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神圣大明帝国 天涯 或 神圣大明帝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朱元璋在一字谷伏击元军的时候,就感觉到情况有点不对劲。这伙进入伏击点的元军,水平实在太菜了,业余选手都算不上。
朱元璋集结重兵,做好了热身运动,准备来一场重量级十二回合比赛。
按照双方的实力,本该势均力敌才是,哪知一上场,两回合就把对方的脸按在地上磨擦。
很明显,这不是元军的主力部队,屯守新塘的元军分兵了。
具体点讲,元军分成了三路。
一路追击耿再成,一路驻扎新塘,还有一路偷袭和州。
朱元璋没有上过正规军事院校,但是军事素养很高,敏锐地意识到,元军要玩花样,和州有难。
和州是后方根据地,绝不容有失,朱元璋来不及整军,就匆匆下了一条命令:“全军连夜撤兵,回防和州!”
朱元璋很精明,知道装备不如元军,只能打人海战术,始终保持着人多打人少的绝对优势,很有诚意地……带来了两万多人马!
秃坚不花听到左侧漫山遍野都是喊杀声,黑暗中也瞧不清楚对方来了多少人。
正在震惊中,秃坚不花眼神缩如针尖,心中抖了抖,忍不住惊呼一声:“长枪兵!”
郭英率领的长枪兵打头阵,冲在最前面。
数千支长矛,在火光中闪闪发光,就像是一只钢铁刺猬,并且已经被激怒得炸了毛!
长枪兵号称骑兵克星,秃坚不花就算是脑子进水,也不可能骑着马往枪尖上撞!
看到这种阵势,秃坚不花崩溃了。
前有防守天才的耿炳文,后有杀气腾腾的朱元璋,还未动手,这仗就已经败了一半。
跑吧,别打和州了,赶快逃命!
秃坚不花是个机灵人,见势不妙,连声大喝:“撤退!快撤退!”
七千元军骑兵,静悄悄地来,轰隆隆地去,马蹄声渐远,惊天动地。
朱元璋仗着人多,不管穷寇莫追这一套,带着人马痛打落水狗,撵着秃坚不花猛揍。
说实话,步兵追着骑兵打,先不说能不能追得上,这种事情确实很少见。
但是,两万多气势如虹的步兵,追着溃逃的七千骑兵砍,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谁叫人家人多呢。
耿再成在南门和元军干了一战,凭的是黄观的智慧,全靠开战前的种种准备,根本没有机会真刀真枪动手,感觉不过瘾。
城上的将士也看得热情高涨,恨不能立即披挂上阵,与元军拼杀一番。
耿再成兴奋了,狠狠一挥手,大声鼓噪道:“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跟我出城,追击元军!只要你砍了元军主帅的脑袋,你就是百户、千户、万户!你们还等什么?跟我冲啊!”
南门的士兵大多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血气方刚,哪里受得了他这般教唆?
直听得兽血沸腾,跟着英武勇猛的耿再成,像一群下山猛虎般冲下城墙,向着元军后面追了过去。
靠,这群疯子!
黄观无语了:“……”
转头看了看身中两箭的李善长,黄观更无语了。
没道理啊,我已经填补了李世伯的漏洞,他怎么还中箭了呢?
想不通啊,莫非李世伯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耿炳文满脸羡慕,站在墙头呆立不动。
多好的助攻机会啊,可惜他手下的三千盾甲兵,装备太沉重,只能打阵地战,根本不适合搞远程出击。
耿再成率领的两千南门守军,和朱元璋的两万多人马兵合一处,人数是元军的三倍还多。
杀啊!
长枪兵举着长矛冲在最前面,在他们背后,是一群近乎疯狂的和州军大部队,性格简单粗暴,手持刀棍喊打喊杀,大有不把秃坚不花赶进长江誓不罢休的势头。
秃坚不花叫苦不迭,满腔的郁闷无处诉说。
辛辛苦苦从庐州跑过来搞拆迁,业主朱元璋不让进小区。
断水断电威胁,又被人家几万人追着打,这叫什么个事啊?
秃坚不花的这七千骑兵,没有高厚度的装甲保护,顶多就算开着破宝马的持械流窜犯。
面对身后两万多人马,也不敢停下来抵抗,边逃边回头看,一直被撵到了长江边。
秃坚不花驻马江畔,仰天长叹一声,眼泪都下来了:大势已去矣!
没办法,只能拼命了,死也拉几个垫背的。
朱元璋没有给他困兽犹斗的机会,下令停止追击,远远地围着他们。
秃坚不花还是很识相的,明白朱元璋这是在给自己时间渡江,匆匆找来几百艘渔般,乖乖地离开了和州地界。
不过,这家伙实在有点坏,什么也不想留给敌人,临走之前,砍光了所有战马,血水染红了江面。
朱元璋本想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七千战马,建立自己的骑兵部队。
希望落空,朱元璋勃然大怒,连家都不回,绕路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出其不意攻下了鸡笼山。
新塘已破,鸡笼山被连根拔起,元军在和州外围设立的据点三去其二,包围圈土崩瓦解。
朱元璋应用游击战术和人海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突破,彻底粉碎了元军企图困死和州的梦想。
东北方向的高望,还驻扎着一支三万多人的元军,孤立无援,吓得整宿做恶梦。
不用朱元璋礼送出境,也不用和州军来催促动身,他们就很自觉地纷纷渡江东去。
正如《明史?太祖本纪》所言:“太祖率众破之,元兵大损,皆走渡江。”
至此,和州之围解困。
和州之战,从至正十五年一月打到三月,是在朱元璋同元军诸多战役中,双方拉锯时间最长的一场战役,以和州朱元璋部队胜利,庐州路元军全线溃败告终。
穷人朱元璋,告别了凤阳穷地方,终于看到了富庶的江南。
渡过长江,就是太平路,也是光明坦途!
三天之后,朱元璋肃清了和州境内的元军,旗开得胜归来。
老朱同志得意洋洋,带回来一首打油诗,在马夫人面前显摆,名字就叫《鸡笼山》:
罢猎西山坐拥旗,
一山出地万山卑。
崔巍巨石如天柱,
撑着老天天自知。
马夫人什么也没有说,把这首诗放进了《朱元璋诗稿》里,一眼也没有看。
后来有人昧着良心说,老朱同志在和州写的这首诗,足见朱元璋的王者之气。
这个……
黄观是个正直的人,三观奇正,只能实事求是地讲,以老朱同志一星期憋出七个字的水平,三天能凑起一首诗的字数……已经够勤奋了!
打了胜战,老朱同志还未来得及开庆功会,濠州的孙德崖缺粮,不请自来,到和州强行要口饭吃。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滁州郭大帅一听老对手孙德崖来了,提着家传金丝大环刀,也直奔和州而来。
要借朱元璋的地盘,和孙德崖来一个彻底了断。
不是冤家不聚头!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出来混的总要还!
百度搜索 神圣大明帝国 天涯 或 神圣大明帝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