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唐朝的事 天涯 或 唐朝的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魏亮之看了看魏允谦,知道大儿子柔弱,四儿子凶恶。四儿子身上这凶恶的性格是一把双刃剑,四儿子要是忠于大儿子,这股凶恶劲儿就可以保卫大儿子坐稳江山,四儿子要是生出反心,这股凶恶劲儿就会威胁大儿子的统治。
魏亮之用慈爱的目光看着魏允谦,说道:“老四、老十四要是不服从朝廷的号令,你先以兄长的身份,拿着我的遗诏教育他们俩,给他们俩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俩要是还不悔改,你就削夺他们的兵权,把他们俩圈禁起来。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杀他们,你的手上不能沾上自己兄弟的血。”
魏允谦点了点头,说道:“儿臣牢记父王的教诲。”
当初,魏亮之考虑太子人选的时候,纠结了很久,魏允谦是他的长子,按照华夏诸侯国盛行的嫡长子制度,理应立魏允谦为太子,但是,魏亮之又嫌弃魏允谦过于柔弱,以后恐怕挑不起江山、坐不稳王座。
在众多儿子当中,魏亮之最喜欢的是四儿子魏允吉,觉得魏允吉最像自己,杀伐果断,能够震慑群臣、万民。
魏亮之想要立魏允吉为太子,可是,想来想去,他又觉得不妥。魏允吉是老四,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他要是当了王上,三个哥哥见了他就得行跪拜大礼。
哥哥给弟弟行跪拜大礼,这得多尴尬呀,这不是乱了家庭秩序吗?
魏亮之的骨子里有着深厚的华夏农民基因,作为一个好父母,必须方方面面都要为儿孙们考虑到了。
魏亮之经过一番权衡考量,决定还是立魏允谦为太子,他觉得魏允谦是老大,老大继承家业符合规矩,而且魏允谦仁义,不会为难他的弟弟们。柔弱一点无所谓,自己这些年殚精竭虑,为儿孙们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说句难听的,儿孙们就是傻子,坐在那王位上,这个国家也乱不了。
魏亮之一辈子算计人,终于耗尽心血,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魏亮之驾崩,魏允谦继位为魏王。
魏允谦披麻戴孝,趴在魏亮之的棺椁上,哭得死去活来,周围的人们见新王上孝心如此之重,不禁受到感动,也落下泪来。
就在魏允谦大哭不已的时候,身为上大夫之首的犀首走了过来,低声说道:“王上请节哀,各地的君侯纷纷上书,想要到大梁来奔丧。”
魏允谦擦了擦眼泪,止住了哭泣,说道:“父王驾崩,他们也该来见父王最后一面,叫他们来吧。”
犀首说道:“王上,不可呀。”
魏允谦愣了一下,说道:“有何不可?”
犀首说道:“王上,诸位君侯平日里飞扬跋扈,不把朝廷法纪放在眼里,如果让他们到大梁来,他们聚在一起密谋,渗出什么事端来,那可就麻烦了。”
魏允谦虽然柔弱仁义,但是,他并不迂腐,他当上了这个魏王,就想坐稳王位。
魏允谦想了想,觉得犀首的话很有道理,说道:“对,上大夫说得对,不能让他们到大梁来,告诉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待着,不许随意离开封地。”
魏允吉、魏允哲这些弟弟接到了魏允谦的诏书,待在封地没有动。这些弟弟原本被称为“王子”,现在,魏亮之死了,魏允谦继承了王位,他们被改称为“君侯”。
大部分君侯对魏允谦的诏书都没有什么意见,反正他们和魏亮之也没有什么父子感情。魏亮之有三十多个儿子,每天还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除了个别几个喜欢的儿子之外,大部分的儿子他都没有多少时间接触。
有的儿子除了逢年过节,与魏亮之见面的次数,十根手指都数得过来。
这些君侯才不管是父王当国王,还是兄长当国王,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不受侵犯,自己和子孙后代可以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当逍遥君侯。
魏允吉和他这些兄弟们不一样,他是有野心的,魏允谦比他大不了几岁,虽然,从小魏亮之就教育魏允吉,魏允谦是大哥,你们这些弟弟都要尊重大哥,听大哥的话,但是,魏允吉始终是瞧不起魏允谦这个大哥。
在魏允吉这种暴徒恶贼看来,仁义的魏允谦就是个窝囊废。
魏允吉经常会想,父王为什么要把王位传给老大,父王辛辛苦苦创建的魏国,落入老大的手中,用不了几年就要乱成一锅粥,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
现在,接到了魏允谦的诏书,魏允吉心想,老大也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废物,他不让我们去大梁奔丧,明摆着是在防着我们密谋串通。
魏允吉想来想去,一下子想明白了,魏允谦仁义,他身边那些文臣可不仁义,这天下最可恨的就是那些文臣,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魏允谦继位为魏王,君侯、官员、百姓纷纷表示拥护,魏允吉虽然手里有点兵权,但是,这点兵力还不足以与魏允谦对抗,魏允吉只能收起爪牙,乖乖地服从魏允谦的命令。
魏允谦处理完魏亮之的丧事之后,立刻颁发圣旨,大赦天下,昭告全国,从今以后魏允谦要以文治国,不再法外用刑。
全国臣民,尤其是文官和读书人看了魏允谦的圣旨之后,欣喜若狂,欢声雷动。
人们在魏亮之的统治下,领教了太多的血腥杀戮,每天都战战兢兢,活过今天不知明天会怎样,毫无安全感可言。
如今,魏允谦要以文治国,人们感觉压在头顶上几十年的乌云总算是散去了,总算是见到灿烂的阳光了,苦尽甘来,苦尽甘来呀。
魏允谦是魏亮之的长子,魏允谦一出生,魏亮之就对他寄予厚望,为他请来了最好的老师教导他。
那些老师都是鼎鼎大名的儒生学者,他们从小就向魏允谦灌输忠孝仁义的思想,魏允谦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按照他们设想的,朝一个仁君明君的方向茁壮成长。
以前,魏允谦看见魏亮之兴大狱,滥杀无辜,很是痛心,苦苦劝说魏亮之。魏亮之不仅不听,有时候气恼起来,还会把魏允谦狠狠地训斥一番。
魏允谦身边的文臣们就劝说魏允谦,不要再说了,殿下身为太子,在政务方面说得多了,会有抢班夺权之嫌。
魏允谦没有办法,只好闭上了嘴巴,但是,他的心却像刀绞似的难受。
现在,魏允谦终于是登上了王位,成了魏国的至尊,独一无二的王,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建设这个国家,招揽一大群文人书生,大家共同努力,建设理想国。
文人书生在华夏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有时候,国家灭亡会怪罪到他们的头上,他们也确实有责任。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是用自己的肩膀、双手、血肉之躯,支撑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就在魏允谦实行仁政、全国人民欢呼雀跃的时候,却有人闷闷不乐,这个人就是魏允吉。
魏允吉瞧不起魏允谦,魏允谦也看不上魏允吉。魏允谦觉得兵权握在魏允吉的手里,对于自己始终是个威胁,他要夺回魏允吉的兵权。
魏亮之刚刚驾崩,魏允吉又是君侯当中势力最大的,如果魏允谦直接对魏允吉下手,恐怕会引起震动。
魏允谦和身边的文臣们商议了一番,决定敲山震虎,先不动魏允吉,找几个罪大恶极的君侯处理一下,如果魏允吉识时务,明白了魏允谦的心思,主动交出兵权,那就万事大吉了。
魏允谦对魏亮之纵容弟弟们违法乱纪很不赞同,魏允谦受到的教育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那些弟弟在封地里作威作福,逼得老百姓家破人亡,他早就有所耳闻,早就想收拾这些无法无天的弟弟。
魏允谦揪出来几个罪大恶极的弟弟,夺了他们的护卫,抄了他们的家,下令把他们押到大梁城来。
魏亮之害怕有乱臣贼子威胁魏允谦的王权,就给魏允谦那些弟弟安排了很多护卫,每个弟弟手里都有上千人的护卫,魏允吉、魏允哲不仅有千人护卫,还有万人的军队。
魏亮之觉得把兵权交给这些儿子,外姓人就不敢造次,魏家的江山社稷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没想到,魏允谦刚当上国王,就要收回弟弟们手里的护卫。
几个弟弟被处理了,其余的弟弟大多吓得心惊胆战,不等魏允谦开口,就主动交出了护卫,收敛起嚣张气焰,老实做人。
每个弟弟都交出了护卫,魏云杰也不能不有所表示。魏允吉手中有两千五百人的护卫,他上书魏允谦,说封地四周匪患严重,为了保护家人,他不能交出全部护卫,先交出一千护卫,等匪患消除之后,他再交出剩余的护卫。
魏允吉这么做看似无可指摘,但是,却把魏允谦给气坏了。魏允谦一直派紫衣卫盯着魏允吉,魏允吉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中。
魏允吉交出的这一千护卫都是老弱病残,而且,魏允吉还以招募家丁为由,召集了一千多个壮丁,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嘛。
魏允谦觉得魏允吉反心已露。魏允哲见护卫们不讲规矩,想要阻止护卫们,但是,还没等魏允哲开口,石正峰就出手了,噼里啪啦,打得那些护卫漫天乱飞。
媚娘很是兴奋,蹦蹦跳跳,拍着巴掌,叫道:“哥,你好厉害,好威风。”
佟德仁拍了拍媚娘,说道:“小点声。”
现在,石正峰、媚娘他们的头顶上还悬着一把刀,这把刀就握在魏允哲的手里,魏允哲一声令下,他们就要大难临头了。
媚娘安静下来,和佟德仁、安东尼他们一起紧张地看着魏允哲。
魏允哲板着脸,看着石正峰,突然,露出了微笑,说道:“勇哉,壮士也!”
魏允哲走到了石正峰的面前,说道:“你加入我们魏军吧,我赦免这全村人无罪。”
“谢殿下,”石正峰向魏允哲行了一个礼,告诉魏允哲,自己回村子里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就到军营去报到。
护卫们告诉魏允哲,放石正峰回村子,万一他逃跑了怎么办,如此凶悍的一个武者,如果与朝廷作对,那将会是相当危险的。
魏允哲微微一笑,说道:“你们多虑了,我看得出来,这家伙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不会置全村人的生死于不顾,一个人逃跑的。”
石正峰回到了村子里,收拾东西,准备去军营报到。佟老爷说道:“这是好事呀,石头,你这一身武艺就该到军营去施展,将来挣了军功,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可别忘了我们呀。”
“苟富贵,无相忘,佟老爷你放心吧,我不会忘了你的,”石正峰拍了拍佟老爷的肩膀。
佟老爷嘿嘿笑着,说道:“小老儿在这恭祝石将军前程似锦、平步青云。”
佟德仁在旁边说道:“爹,你别这么势利好不好?”
佟老爷眼睛一瞪,说道:“什么势利?我就是说笑一下嘛,我们和石先生这么铁的关系,我就是什么也不说,以后石先生发达了也不会忘记我们,是吧,石先生。”
“是是是,”石正峰点着头,应付佟老爷。
安东尼皱着眉头,在角落里沉思,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纠结模样。
石正峰问道:“喂,你想什么呢?”
安东尼说道:“我在想,村民们包庇我们,触犯了法律。刚才那个王子说不追究村民们的罪责,他说的话管用吗?”
媚娘说道:“刚才那个王子可是信陵君。”
“信陵君怎么了?”安东尼说道。
媚娘说道:“信陵君执掌兵权,是现在魏国除了太子之外,最得势的两个王子之一。”
安东尼还是不能理解,说道:“不管他有多大的势力,他能违反法律吗?”
佟老爷看了看安东尼,说道:“你这胡人怎么这么迂腐,法律是从哪来的,那还不是人定的。人能定法律,就能废法律,王上叫你死,你无罪也得死,王上不叫你死,你就是罪恶滔天也死不了。”
“Oh,myg
od,太可怕了!”安东尼抓着头发,露出一副万分震惊的神情。
佟老爷笑道:“这胡人真是大惊小怪,这有什么可怕的,三岁孩子都懂得的道理,很正常嘛。”
石正峰说道:“这种事在魏国正常,在秦国、在西洋它就不正常。”
佟老爷说道:“你可拉倒吧,秦国是个蛮夷国家,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什么可说的?”
石正峰问佟老爷,“秦国老百姓要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怎么不逃到你们伟大的魏国来,相反,倒是有不少魏国百姓拼了命地往秦国跑。”
佟老爷指着石正峰,说道:“你不就是秦国人吗?”
石正峰说道:“我来到魏国不是因为秦国生活困苦,再说了,除了我,你还见过哪个秦国人逃到魏国的?”
佟老爷噎住了,无言以对。
石正峰说道:“佟老爷,想要永享太平盛世,让每个人都吃得饱穿得暖,过上幸福生活,必须要有两样东西,一样叫法治,一样叫人权。”
“法治,人权,这是什么东西?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方的还是圆的,能吃不能吃,哪里有,我去找一找,”佟老爷一本正经地看着石正峰,他不是在说笑。
石正峰说道:“佟老爷,你现在不懂,早晚会懂的,你不懂,你的儿孙也会懂的,这两样东西会让华夏成为真正的王道乐土。”
安东尼露出赞赏的神情,说道:“石头,你要是搞政治,一定是个伟大的政治家。”
石正峰收拾好了东西,带着大牛、小狼来到了军营,七彩、媚娘、洪九妹、安东尼他们留在移民村里。军营就在移民村附近,石正峰和大牛、小狼回来看望大家也方便。
石正峰刚刚进入军营,就被魏允哲任命为队长,有些将士不服,魏允哲瞪着那些将士,说道:“你们要是不服就和石头打一架,谁打赢了石头,我立刻给他升官!”
将士们都沉默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石正峰进入军队之后不久,洪九妹就离开了移民村。洪九妹的父亲洪太守是被呼延炯害死的,现在,呼延炯被满门抄斩,受到呼延炯迫害的忠臣义士们也该得到平反。
洪九妹是洪家唯一在世的人了,魏亮之觉得一个弱女子无依无靠,太可怜了,便想要赏赐洪九妹一份丰厚的嫁妆,做个媒,给洪九妹找个夫家。
洪九妹谢绝了魏亮之的好意,说她现在还在守孝期,不想成亲,只想学习父亲,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些好事。
魏亮之非常高兴,赞扬洪九妹是个孝女,还有报国爱民之心,于是,魏亮之就让洪九妹管理少梁城的慈善堂工作。
魏亮之是个复杂的人,有许多张面孔的人,有时候他是个暴君,有时候他是个慈父,有时候他杀人不眨眼,有时候他又体恤小民、心怀同情。
为了少有所养、老有所依,魏亮之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慈善堂,孤儿、寡妇,没有人赡养的老人,都可以到慈善堂里,由官府出钱养活。
魏亮之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实施起来却大大地变味儿了。有的地方官府以资金不足为由,设置了慈善堂也不提供资金,鳏寡孤独就是住进了慈善堂,也是没吃没喝没法活。
还有的地方官府更是过分,拿着国家的钱建起了慈善堂,却不让鳏寡孤独随便进去住,想要进去住可以,拿钱来,孝敬孝敬咱们这些官老爷,没钱就滚一边去。
因为这种种弊端,魏国各地的慈善堂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
洪九妹当上了少梁城的慈善堂主管之后,立刻雇人把慈善堂修葺打扫了一番,然后买米买柴,把那些露宿街头的可怜人全都带进了慈善堂里,让他们能吃上饭,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睡觉的地方。
魏亮之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一病不起,无法上朝处理政务。魏亮之躺在病榻上,命令魏允谦监国。
魏允谦忙得焦头烂额,身心疲惫,他一边要处理政务,一边还要照顾生病的魏亮之。
魏允谦捧着一碗汤药,亲自尝了尝,确定汤药不烫嘴,这才服侍魏亮之喝了下去。
魏亮之喝完了汤药,坐在床上,说道:“谦儿,我现在病了,你是监国,很多国家大事都等着你去处理,你不要整天守在这里,耽误了国家大事。”
魏允谦说道:“父王,国家大事没有耽误,一切正常。您生病了,我身为儿子,如果不在床前尽孝的话,我这心里煎熬,反而什么事也做不成。”
魏亮之说道:“谦儿,我这场病恐怕是好不了了......”
魏亮之的话刚开口,魏允谦就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说道:“父王,您是万岁,不能说这样的话,上天保佑,您一定会痊愈的,儿臣愿献出自己的阳寿,祈求父王福寿延年。”
魏亮之说道:“谦儿,这世上没有不死之人,彭祖活了八百岁,最后也是难逃一死。我死之后,这魏国的江山就是你的了,你要挑起这千万斤的重担。现在趁着我还活着,你有什么问题赶紧说出来。”
魏允谦想了想,没有说话。
魏亮之看得出来,魏允谦是有所顾虑,便说道:“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在你父王面前,你还有什么张不开嘴的吗?”
魏允谦扬起了头,说道:“父王,现在兵权在四弟、十四弟的手里,万一他们俩不服从朝廷调遣,该如何是好?”
魏亮之的神情凝重起来,他诛杀呼延炯,把兵权交给魏允吉、魏允哲之后,就有大臣上书,说魏允吉、魏允哲的权力太大,将来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不是社稷之福。
魏亮之看完奏折之后,怒不可遏,把那些上书的大臣杀的杀、关的关,严惩不贷。
虽然魏亮之处罚了这些大臣,但是,魏亮之也知道,大臣们说得有道理。魏亮之能为儿孙们处理好一切事物,可偏偏这件事上,魏亮之束手无策,这是一个无解的死结。
你不信任外姓人,只用自家人,可是,自家人就一定靠得住,一定乖乖听你的话吗?同室操戈的事,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还少吗?
百度搜索 唐朝的事 天涯 或 唐朝的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