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笔阅空谈 天涯 笔阅空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生命——
是否顽强?还是脆弱?
生命——
似乎充满着无限可能?
但几乎已经到达极限?
生命?生命?
是依然渴望?
是已然绝望?
生命?生命?
你,无处不在那……
思量着,也只能是在那,
思量着,思量着,
你在,某种意义的默契,
那是,属于你的正负值。
(1)
曾经的我,无数次冥思在生死的边缘,彷徨着生命究竟何为意义。在那一道开拓而起一瞬之间生命旅程的秘密,到底有如何地一番去进行演说着无法苟同在这人世间所产生的定律,似乎这一切正被奇妙的诉说得人类史上的奥妙,我也殊不知一刻刻的时机在面对那所谓的生命,不知该是一个怎样的变化。
根据当年释迦摩尼曾经对生命做出了关键的解刨,令我十分的敬仰,释迦摩尼看待所谓的生命为苦,冥冥众生皆苦,所以生命竟来源于苦,一切生命都是苦涩而不堪的,那么如此一来,基本可以判断所谓的这一切的生命意义,已然不复存在。
生命之所以如此苦涩,完全是由人类耳濡目染在内心深处的贪、嗔、痴、疑、慢五毒所进化而成的一切,逐步在引导着人类邪恶的欲念。释迦摩尼曾把人世间的苦,既划分为了“八苦”,乃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即称八等苦,有些人若是能够放下此八苦,即可解脱,但如若有些人依然沉迷此等溺苦,便再一发不可收拾。
在人世间,故有着太多的蛊惑了,肮脏的心灵直接可以影响到人心的本质。正可谓那“人之初,性本善”,倘若人一旦接触到了所谓一切根本不属于自己贪婪和痴心妄想过后,即会产生嗔怒或无比的疑惑,甚至种种傲慢和偏见,全都可以一一而出,令我们有着无法自拔的苦恼,更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人生极有可能的坠入那万丈深渊,一蹶不振,永不翻身。
人之所以苦,正是来源于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欲望,当欲望越强之时,人生则会越发求之不得,因此寤寐思服,生命也会不晓而知,相思成疾,但离奄奄一息则不远。从人出生的那一刹那起,每个人都认为将来一定不会平凡,出类拔萃便是那时候的理想,自从踏上了父母严肃的管教,以及求学的各种大道,加上环境的影响,和人心的难测,社会的种种诱惑引导而下,不断地增加人类的意识即后,生命从此便走向无边无际的苦海。
(2)
实际上,人生在世,犹如梦幻泡影一般,眨眼即过,无非是春花秋叶,而生命的本来,所经历的磨难,活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非能够由自己来判断是否值得。但是,又有多少人会明白生命是无价的,人生也是无价的呢,当面临尽头之时,何曾不是抱怨自己当初的愚蠢,未能好好珍惜过这一切么?
俗话说得好:“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其然,在我身边就听说过很多例子,发生过很多例子,曾经的我就听说过我的好友陈俊聪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令我十分忐忑人生的不易,他说他朋友的一位兄弟本来活泼乱跳的,但有一次他家人给他算过命,说他故有一劫,若能躲过固然好,若躲不过死于非命,然而那兄弟的家姐也做过一场梦,梦到他弟死于车祸,不久果然应验,未到而立之年,也未曾娶妻生子,更没有见证未来的一切。所以,生命是脆弱的,我们没有先知的本事,对于明天和意外,我们无从知晓哪个先来,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不能白白浪费每一天,由于生命从来皆宝贵,我们应当给予它尊重的权利,让我们自己能够充实我们自己的生,尽可能的保证它绝对的价值性和意义性。
除了我好友陈俊聪分享的故事,另外我父亲也说过几件有关于人生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价值性的真实故事,我父亲有位朋友的女婿,他家是做生意的,他对他父母很孝顺,但他父母却对他很不讨好,经常诅咒他去死,后来果然应验,在一次晚上的火炉爆炸而死。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命可晓而知,是多么的感叹,倘若命运稍有偏差,便会万劫不复,在死神眼里的我们,只不过是他的一粒沙子,甚至连沙子都未能以此作比喻,而正当你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瞬间,你会发现,所谓你的一切皆都不是你的,又何尝说你的一生会成为你带去的时光呢?
我们无法减去我们身上的负担,因为我们承受着生活本来就是我们无法预估的沉重,追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于我们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踏入年迈人的世界里,我们有着太多不明思议的烦忧和苦恼,甚至有些还不是被我们定义的艰辛。或许,穷人只希望富有,又或许,富人希望更高层次的理想,几乎无法满足,但是基于这样多方面的起点又终点,到终点又起点的方位,我们又何尝考虑过人生皆梦呢。
不管财也好,名也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应该不只是想着生活,更重要的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让人生过得意义一点,自在一些。我们无法掂量所谓那些子虚乌有的片刻光辉,但我们可以让我们的那一线曙光变得完美。
(3)
在面对于所谓的生与死之间而言,固有人会活着谨慎,因为生怕自己还未经历,却已然故去。总之命运皆有定数,纵然千年万年,也白驹过隙。只要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又不畏生死于何曾呢。实然,道法自然,则万物自然,若惧于生死,便越有可能徘徊于生死无可自拔。人这一生,之所以苦,正是因为你穷时思富,富时惧死,生怕你所奋斗的一切未能有托付之人,你却一命呜呼,或者你还未能功成名就,你已经奄奄一息。
而实则的是,人一生规律便是因病去世,又或因老去世,但说到这儿,我即要说出一个故事来,当佛祖在天竺,还是悉达多太子的时候,不明白人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这四苦,于是他放下荣华富贵,修炼出家,即在跟随他的门徒当中,有个叫阿沙支的沙弥,他天生拥有预知吉凶未来的本事,十分灵验,因此声名远播。在他们去到魔揭陀国时候,国王频婆裟罗,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问阿沙支将来自己的命运会怎么样,阿沙支方告诉他在二十年后,会被他儿子杀害。且过没多久,他儿子阿闍世终于诞生,他怕预言成真,从此生活在恐慌和忧虑当中,他几次想把自己儿子阿闍世杀死,幸亏阿闍世侥幸逃过大难,阿闍世不仅明理孝顺,不但没怪父王,还劝父王不要相信这个预言,但是频婆裟罗始终摆脱不了这种恐惧,反而对他儿子阿闍世越来越变本加厉。
阿闍世本来可以平静生活的,但见有一日,频婆裟罗发现,他儿子阿闍世竟然爱上女奴,他不问缘故就把那女奴处死,还将阿闍世永远囚禁,避免这个儿子未来杀自己。在面对着这个残暴不讲道理的父亲,阿闍世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报复他父亲频婆裟罗,阿闍世他收买一位大臣下毒,让他父亲频婆裟罗因此变成了疯癫,只好把皇位传给他儿子阿闍世。所谓种瓜得瓜,最后频婆裟罗终于被自己的儿子锁入牢狱之中,囚禁而死。
其实阿沙支不仅预知频婆裟罗的下场,他还预知自己会死得比频婆裟罗更加惨,他会被野兽分尸吞噬而死,但是阿沙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还在他有生之年,用自己的预知救了很多人。反而是悉达多想尽办法让阿沙支远离野兽,就在阿沙支预言将死的前天晚上,把他绑在树的上面,让阿沙支得到彻底的保护,悉达多还为阿沙支守夜,希望阿沙支能逃过厄运。可悉达多毕竟是个人,又怎会煎熬过漫长的夜晚,正当悉达多打盹睡醒时候,却发现阿沙支已经自己松绑走了,而悉达多很担心,便发了疯地寻找着阿沙支。
原来阿沙支听到野狗饥饿的哀嚎,所以随着野狗哀嚎的声音而来,一直走到野狗身边,阿沙支并没有恐惧,反而很平静的面对,任由野狗将自己吞噬。当悉达多赶到时候,他发现阿沙支正在被野狗吞噬,悉达多想救阿沙支,但已来不及,悉达多感到很痛苦,他不明白为何像阿沙支如此善良之人会死,而且还死得这么惨。他不眠不休,不饮不食,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可惜他始终想不到答案,他觉得人生真的很痛苦。就在这个时候,阿沙支他竟然走进了悉达多的梦里面,他对悉达多说:“我一点都不痛苦,还很快乐,因为我的死,可以救活野狗,其实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整体,有生必有死,所以死亡是必然的事,只要我们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就无所畏惧。”阿沙支这番话,给了悉达多很多启示,原来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循环,他终于明白死亡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根本是不需要恐惧的。而频婆裟罗之所以这么痛苦,正是因为他恐惧死亡。他用尽办法逃避死亡,只会让自己更加恐惧,更加痛苦,之后悉达多把这个道理传扬出去,从此解脱了千千万万个人,面对死亡,恐惧、痛苦。且我说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说明那对父子的恩怨,也不是为了说明阿沙支的伟大,而是为了讲明一个道理,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能除一切苦,心里若无恐惧,怎会痛苦,若无惧于生死,便不会产生对于死亡的苦恼。
(4)
有一句话说得极好:“起点亦是终点,终点亦是起点,两点最终都会相遇,里面包含著有始有终及无始无终的哲学,万物变化,悲欢离合,缘起缘灭的意思,也正是说人生就像一个圆,一个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如起点走过必是终点,终点越过必是起点。然而,有些人之所以能够富可敌国,只是因为熬过了头,走过了一定的路段便暴发了而已,人生感之无顺,只能说明时机未到,并不是没有凝结力。
大概有些人会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说法可以认为是成立的,本来人生的顺利,必经磨难的。不过在我看来, 人生顺利莫大于生命,因为有命皆则通,人生的一切众生喜,一切众生悲,一切众生皆苦,实则没必要去思考一些时机未到之事,所谓财富、名利、苦生活皆子虚乌有,大可看看二零二零年发生的诸多大事件,你必然会知道活着便是完美,甚么能拼了命的去发展的事,无非是你目前尚无具备之事而已,当你面对起自然灾害,或天灾,又或人祸之时,所谓能保住性命已经很庆幸。
(5)
人之命,乐也;人之运,道也。生命的意义,可说无奇不有,可说缘起缘灭,其奥妙无比,其平常无异,而得命即幸,失命即哀。

百度搜索 笔阅空谈 天涯 笔阅空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笔阅空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戴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戴帥并收藏笔阅空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