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龙凤歌 天涯 龙凤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一章
大凤天府是清风
清风危楼有白鼠
大凤王朝承运二年的冬天,天公似乎多了些雅兴,索性就向人间多添了些鹅毛,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一座号称是大凤天府地的清风城,或许是临近年底的缘故,清风城的大街小巷里头却出了奇的热闹,爆竹声,吆喝声,一重连着一重,宛如东海翻涌的汹汹波涛一般,曾经是如此,现在也还是如此。
说这座容纳了近三十万人口的清风城最为风流的地方,那无异是被江南王江城赐宝号“梧桐院”的清风或称江东第一危楼的清风楼。特别是大凤开国皇帝王炜病逝之后,嫡长子王远登基,改开元为承运,在翰林院大学士左宗的帮助下,励精图治,善科举,除宵禁,设驿路,却辽金等壮举都一股脑的进行着,其中除宵禁的消息,莫过于是清风楼最大的福音。
除去宵禁的消息传入清风城的时候,清风楼楼主刘温就曾连设下五天的大宴席,大到黄发,小到垂髫,甚至连女子都可以直接光明正大的参与,有些大家闺秀的女子都笑称,终于不用穿成个男人模样了。整个宴会整整持续了五天五夜,其中光是点灯都不知道花了清风楼多少的真金白银,有些不知道前世积赞了多少德的文人骚客,也不顾忌什么文人大家风范,一个劲的就往清风楼赶,而他们去往的唯一作用,可能也就是能为后世的书籍里头多添上些千古绝唱的文章,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现居在清风楼的一位疯疯癫癫的甲子老头,就以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博得了刘楼主的喜爱,如今的风流快活,实在是让天下人垂涎三尺了。
觉是到了午时,大街上摩肩接踵的人群才少去了许多,而许多茶楼酒馆,自然就热闹了起来,不久一缕缕悠长的青烟便飘散入云霄。
清风街上有一头带江南总局黑毡帽,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缓慢的走着,等完全挤出人群的时候才看清模样,是一身材修长而略显魁梧的男子,身高七尺有余,相貌中规中矩,似乎除了身材之外并无太多值得留意的,身上穿着一件黑羊毛袄子,后边用江南红丝绣着一个镖子,分外的扎眼,裤子亦是黑,唯一好看的便是那腰间的金边彩绘锦鲤带,右边斜插着一把用牛皮袋装就的江南镖局新匕首,左边系着一块蓝田白玉,没有一丝的杂质,确是个实打实的好货色,又应是经过能人巧匠的打磨,最终成就了一个行书的子字,着实是好看。
那镖子继续沿着主道行走,不久便行到了摆放两座青石大狮的门前,门上挂着的是刻金字东门檀木牌子----此门就是清风楼的东侧门了。
其实清风楼本身便不止是那一座江东第一危楼而已,只是靠着些文人骚客的诗词书画而渐渐被泛指的清风楼的主楼“四海家”,而除此之外,主楼旁边还有两栋不亚于主楼的附属楼,分别是左侧那一座天下胭脂出于此的天仙亭,究其缘由则是朝廷每五年一次的四榜单----武榜,将榜,相榜,胭脂榜。而其中胭脂榜中就有四人陆续从天仙亭里头走出了,实在是显的鹤立鸡群,而更实诚的是,如今天仙亭的花魁沉鱼姬便是如今刚立下的胭脂榜的第三号人物,光这个名头就惹的江南世子一个劲的往这个无低洞里头砸银子,以至于后来将沉鱼姬炒成天价之物,落得半壁江山美人笑的说法,而在江南世子这一集团中,往往就有些什么,我摸过沉花魁的手啊,被沉花魁盯着笑过或是抛过媚眼之类的风花雪月,倘若是说和沉花魁行过鱼水之欢的高傲事,则会被江南世子集团当个初入的门外汉,背地里肯定还添上个吹牛皮不打草稿的草包名号。
主楼的右侧是诗画阁,其实这名字并不适合,或者说实在是自谦了,事实上诗画阁除去诗画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光天下五十名武器就有七把,而高处的武林秘籍也不在少数,这也是为什么刘楼主能将清风楼经营的如此兴盛,光养着一些动动笔杆子的书生,又有何用,守天下或打天下,不要读书人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真是麻烦是来了,一个拳头比一百杆笔都来的有用,清风楼自然也遵循这个道理。
除此之外,清风楼还有以三栋危楼为中心向外圆形扩展的江南风格的大园林,至少应是向外延伸了足足五公里的距离,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那镖子从东侧门而入,沿着一个圆形假山喷泉一侧走着,绕过一段弧形雕刻有一片梧桐树的大理石风屏,转而径直走入一片幽静的竹林。
竹林估摸着足足有一里,而这条竹林却由一条狭长的主干和两条向两侧横纵交错着的小路,主干的左侧是青竹林,右侧是一片紫竹林,而两条岔路便向这两片竹林延伸去,蜿蜒曲折似蛇行一般,使人不能完全的将竹林从头到尾的全部收入眼中。站在主道上,向前看,便会形成一种紫色与绿色的视觉冲击感,让人联想到一些志怪玄幻小说里头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不自觉的便使人添加了敬畏之情。
那镖子却习以为常,踏在微雪的青石板上,慢慢的沿着竹林小径走着。偶尔林子里传来悠长回荡着的竹树坍塌的声音,镖子就将手比在嘴上,用力一吹,发出一阵清脆如鸟乐的口哨,转而在层层叠叠的竹林中发出阵阵的回声,而从竹林吹来的清风中便会夹杂着一阵低吼,两个声音便这么此起彼伏的飘荡在竹林之中,给人一种深邃而迷人的遐想。
大约是半盏茶的功夫,镖子便顺着小路走出了竹林,眼前的景物顿时便开朗了起来。
远处湖中的小岛上耸立着三座朱红色的高楼,房檐四侧的凤凰冠上都挂着一层厚厚的白雪,白色与朱红交相辉映着,大有一股别样的韵味。
大理石铺就的石板路是顺着环岛的翠玉湖延伸着的,经过几个阡陌相交的朱凤凰亭子便通入到小岛上。
石板路的右侧装饰着大约每十步便会安置的一只青石招财蟾蜍喷泉,每只蟾蜍的口中都含着一颗晶莹剔透的上等翠玉,实在是讨人喜爱。
特别是到了春夏季节,沿河的蟾蜍齐齐的向着河心方向喷射水柱,曾有诗云:“万千蟾蜍铸彩虹。”的宏伟壮观的景象便是出自于此,只可惜现在正是冬季,河面上除了些许水汽之外,就看不到何种奇景了。
石板路的右侧便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杨柳树,映着雪景,大有一种国子监的书生们在雪中颂读吟诗的雅景。除此之外,这一大片的杨柳树还是离别诗人们取折柳相送的完美场景。从某种方面而言,倒也是清风楼拉拢生意的另一条门路。
镖子沿着青石板行了约百步,看了看太阳,自觉已是过了午时了,抬头望了望前方连绵不绝的石路,只是皱了皱眉头,接着便离开石板路,走到一颗柳树前头停了下来。
紧接着向后退了几步,顿时右腿一发力,振起脚边一大片雪花儿,接着纵身跃到柳树的枝头上,续而一点,便飞出来两个柳树到高度,而柳树的枝头甚至都没有动弹。只见他在空中几个轻盈的踏步,脚下的水面只是掀起了细小的涟漪。霎时间,便见他飞走在湖心的上空,又是一个眨眼,那镖子就稳稳地飘落到对岸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甚至都没有那些武侠小说里的蜻蜓点水般的戏份存在。若是有些江南世子看到了,便忍不的是一阵拍手叫绝,转而为其一掷千金了。
镖子抖了抖身子,踩过厚实的雪地,向着清风楼主楼“四海家”走去。
行到“四海家”的楼前,全楼的景观便如江河般涌入眼帘,四根齐天高的朱红实心楠木撑起了此楼的前面的一面,每一根都雕梁画柱,内侧的两根还雕刻出两条金龙盘绕着柱子,着实是壮观。
“四海家”里头早已是人声鼎沸了,香味扑鼻的菜香向外肆意的扩散,不停的刺激着食客的味蕾。
镖子由门槛踏入里头,却直接将两侧的食客抛入脑后,只是将眼睛停在了那一幅长宽足足十丈的百鸟朝凤图,感令人惊奇的是,整栋楼的所有采光点要么是利用镜面反射,要么是直接开出的光口子,都齐齐的将光线打入到百鸟朝凤图上,更准确来说应该是凤凰所在的位置,使人一看便有种不可触犯的威严与满满的震慑力。
镖子却也是将目光停留了片刻便继续沿着左侧的环形楼道一路向上,等迈入到第三层之后,(清风楼主楼共有十层,前两层是吃食,第三层到第五层依次是乐器,戏曲,诗歌和奴仆的住处,六层到第八层为客人住宿,第九层为刘楼主的私层,第十层则是楼顶的瞭望处。其中第一层为一霄以此类推到九层,第十层为挂牌为天外天)赶巧碰到一位身着青衣的西域琵琶女演奏到精彩部分,便停下了脚步。
那琵琶女的琴声正是由顶峰向下迅速滑落的阶段,只是片刻,琵琶的声调便变得愈发细愈发沉,如冰泉凝固一般,之后的场景完全就是弦不动,且声愈静的场面,反观四座的看官,无一不是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于是便造就的一番静到极致的佳境。
直见随琵琶女双手一挥,如白虹贯日,银瓶迸水,铁兵相接。琵琶的声调便迅速的向上攀登,一重两重三重一重连一重,一瞬间便飞射入九霄,待到马上要触及九霄之巅时,琵琶女顺势一按,琵琶声拍案即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仅仅留下还沉溺其中的四方看客。又是一阵片刻的无声,而霎时之后,终于反应过来的看客们齐齐鼓掌呐喊,掌声呐喊声如雷鸣不止,似惊涛拍岸,只觉得将整栋清风楼都动摇了。一旁一书生气十足的孩子大声哼唱道:“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那镖子听罢,也没有如何过多的感叹,只是径直的朝下一霄走去。
镖子只是自顾自的上楼,最多也就偶然张望一下便继续上楼,不久便行到了九霄层,一路上遇到什么丫鬟仆役,也只是指了指腰间系的玉佩,便也没了阻拦,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指,终于行到了门牌为梧桐院的房间前,门前一个看上去便十分玲珑的仆役刚准备阻拦,只是下瞅见了玉佩便又连忙退了回去,没等镖子开口,那仆役便对里头说道:“温楼主,江南镖局求见。”紧接着便从门内传来一阵带有笑意的声音吩咐仆役叫他将人领进来。那仆役也没多说,只是默默拉开门,对那镖子轻声说:“公子,请。”镖子微微点头便迈入梧桐院。
那镖子刚走进去,就见那里头那身穿黑皮狐裘,粗鼻大眼,满嘴络腮胡子的汉子连忙说:“免了那套规矩,赶紧把旁边的那件青边白狐裘换上,这都出去多久了,这清蒸黄鸭叫正是火候,来,赶紧坐爹这。哦,还有啊!把那生根面皮给扒了,爹可好久没看过那张俊脸庞啰!”那镖子愣了愣,然后微微一笑,边将手伸入后脑勺的一处边说道:“陈白泽见过义父。”随后将那一生根面皮抛入炉火。
这镖子无他,正是膝下无子的刘温收养的一男一女中的一位,清风楼的公子儿----陈白泽。

百度搜索 龙凤歌 天涯 龙凤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龙凤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笔墨林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笔墨林夕并收藏龙凤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