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仙在大明 天涯 仙在大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逼格可是皇帝皇权神授的天然合法性。就是这,他们也要夺去。可知平日里,他们是如何的高高在上了。

    然而,到了朱桂这儿没用了。

    对他们的“骄傲”,朱桂一点儿也不惯着。

    更重要的是朱桂还有不惯着的底气。因为朱桂是修士,而他们不过是妄图窃取神权的凡人学说罢了。

    是的。他们一直在谋划神权,从天人感应开始。

    如果不是朱桂。老朱早像历史上一样破釜沉舟,直接绝了天地通,也不会让他们窃到神权。

    但现在不一样了,老朱可以亲自握住神权,他当然不会再绝天地通。

    而没有绝天地通之后,儒学尴尬了。

    他们对抗,不断盖盖子的几千年的“神”,一下子跳了出来。

    这怎么可以不尴尬。要知道他们与皇权的对抗,其借力之始,便是“神权”,便是董仲疏的天人感应。

    现在倒好,人家直接“神”了。

    就像是朱桂。按照儒家的理想国,朱桂这样的王,应该对儒士恭恭敬敬,礼贤下士……

    总之,一切的受益,其实还是他们自己。

    一个学说的诞生可以说是理想,是为了他人。但是一个学说的传承却必然是源于“利益”。

    没有“利益”,或者说无法立即收获利益的学说,很快便失传了。

    比如墨家,比如阴阳家,法家,名家,兵家总之除了道家后起之秀和儒家“正统”外,都失传了。

    难道墨家与兵家,对国家,对一个种族延续不大于儒家吗?

    但是没有核心利益,不符合帝王的意志,有用也是没用的。消灭起他们,帝王从不心软。

    就是道家,如果不是佛门东传,皇帝需要一个对抗外来宗教的工具,道家的消亡,也不奇怪。

    毕竟皇帝选择“道家”与“儒家”的唯一标准,便是他们安全,没有侵略性。

    皇帝一强硬,他们就软了。

    所以黄子澄遇上了拿他当普通人看的朱桂,他很是无奈。

    他能干什么?难道告状说朱桂不敬他,不每天嘘寒问暖,不出门牵马,归家送吃的?

    这样的事虽然大明上下都知道,但是知道归知道,这么干的人也不少。甚至这也是大青巾们努力宣传的“世界”。

    但是,朱桂不理会,就不这么干,他们也没办法。

    告状?呵,图惹人发笑罢了。

    儒学是“君子”学。如果有一位王为其出门牵马,归则抵足而眠。

    那么这个儒士不得了。各种buff加成,刚刚的。

    但是他们却不能指责不这么对他们的王。毕竟他们提倡的是君子,当君子是不可以自己主动要好处的,得人家主动给,而自己还得三推四推,收的不情不愿,再说一些“若再如此,莫入我门。”这样的体面话,才好。

    只不过这些“逼”在朱桂这儿是完全不可以装的。

    因为无数次的例子告诉了黄子澄,他只要在这儿装逼,朱桂就会让他深刻了解“工作不分贵贱”。

    如果是朱桂直接对他的处罚,他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朱桂根本不露面,只朱桂的“老人会”便把他收拾了。

    中原自古以来,老人便有优待,有特权。

    所以朱桂把村中的年长者弄过来,专门用来改造儒生。

    黄子澄被改造的多了,当然明白这帮老头的不给面子啊!

    黄子澄那个悲愤我怀勇气,信心而来。但是他,竟然连打都不打我了。

    是,我是知道他的地位身份不同了,但是咱能不能不要弄的这么明显?多少给点儿面子?

    可惜啊!他怀着一腔热血来打boss,却连个小boss都还没打上,便让这里的三老收拾了。

    至于怎么收拾的,就不细说了。只要看一看后世将离职的老领导,没一个人敢惹,便知道他们战斗力的强大。

    至于还手。除非黄子澄不想当大儒了,否则借他两个胆,他也只能受着。

    一物克一物,大体如此。而且这“三老”制度并不是朱桂创的,而是同样限制儒生的刘邦创的。刘邦要求乡三老是“能率众者”,就是说他们在当地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对民众要有号召力。这单凭个人“有修行”是不够的,他们必须为乡族势力所认可。“乡三老”、“县三老”对地方政治乃至国家政治发挥不小的影响,他们不可能只是一般的年长者,通常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和政治见解。汉代的乡三老、县三老可以向朝廷反映地方官的政绩。有的三老甚至对国家重大政治事件也有所影响。

    而且最重要的是从刘邦宣布的政令来看,当时的三老是从民间老百姓中直接选出来的。可不像大青巾们为了限制三老跟他们做对,忽悠皇帝,把选举权收回来,走上了官方推荐路线。

    正所谓权力服务权力,当乡老的权力来自他们,当然也就听他们的,成了他们的人了。

    所以说汉代三老是“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地方社会领袖。而之后的三老是被领袖。

    朱桂用的是汉三老,于是黄子澄难受,却说不出来。

    黄子澄的变化是在心,他不说,也没人知道。就是说了,也不会有人怼三老。因为他们是老人,有特权的。

    真要较了真儿,说不定最后倒霉的还是黄子澄自己。

    很快,地方便到了。

    有左千户指着前面的一间铺面介绍道“二位殿下,到了,前面那个就是,这儿天气热,不明显,不过潮湿的天吃一口热气腾腾的,卤煮的香味,真好……”

    左千户是武人,所以朱桂关心士兵,多准备肉食,他是绝对赞成的。他已经朱吃过了,味道很好。

    “王阿姨,您好。”

    阿姨?

    朱标又蒙了一下。打量左千户打招呼的姑娘。朱标看到一个20出头,但也就是二十三四的女孩正端着盆从屋里面出来,不由看向左千户人家比你大多了吧,你叫人家阿姨?什么“姨”?亲戚?

    一个称呼又让朱标好奇了。

    这是朱桂的锅,习惯了对做饭的叫阿姨,有一天说凸路了嘴,被手下学了去,也就成现在这样了。

    王爷都叫“阿姨”,哪个敢叫“大妹子”?叫一个试试?三老正愁没人收拾,发挥一下余热喱!

    。

百度搜索 仙在大明 天涯 仙在大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仙在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力福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力福海并收藏仙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