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妇女闲聊录 天涯 妇女闲聊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谈 href='1505/im'>《妇女闲聊录》

    张新颖

    一

    先是在《天涯》上读到一部分,接着是《万物花开》的附录,现在,它已经完全独立、自足,它就这样,自各儿在这里了。

    一开始,我们或许只东方学》的扉页。我在这里也借用这句话,来讨论底层表达和民间叙述的问题。

    无论从压迫他们还是从解放他们的意义上,底层民众长期以来被视为没有能力表述自己,他们被称为"沉默的大多数"。沉默,不说话。

    可是,他们真的不说话吗?

    当"说话"这个词换成"表述"、"表达"、"叙述"的时候,似乎就有理由把他们描述成"沉默"的了。也就是说,虽然他们说话,可是他们的说话够不上"表述"、"表达"、"叙述"的程度,他们的说话不"规范",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他们的话不是话。

    那么,谁的什么样的话才算是话?是谁怎么规定了什么样的说话才"规范",才有"意义"和"价值",才够格称得上是"表述"、"表达"、"叙述"?

    关于表达的权力机制在漫长的历史中被建构起来,并且不断地被建构着、调整着、巩固着。在这一整套复杂的大系统中,文学更是通过对其&quot;特殊性&quot;的强调,被视为非同一般&quot;表述&quot;、&quot;表达&quot;、&quot;叙述&quot;的话语,只有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可能掌握和使用这套话语。越是强调&quot;特殊性&quot;,它的排斥性就越强;排斥性越强,&quot;特殊性&quot;也就越突出。文学为什么总是喜欢讨论&quot;什么是文学,什么不<s></s>是文学&quot;之类的问题呢?其中的一个秘密就藏在这里。

    我想 href='1505/im'>《妇女闲聊录》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它打破了那种农民不会说话、只能由别人代他们说话的假设,让一个到城里打工的妇女直接开口。这一开口,就滔滔不绝,神色飞扬。她讲现实境遇、留存在个人记忆中的历史、村庄的人与事、当地的风俗和事物,散漫无际,却也像流水和风一样,浑然天成。文人作文,师法流水和风,&quot;随时随处加以爱抚,好像水遇见可飘荡的水草要使他飘荡几下,风遇见能叫号的窍穴要使他叫号几声,可是他依然若无其事地流过去吹过去,继续他向着海以及空气稀薄处去的行程。&quot;(周作人《〈莫须有先生传〉序》)真正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文人,恐怕少而又少;不藏书网是文人的木珍,倒庶几近之。她不是文人,不要作文;她开口说话,也并不关心&quot;规范&quot;、&quot;意义&quot;和&quot;价值&quot;,她本就是闲聊而已。

    闲聊而且是妇女闲聊,东家长西家短,陈谷子烂芝麻,柴米油盐酱醋茶,养猪贩牛生孩子,说出来就被风吹走了;林白却把它们整理成文字,而且要让这样粗俗的东西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这不是冒犯么?这当然是冒犯。把自己封闭在&quot;特殊性&quot;的圈子里反刍着优越感和艺术性的文学,太需要冒犯了。如果能够冒犯出一个缺口,连通真切的生活和辽阔的世界,那就太好了。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我并不能举出几部当代作品来,使我能够像读 href='1505/im'>《妇女闲聊录》时那样真切地贴近当代中国的农村、农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些以各种各样方式活着的人的心--虽然木珍们并没有直接讲述他们的心灵史;我也并不能找出几部作品来,像木珍的闲聊那样朴素、自由、鲜活。木珍说话,我们没见她的样子,但从她的讲述里就看得出是眉飞色舞;当今文学的叙述,唉,如果该达到眉飞色舞的状态就能够达到眉飞色舞的状态,那我们的文学就会有魅力得多。

    2004年9月2日

百度搜索 妇女闲聊录 天涯 妇女闲聊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妇女闲聊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林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林白并收藏妇女闲聊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