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西阳沟纪事 天涯 西阳沟纪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六十六章独攀高塔

    这两天一直在孔边转,也算完成了两根桩的浇筑,对汪剑涵来说也算小有成就感,特别是对索道这几天发挥的作用也是大为赞赏,一心想再次去把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弄弄清楚。

    一大早上班,汪剑涵看谢工还在,于是先发了支烟,谢工扬着头看着汪剑涵,似乎几日不见,有些陌生一般。

    “谢工,这两天一直在工地值班,都很少见你,是不是在忙什么?”

    汪剑涵自管着那钻孔桩以来,都是一个人守在工地,相反其它事反而过问得少了。

    “你小子,现在是一门心思在钻孔上,那还有时间管其它,这样也好,能一件事一件事的做好,也是不错的,这孔桩可是基础,一切东西基础打好了,自然才有上面的墩墩台台。”

    谢工知道汪剑涵想了解其它事,但却也不愿汪剑涵分心,毕竟说起来一个人管着那些孔桩也是很忙的事了。

    “这几天我在工地,一直在想这索道的运行,确实给这个工地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自上次你跟我讲过后,确一直没时间仔细研究一番,有些可惜。”

    汪剑涵边说边脸露失望之色。

    “索道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了,这种工艺也在这修桥史上有过辉煌,不过随着工艺的提高,这种技术最终是要被淘汰的,你研究它做啥,就是一些机械原理。”

    谢工边说脸上却也尽是落寞之色,毕竟这索道花费了林工跟他很多心血。

    “也是,听说指挥部那边四十队都是单墩井字提升架,效率也高点。”

    汪剑涵边说边看着谢工。

    “这索道与井架比效率是要低一些,但总体成本要低得多,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浇混凝土的时候,每一斗就一方多点,要提上桥墩需要时间,现在还好,等桥墩高了,那浇混凝土的时间就会很长,工序就会延长,现在都是引进日本、德国的输送泵来浇混凝土,那可快得多了,搅拌机直接就对着输送泵,混凝土从输送管直接泵送上去,一小时可打几十方混凝土。”

    “这么厉害,不过这日本、德国的技术确实是要领先一些的。”

    汪剑涵想着这事,确也不得不服,在学校毕业之时,就见过一种新型测量仪器展示,叫全站仪,那可是几乎囊括了大部分测量功能的仪器,最好的就是德国、日本的。而更先进的“GPS”也已在国内有进口使用,那已经不能叫做测量仪器了,只要人把机器往那一摆,坐标、高程自己就会测量出来,汪剑涵也只是在毕业之时看过展示,但原理却也学过,中国暂时都没有国产的机器。

    “不过索道还是有它独有优势的,这两天我就跟着林工设计一套依靠索道来提升的模板,等设计好再跟你讲讲。”

    谢工一副热心的样子,毕竟有人请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谢工,今天正好无其它事,我想去机房看看,随便学习下这索道运行的原理,你看能不能把你的方案借我看看。”

    汪剑涵说了半天,总算说到了点子上,毕竟再先进的技术,其实它所仰仗的还是一些基础的原理,就如同刚才所讲的一些先进机械、仪器。

    谢工从抽屉里拿出索道图及附件,递给汪剑涵道:“拿去看吧,这些其实书里都有,只是要应用起来还得自己先会吧,不过你如果只是看这方案怕也是弄不清的,最好去机房,上到塔架上一看,大体才会明白。”

    “谢谢啊!”

    汪剑涵边说边拿好安全帽,再回宿舍拿了相机,就往机房走去。

    其实不用谢工说,汪剑涵找这方案就是要到塔顶,对比着看才更明白。

    汪剑涵以前有很多爱好,其中摄影就是其一,一是因为在学校曾有一门课是航空摄影测量,需要学习一起最基本的摄影成像原理,二来是汪剑涵觉得这世间太多一瞬而失的美景,需要一个会欣赏的人来把它记录下来,所以在学校学了一些基本的摄影技术,由此也喜欢上了摄影,这次去塔顶学习,如果照下来的话,以后再要用,自己也可有最直观的图片。

    一路上汪剑涵心情大好,就如同这秋日的天气一般,秋风略带寒意,却也让这满山秋色更加饱满,落叶与黄花相映,艳阳白云共悬苍穹,倒也算是秋高气爽之日。

    汪剑涵首先来到操作室,只见里面大小几台卷扬机,两个人坐在操作椅上,其中一人就是副班长夏高,汪剑涵走了进去,夏班长回头一笑,露出一口半白的牙齿。

    “汪工,今天怎么有空来机房,今天不灌桩了?”

    夏高边说边看着下面,今天不浇桩,而其它地方没有太多材料要吊,所以难得有空休息。

    “我来学习下这索道的原理,看看怎么运行的!”

    “这有啥好看了,是个人都能整明白,两个主索是支撑索,一台卷扬机管着前后移动,一台管着上下吊物,就是几根循环绳,那一头固定在1#台,通过几个滑轮组运行的。”

    夏高他们是经过培训,同时整个索道也是他们起重班自己组装,所以对这些部件操作是比较熟悉,说起来也简单多了。

    汪剑涵看每个操作椅前各有一台大的,一台小的卷扬机,看起来大的是负责起吊,小的负责前后移位,一人控制一根索道,而所有的索绳又通过滑轮传向塔架,看样子只看这操作室是不能完全能弄懂。

    “那夏班长,你们忙着,我去塔架上看看。”

    “你爬得上去吗?那可有四十多米。”

    夏高见汪剑涵一身单薄,似乎不太相信。

    “没事的,我体力还是不错的,况且我还得去熟悉一下这军用万能杆件,听说这玩艺很方便,可以搭出很多样式出来。”

    汪剑涵自信满满的说着。

    “那你小心点,那爬梯可不好上。”

    夏高边说,边从一旁工具箱里拿出一双帆布手套给汪剑涵丢过来。

    “谢谢!”

    汪剑涵拿着手套,边走边说道。

    塔架就在操作室的后方,顺着操作室,不用几分钟就到了,从下面看上去确实挺高。

    汪剑涵戴好安全帽,把帽带系好,紧了紧裤带,戴上手套,穿过几条钢绳,然后就看见架子边上绑着一把铁梯,一直通往塔顶。

    汪剑涵把相机斜跨在肩上,并收紧,不让相机摇恍,双手扶着爬梯轻摇了一下,感觉整个扶梯是已绑牢在架子这上的,也就放心的开始向上爬。

    这是汪剑涵有和到来第一次垂直爬那么高,这塔架有四十二米高,算起来至少也是十多层房子的高度了。

    刚开始汪剑涵还是爬得比较顺利的,但爬到那三十多米的时候,感觉这个位置风也大了起来,刚才只是觉得秋高气爽的和风,现在却觉得寒意大增。

    汪剑涵爬到一层架子连接之处,把腿插在架子立杆里踩稳,然后一手反扣抓紧扶梯,就这样坐在横杆件上,掏出一根烟,慢慢点上,休息片刻。

    这军用万能杆件是一种比较标准的爬架杆件,可以搭高塔,也可以搭便桥,还可以作为钻机支架,应该是功能很多,所以叫了个很牛的名字“万能杆件”,但以汪剑涵现在的知识,还只是在书里知道能干些什么,而眼前的塔架只是其中的一种功能。

    一根烟下来,汪剑涵恢复了些体力,确不是汪剑涵一口气爬不上去,而是汪剑涵觉得在此段休息一下,手抓扶梯会更保险些,毕竟下面空空,几十米高,一不小心跌下去,那就要跟世界说再见了。

    汪剑涵再鼓作气,终于爬上了塔顶,从整个塔顶看出去,感觉完全是不同的景色,不同的心情。

    塔顶首先是两根主索,原来拉索的时候汪剑涵已经领教过了,这索可不是一般的沉。

    而主索之上有几十个分索器、配件等,几根钢绳通过滑轮连接到各分索器上,循环绳与主绳相差一米五左右,这样有利于检修,同时也保证各绳运行的顺畅。

    汪剑涵坐在塔顶,感受着秋风的吹拂,刚才还有一些胆怯之意,现在反而消失贻尽,这怕也是人之常情,一般人在过程中会感到恐惧,但真正挺过这些过程后,反而在最危险的地方感觉不到危险,这是一种心里的负作用,所以很多人都是在过程中放弃攀登,当你真正登上高塔,却也不再觉得有什么危险。

    汪剑涵小心打开相机,把各个钢绳的连接,走向都照了下来,感觉已基本上领会的这索道运行的基本原理,确如谢工和夏高他们所说,其实很简单,并没有过多的复杂之处。

    汪剑涵自我感觉这次登塔还是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就如农村的一句老话“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果你不亲自上塔,也许所学到的知识永远会停留在书本上,方案上,甚至停留在那些条条框框之上,而不会有如此真实的认知。

    汪剑涵坐在塔架上,除了学习到专业知识外,另一方面他也感到人的视野其实完全取决于自己所处的高度,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爬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这句话很多人都会,但真正懂的人却很少,所有的学习其实只是在为自己脚下增添掂脚石,可以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汪剑涵的一手夹烟,一手持着相机,从取景框里细看着,再选了一个适合的方位,把相机的角度调整好,正好在塔顶角上有一片连接的顶板可以放置,于是把相机调成自动拍摄,再回到刚才所坐之处,仰头远望,蓝天白云,尽在眼前,感觉无比自豪,而相机在缓缓的回卷中记录下了这一刻。

    汪剑涵安全的爬下塔架,再仔细看了看整个杆件的组装方式,以及地锚、缆风绳的设置方式,这才转回机房,跟夏班长打地招呼后,怀着满意的心情顺道去看看工地上的施工。

百度搜索 西阳沟纪事 天涯 西阳沟纪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西阳沟纪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碧天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天云并收藏西阳沟纪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