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香港方物志 天涯 或 香港方物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香港的诞生、童年和成年》沙雅的《香港<abbr>?99lib.</abbr>的诞生、童年和成年》(G. R. Sayer:《Hong Kong, Birth,
adolesd ing of age》),初版出版于一九三七年,牛津大学出
版部印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再版,可是这几年在西书店的架上,已经
很少再见到这本书了。
沙雅是曾经在香港政府任职的民政官员,他的这部关于香港早年历史的
叙述,主耍部分都是采集别人的著作资料,加以比较考证来写成的。正因为
如此,虽然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却比他的前辈如艾特尔等人的香港史,写得
更为材料丰富,可是笔下却较为轻松,因此读起来也更感趣味。
他的叙述,是到一八六二年,即罗便臣总督任内为止,比艾特尔的那一
部所包括的时代更短。因为按照他的书名所示,一八六二年已是香港成为英
国殖民地的第二十年,已到了他的书名所说<cite></cite>的“成年”阶段了。沙雅的笔下
没有学究气,因此这部《香港的诞生、童年和成年》,读起来比较轻松。若
是对香港初期历史感到兴趣的人,认为艾特尔的《在中国的欧洲》写得太古
板,同时要把那本书也不容易,我看不如设法找一本沙雅的来读一下,一定
不会失望。不过,要注意的是,他的那一枝笔有时写得过于浪漫,要当作历
史来读,有些地方是该采取保留态度的。
<a href="https://.99di/character/6c99.html" target="_blank">沙</a>雅的全书一共有十三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是绪论
部分,泛论他的这本书所涉及的地理、历史以及语文上的一些问题。如香港
这座小岛,在未成为英国殖民地以前,曾经有那一些外国航海家在他们的纪
录上提到过这个小岛,以及“香港”和“HONG KONG”的关系,究竟是先有那
两个中文字的岛名,还是先有英文。是英文译自中文,还是中文译自英文。
又,“香港”两字究作何解。沙雅都在他的绪论里旁征博引的加以讨论。虽
然根据今天所得的证据看来,他的结论未足为据,但是读来引人入胜,这正
是他的这部香港史的成功处。
从第四章到第八章,就到了他所说的这个殖民地的“诞生”部分。第九
章起,直到最末一章,都是以每一个总督的任期为一章。最末一章所叙述的
是香港第五任总督罗便臣任期内的事,他的任期是一八五九至一八六一年,
这时距香港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的一八四一年,已经二十年,已到了他的书
名所说的“成年”阶段,因此这部香港早年历史写到这里也就为止了。
除了正文十三章之外,本书还附有插图和地图数幅,以及附录十一篇。
这十一篇附录,都是参考资料性质,有时简直令人觉得比正文更有可取之处。
如附录一是义律在一八四一年二月二日的布告,宣布自己从清朝钦差大臣琦
善手上取得香港岛,附录二是一八四一年五月十五日香港第一次宪报所公布
的第一次人口调查数字。这些都是这个殖民地“诞生期”的最原始的材料。
《香港的序曲》
《香港的序曲》(《Prelude to Hong Kong》by A. Coates),一九
六六年出版。著者奥斯丁?高志,曾任职本港政府,在新界理民府任特别法
庭的法官,又曾在马来亚、沙捞越等地任职,可说是个典型的英国殖民地官
员,退休回英后曾出版过一部回忆录:《洋大人》。
这部《香港的序曲》。正如书名所示,所写的并不是香港历史本身,而
是导致产生这个英国殖民地的那些历史事件发展的经过,主要的自然是十九
世纪英国对清朝的鸦片贸易,以及由中国严厉执行禁烟政策所引起的冲突,
还有澳门和澳门葡萄牙人在当时这些事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共分十
四章,从第一章至十一章,就是叙<q>99lib?</q>述从英国商人想在中国打开贸易的门户,
宜到困了鸦片贸易一再冲突,终至酿成两国正式战争的经过。从第十二章起,
香港才正式出现在这个历史舞台上。
本书的特点,诚如作者自己所说,他对于英国同清朝开始通商的初期,
澳门在这方面所占的重要地位,特别看重,也写得特别详细。他对于澳门葡
萄牙人对英国早期与清朝贸易的协助评价,是功过参半的。因为英国商人最
初是通过澳门的关系,才可以进入广州去通商的,同时澳门也成了早期英国
商人的暂时立脚点。但是,当林则徐雷厉风行执行他的禁烟<figure>.99lib.</figure>法令时,澳门葡
萄牙人却不敢庇护英国商人,甚至义律坦白的向葡人建议,万一林则徐迁怒
澳<var>?99lib.</var>门葡人,他可以用武力协助葡人防守澳门,也被澳门葡萄牙人婉辞谢绝了。
义律这才无可奈何的下令英国商人和妇孺全体自澳门撤退,乘船到香港
海面来暂避。这是他对澳门难忘的怨恨,却不曾料到反而因此使他获得了香
港岛。
本书对于香港早期历史舞台上的几个重要人物,如义律,渣甸的原始经
营者渣甸和忽地臣,中国通老马礼逊,以及旅居澳门的英国画家秦纳利等等,
都有一些个别有趣的叙述。这可说是本书的另一特色。
至于有关香港早期情形的三章,因为篇幅有限,所叙述的自然不很详
尽。但是他对于义律向琦善取得香港岛之后,所遭受的种种困难,一面受英
国商人的埋怨,一面又受首相帕玛斯敦谴责,不得不悄然卸任返国的吃力不
讨好的苦况,却运用了当时的一些历史文献,写的很详尽。其实,义律本人
当时不喜欢香港,他不过由于无法插手澳门,甚至想在澳门求葡萄牙人的庇
护也不可得,而舟山和大屿山之类又大得难以咽下,这才勉强向琦善索取香
港的。
百度搜索 香港方物志 天涯 或 香港方物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