理性。人虽年少,深谙此理。
“师傅他老人家,教导我,为学如打扫,时时勤拂拭,修行如亦如是,不使染尘埃。我定当好好学习,定当好好修行,学得好本领,不负他老人家深恩厚谊!”
这少年人,全无“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概念,心中一片赤诚,尽是为报师恩。
远处前山,钟鸣雾袅,人语悄响,少年人粥已煮好,素色旧碗,一双竹筷,他尽兴喝粥,全然忘记愁苦,此正暗合道家“无物可离”的心境。
不知何时,前山依稀灯火阑珊,木屋中的少年人烧着柴火,点好一支蜡烛,他翻书累了,就躺在床上,眉宇间又似在深思。
前山钟声依稀又响,涤荡人间俗情,少年人终于睡去……
作家的话

百度搜索 青城夜雨十年灯 天涯 青城夜雨十年灯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青城夜雨十年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古易瞻萧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古易瞻萧风并收藏青城夜雨十年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