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狼烟北平 天涯 或 狼烟北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白连旗早上一睁眼,就觉得哪儿不对劲儿,他躺在被窝里琢磨了半天,才想起是今天没饭辙了,难怪他一醒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这还真是件大事。昨儿晚上他兜儿里还有五毛钱,听完戏请朋友吃了顿消夜,得,一个大子儿没剩,今天可怎么办?倒退十几年,白连旗可不像现在这么惨。按家谱上说,他祖上在康熙年间是皇上御前一等侍卫,白家先人们为皇上服务的历史从努尔哈赤时代一直记载到同治年间。为什么只到同治年间?光绪朝和宣统朝时先人们都干吗去了?是哪位先人伺候皇上的时候一不留神招皇上不高兴了?还是犯了什么别的事儿?家谱上没说。反正他只知道自己是正白旗,祖上一直是武将,既然是皇上的御前侍卫,那肯定是弓马娴熟,武功十分了得,说白了,御前侍卫就是皇上的贴身保镖,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白连旗每次翻完家谱都要犯一阵子愣,这家谱是真的吗?他不大相信白家的先人们能有如此强悍,远的甭说,白连旗他爸爸就是个弱不禁风,人货软的主儿,有一次愣是让家里养的一只公鸡给撞了个大跟斗。白连旗爷爷死的时候他已经七八岁了,现在还有些印象。他爷爷也不像是武将的后代,手无缚鸡之力不说,还挺爱哭,一首纳兰词就能看得涕泪交流。
白连旗认为,这修撰家谱的人纯粹是在扯淡,白家的家风绝不尚武,而是善玩。他爷爷白云风一辈子没干过正经营生,花的是祖上留下的银子,倒也享了一辈子福。老爷子喜欢玩,也善玩,难得的是玩什么都能玩出花样儿来。老爷子喜欢养虫儿,自打白连旗懂事起,家里的廊柱上,院子里的树上,乃至老人家的被窝里,到处是养虫儿的葫芦。京城的八旗子弟以冬日养秋虫儿为时尚,秋虫儿以蝈蝈儿、蛐蛐儿、油葫芦、金钟儿、咂嘴儿为主。养虫儿的主儿不只是听虫儿叫唤,还兼喜其形,外行人怎么也闹不明白,这秋虫儿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个虫儿吗?可在养虫儿人眼里就不同了,这么说吧,西施算是美人儿了,可在白连旗他爷爷眼里还不如一只蝈蝈儿漂亮。养虫儿人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以蝈蝈儿为例,上品者以豆绿色须长翅宽为美;油葫芦以油黑色长翅者为美;蟋蟀则以身长六七厘为上乘;金钟儿须雌雄双养,雄大而翅阔,雌小而体仄者为理想,雌雄均宜长须,连须的颜色都有讲究。
养虫儿的葫芦也不能含糊。装蝈蝈儿的葫芦式必长圆,口间须用铜丝蒙子,以防戳须,因为蝈蝈儿必保全须,稍有损伤,即为下品。装油葫芦的葫芦式稍短而下部稍阔,盖下底须用三合土砸实成坡形,宛如野穴。这些葫芦制作起来也颇费工时,先是摘生葫芦晾干一年,候其质坚,量材而制,先截上葫使平,入油温炸,待其色变微黄,取出晾干,随即以丝帛摩挲,使其光润,截口之上用红木或柴木做盖儿,更讲究的是象牙等材料,盖儿上还要雕刻“五蝠捧寿”“鱼跃龙门”等吉祥话。据说咸丰年间的恭亲王有个蛐蛐儿葫芦就值十万两银子。白连旗的爷爷当然比不了恭亲王,但也收藏了不少精品。
白云风不好女色,颇喜男风,这辈子只娶了正房太太,没有纳妾。他娶妻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古训,白云风不愿做不孝之人,若不是为了这个,他连老婆都懒得娶。他的爱好很多,养虫儿、养金鱼、玩鸟儿、斗鸡,还喜欢到相公堂子去厮混。听戏时绝不捧旦角儿,他对漂亮女人不感兴趣,但见了唇红齿白的小生则两眼发直,兜儿里有多少银子也敢往台上扔。但凡有这种嗜好的人,必然家中人丁不旺,老爷子只留下白连旗的父亲白正德这一个儿子,绝对是单传,太太想再趁热打铁多生他几个也没戏了,不是没这能耐,而是白云风压根儿就不和她同房。
在白连旗的记忆中,他童年时家里还有三处宅子,西四劈柴胡同有两座三进宅院,东城钱粮胡同还有一处。到了他爹白正德当家时,白家只剩下劈柴胡同的一处宅院,谁知道那两处房产是什么时候被老爷子造没了。
白连旗的父亲白正德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老爷子的嗜好被他全面继承了,还发扬光大,又添了不少毛病。譬如老爷子虽然好养鸟儿,可从来没玩过鹰,因为鹰不那么好玩,“熬鹰”<span class="" data-note="野鹰被捕获后,主人为了使其驯服,要连续几天几夜对鹰实施骚扰,使鹰不能睡觉,谓之“熬鹰”。经过约一个星期的熬驯,野鹰便被驯服,可以按主人指令起飞捕捉野兔等猎物,将猎物叼回后交给主人,没有主人指令,鹰绝不染指猎物。"></span>是个苦差事,一般人顶不下来,必须是主人自为,轻易不可换人,不然将来鹰不听你招呼。白正德有一次“熬鹰”硬是熬了七天七夜没合眼,直到把那鹰熬得顶毛纷披,尾羽下垂,目光迷离,火气全消,白正德才一头栽倒在地上,三天三夜不省人事。这种玩法可不是一般人能扛下来的,那绝对需要似火的激情来支撑。
白正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一切作用于感官的享受都有着迫不及待的渴望。老爷子一辈子不好女色,酷爱男风,到了白正德这儿是水陆并进,既有分桃断袖之癖,又有偷香窃玉之好,唯独就是身子骨不大结实,祖先的强悍基因到>99lib?</a>了他这辈儿上早已荡然无存。据八大胡同的窑姐儿们说,白爷是嫖客里最好伺候的,他总是在两分钟内完事儿,随后一觉睡到天亮,然后提上裤子掏钱走人。若是嫖客们都这么逛窑子,那窑姐儿们的生意就省事儿多了。
白正德还有个爱好是捧坤角儿,但凡有这种爱好的人,家里有座金山也不行,即使万贯家财也不够几年折腾的。民国十三年,名列“四大坤旦”之首的雪艳琴正红得发紫,白正德专捧她的场子,送行头、送桌围、送幔帐、请客听戏、购票捧场……银子花得像流水,眼见雪艳琴刚有了点笑脸儿,谁知半路杀出个溥侊,此人皇族出身,是大名鼎鼎的红豆馆主溥侗<span class="" data-note="爱新觉罗·溥侗(1877—1950),字后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父载治,乃乾隆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之曾孙,过继于道光长子隐志郡王为嗣,世袭镇国将军、辅国公,兼理民政部总理大臣。自幼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酷爱剧艺,特别对昆曲、京剧更为爱好。爱新觉罗·溥侗为民国时期名流,世人尊称“侗五爷”。"></span>——人称“侗五爷”的兄弟。侊大爷一眼看上了雪艳琴,于是不要命地冲上来,和白正德展开激烈竞争。侊大爷有钱有势,白正德很快就败下阵来。溥侊和雪艳琴完婚时们的人格是平等的,您千万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但凡是人,都要有做人的尊严,您说是不是?”
文三儿口拙,一时说不出别的,心里却热乎乎的,心说到底是读书人家的孩子,就是懂礼数,不像陈掌柜一家,从大人到孩子对待文三儿就像招呼一条狗,就连管家老侯也不是个玩意儿,自己本来也是条狗,但见了同类就龇牙,什么东西!
文三儿没话搭话地问:“罗小姐,您在哪儿上学呀?”
“燕京大学,正读一年级呢,不过,恐怕快上不成了。日本人已经逼近华北,咱们要是再不抵抗,可真要当亡国奴了。同学们都说,华北之大,却放不下一张课桌。”罗梦云的神态显得很忧郁。
文三儿不以为然地说:“嗨!日本人怎么了?他来他的,咱过咱的,您该读书还读书,我该拉车还拉车,甭搭理他们。”
罗梦云叹了口气道:“哪有这么简单,要是国家都没了,我们还能安心过日子吗?文大哥,我真羡慕你是个男人,一旦战争爆发你还能拿起枪来保卫国家,我们女人一到这时就没用了。”
文三儿笑道:“罗小姐,您饶了我吧,我一臭拉车的管不了国家大事,就知道吃饱不99lib.饿顶什么都强。”
罗梦云有些恼怒:“好好好,文大哥,您还是踏踏实实喝茶吧,我不跟你说了……唉,这就是我的同胞啊……”
罗梦云刚刚过完十八岁生日,正是充满浪漫与幻想的年龄,她穿着一身浅蓝色的细布旗袍,留着女学生时尚的齐耳短发,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妩媚,她有种天然的风韵,举手投足间都带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大家气度。文三儿当然看不懂这些,但他是个男人,对美貌女人有着与生俱来的鉴赏力,他只觉得罗小姐就像画儿中的美人儿,只是看得而动不得。这种美人儿就像名贵的瓷器,碰一下就会碎,就算哪个男人娶了罗梦云,也只能弄个佛龛给供着,这世上没有哪个男人能享用罗梦云。
文三儿喝着凉茶偷偷打量着罗梦云,虽说知道自己这辈子没戏,但还忍不住要多看几眼。文三儿认为,漂亮娘们儿和二锅头差不多,都是给男人提神的东西,所不同的是,二锅头得喝下去才有感觉,而漂亮娘们儿看一眼都会使男人浑身较劲。
在客厅里,罗教授和陈掌柜没有过多的寒暄,罗教授示意陈掌柜展开画幅,陈掌柜照办。罗教授一声不吭地用放大镜仔细研究了一番,然后摘下眼镜仰头闭目沉思起来。陈掌柜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等他开口。
罗教授沉吟良久,终于开口了:“陈先生,这幅《兰竹图》可算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喽,我不问你是多少钱收购的,这是你的商业秘密。我要说的是,哪怕是一千元购进,也算是捡了个便宜,这幅《兰竹图》的确很难得,陈先生,我恭喜你。”罗教授点燃了一支雪茄。
陈掌柜喜形于色道:“罗先生是行里的泰斗,说话自然是一言九鼎,这我就放心了,陈某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和先生相比,我只算个俗人。请先生赐教,据我所知,当时江南名家如云,唐寅、米万钟、蓝瑛、文徵明哪个不是如雷震耳?去年琉璃厂‘翠云轩’一幅蓝瑛的《石荷图》不过是卖了大洋两千元,而马湘兰只是个歌妓,就算名列‘秦淮八艳’之一,也不能和那些大师级画家相比吧。另外,这幅《兰竹图》的合作者王稚登是何许人也?我还没来得及查。”
罗教授显然对《兰竹图》爱不释手,他把雪茄放在一边,又拿起放大镜研究起画上的印文来,他一边鉴赏一边回答:“你这倒问到点子上了。宋美龄女士若不是嫁给蒋委员长,恐怕她一生都是个普通女人,你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女人哪个不是靠男人出的名?就连武则天也不例外。马湘兰本名马守真,字玄儿,因祖籍湘南,又酷爱兰花,所以常在画幅中题名‘湘兰子’,所写的两卷诗集,也命名为《湘兰集》,因而人们称她为马湘兰,真名反而被人淡忘了。马湘兰的情人就是王稚登,相传王稚登四岁能作对,六岁善写擘窠大字,十岁能吟诗作赋,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嘉靖末年他游仕到京师,成为大学士袁炜的宾客,后来京都大学士赵志皋还举荐王稚登参加编修国史的工作。此人是江南名士,和马湘兰的一段恋情在明末清初被传为佳话。南京的秦淮河哪个朝代不出美女?比‘秦淮八艳’有魅力的女人恐怕不在少数,为什么唯独‘秦淮八艳’留名青史?我看还是因为男人,陈圆圆先是和田畹相好,后来又跟了吴三桂,而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闹得连中国历史的走向都为之改变。柳如是先恋陈子龙后爱钱谦益,李香君为侯方域血溅桃花扇,董小宛是冒辟疆的情人,剩下的几位女士爱上的都是名人,卞玉京和吴梅村、寇白门和朱国弼、顾眉生和龚定山。你看看,钱谦益是东林党领袖之一,明末文坛盟主,开创一代清诗之风气;冒辟疆和侯方域列名‘复社四公子’;吴梅村的《圆圆曲》名传四海……这些男人在当时哪个不是闻名遐迩的人物?没有他们哪里还有‘秦淮八艳’?”
陈掌柜听得点头称是。
“说到马湘兰,她虽然谈不上是诗画名家,但她的兰花图和兰花诗却堪称一绝,是当时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宠物。马湘兰之所以能把兰花描绘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全赖于她的爱兰、知兰。她将院宅里种满各色兰花,日日勤加灌护,凭着自己的兰心蕙质,能深悟兰花清灵清雅的气韵,所以才能将兰花的品态展现于画笺和诗笺上。一个烟花女子,能有此等才气,殊为难得啊,虽为歌妓,其绘画才能在中国画史上属可圈可点之列。”
罗教授谈得兴起,还吟了一阕马湘兰所作的《蝶恋花》:
阵阵残花红作雨,人在高楼,绿水斜阳暮,新燕营巢导旧垒,湘烟剪破来时路,肠断萧郎纸上句!三月莺花,撩乱无心绪,默默此情谁共语?暗香飘向罗裙去!
罗教授谈兴正浓,陈掌柜却懒得再听了,他不大关心这些才子佳人的故事,他关心的是这幅画儿的价值,既然“翠云轩”售出蓝瑛的《石荷图》是大洋两千元,那这幅《兰竹图》也不能低于一千五百元。马湘兰和蓝瑛当属同时代画家,虽然在中国画史上马湘兰没有蓝瑛名气大,但马湘兰的特殊身份却是个大卖点,对于某些有特殊嗜好的收藏家来说,十个文徵明也比不上一个秦淮歌妓。陈掌柜琢磨,他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需要防备的倒是这个罗教授,他太了解这个罗教授了,此人极易冲动,他看上的东西是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弄到手。问题是,在陈掌柜眼里,罗教授早就离倾家荡产不远了,一个每到月底就要借钱吃饭的人,无论如何不该再有别的奢望。罗教授每月挣二百五十块大洋,一般人听着能吓一跳,可外人哪知道,罗教授上个月买了块田黄石就花了二百块大洋,这么个造法,别说是每月二百五十块,就是两千五百块也剩不下。再说了,陈掌柜平时在文物鉴定方面没少请罗教授帮忙,彼此间都有个面子,熟人之间谈生意是最尴尬的,开价低了自己吃亏,开价高了又伤面子,陈掌柜宁可和洋人做生意也不愿和熟人做。
陈掌柜估计得没错,罗教授滔滔不绝地评论完马湘兰,就开始提起这幅画儿的出让问题:“陈老板,这幅《兰竹图》我非常喜欢,您能让给我吗?价格可以商量。”
陈掌柜做出推心置腹的表情:“罗先生,不瞒您说,我也真喜欢这幅画儿,卖主儿一开口就是一千五百大洋,少一个子儿不卖。这年头儿字画生意不好做,小店有一个月没开张了,柜上的流动资金不多,我考虑再三还是一咬牙买了下来,现钱不够还向朋友借了些。罗先生,不是我驳您的面子,这幅画儿我暂时还不想卖,您看是不是这样,关于出让的事儿咱们过些日子再说。”
罗教授有些吃惊:“购进就是一千五百大洋?贵了,太贵了,董其昌的作品也不过如此……”
“说的是呢,我也觉得贵了,可谁让我喜欢呢,您罗先生当年为一幅石涛的《梅竹图》,不是还把宅子卖了吗?”
“这倒也是,艺术品本来就是无价的,卖主儿说多少就是多少,不过……陈老板,凭你我的交情,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想转让..这幅《兰竹图》,请第一个通知我。”
“这是自然,您放心,我的罗大教授……”陈掌柜忙不迭地应着。
百度搜索 狼烟北平 天涯 或 狼烟北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