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唐朝从来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课 天涯 唐朝从来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宗亲是不喜欢封德彝的。

    但没关系,房玄龄和杜如晦被他牢牢握在了手中,很是团<bdo></bdo>结。此外,封同志自己打造的统一战线又多出来一个重量级人物——裴寂,裴监,裴三哥。

    多少年前,裴寂初见李世民,就觉得这人很普通。一开始错误不要紧,要命的是,裴寂这一辈子就没怎么正确过。但由于此人生性低调,虽然无能,却也知耻。武德六年,他甚至还产生了告老还乡的想法。不少人都暗自高兴,唯独李渊依依不舍,说到最后还哭了起来。那意思因为你,皇帝都哭了,你就不能不走吗?

    “我……”(各种借口)

    最后,还是李渊会说话:

    “裴监,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怎么能走呢?等我老了,你当台司,我当太上皇,相扶偕老,慢慢死去,咱哥俩好,永不分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于是,裴寂留了下来。

    前面的故事告诉我们,裴寂同志从起兵开始就没有跟李世<a>藏书网</a>民搞好关系。现在,李世民成了皇帝,他只能更加小心地去做人了。然而,裴寂远远低估了李世民的心胸。某日,李世民忽然找来裴寂,裴寂胆战心惊,以为新皇帝要开了自己。等到了李世民面前,却见李世民正在看那满墙的贴纸。

    新皇帝边看边说:“大臣们给我的上书,我全都粘到了墙上,出出进进的都能看看,有时候要看到午夜才睡……”

    说完,他看着裴寂,满含希望地说:“你也要好好努力啊!”

    裴寂很感动,在这样的皇帝面前,他还能怎么样呢?不过裴寂知道,李世民对自己这么好,多半是为了孝顺李渊。儿子孝敬老爸的表现,一般就是继承老爸的职业,这一点李世民很无耻地做到了;另外,不改动父亲的意志,也是孝敬的表现。这一点,李世民也在努力做。这从大封功臣的名单中可以看出端倪,史书记载:

    时文静已死,乃自寂而下差功大小第之,总四十三人。

    裴寂户千五百;

    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户千三百;

    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户千二百;

    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户千;

    李勣、刘弘基户九百;

    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户七百;

    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窦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户六百;

    钱九陇、樊兴、公孙武达、李孟尝、段志玄、庞卿恽、张亮、李药师、杜淹、元仲文户四百;

    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户三百。

    看完这个名录,不要激动,也不要冲动,要淡定,要从容。裴寂封一千五百户,其余人全部在他之后。虽说李世民足够公允,但为了给老爹面子,裴寂赫然在列了。可以说,裴寂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最不幸的是,他交上了封德彝这样的朋友。害人不浅的封同志满嘴嚼舌,跟裴寂聊天的时候就爱谈李渊怎样对他好,李世民怎样忘恩负义。虽说裴寂不爱提以前的事,但封德彝可不爱这么办。

    两人都是玄武门事变的知情者,每次躲在室内聊天,都要谈起其中内幕,不禁心生感慨。封同志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引诱别人说些不敢说的话,这是他常用的手段,玩弄,是他最大的乐趣。

    据说,封德彝是被李世民吓死的。

    几个月后,裴寂和封德彝又坐在了一起,开始讨论起玄武门事变的种种。

    刚讨论完,门一下开了。

    进来的人,一身黄袍,表情严肃。李世民看了他们一眼,罪该处死,所有人都表示犯罪该罚,只有裴矩一人反对。

    他说:“当官受贿,本就该死;可是陛下派人贿赂让他们收下,是挖陷阱让人跳,恐怕不是您所谓的真诚吧!”李世民闻罢,大喜,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宣布说:“裴矩能在我面前据理力争,是直臣所为,倘若所有人都能如此,何忧天下不治!”

    <strong>惩治贪污</strong>

    裴矩的倡议得到了李世民的嘉奖,朝廷不再用钓鱼执法的手段查处贪污了。然而,成命一收,就有人敢往枪眼儿里钻。犯事儿的人,是李世民的亲戚,长孙皇后的叔叔长孙顺德。他是功臣,现任大唐右骁卫大将军。

    顺德同志在宫内有个好差事,那就是监管仆人,可以说相当爽。因为仆人要想办点事儿,就必须要和长孙顺德商量。

    有几个人眼馋库藏里头的宝贝,就串通一气合伙倒腾出来私分了。

    头一遭没被发现,第二遭就放开手脚干,正偷窃,被长孙顺德逮了个正着。你想,盗窃官物罪不可赦,如果报上去,岂不是他长孙顺德失职,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再说了,这些人平日里对他如此恭敬,收些钱放了他们,岂不做个人情?于是,长孙顺德收了钱,放了他们几个。顺德同志糊涂,试想,偷东西换大钱,且不必坐牢,只需要拿出一部分孝敬长官就行,谁还会遵纪守法?

    场面就是这样失控的。

    那几个不知好歹的仆人愈发猖獗,最后竟然搞得宫里人全都知道了。此事被满朝文武传得沸沸扬扬,很快也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令李世民想不通的是,长孙顺德的封赏那么多,为何还会贪污受贿。

    最后,他明白了,每个人犯法之前都会衡量一个成本问题。被抓住的概率是多少?贪赃的好处是多少?人情欠了多少?让人仇恨的代价是什么?搞好关系的结果又是什么?爽一把和遵纪守法有矛盾么?放开手脚,还需要要脸么?

    好吧,李世民笑了笑,既然你们都爱这么想,那我也让你欠我一个人情。于是,李世民做出了一件令舆论界再次哗然的举动。

    他派人给长孙顺德送去了大批上好的丝绸。

    而此时的长孙顺德,正在屋里丧气,等着皇上发落。却见门前来了一堆人,纷<a href="https://.99di/character/7eb7.html" target="_blank">纷</a>抱着五颜六色的丝绸进门吆喝,说这是皇帝送的赏赐。人都是有底线的,没有底线的那是畜生,更何况,长孙顺德也是读过书的人。等了半天没等来斥责,倒等来了这么多赏赐,等他明白过来,当即脸色暴红,惭愧难当。

    这件事本来是要让司法部门大理寺负责督办的,李世民却违反规则,直接私了。如此,大理寺少卿胡演看不过去了。他找到李世民,问:“长孙顺德贪污受贿,罪不容赦,陛下怎么还赐给他东西呢?”

    李世民解释,“你认为呢?人都是有人性的,送他丝绸比对他用刑更会让他感到耻辱。如果这样还不觉悟,那他就真的连畜生都不如了。

    “下一次,有司直接判他死刑,朕也绝不阻拦!”

    后来,后来呢?

    很多人都问后来,那我就找找看,看看长孙顺德后来如何了。故事到了这一年的年底,他因参与李孝常谋反案而被贬官在外。有人曾说,长孙顺德是个三脚踹不出一个响屁的人物,我认为不是。至少,贪污受贿算是第一脚,参与谋反是第二脚,第三脚,李世民还没准备踹出去。在功臣画像前,李世民想起往事,想起当年起义时,长孙顺德勤勤恳恳帮助过他,心一软,便派人去看望。

百度搜索 唐朝从来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课 天涯 唐朝从来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唐朝从来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豆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豆子并收藏唐朝从来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