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把书看做水
百度搜索 曾国藩读书与做人 天涯 或 曾国藩读书与做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strong>题解</strong>本篇选取了曾国藩自咸丰六年至咸丰十一年间分别写给弟弟和儿子的十三封信中有关读书的内容。大抵集中在书目、资料、方法乃至境界几个方面。
关于书目与资料,自先秦至清代,可谓浩如烟海。但曾国藩有一个观点:买书不可不多,看书则不可不择。即便如此,经他选择出来的书目与资料也会让今天的人们读来一头雾水。因为这些东西距离我们太过遥远,难免会有很深的隔膜,不过一旦有志于国学,或者需要涉猎一下古代典籍,这些内容对于我们都不无启迪。
关于方法,这应当说是十分宝贵而重要的。譬如他教儿子读《汉书》,要从小学和古文两个途径入手,而要弄通小学,一定要看段氏《说文》、《经籍纂诂》两本书;若要懂得古文,必须看《文选》和姚姬传的《古文辞类纂》两本书。再譬如他谈汉魏文章,就把握了训诂与声调两大特点,而且自汉魏以降一直到本朝即清代小学的出现,都能贯通下来,故此才能看出唐宋文人对常见文字的误用。还譬如他教儿子涉猎天文历法知识,以弥补自己的缺憾,除了向儿子指点必须的书目外,更教给儿子一个十简便的办法:每天夜里辨认恒星二三座,用不了几个月,就可以全部认识了。
最后是境界,其实这是由方法而来的。这里想着重提出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公元1858年9月9日)曾国藩写给儿子纪泽的信。在所有关于读书的信中,也许这一封里谈的内容最深入而且有意味。曾国藩从儿子读《四书》没有体会切入,提到朱子教人读书的方法在于“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关于虚心涵泳,曾国藩说得十精彩:涵者如同春雨滋润鲜花,又像清澈的渠水灌溉稻田。雨水滋润鲜花,太少了则无法浇透,太多了又会引起倒伏,不多不少才能使花儿得到水分的滋养;渠水灌溉稻秧,太少了稻秧就会因缺水而干枯,太多了又会造成涝灾,不多不少才能使稻秧茁壮成长。泳者,就像鱼儿嬉戏于水中,像人在水中洗足,程子说鱼跃进水潭,活活泼泼。于是曾氏得出一个非常有意味的结论: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把书看做水。涵泳二字具备方法与境界两种内涵,涵字是方法,泳字则是境界,而二者之间又存在天然的联系,只有涵字当头,才能抵达泳境。其实即便是涵字,也应该是在具备了相当的基础以后的事情,因为学习需要借已知克未知,在已知所提供的基础上,调动认知、理解、感悟甚至审美等全部心理能力,直到将未知彻底浸透甚至淹没,如同在足够而适当的水中游泳一样,才会进入自由灵动的化境。
至于切己体察,曾国藩举他读《孟子·离娄》为例,说出一个很让人深味的命题:处于高位的人必须遵守道德,处于低位的人应当遵守法规。这似乎是一个不以平等为前提的命题,在上须守德,在下须守法,那么反过来呢?法对在上者,德对于在下者呢?看曾国藩的观点,他是把倾向放在上者的,他说:如果人人都以遵守道德自居,只从心愿而不讲法律,就会以下凌上。这就意味着在下者是没有资格讲德的。即便我们不对曾氏的思想进行否定,但至少我们应该对他的观点画上一个问号。
欲看《汉书》,必先通小学与古文
字谕纪泽儿:
接尔安禀,字画略长进。近日看《汉书》,余生平好读 href='9038/im'>《史记》、《汉书》、 href='1887/im'>《庄子》、韩文四书,尔能看汉书,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看《汉书》有两种难处:必先通于小学训诂之书,而后能识其假借奇字;必先习于古文辞章之学,而后能读其奇篇奥句。尔于小学、古文两者皆未曾入门,则《汉书》中不能识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欲通小学,须略看段氏《说文》、《经籍纂诂》二书。王怀祖(名念孙,高邮州人)先生有《读书杂志》,中于《汉书》之训诂极为精博,为魏<bdo>..</bdo>晋以来释《汉书》者所不能及。
欲明古文,须略看《文选》及姚姬传之《古文辞类纂》二书。班孟坚最好文章,故于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扬雄、刘向、匡衡、谷永诸传皆全录其著作;即不以文章名家者,如贾山邹阳等四人传、严助朱买臣等九人传、赵充国屯田之奏、韦元成议礼之疏,以及贡禹之章、陈汤之奏狱,皆以好文之故,悉载钜篇。如贾生之文,既著于本传,复载于《陈涉传》、《食货志》等篇;子云之文,既著于本传,复载于《匈奴传》、《王贡传》等篇;极之《充国赞》、《酒箴》,亦皆录入各传。盖孟坚于典雅瑰玮之文,无一字不甄采。尔将十二帝纪阅毕后,且先读列传。凡文之为昭明暨姚氏所选者,则细心读之,即不为二家所选,则另行标识之。若小学、古文二端略得途径,其于读《汉书》之道思过半矣。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 href='/article/3229.htm'>《书》称“世禄之家,鲜克有礼”,《传》称“骄奢淫佚,宠禄过也”。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与纪泽书 公元1856年12月2日)
<strong>译文</strong>
字谕纪泽儿:
我已经收到你的禀帖,看你的字体多少有些长进,也知道你最近在研读《汉书》。我平生喜欢读 href='9038/im'>《史记》、《汉书》、 href='1887/im'>《庄子》、韩文四部书,你能读《汉书》,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一件事。读《汉书》有两处很难逾越的困难,首先一定要先弄懂小学、训诂类书籍,之后才能明白假借及据古文改编而成的异体;其次要先学习古文辞章的知识,然后能理解其中深奥难懂的篇章和句子。你对小学、古文都还没有入门,那么《汉书》中不认识的字、不能解释的文句一定不少。要弄通小学,一定要大略看段氏《说文》、《经籍纂诂》两本书。王怀祖(名念孙,高邮州人)先生著有《读书杂志》,其中对《汉书》的训诂特别精深渊博,是魏晋以来解释《汉书》的人无法赶上的。
若要懂得古文,必须大略看《文选》和姚姬传的《古文辞类纂》两本书。班孟坚最喜欢文章,所以对于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梁上看鱼,怎知鱼儿不快乐?这是鱼在水中的快乐。
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的语句,苏子瞻有夜卧洗足诗,还有浴罢诗,这些诗句都是人天性喜水的一种快乐。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把书看做水,而把这种视书如水的心情与鲜花、稻秧、鱼儿、洗足之类的事物相联系,这样对涵泳二字,就能有更深的体会了。读书时,单纯理解文章的意义是很容易的事,但往往不能深入体会。希望你能从朱子的涵泳、体察二语,体会出读书的要旨,用心追求更高的境界。
百度搜索 曾国藩读书与做人 天涯 或 曾国藩读书与做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