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北伐天下志 天涯 或 北伐天下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承认,”吕德阳拱手还礼:“孙兄功夫了得,要是比其武器马斗,我不一定是你的对手。”
穆斯莱莱十分高兴,走到吕德阳身边,将两百两银票交给对方:
“吕壮士武艺非凡,我万分佩服,不知能不能聘请你当我的护卫。至于薪酬方面你放心,每月五百两银子,所做的事情只是随身保护我,你看如何?”
赵佳暗自叹了声,每月五百两银子,已经差不多是丞相一级的待遇了。这吕德阳只要不是个老板,想来不会拒绝。她们一直招武艺不凡之人,没想到这里碰到一个。穆斯莱莱先提出来,她们也不好意思和对方抢。
吕德阳将银票收下,对穆斯莱莱说:
“公子抱歉,在下已有事情做,不能答应,告辞。”
穆斯莱莱呆了呆,眼睁睁看着吕德阳离开。赵佳见对方居然拒绝穆斯莱莱的巨薪,也对吕德阳失了兴趣,奇怪问周复生:
“相公,我见这个吕德阳的穿着,应该不是个有钱人吧?他能为那两百两银子比武,怎么不答应穆斯兄的聘请?”
“可能他真的有要事要做吧!”要不是有穆斯莱莱在,周复生很想去试试。他手下只有杨毅、曲业两兄弟拿得出手。其他如谢白松等,在他心里也不过是普通的武将,虽训练这么久,对上军中的勇将恐怕也难胜出。对吕德阳的兴趣非常高,现在只能暂时按住。
“此人可能很缺钱,要不是为事所累,应该会答应穆斯兄的聘请。走吧!我们去其它地方逛逛。”
一大群人在西湖周边逛到快下午,正要去寻一处地方吃饭,两个太监骑马跑来:
“周大人,皇上有要事招你去商量。”
……
送走穆斯莱莱一家人,周复生全新投入到几件大事中。每件事,朝廷的官员已经分配好,比起以前事事都要他牵头好得多。这天,他来到杨万里的府上。
“周大人请,家父和各位大人已在里面恭候。”
“杨大人请,周复生朝门口迎客的杨长孺回了一礼,跟着对方一起走进入杨府。
杨万里的府邸不大,建得却颇为雅致。不少走廊柱台上,写了一些未落名的诗词。进入一个宽敞的后院,这里已经聚了百余人。
年青老年都有,全穿着便装,有大半周复生不认识。杨万里和钱详林,领着一个鹤发灰须、身体壮实的老者来到他面前。杨万里笑着介绍:
“他就是周以为周复生,这位是陆放翁陆游兄。难得这次周大人办邸报,皇上招放翁兄进京与我等负责邸报之事。”
周复生怔了怔,打量面前这个闻名已久,在后世特别有名的名人,朝对方深深一礼:
“周复生见过陆老。”
“周大人万不可行此大礼,”陆游正要还礼,被周复生挡住:
“小时就听过陆老大名,只恨一直无缘得见。陆老满腔爱国之心,天地可表,当得起晚辈一拜。”
周围一些熟悉周复生的人十分惊讶,周复生就连对皇上说话,说着说着就开始自称“我”,从未在人前自称晚辈,也很少有如此敬重一个人。能如此敬重一个官还没有他大的老人,对陆游的评价也非常高,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陆游自己也有些不信,半开玩笑说:
“听说周大人才情高绝,不拘小节,今日一见,与传言有些不相符。”
众人一番大笑,杨万里又给周复生介绍一些人,全是些文人,有不少是太学士。一番见完礼,大家一一坐下,杨万里几人带他来到大门外中间桌。
这个院落比较大,左右还种了四棵树,摆了十几张桌子,中间仅剩下一个过道。正对大门只有一张,杨万里和几个主事官员、周复生坐下后,一些下人摆上酒菜。杨万里起身举起杯:
“报纸是天下人的盛事,也是各位文友幸事。只要不涉及朝廷禁止之言事,以后各位文友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无论诗词歌赋、文评风俗,尽可写在上面。润笔费虽不多,这也是周大人对天下文友的一番心意。五日后我大宋民报就正式刊发,到时会面向全国各地。今日请大家来,除在一起聚聚,大家对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尽可提出来商量。”
杨万里说得不错,周必大几人的事情太忙,朝廷将报纸交杨万里和钱详林负责。至于周复生算替用,哪里都可以插一脚,有任何建议,皆可提出来君臣商量。
原本杨万里和钱详林的意思取消稿费,他们认为没报纸时,一个个都恨不得多抄写些自己的诗词,免费送人打名声。朝廷办了报纸,还要给他们稿费?这实在说不通。周复生没有同意,周复生的意见非常重要,他不同意的事,一般都行不通。
这不是赵扩对周复生有多信任的问题,韩侂胄提议大量招募新兵,被周复生反对。周复生认为现在的乡兵就已经没多少必要了,乡兵虽在本地当兵,招集起来算半兵半农,既没有战力又耽搁生产。可惜他建议取消乡兵的计划,也因韩侂胄和不少大臣的反对而终止。
今日是场特殊的办报大会,杨万里决定在自家家里搞。他的话说完,一个叫沈海的年青太学生站起来:
“朝廷禁止之言事是些什么内容?学生听同窗说过一些,总觉得还是很模糊。”
文人的脑袋绝对要比武人空松,嘴更刁,这些今日他们都考虑到,钱详林说:
“有十不准:一、不准涉及皇家私家,皇上的言论。二,不准涉及军略大事。三,不准肆意攻击官员。四,不准散发攻击朝政的言论。五,不准散发造谣惑众的言论,六、不准散发美化敌国的言论。七、不准散发离经叛道的言论。八、不准散发歪曲圣人圣言的言论。九、不准散发私人之间相互人身攻击、诬蔑他人的言论。十、不准发表低俗、败坏风气的诗词文章。”
这十不准可不是周复生搞的,是一些大臣挖空心思制定。在场全是些拔尖的文人,多数人听一遍就记得了。十不准说完,大家的反应十分强烈:
“一、二条大家都知道遵守。什么叫攻击官员?万一写的是事实,揭露官员恶行等等,这也叫攻击吗?”
“第四条攻击朝政的言论,何为攻击朝政?难道朝廷的政令都对吗?错了还不让人说,还不如以前没办报的时候自由。”
“歪曲圣人圣言的言论,以谁对圣言的解释为准?这不是强行控制大家的思想,让我大宋文坛成为一言堂吗,我们坚决反对。”
反对的太多了,一个个比损害到自家利益更义奋填膺。周复生注意在听,除一二两条没人反对,在众人的嘴里,众大臣制定的这些全都没用。好好的酒宴,搞得像吵架大会。
主桌坐着八个人,五个官员三个文人。一个脸形瘦长、须发半白的老者说:
“要是像这样规定,十不准也少了,还可以加很多。诚斋兄,你们定的这些,多数是好的,但争议太大。就如他们所说的歪曲圣人言论,这些争了上千年,现在各家的释义皆有悬殊,你们准备以哪家的为准?真这样做,会招致天下人的反对。”
反对仍在继续,主桌的几个官员仿佛没听到。杨万里摇头苦笑,对旁边一个候着的下人说:
“杨山,去给我拿个喇叭来。”
吩咐完下人,转过来问陆游:
“放翁兄才到京城,你觉得我们定的这十条如何?”
陆游看向周复生,周复生赶忙将自己撇开:
“陆老,这方面我是外行,没参预制定。你要是有好的建议,不妨说出来。只要有理,我们一定改正。”
陆游的意思是让周复生先说,见对方如此反应,想了想说:
“一二条不说,我们就说说三四条。古言官不清则政不通,政不通则人不和。成立监察御史的目的,也是为了究弊查贪,现在办的报纸,正要可以起到全民监督的作用。要是管得太死,这种作用没起到,将会是一大损失。
所以我认为可评议官员,但不得无中生有、肆意诬蔑。只要是有根有据,评议也无妨。我大宋从未禁言论自由,朝政可评议,但不得有意煽动民心,别有目的生出事端。有些事,一昧歌功颂德,所起的作用反而还没有批评好。评议是一种监督,可以督促大家做得更好。”
百度搜索 北伐天下志 天涯 或 北伐天下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