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西望张爱玲 天涯 西望张爱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很少人可以选择死亡的方式。不不,我这里讨论的不是自杀,而是顺应命运的呼召,从容、淡定地面对死亡。

    老人在死前便替自己准备好一切身后的寿衣、棺椁,选好墓穴,而后在家人簇拥下寿终正寝,是谓“喜丧”。只有真正有福气的极少数人才可以这样。

    张爱玲,她不需要亲人,也不喜欢任何形式上的东西,她只想洁净地、洁净地死去,用最安人,尽快遵照张爱玲遗嘱及意愿去处理她的身后事;2、纪念张之活动或研究,应与处理身后事分开。张爱玲专家们可以继续讨论作品或生平,但目前不想太多人参与执行张遗嘱的工作。一旦工作处理完毕,将会有报告说明处理过程,届时专家们亦可藉此报告再作评判或研讨;3、由林式同决定遗物之丢弃及保留,由张错负责对外发言。尽快火化及遵照遗嘱处理灵灰,不举行葬礼仪式;4、工作希望两星期内完成。

    张错在《水般亮丽自然——张爱玲海葬始末》中详细报道了执行张爱玲遗嘱的全过程,心有余悸地称“有一股黑暗的力量,竭力推动公开悼念张爱玲女士的活动,四面八方,有如阴风冷箭。”“觉得好像和媒体在角力,好累。本来就没有什么好隐瞒,只因彼此立场不同,一方是尊重逝者意愿,另一方必须有所报道。”

    9月19日清晨,张爱玲的遗体在洛杉矶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没有举行任何仪式,火化时也没有亲人在场。然而9月20日一早,《世界日报》仍是报导了火葬现场及照片——媒体神通广大,还是有办法打探到火葬日期并且偷偷进入现场并拍照,且在报导中极力渲染张爱玲之死的“凄凉”,对林式同等人颇有责怪之意。

    这令林式同十分难受,张错只得安慰他:求仁得仁,我们只是尽其所能,让爱玲女士潇洒地来,潇洒地去罢了。

    两人又讨论了一回撒放灵灰之事,并谈及海葬当日鲜花、拍照、录像之事,商议开船、摄像的人选,均觉又伤感又担忧,不知道这回又会不会被媒体打扰。其实这时媒体早已知道海葬的打算,只是不知时间地点而已。林式同等人互相勉励要尽量保密,然而心下颇不自信——媒体无孔不入,实在是太可怕了!

    9月30日是张爱玲的生日,林式同抱着张爱玲的骨灰盒,而张错带着两大袋红白玫瑰花,在码头与高全之(负责录像)、许媛翔(负责拍照)等会合,驶船入海。上午9点半,船长把引擎关掉,让船静静地漂在水上,所有人对着骨灰盒三鞠躬,然后念祭文。

    林式同默然片刻,从船长手中接过螺丝起子,慢慢启开骨灰盒的金属底盖,然而就在这时,船身忽然开始剧烈地摇晃,林式同几乎站立不稳,要靠着张错的帮忙,才能努力打开骨灰包。在船长的示意下,他缓缓走向左舷下风处,在低于船舷的高度开始撒灰。一时汽笛长鸣,潮声涌动,灰白色的骨灰,随风飘在深蓝色的海上,同红白玫瑰花一起,渐行渐远……

    其后,不是文人的林式同勉为其难地提笔撰写了《有缘得识张爱玲》一文,这是他不得不向世人做出的交代,也带着替自己辩白的意思——

    “在执<code>99lib.</code>行遗书的任务时,对丧事的处理方式,大家意见特别多。怎么回事?张爱玲的遗书上不是很清楚地列出她的交代吗?她生前不是一直在避免那些闹哄哄的场面吗?她找我办事,我不能用我自己的意见来改变她的愿望,更何况她所交代的那几点,充分显示了她对人生看法的一贯性。她毕生所作所为所想的精华,就是遗书里列出来的这些,我得按照她的意思执行,不然我会对她不住!

    她要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遗体。自她去世至火化,除了房东、警察、我和殡仪馆的执行人员外,没有任何人看过她的遗容,也没有照过相,这点要求我认为已达到了。

    从去世至火葬,除按规定手续需要时间外,没有任何耽误。

    她不要葬礼。我们就依她的意思,不管是在火化时或海葬时,都没有举行公开的仪式。

    她又要把她的骨灰,撒向空旷无人之处。这遗愿我们也都为她做到了。”

    ——难为了林式同!

    看着这一段文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张爱玲含笑的脸,在缤纷如霞的红白玫瑰花瓣间载浮载沉,这多么像她至爱的<a href='/book/2922/im'>《海上花》</a>开篇的意境。

    她来自上海,回归海上。如果有人乘轮船穿过大海,看到水面上莲花盛开,那便是她。

百度搜索 西望张爱玲 天涯 西望张爱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西望张爱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西岭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西岭雪并收藏西望张爱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