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香港方物志 天涯 香港方物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在中国的欧洲》

    这是英国人艾特尔所写的一部香港历史。他采用了这个古怪,可是很有

    用意的书名:《在中国的欧洲,香港自开始至一八八二年的历史》。(E .J.

    Eitel:《Europe in a,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Yea 1882.》)

    本书出版于一八九五年,可以说是香港殖民地的第一部编年史,叙事至

    一八八二年止,用了五百多页篇幅叙述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前后五十年间的

    发展经过和一切变迁,相当详细。作者当时是在香港任职的,关于香港早年

    行政设施,官官之间的人事纠纷,以及商场情况和街谈巷议的琐碎点滴,都

    是第一手的好资料。本书当时是由伦敦和香港同时分别出版的,香港的出版

    者是别发书店,可惜久未重印,现在已经绝版不易买到了。

    作者艾特尔是当时英国所谓“中国通”之一,是伦敦传教会的人士,一

    八七九年奉派来港,担任教育视学官。虽是“中国通”,却不热心提倡中国

    文化,在视学官任期内竭力主张香港学校减少中文课程,增加英文课程钟点,

    同时又提倡采用津贴制度,鼓励教会开办学校,逐渐停办官立学校,减少教

    育经费开支。他自一八七九年开始任职教育视学官(当时视学官职权甚大,

    等于后来的教育司),至一八九七年才退休,先后任职达十八年之久。

    艾特尔的著作,除了这部香港史以外,还有一部《香港教育史资料》

    (“Materials for A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Hong Kong”),一八九一

    年出版,此外他还编写了一部中国佛学辞典,一部广东话字典,以及一部研

    究中国“风水”问题的书。这些大约都是发挥他的“中国通”本色了。

    要叙述香港殖民地的早期历史,自然无法不提到鸦片战争,更不能不谈

    到东印度公司为了独霸东方海上贸易权,同别的国家所引起的种种竞争和冲

    突,艾特尔的这部香港史《在中国的欧洲》,自然也无法例外,全书二十二

    章,前三章就是追叙这样<strike>99lib.</strike>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是导论性质。

    《在中国的欧洲》第四章至第七章,叙述东印度公司贸易专利权废止

    后,英国对清朝贸易所产生的新形势,以及所引起的新冲突。英国适应两广

    总督卢坤的要求,派了律劳卑爵士(Lord Napier)来广州就任英国对华商

    务监督,接替东印度公司结束后,在广州留下的业务。由于“商务监督”是

    “官”,东印度公司的“大班”虽然声势煊赫,身份到底仍是“商”,这种

    区别,在当时清朝官吏的眼中是毫不考虑到的,因此律劳卑既从英国到了澳

    门,要定期到广州视事,他自以为自己是英国女王的钦命官员,投书两广总

    督要求约定会晤日期,不料两广总督认为不合体制,该信未采用“禀帖”形

    式,不经由“洋商买办”转呈。将原信掷回,使律劳<dfn></dfn>卑碰了一个钉子,英国

    与清朝的贸易交涉从此枝节横生。于是使得英国商人渐渐形成了两个要求:

    一是为了要获得清朝的平等待遇和自由贸易权,最后不惜诉之武力;另一是

    要像葡萄牙人在澳门一样,取得一个可以由自己统治的立脚点——这两项要

    求的意念蓄之既久,一场冲突和取得一个殖民地之举,就势必无可避免了。

    这就是“鸦片战争”形成的远因,也就是当时大英帝国一是要在清帝国疆土

    范围内建立一个殖民地的由来。

    这样一来“香港殖民地”的出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不过,在“香港”出现以前,还经过了一个选择阶段:舟山定海,大屿

    山,香港,这几个地方在当时是都有机会会成为英国殖民地的,但是后来熟

    悉香港和九龙形势的义律,终于决定选取香港,于是由非正式的“占有”进

    到正式获得“割让”,英国就正式宣布香港为她的殖民地了。本书从第四章

    到第九章,所叙述的就是这些微妙的经过。

    本<var>九九藏书</var>书的第十章,叙述了这座小岛和附近地方在未成英国殖民地以前的历

    史,从第十一章以后,艾特尔就正式开始作为英国殖民地以后的香港史的叙

    述了。他的叙述开始于在义律治理之下的一八四一年。一直到一八八二年轩

    鲤诗总督任内为止。从第一任总督砵甸乍算起,到轩鲤诗到任,已经是第八

    任总督了。

    香港这地方,本是由义律(他是当时英国驻广州的商务监督兼全权代

    表)一手包办,由清朝钦差大臣琦善手上取得的,因此香港的第一任最高行

    政长官是他。他本来应该被正式委任为这个新殖民地总督的,他自己大约也

    认为会如此,不料就由于他取得香港岛之际,事先未曾获得伦敦方面的授权,

    因此不仅未曾做得成香港第一任总督,反而受到申斥,连原有的商务监督官

    职也丢了。他在一八四一年八月十日奉命回国述职。就在这同一天,正式由

    伦敦委任的第一任香港总督砵甸乍爵士也抵达澳门,准备<code>99lib.</code>来港履新了。

    艾特尔的这本《在中国的欧洲》,是用古老的写作历史方法来写的,叙

    事相当枯燥,但对于日期地点和人名力求详细,毫不含糊。因此要想知道香

    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后,最初几十年的大事沿革,这是一本很有用,看来也很

    可靠的参考书。当然,他的观点是纯粹以英国人的立场,从英国人的利益去

    看事物的,但他还算并不过于褊狭和武断。在叙述鸦片战争的酿成经过时,

    他虽然埋怨林则徐对英国商人操之过急,使得义律无法善后,不得不诉之武

    力,但他对于虎门水师提督关天培勇战殉职,也不能不予以赞扬。所以比起

    后来视整个中国都是欧洲人殖民地和推销市场的摩斯(H.B. Morse)等人,

    还算老实多了。

    在香港开辟初期,英国海军陆军的感情不大好,民政<a>99lib.</a>官员又与军人的感

    情不大好,小官与大官之间又有派系的倾轧,大商人对于官员的政策自然有

    许多不满之处,甚至总督与大法官也有职权之争。艾特尔的这部香港史,在

    最初十年的历史内,就叙述了不少这类的磨擦和风波,直到香港第二任总督

    戴维斯运用他的特权,将伦敦直接派来的大法官晓吾停止职务,晓吾离港回

    国告御状,戴维斯被指责滥用职权,不得不引咎辞职,当时香港的这种官场

    人事职权纠纷可说已经达到了最高点。

    此外还有风灾、火灾、热病、海盗,以及盗贼横行,点缀在早期香港开

    辟建设的历史叙述中,颇不寂寞。

    从第十三章起,艾特尔是以每一任总督的任期起讫时期为一章来叙述

    的,第八任总督轩鲤诗的任满时间是一八八二年三月七日,《中国的欧洲》

    最末一章叙到这里便告结束了。作者在序文上说,一八八二年以后,由于时

    间太近,许多事情尚不便纳入历史的范围内,只好留待异日了。

    但是,作者在后来英文《中国评论》(The a Review)(双月刊,

    有一时期,艾特尔也是这刊物的编辑人)上又发表了一篇《香港历史的补充

    记载,自一八八二年至一八九○年》,将他这部香港史的记载,伸延至德辅

    总督任期内,后面并附有统计表,记载香港的人口、税收、政费,船只出入

    吨数等等的历年数字,从一八四一年起,直到一八九五年为止。据这统计表

    的记载,一八四一年香港人口数字,包括驻军在内,是一万五千人(另据本

    书第十二章所记载,一八四一年五月香港举行第一次人口调查,当时岛上共

    有中国居民五千六百五十人,其中二千五百余人是村民和渔民,八百人是商

    人,二千人是艇家,另有三百人是来自九龙的劳工)。一八九五年的人口数

    字是二十五万三千五百一十四人。

    前面已经说过,艾特尔的这部《在中国的欧洲》,是最早出版的一部香

    港史,所记载的虽然只到一八八二年为止,至今仍是叙述香港早年历史较详

    尽,也较可靠的一种。

百度搜索 香港方物志 天涯 香港方物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香港方物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叶灵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灵凤并收藏香港方物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