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香港方物志 天涯 香港方物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新安县志》和香港

    今日香港岛和周围的岛屿,以及对岸的九龙,未割让给英国以前,在清

    代原本是属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的,新安就是今日的宝安,宝安没有县志,

    因此要研究香港九龙过去的史地资料,只有求之于《新安县志》了。

    《新安县志》在国内很少见。据朱士嘉编的《中国地方志综录》所著录,

    清修的《新安志》共有两种,一系康熙二十七年靳文谟修纂的,共十三卷;

    一系嘉庆二十四年阮元、舒懋官修纂的,共二十四卷。前者仅北平图书馆及

    美国国会图书馆各藏有完全者一部,北平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有第七至十一

    卷残本一部;嘉庆修的仅东方图书馆及广东省立图书馆各藏一部,但东方图

    书馆的藏书早已在“一?二八”之役毁于日军炮火,广东省立图书馆所藏者

    是见诸著录的唯一的一部了。

    不过,《中国地方志综录》编纂时对于小规模的公私图书馆及私人所藏

    的方志调查是不完备的,如嘉庆修的《新安县志》,现在香港冯平山图书馆

    就藏有一部抄本,已故香港大学教授拜尔福也藏有一部,听说战前香港华民

    政务司也藏有一部,就是我也有一部,这是早几年无意中获得的。据此推测,

    此外一定还有。

    这部嘉庆《新安县志》是嘉庆二十四年修的,共二十四卷,另有卷首一

    卷。主修者是当时新安县知县舒懋官,江西靖安县人,总纂是候选直隶州州

    判王崇熙,也是江西人。当时的两广总督是阮元,所以书前有他的序言,《中

    国地方志综录》将他的名字也列为纂修人之一,这是错误的,我所藏的这部

    《新安志》,阮芸台的序文仅存一页,至少有一页佚失了。

    王崇熙的自序里说:“猥蒙制府阮芸台先生,观察卢雨津先生许可,且

    赐弁言。”似乎应该还有卢氏的序言,本书也不见了。此外另有一篇序言是

    舒懋官的。

    新安县在秦汉时代属南海郡博罗县,六朝置宝安县属东官郡,梁改东官

    为东莞,隋唐置东莞县后改属南海郡和广州都督府,宋元仍为东莞县,明万

    历五年分置新安县,属广州府,清康熙五年并入东莞县。八年又复置,以后

    沿称新安,现在改称宝安。

    县志沿革,据嘉庆修志的王崇熙序文说:“新安自明万历元年置县,此

    后或并或析,且有迁界之举。旧志纂自康熙戊辰岁,其时邑地初复,运会方

    新,故其书多缺而不备,而词句既欠剪裁,体例亦未完善,即如县治沿革,

    莫辨源流,四至八到,悉皆舛错,且南头一寨,论形势者以为全广门户,而

    海防之事不详,此固不能不重加编辑也。”康熙戊辰修志的是靳文谟,也是

    本县的知县。王序虽说旧志纂自康熙戊辰岁,但是据嘉庆志卷首几例所载,

    “旧志自康熙戊辰年续修后,迄今百数十载”。既曰续修,则康熙戊辰前必

    另有《新安志》。我未见过康熙戊辰《新安志》,这疑问只有等待将来有机

    会才可以解决了。康熙《新安志》仅十三卷,嘉庆重修的竟增至二十四卷,

    几乎增加了一倍。

    重修《新安县志》二十四卷的目录是:卷一沿革志,卷二卷三舆地略,

    卷四山水略,卷五、卷六职官志,卷七建置略,卷八至十一经政略,卷十二

    海防略,卷十三防省志,卷十四宦绩略,卷十五至十七选举表,卷十八胜迹

    略,卷十九至二十一人物志,卷二十二至二十四艺文志,此外还有卷首训典。

    舆图方面,有县治四至图及沿岸岛屿海防形势图,县署及孔庙文武庙平

    面图。又有所谓新安八景图,是陈棠绘的。八景是:赤湾胜概,梧岭天池,

    杯渡禅踪,参山乔木,庐山桃李,玉勒汤湖,鳌洋甘瀑和龙穴楼台。这八景

    有些在今日的香港境内,有些已湮没不可考,如“杯渡禅踪”就在青山,“鳌

    洋甘瀑”原说系在“七都大洋中,有石高十丈,四面碱潮,中有甘泉飞瀑,

    若自天而下”。据我们现在推测,这甘瀑的地点若不在香港岛便在大屿山境

    内。

    “龙穴楼台”也在邑西北海中,“龙穴洲在城西,有蜃气,多蒸为楼观

    城堞人物车盖往来之状,正月常见之”。这地点似乎也在今日香港和大屿山

    一带的海面上。

    香港和九龙一带,在昔日隶属新安县时代,都是归官富巡检司管辖的,

    据本志卷二舆地略都里栏所载,官富司范围内的村庄名目,至今还有许多是

    香港和九龙新界沿用着的,如香港村、黄泥涌、薄凫(扶)林、扫管(杆)

    莆、赤磡村、罗湖村、尖沙头(咀)、长沙湾、土爪湾、九龙寨(城)、屏

    山村、锦田村等等。就是当年官富司所属的客籍村庄内,也有九龙塘、梅林、

    城门、沙田、吉澳等名称,仍为我们今日所沿用。

    官富司巡检署,据本志所载,“在赤尾村离县治三十余里,原署在县治

    东南八十里,为官富寨。洪武三年与福永同改为巡司,衙宇久坏,莅任者多

    僦居民舍,康熙十年,巡检蒋振之捐俸买赤尾村民地,建造今署”。

    官富司署的遗址在何处,今日已不可考。至于在中英一八九八年租借九

    龙条约内被声明保留治权的九龙城,在当时是属大鹏营守备节范内的。这一

    座小小的寨城,在嘉庆二十四年也许还未修筑,因此嘉庆《新安志》中一点

    没有提起。

    香港岛本身,《新安志》中也始终不见提起。舆图栏县治沿海岛屿形势

    图内,有仰船洲、赤柱、红香炉诸名称,但不见香港一名。赤柱与红香炉皆

    在今日香港岛上,但图中所注的这两个地名则分列在两座岛上。仰船洲即今

    日的昂船洲,图中仰船洲附近绘育一岛,按照位置该是香港岛最适合的位置

    了,可是岛上竞留出空白地位一块没<var>..</var>有填上地名。这是最令人疑惑不解的事。

    香港岛的名称虽没有,但岛上至今仍在沿用着的地名,则有许多可以在

    县志上找得到。前面已经提起过,如黄泥涌、香港村、薄凫林、扫管莆等,

    在当时都是官富司辖下的村庄,可见香港岛当年必是属于官富司管辖的。这

    些村庄现在大都仍旧存在,至少那名称仍在原来的地点被沿用着。

    此外,在卷十一经政略内,在大鹏所防守营的营泛项下,我们又可以见

    到红香炉泛一名,这营泛必然得名于红香炉峰,它的防泛地点就在今日香港

    的铜锣湾天后庙一带。又在卷八的官租项下,我们也可以见到记载叶贵长、

    吴亚晚等人所领的耕地,土名石排湾。这石排湾就是今日的香港仔。凡此种

    种,可以使我们间接明白两件事:第一,香港岛在当年必定没有一个总名称,

    因此志书上仅可以见到局部的地名,从不提起这座岛本身叫什么名字。第二,

    岛上有一个村庄名叫香港村,这正是后来外国商船停泊在这里从一座大瀑布

    汲取淡水时将这座岛取名为“香港岛”的根据。这座大瀑布,据遗留下来的

    当时外人记载,系从香港村附<mark>?99lib.</mark>近流出海面,说不定就是志书上所载新安八景

    之一的“鳌洋甘瀑”。

    九龙新界一带的地名,至今沿用未改的更多,尤其是新界的地名,如志

    书上所载的锦田村、屏山村、上水材等等,至今仍保存着当年的旧名。九龙

    方面的地名,志书所载而在今日为人熟知的,则有深水莆(涉)、九龙寨、

    牛池湾、尖沙头(咀)、衙前村、长沙湾、土瓜湾、二黄店村等等。

    二黄店村必定是二王殿村的俗称,这乃是纪念宋末二王的。

    二王即益王是与卫王昺。益王即宋端宗,当年避元兵曾在官富场停留

    过,这就是九龙宋王台等古迹的由来。宋末二王流亡这里的经过,据明钱士

    升修的《南宋书》说:“景炎二年二月,帝舟次梅蔚,四月次官富场,九月

    次浅湾。”既然在这里住了六个月,虽是流亡的小朝庭,当然也不免有若干

    建设。据《大清一统志》说,南方沿海一带,宋行官三十余所,可考者四。

    官富场的宋王台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南未二王在九龙遗留下来的古迹,《新安志》记载者有三项,见卷

    十八古迹门:

    “景炎行宫在梅蔚山,宋景炎二年,帝舟抵此,作行宫居焉。

    “官富驻跸:宋行朝录,丁丑年四月,帝舟次于此,即其地营宫殿,基

    址柱石犹存,今土人将其址改建北帝庙。

    “宋王台,在官富之东,有磐石方平数丈,昔帝昺驻跸于此,台侧巨石

    旧有宋王台三字。”

    我们要留意的是,这里说驻跸者为帝昺,实在是《新安志》记载错了。

    当年驻跸官富场的实在是宋端宗,即益王昰,他乃是卫王昺的哥哥。卫王昺

    是在端宗逝世后始继帝位的,其时已从官富场流亡到碙州去了。这位帝昺就

    是后来陆秀夫在厓门负之投海的小皇帝,当帝是驻跸官富场时,他还是襁褓

    小儿,修《新<samp>99lib?</samp>安志》的人不知怎样对这一点史实竟记载错了。

    南宋二王在九龙遗留下来的古迹,除上述者外,还有金夫人墓及杨侯王

    庙。据《新安志》载,金夫人墓在官富山耿迎禄墓侧,相传慈元后女晋国公

    主溺死,铸金身以葬,镕铁锢之,碑高五六尺,大篆宛然。

    据陈伯陶氏考证,金夫人为宋杨太妃女,因铸金以葬讹传为金夫人云

    云。侯王庙则在宋王台西北,至今犹存,志书不载,据陈伯陶氏说,侯王即

    杨太妃弟杨亮节也。

    志书上所说的宋行宫改建的北帝庙,早二十余年犹存庙址,现在则已经

    辟为市廛,遗迹荡然无存了。

    嘉庆《新安志》第二十三卷艺文二记序门,录有旧志的序文六篇,可以

    从其中探索到一点《新安志》历年修纂的沿革。据修纂嘉庆志的王崇熙序文

    说,旧志纂自康熙戊辰,戊辰为康熙二十七年,这次的修志,其实已经是续

    修,因为艺文栏所录存的当时参加修志的邑令靳文谟的序言,就说明是《重

    修新安县志序》,他并在序文里说:“迨壬子岁,前县李可成会奉明诏,曾

    续修之,迄于今不过十有六年……”

    壬子为康熙十一年,李可成的《重修新安县志序》也载在艺文栏内。新

    安县是在康熙八年由东莞县复置的,李氏所修的《新安志》,在清朝该是第

    一次了。

    新安正式置县,是在明隆庆末年与万历元年之间,新安有志,根据嘉庆

    志所录存的旧志序言,似始于万历十五年知县邱体乾所修,因为他的序题是

    《初修新安志序》,其后崇祯八年又由知县李元重修一次,其时距邱氏的初

    修已五十余年了。再后,至崇祯十六年,又由知县周希曜再修一次。李元和

    周希曜的序文都载在嘉庆修的志内。

    根据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新安志的版本,除《中国地方志综录》

    所著录的康熙戊辰修的和嘉庆已卯年修的两种外,在清朝应还有康熙十一年

    (壬子)修的一种。而明修的《新安志》,更应有万历十五年,崇祯八年,

    和十六年的三种。在康熙戊辰和嘉庆己卯《新安志》已成为珍本的今日,如

    果有一天忽然有明修《新安志》的发现,对于研究史地的人,那才真是一个

    惊人的消息哩。

百度搜索 香港方物志 天涯 香港方物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香港方物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叶灵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灵凤并收藏香港方物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