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中国皇帝全传 天涯 中国皇帝全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h3>一、能文能武角逐嗣位</h3>

    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00年)十月二十八日,东汉颍川郡(今河南许昌)祭坛高筑,一位黄袍加身、受禅称帝的君王正得意地俯视着坛下的臣民,接受他们的朝拜。这位倾祚汉室、开创新朝的中年人,就是曹魏帝国的第一代君主曹丕。

    曹丕,字子恒,中平四年(公元187年)生于沛国潐郡(今安徽亳县),是著名大政治家曹操的次子。曹丕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东汉王朝迅速走向没落,群雄角逐,军阀混战的时期。曹丕4岁就开始学骑马射箭,自幼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过着一种戎马生活。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遭到张绣围攻。曹操的勇将典韦战死,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均被射死,而年仅10岁的曹丕竟能乘马逃脱,可见此时的曹丕已是一个善于骑射的英俊少年了。

    这一时期,正是曹操以汉丞相名义四处征伐,翦灭群雄的时期,曹操在消灭异己过程中,势力迅速发展,成了中原地区事实上的霸主。战争生活不仅使曹丕兄弟增长了文韬武略,也培育了他们政治上统驭江山的雄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孙权、刘备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加九锡,随后又封为魏王,以丞相领冀州牧。东汉朝廷一切政务,皆出自曹操,魏王与皇帝已经只是名义上的差别。这时,不少文武官吏劝曹操自立为帝,但曹操出于政治上考虑,没有这样做。他把改刘汉为曹魏的使命留给了自己的后代。

    在这种情况下,立谁为将来承续基业的王太子,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了。曹操有25个儿子。长子曹昂在随曹操南征张绣时被射死。曹昂死后,曹丕在诸兄弟中就是长兄了。在曹丕诸兄弟中,除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是被立为正室的卞夫人所生,其他都是庶生。而庶生子一般是没有资格立为太子的。因此,按照嫡长子继承的传统制度,曹丕在争立太子的过程中具有最为优越的条件。同时,曹丕能文能武,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时,就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按说把曹丕立为太子是自然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曹丕不仅面对的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父亲,而且有几位才识卓越亦雄心勃勃的兄弟,太子的桂冠是不会轻易落到他头上的。

    最早对曹丕构成威胁的,是他的同父异母小弟曹冲。曹冲聪敏过人,五六岁时,已经有成年人的见识和智慧了。有一次,孙权送给了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象的重量,于是询问群臣们如何才能得知,众人都想不出办法。这时年幼的曹冲说,可以把大象放到船上,然后在船上靠水面处刻上记号,把象从船上牵出后,将石块等物称过重量放到船上,直到使船上刻的记号下沉到与水面相平,那么船上所载物体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智,使曹操十分高兴。当时是战乱年代,刑法严峻,不少人因犯了小罪过而被处死。曹冲每见到犯罪受刑的人,就前去探询,了解其中是否有冤情。对于那些平时勤勉而因某一过失触犯刑律的将吏,曹冲经常替他们向曹操陈述,代为请求宽刑。经曹冲辨明冤情而免遭杀戮的有几十人。因此曹操经常对群臣称赞曹冲,说他既才识明达,又有仁爱之心,并且容貌俊美,一表人才,表现出让曹冲继承事业的想法。不过,这位小兄弟的寿命不长,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冲13岁,便得病死去。曹操十分悲痛,曹丕劝曹操不要过分悲伤,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兄弟的大幸。”可见,曹冲若在,曹丕能否继位是很成问题的。曹丕当了皇帝后还经常说:“假若仓舒(曹冲字)在世的话,我也不会有天下。”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真正使曹丕提心吊胆的是二弟曹植。同曹丕一样,曹植也是能文能武,胸有大志的人物,并且论才思敏捷,比曹丕有过之而无不及。建安十五年(公元210<kbd>99lib?</kbd>年),曹操在邺城(河北临漳县)筑铜雀台。曹操率诸子登台,令他们各自作赋。曹植年仅19岁,挥笔立成,文词通达耐读,曹操很是惊异他的才华。曹植平时生活简朴,不尚华丽,每当曹操问以军国大事,都能应声而答,因此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当时杨修、丁仪、贾逵、王凌等人都向曹操进言,劝曹操立曹植为太子。

    曹丕见曹植及其同党如此活动,不敢懈怠,也与一帮亲信官吏积极谋划。早在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时,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时五官中郎将府第前宾客如云。曹植虽然文才优于曹丕,但在政治斗争方面却不是曹丕的对手,论筹谋夺权、治理国家,曹丕有胜曹植一筹的干才,因此朝廷上许多官吏早已有心依附在曹丕门下。曹丕看重的团结的是那些明于政略而在朝掌握实权的官僚人士,这与支持曹植的多是些文人学士是不相同的。支持曹丕为太子的有贾诩、崔琰、吴质、桓楷、卫臻等。他们根据《春秋》立嫡以长之义,力主立曹丕为魏王太子。

    面对曹植争立的威胁,曹丕问深有谋略的太中大夫贾诩,如何才能巩固他的地位。贾诩告诉他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子的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时时注意修养,深自砥砺,使曹操对他看法越来越好。而曹植却正相反,任性而行,饮酒无度,行为不检点,又不注意掩饰,多次犯了曹操的禁忌。有一次曹植乘车行驰,私自打开中门而出,这是违犯禁令的,曹操知道后大为生气,令将赶车的官吏处死,并下令严禁诸侯们违犯制度。曹操说:“最初我认为子建(曹植字)是诸子中最可以定大事的。”“自开中门私出后,我另眼看待此子了。”有一次曹操登高台,恰好看到曹植妻穿得很华丽,曹操是崇尚简朴的,于是以曹植妻违犯服饰制度赐死。

    虽然曹植在曹操眼中是越来越失宠,但曹操仍认为曹植是诸子中最有才华的,作为善于选拔人才,并且深知人才对于事业成败重要性的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仍是举棋不定。一天,曹操屏退左右,就立太子事单独征询贾诩。贾诩只是微笑,并不回答。曹操说:“问你问题,你不回答,这是为什么?”贾诩说:“我现在正思考着一件事,因此不能马上回答。”曹操问:“你想什么?”贾诩答:“我正想着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事呢。”曹操大笑,于是立谁为太子的事在曹操心中最后定了下来。袁本初即袁绍,刘景升即刘表,贾诩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是提醒曹操:如果像袁绍、刘表那样废长立幼,难免日后诸子纷争,内乱不休。这正好触及了曹操的心事。如何使自己开创的基业传续下去,并且长治久安,这才是曹操最关心的。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终于被立为魏王太子,时年31岁。曹丕得知立为太子,欢喜异常,情不自禁地抱住丞相长史辛毗的脖子说:“辛君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吗!”的确,这是他将来登上皇帝宝座的关键一步。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的头疼宿疾又犯了,不久便在洛阳病逝。朝中文武百官一面派人向太子曹丕等报丧,一面将曹操装殓入椁,这时御史大夫华歆才赶来。他之所以晚来是因为先进皇宫,逼着献帝下诏,封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有了皇<details></details>帝诏书,文武百官有了依据,一天之内就把继位的仪式筹备齐全,扶曹丕即位。

    <h3>二、代汉建魏贬抑诸弟</h3>

    曹丕任魏王兼丞相、领冀州牧后,成了汉王朝的实际主宰。曹丕上任之初,即提拔在拥立自己登上王位的过程中出了力的官吏。他首先提升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郎为御史大夫,把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一党手里。鉴于汉末宦官乱政的教训,他决定宦人不能做官,只能做跑腿服侍的杂役。

    为了广泛培植势力,曹丕听从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创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对汉代实行的州郡察举选官制度的改革,即州设大中正,亦称都中正,郡设小中正,亦只称中正,以贤能有识鉴的人来担任,即由他们品评本郡的人才,定其高下,分为九品,送入吏部,任命为官。九品中正制本来是要按才能品选人物,最初也确实选拔了一些人才,在当时那种人才流散的时代是起过作用的。但后来却演变成由中正来决定人才的高下,而中正又都是由本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种选举制度,对于形成后来的门阀政治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建立功名,曹丕在继位当年六月,兴兵南征,想让臣民们知道新的魏王也是一位抱负恢宏能治国将兵的大才。八月,曹丕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安徽亳县。孙权闻报,忙派遣使者来向曹丕奉献古玩珍宝,求和结好。这正中曹丕下怀,如果真打,还不知道什么样子,先王曹操何等谋略,对孙权也无可奈何,他曹丕现在能否打个平手也难说。现在孙权主动求和,使他既不必交战,又在臣民面前树起了威信,何乐而不为。既而又接到报告说,蜀国名将孟达领众来降。曹丕继位不过半年,在与孙、刘对抗中接连占了上风,真使曹丕高兴。

    权位的巩固,威望的增加,使曹丕取汉而代之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一边总揽朝政,裁决万机,一边为代汉作准备。于是,社会上接连传出了象征改朝换代的吉祥之兆。三月,亳县出现黄龙。四月份,饶安县又报称出现了白色山鸡。八月,石邑县又云凤凰群集。

    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在改朝换代的汹汹舆论下,当了几十年傀儡,整天担惊受怕忍辱偷生的汉献帝,在皇宫里再也混不下去了。这一天,深谙曹丕心意的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与华歆等奏请汉献帝禅位于魏王曹丕,在众臣威逼下,献帝只得让御史大夫张春持节奉玺绶禅位曹丕。曹丕见到玺绶和册告,自然欣喜,但也不得不假意做作谦让一番。然后才举行了禅让典礼,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为魏,改元黄初。这时,曹丕33岁。

    曹丕虽然在权力争夺中接连获胜,却没有忘记那些曾对自己带来很大威胁的兄弟。尤其三弟曹植,素有才名,身边又有一帮文人推波助澜,实在是一心腹之患。丁仪在帮助曹植争夺太子位时,积极参与谋划,并在曹操和众人面前多次称赞曹植的才干,曹植封临淄侯后,丁仪又时常与曹植在一起饮酒赋诗,过从甚密。因此,曹丕一立为魏王,就将丁仪收捕入狱。曹植知道中领军夏侯尚与曹丕关系密切,就去托夏侯尚向曹丕说情,希望夏侯尚就像少年救野地里的黄雀那样救出丁仪兄弟,丁仪兄弟也对夏侯尚叩头哀求。但此事犯在曹丕的心病上,尽管夏侯尚再三求情,曹丕还是把他们杀了,并且尽诛其族中所有男人。

    接着,曹丕又分遣诸兄弟们回各自的封地。曹彰自以为先王在世时,他攻城掠地,多受重用,希望能得到曹丕的任用,但曹丕却感到手握重兵的他对自己是一大威胁,因此也不例外。曹彰见这位老兄铁面无情,十分不高兴,不等他下令,就交出了自己统领的大军,回到封地中牟县去了。曹植更为惶恐,他自知过去对这位兄长多有冒犯,现在密友被斩,自己闹不好也得成为曹丕泄愤的牺牲品,因此更不敢有任何违逆的表示。曹植要求去祭告一下先王再走,曹丕不批准,曹植只得悲悲切切地离开京城,去当他的临淄侯了。

    曹丕为了显示新朝福祉,提拔了许多功臣元勋,封赏了大量官衔爵位,对他的亲兄弟也不能不有所表示。曹<a href="https://.99di/character/9b4f.html" target="_blank">魏</a>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诸弟:鄢陵侯曹彰、宛侯曹据、鲁阳侯曹宇、谯侯曹林、赞侯曹衮、襄邑侯曹峻、弘农侯曹干、寿春侯曹彪、历城侯曹徽、平舆侯曹茂,一律晋爵为公,只有曹植没有晋封。原来曹植在临淄十分郁闷,过去赋诗唱和的朋友没有了,而朝廷派来监管的官吏管制得又十分厉害,使他动辄违犯规定。他心灰意懒,深感忍活苟且也不容易。于是终日饮酒,借酒浇愁。醉后行为自然疏狂。临淄侯封地的监国官灌均就上奏,说他“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曹丕不禁大怒,派兵火速到临淄把曹植擒拿到京,想治曹植的罪。曹丕的母亲卞太后急忙出来阻止,卞太后召曹丕来哭着说:“你兄弟曹植平时就嗜酒疏狂,他自恃胸中有才,行为放纵,但念及你们是同胞兄弟,你就存下他一条命吧。你若宽恕了他的罪过,我死后也就瞑目了。”曹丕说:“我也深爱他的才华,只是想惩戒一下他的疏狂脾性,并不杀他。”华歆是曹丕的心腹大臣,他劝曹丕说:“子建才智颇高,又有大志,若不早日除掉,必为后患。”曹丕说:“母命不可违。”华歆又献策说:“人们都说子建出口成章,我不太相信,皇上可召他进来,试试他的才华,如果不能出口成章,就杀他;如果真如此,就贬他。”曹丕认为可以。一会曹植进来拜见,他十分惶恐,见到曹丕后就伏拜于地请罪。曹丕说:“我和你情份上是兄弟,但道义上是君臣,你竟敢倚仗有才就蔑视礼仪,以前先王在世时,你常常向别人夸耀显示你的文章,我怀疑你是找人代笔写的。现在我限你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能做到,就免你一死,否则从重治罪,决不宽贷。”曹植说:“请出题目。”曹丕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此为题,但不许涉及‘兄弟’字样。”曹植连想都没有想一下,即随着曹丕的话音赋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动了骨肉之情,禁不住潸然落泪。他母亲从殿堂后走出来说:“你为兄的<a href="https://.99di/character/4e3a.html" target="_blank">为</a>什么要对弟弟如此相逼呢?”曹丕慌忙说:“我们虽是兄弟,但国法不可废弃。”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随后迁为鄄城侯。曹植在其母的庇护下,又凭借其超群的文才,总算逃过了一次危难。操连年在外征伐,常以曹丕留守邺城。曹丕在公务之余,与文友饮宴歌舞,赋诗唱和,无形中领导着邺城文坛。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21年),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以后的数年间,与文学名士之间往来尤其密切。五官将府一时宾客如云,名流如鲫。除孔融因时与曹操龃龉被操所杀,曹丕与“建安七子”中的其余六子王粲、陈琳等经常在一起,赋诗作文,唱和酬答,欣赏奇文,相析异议。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天,瘟疫流行,徐干、陈琳等四人先后去世。文友作古,曹丕不胜悲痛。他写信给好友吴质说:“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何可言邪!”

    这年冬天,曹丕著述的《典论》脱稿了。在《典论·论文》一篇中,曹丕对亡友的文学成就和诗文特色作了公正的评说。他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和亡友诗作特点,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论点,在文学理论上作出了重要建树。他提出四科八类的文章分类,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体裁特点。同时,在文章中他反对“文人相轻”、“贵远贱近”的倾向,提倡“审己以度人”。末了,曹丕意气昂然地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提到从来没有过的高度。这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总括了建安时期各位名作家的诗文成就和特点,对文学提出了新认识和新的观点,确是不朽之作。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正月,南征归来的魏文帝曹丕,拖着疲惫的身子,在文臣武将的簇拥下,返回许昌。这次伐吴,数千战舰,10万铁骑,旗幡帆幔,遮江蔽日,何等气势。可除了对着咆哮的江水示示威外,仍没有动着东吴一根毫毛,反而在班师时遭到几百吴兵突袭,弄得手脚失措,真是气煞人!曹丕脸色阴沉,心情沉重。眼前就是许昌城,许昌城对曹氏父子来说,总是分外亲切,许多辉煌业绩不都是在许昌这个地方建立的吗?将要进城时,突然城南门平白无故地崩塌了。曹丕不由脸色煞白,这可不是吉兆!他心中一惊,命车驾转向洛阳而去。

    曹丕到了洛阳就病倒了,弥留之际,曹丕下令立曹叡为太子,并为其选择辅政大臣。也许是神志恍惚的缘故,也许是司马懿平素的干练忠顺给了他良好印象,曹丕在这关键时刻忘了先王曹操的嘱咐:“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曹丕选择了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也选择了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其实,这时的司马懿并无异志。多年来,曹操对司马懿既使用又限制,时时提防,到曹丕掌权,才渐渐付以实权,令懿独当一面。曹丕的信任,使司马懿倍加勤奋忠诚,加上才智过人,确实为魏王朝办了许多漂亮事,在三国争战的多事之秋,他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恐怕曹丕正是看到了这些才做出这一选择的。曹丕并没有错,司马懿毕竟是曹丕死后为曹魏挡住诸葛亮多次攻伐和平定各方叛乱的不二能臣,没有司马懿,魏明帝的日子会更不好过。问题在于明帝临终竟又一次像他父亲那样托孤于司马懿,而没有看到司马懿此时已权重翼丰,从而为曹氏子孙留下后来的祸患。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魏开国皇帝兼一代文豪魏文帝曹丕,在洛阳嘉福殿病逝,终年40岁,葬于首阳陵。

百度搜索 中国皇帝全传 天涯 中国皇帝全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中国皇帝全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李雪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雪慧并收藏中国皇帝全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