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千年一度凤还巢 天涯 或 千年一度凤还巢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一个多时辰的仪式结束,四周围的人群仍然围拢着,等待着每年古祭以后,白石书院的保留节目--文试。书院的学童们都聚在场中,队列已经随意分散开,都静静地注视着白石先生,等待着公布题目,每人的表情不一,有的跃跃欲试,有的神情呆滞。
申夫子慢步走到场中的书案前,磨墨铺纸,下笔挥毫,用浓墨写就两个大字“古祭”,命人贴在了广场最显眼的祭坛旁。
以古祭为题,夫子要求书院的众弟子们,必须在一炷香的工夫,作出一篇短文或者一首诗词,并且当场朗读。
比文赛诗,无论长幼贫贱,人人都有份,以此考查弟子们的学业。
场中的一个个书院弟子开始交头接耳,气氛渐渐活跃,场外方才人声鼎沸的人群,此刻反倒安静了下来。
一个身着丝制锦袍的弟子,率先完成了作业,他快步来到申夫子身前,胸有成竹地对场外观众拱了拱手,略表谦卑后,就开始念出大作:
“青云广场秀才少,白石先生弟子多,
学问学来用何处?做官去住黄金阁。”
这弟子轻闭着眼睛,还在自我陶醉,场外已有他家的亲眷和仆人发出一片叫好声。
此人退场,后续又有几人朗诵各自的文章和诗词,其中表现最佳的也只是中规中矩,毫无新意,场上反响平平。
白石先生在一旁皱着眉,默不作声,剩下的弟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感到气氛紧张,压力山大。
一个梧黎村的年幼弟子叫姜恒楚,圆脸圆身子,长得胖墩墩的,比伍云辰大一岁,两人平时常在一起胡闹玩耍。
小姜绞尽了脑汁,啥也作不出来,因为害怕挨先生的板子,就蹑手蹑脚溜进伍家人这一群,悄悄向云辰求救。
好友告急,焉能不帮?
云辰思索片刻后,对他低声耳语,悄悄教了姜恒楚一首应制诗。
姜恒楚听在耳中,在心里反复默诵了数遍,记熟后,就壮起胆子,到白石先生面前大声诵读了出来:
《劝学歌》
春夏之交清明雨,
阴阳所祭天地源。
风摇烛影寒窗苦,
鱼跃龙门忠孝全。
小姜大声读完,人群中的好多人大声叫好,白石先生闻后也是双目为之一亮。
同时,他又大为疑惑,这《劝学歌》的格局立意和遣词用句颇有文采,而姜恒楚平时成绩普通,不甚出色,两者的情况反差极大。
先生稍作沉思,又出了一道题,重新考过小姜。
作弊露了馅,小姜没有办法,只好将实情禀告了先生,供出了幕后的答题人。
听闻有如此才情的学童,白石先生急忙让弟子把云辰唤过来,稍作打量后,就由简到繁,从易到难,依次出了三个试题,来考核面前的幼童。
第一题是应答对联,白石先生说了个短句“临窗醉月”。
云辰立即作答:“睹物思人”,对仗工整而且秒回,白石先生微微颔首。
随即又出第二题,白石先生出了一个下联,要求云辰回对上联,所出下联为:渔樵唱晚小城孤。
云辰稍作思忖就应声回答:“弟子上联对‘日月更新大河暮’”。
这联面意境暗合,对仗熨帖,非常有气势,先生又是颔首微笑。
第三题,白石先生增大了难度,他既想考究云辰的才学,也想测一测他的急智。
“梦-苑-阳-春-林-夕-照”,白石先生一字一字慢慢念出上联,念完后又提示他:“我这对子可是不易,你且细细想来!”
云辰默念了几遍,用心品着题。
梦幻之苑,这说的是地点。阳春:阳春三月,说的是时间。林夕照:夕照之林,这是景物。
在梦中之苑,明媚如阳春三月,林间夕照残辉相映。这上联的意境很是美轮美奂呢!
伍云辰正要按题作答,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再次细品题目,才晓得自己差点误过了题面中隐含的暗题。
这对联的上联,糅合了拆字合字之法,“夕、夕、日、日、梦、梦、日”七个拆字,已将下联做了严格的限定。
这七个字个个都是机巧,都须一一应对才算合格。
难!太难了!
场外看热闹的围观百姓,听到问题大多懵懵懂懂,不知所以然。
场内的白石书院弟子,很多人已想到这个上联的暗题,有的正皱着眉低头冥思苦想,有的与身边的师兄弟热烈议论,还有的正向熟识的朋友邻居,解释这上联的个中奥妙。
诗文赛场上的气氛一时间凝滞了起来,人人都在搜肠刮肚地思索着下联。
被这拆字联难住的伍云辰,一会儿站在原地默默地沉思,一会儿在场中来回不停地踱步。
一抬头,忽然看到远山霭霭、草木苍绿,不由得心中一喜,他眉眼含笑地心道:“有了!”
“先生,下联我对‘岄脊桃李山月森’”,云辰学着白石先生的口吻,一字一字慢慢读出了下联。
“哦!”,白石先生闻后一惊。
“啊?!……”众书院弟子听到了回答都是一愣。
周围开始有人低声反复读着伍云辰所对的下联:
“岄脊桃李山月森,嗯……,这句意可理解成:山岳山脊上桃李芬芳,映衬山月,更见森然冷清。”
“月,月,木,木,岄,岄,木”,有人读出了拆字和合字,果然与上联七字完全应和。
“妙哉!妙哉!……”,白石先生稍一品味,就立即扼腕击节,看着面前的幼童连声叫好。
围观的百姓和书院的弟子们掌声轰然雷动,梧黎村的小神童在白石书院名声大噪!
申夫子携着伍云辰,将伍氏一家邀请到书院正堂。
当问明云辰家居何处和家中情形,听到伍氏家贫,无力支付白石书院的高昂学杂费用时,不由叹了一声,如此才华艳绝的孩童,家境却是如此贫寒可怜,真是天下寒门出贵子啊!
申夫子爱才惜才之心已起,言道:“这般出口成诗的天才璞玉,差点就荒废在偏僻的小村,若不是我申某人命有此福,几乎就让明珠蒙尘了!”。
感慨了一番的申夫子,立即代表白石书院招纳伍云辰入学,除将应收的全部书资、杂费一概全免,还向他提供免费的食宿和简单衣物,尽心全力资助他安心读书。
从此,伍云辰师从白石先生,朝闻经论易理,夕则过目成诵,把个白石先生乐得整日眉眼带笑,“甚佳吾徒”、“此句绝妙”各种溢美之辞天天说个不停。
幼童七步成诗的奇事,在涉云镇慢慢传播开来,伍云辰除了被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还被人们用作教育小孩子认真读书的榜样。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竟成了全涉云镇的”第一神童“,于是乎,梧黎村的妇孺顽童都成了他的粉丝。
梧黎村民出门在外办事应酬,被问及家住何处的时候,总喜欢提一句:梧黎村你知道不?就是出了神童的那个村!
此时的伍云辰,虽然只是个幼童,但已是大家引以为傲的大人物。
伍氏喜盈盈地看着伍云辰拜得名师,满心欢喜之余,深知男孩儿要有远大的前途,必须得习文练武,样样都会一点才好。
与族老和亲眷们多方打听,盘算物色了很久,最终,伍氏将云辰拜托给村中的老猎户伍昭,利用白石书院的节假休闲空档,由伍昭来教导武艺和兵法。
这伍昭起初并不是猎户,他年轻时曾在前朝的羽夏国从军,也曾横刀驰骋疆场,立过无数军功,无数次搏命拼杀,换来官至二品军尉,手底下带过几百名兵丁,老来解甲归田后,携家带口回梧黎村养老,这才变成了猎户。
刚开始,伍昭并不看好伍云辰学习武功,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学童,如何教得了弓马?如何学得了刀枪?若是伤着了细皮嫩肉,再严重点,甚至断腿断臂,岂不可惜!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对于练武之人,受伤都是平常事。
“难道我要将一个下凡的小文曲星,练成个舞枪弄棒的粗汉不成?”,伍昭心中郁闷,一时犹豫不决。
待到一教就会、一点就通的武学天才,展现在他眼前时,老伍昭不由得暗吸一口气,更加踌躇起来。
他的烦恼不是因为自己,而是担心自己武道不精,害怕误导了眼前这个天才学徒。
于是,他将伍云辰的拜师礼金,硬性退还给了伍氏。
在伍氏一再恳求,几乎哽咽时,伍昭言道:“阿桐啊,不是我不收云辰这孩子,是我能力有限,武道传授上只能对他提点一二,会耽误了云辰啊!”
在伍氏依旧固执地请求下,伍昭只好答允,但把拜师礼金全部退还,只留了些吃食和糕点。
并且言明,两人不以师徒相称,只算长辈与晚辈的武技交流切磋。
于是,习文练武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伍氏心里盼着想着,笑意时时浮现眉梢,她满心觉得,爱子的成材之日,已经触手可及、指日可待了!
百度搜索 千年一度凤还巢 天涯 或 千年一度凤还巢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