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天涯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滇缅公路在芒市至腊戍之间的路段不过三百多公里,但那陡坡急弯密布的盘山公路却似没有尽头一般,那悬崖峭壁深涧如影随形。

    三月八日,当李四维乘坐的“道奇十轮大卡”还在滇缅公路上继续颠簸之时,缅南重镇仰光却丢了!

    正如前文所说,缅甸的地形大致就像一颗菱形的钻石,嘴小肚大尾巴尖,而仰光就是全缅的咽喉和门户,也是滇缅线上的最后一个国际海港,是远征军的必争之地。

    日寇占领了仰光,兵分三路长驱直入,英缅军却仓惶败退,士气尽失,第五军先头部队日夜兼程,终于也在三月八日中午赶到了同古。

    同古,又称东吁,南距仰光二百五十公里,北距曼德勒三百二十公里,是中央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与西线的普罗美和东线的毛奇互相呼应,构成了阻止日寇侵犯缅北重镇曼德勒(别称瓦城)的屏障。

    第二百师堪堪到达同古,便接到了仰光失陷的消息,同时接到了协防同古的命令。

    第二百师前身为军委会直属战车营,在三七年三月与交通兵第二团装甲汽车队改编为装甲兵团,由军政部直接指挥,三八年一月扩编为第二百师,全师五个团两万余人,是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由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是第五军的核心部队,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

    入缅之时,第二百师的军运大卡上贴满了用中、缅两国文字写成的标语:

    “中国军队为保卫缅甸人民而来!”

    “加强中英军事合作!”

    “缅甸是中国最好的邻邦!”

    “驱逐倭寇,扬威异域!”

    “为国争光,不胜不还!”

    部队士气之高,可见一斑。

    部队抵达之后,戴师长和参谋处董处长连忙会晤英缅第一师师长史考特少将,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出了英缅第一师师部,坐上了汽车,董参谋长便露出了苦笑,“狗日的,这帮友军怕是被小鬼子吓破胆了!”

    “唉,”戴师长一声轻叹,“既没有动员士卒加强防御,又没有侦查敌情……看来,他们根本就没准备和小鬼子打哦!”

    “狗日的,”一旁的卫兵忿忿地骂了一句,神色激动,“一群怂包,他们想跑就让他们跑,莫得他们,俺们照样打得赢!”

    “小武,说得好!”戴师长赞了一声,大手一挥,“驱逐倭寇,扬威异域……友军不敢打,我们打!”

    兵进缅甸对于中国而言,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保卫滇缅线了。

    第二百师的官兵明白这一点,远征军的全体将士也都明白这一点。

    但是,入缅作战涉及中英缅,协调困难,而且中方和英缅的作战指导思想并不统一:英方要求将英缅联军尽数布置在西线,一旦战况不利便于撤回印度;远征军虽然受英缅总司令亚历山大节制,但谨遵不轻进不轻退的原则,要求与英缅联军协同作战,力求破敌。

    腊戍,中英军事联席会议上,双方代表唇枪舌剑,却始终不能拿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方案来。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六十六团于三月九日中午抵达了腊戍,但后续部队还在滇缅公路上颠簸着,以滇缅公路之险,要运送两个师一个团的兵员和武器装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为司令部特务团团长,李四维一到腊戍便去司令部报到,却没有见到杜长官的面,只得了个就地休整的命令。

    得了这样一道命令,李四维倒也没有觉得有何不妥,毕竟,特务团肩负着保卫司令部的责任,自然不会在第一时间开赴一线战场。

    李四维刚出了司令部,却看到了老熟人――已经在参谋团任职的关师长,连忙迎了上去。

    司令部大门外的公路上,关师长步履匆匆而来,面色阴沉,身后的卫兵牵着两匹战马,与关师长拉开了三五米距离,有点敬而远之的意味。

    “四维,”见到李四维迎面而来,关师长停下了脚步,冲他勉强一笑,“啥时候到的?”

    “职下刚到,”李四维呵呵一笑,“师长,你这是咋了?”

    “唉,”关师长轻轻地叹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消失殆尽,“这场仗怕是有得打了!”

    “怕个啥嘛!”李四维笑得憨厚,“我们和小鬼子都打了四年多了……再说,我们团都换装备了,还怕打不赢狗日的!”

    “龟儿的,”关师长一瞪李四维,“你懂个卵!”

    “呃……”李四维一滞,晓得关师长是真生气了,连忙神色一整,压低了声音,“师长,究竟咋了?”

    “四维啊!”见李四维满脸正色,关师长神色稍霁,轻轻地摇了摇头,“这仗比你想象的要难打得多……”

    说着,关师长却上下打量了李四维一眼,话锋一转,“在滇缅公路上颠了这么久,你龟儿的精神咋还这么好?”

    “哦,”李四维讪讪而笑,连忙掏出烟,抽出一根递给了关师长,“都是靠这个……您也来两口,来两口保准让你的烦恼一扫而光。”

    “龟儿的,”关师长笑骂一声,接过了烟却没有往嘴里塞,只在手中把玩,满脸正色地望着李四维,“四维,接到命令了?”

    “嗯,”李四维连忙点头,自嘲地笑了笑,“就地休整……看来特务团还是很安逸的嘛!成了特务团,就不用事事都往前面冲了!”

    “你不懂,”关师长却轻轻地摇了摇头,神情凝重,“记住一句话……不轻进不轻退!”

    “呃……”李四维一怔,连忙点头,“职下记住了!”

    “嗯,”关师长深深地望了李四维一眼,嘴角爬上了一丝笑意,“回去好好休整着……这边的伙食可比国内好得多哦!”

    丢下一句玩笑话,关师长大步流星地走了,留下个摸不着头脑的李四维。

    不轻进不轻退……啥意思?

    天色黄昏,李四维带着疑惑回了临时驻地,却见驻地里炊烟袅袅,只闻得扑鼻香气,顿时精神一振,加快了脚步。

    龟儿的,啃了一路干粮,终于可以改善伙食了。

    夜幕初临,六十六团众将士吃了入缅以来的第一顿热饭菜,睡了一个踏实觉。

    驻地里鼾声如雷,李四维却在床上辗转难眠……关师长究竟在担心啥?又在害怕啥?

    难道……英缅友军和老子们尿不到一个壶里?

    狗日的,这个问题严重了!

    “四维,”宁柔在李四维的臂弯里翻了个身,一双美眸紧紧地盯着李四维,“出啥事了?”

    “莫事,”李四维轻轻地收了收手臂,将宁柔搂得更紧了。

    “骗人,”宁柔依旧紧紧地盯着李四维,“要是真莫事,你咋会睡不着?”

    “柔儿,”李四维轻轻地叹了口气,“我只是想起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其中的寓意虽然简单明了,却不能不让人警醒。

    不轻进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伤亡,保存部队。

    不轻退是为了协同英缅军打退日寇,保住滇缅线。

    抗战已经四年多了,国军精锐尽失,不能让远征军尽数折损在缅甸。

    可是,不奋力协助英缅军打退日寇,滇缅国际交通线便保不住!

    不轻进不轻退……其中的无奈辛酸一言难尽!

    可是,身为东道主的英缅军方高层又是如何打算的呢?

    或许,此时的远征军和英缅军就好比那抬水的和尚吧!

    三月十一日,军委会着令远征军由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全权指挥,接洽对英一切事务……事情好似出现了转机。

    梅苗地处缅甸中部重镇曼德勒东面五十多里处,其间山峦重叠,地势十分险要,属缅甸中部的汤澎山脉,是扼守缅甸南部通向北部和中国、印度的战略要冲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缅甸著名的避暑圣地――蜚声全球的缅甸夏都。

    三月六日,缅甸总督府和英缅军总部撤退至此,入驻北郊燕雀湖畔的弗拉格斯塔夫大厦。

    三月十一日,史迪威将军也来到梅苗,将指挥部设在了“红楼”。

    三月十二日,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部和军委会驻滇参谋团接到通报,自腊戍启程赶往梅苗。

    三月十四日,杜长官连夜驱车赶往“红楼”,拜会史迪威将军。

    杜长官赶到红楼之时已是深夜,史迪威将军得到汇报,却亲自应到杜长官车边,就像迎接老友一样热情地寒暄着,与卫长官相携往作战室走去,一路上有说有笑。

    史迪威将军毕业于西点军校,又参加过一战,向来瞧不上国军的高级将领,但对杜长官指挥的古北口战役和昆仑关战役却是赞不绝口,两人一番畅聊,倒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作战室是由大客厅布置而成,墙上挂有两幅巨大的缅甸军用地图,地上摆着一个庞大的沙盘,用军旗展示出了敌我态势……杜长官和史迪威将军相携而入,顿时眼前一亮,紧紧地盯住了墙上的军事地形图。

    一幅是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另一幅一百万分之一的缅甸全图,都是四一年英军航测绘制而成的新版地图,标注详尽。

    “汉萍,”杜长官看了一阵,突然回头望向了随行的参谋李处长,眉头微皱,“汉萍,为什么长官部没有这种新版地图?”

    “长官,”李参谋长连忙汇报,“去年从昆明出发时,职下向昆明行营领取的全是缅甸旧图,只有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和三百万分之一的缅甸全图,后来,参谋团经由丹尼斯少将从缅甸英军总部替我们要来了一些三十年代绘制的缅甸地形图,也都是百万分之一的……”

    说着,李参谋面露难色,“旧版地图不甚详尽,也不精准,有些现地上的地名在地图上找不着,而地图上标注的某些地名在现地上却没有……旧版地图的确很不合用!”

    “哦,”杜长官了然地点了点头,转身一望史迪威将军,满脸诚挚,“史将军,您也知道地图对战地指挥多么重要,可是,军所用的却是三十年代绘制的旧版地图……我现在看到你这作战室里悬挂的新版地图,心里是既高兴又羡慕,希望您能替我们也弄到这样精确而详尽的新版地图。”

    “王参谋,”史迪威将军连忙望向了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王楚英,“这个地图是从哪里弄来的?有没有办法替杜副长官和各部队长再弄一些来?”

    “可以,”王参谋连忙回答应,“这种地图是从英军总部情报处领取的……”

    王参谋带着李参谋长和卫兵去英军总部领取地图去了,杜长官和史迪威将军的谈话也步入了正规。

    “……我第五军现有官兵五万四千四百六十八人,骡马一千二百四十匹,装炮战车五十九辆,装枪战车五十五辆……”

    当着史迪威将军和一干参谋和翻译的面,杜长官首先介绍了第五、第六两军的历史沿革、编制装备、现有实力等情况,然后又开始分析缅甸地理形势和敌我态势,“……综合亚洲太平地区当前的作战态势判断,我估计日军在两周左右就可以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方面抽出兵力,进而夺取全缅店,掠夺缅甸丰富的战略资源,威逼印度,切断我国的国际通道,逼迫我国屈服,已遂其与德国会师中东、瓜分世界的迷梦。”

    说着,杜长官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显而易见,一两周后缅甸战场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质的改变……中英联军必须紧紧抓住目前日军后续兵团尚未到来的时机,用最迅速的方法在极短的时间內集中联军主力,选择适当地区,诱敌第五十五师团孤军深入,先将其包围歼灭,然后再围歼其第三十三师团,乘势收复仰光,再整顿态势,迎击日军的后续部队。故而,‘攻势作战’和‘各个击破’的战术应成为联军破敌的首选方针,而选定同古地区对敌发动进攻,则可期必胜之结果。”

    “好,”史迪威将军大赞一声,率先鼓起了掌。

    “啪啪啪……”

    众参谋纷纷跟着鼓起了掌来。

    “杜将军!”

    史迪威将军突然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快步走向了站在地图前面的杜长官身边,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杜长官的手,笑得畅快,“今夜我们虽然是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你刚刚讲的缅战方针竟然同我完全想到一起了,真是不谋而合啊!”

百度搜索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天涯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李四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四维并收藏李大炮的抗战岁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