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璀璨大世 天涯 或 璀璨大世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乾庭崩,因果销,
千秋血胤,
傲视古今,
万古传承,
威势如虹。
弹指戡定长生乱,
异禀证道无上仙”
蔺阔睁大双眸,凝望电脑屏幕,倒吸一口凉气,满脸震惊,难以置信。
敞亮的房间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仿佛呼吸都停止了。
蔺阔如木雕泥塑,姿势凝滞,眼睛亦不眨一下,盯着显示器,好像时光定格,一刹化永恒。
上大学的时候,接受现代的科学教育,斗转星移,潜移默化中,不知何时,蔺阔已经成为无神论者。
可任职大英博物馆后,负责清理与修复诸多古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数宗离奇事件,远超科学可以解释的范畴,接踵而来,玄异非凡。
这些怪异事件,除非以鬼神之说分析,否则无解,可蔺阔怎能接受,迷信,早被踢出他的世界观。
虽然目前有些理论,认为迷信与科学并非完全对立,两者存在某种确凿的关联,但蔺阔绝不人云亦云。
此时,蔺阔的身体宛如僵硬,纹丝不动,可脑海中翻江倒浪,心乱如麻。
万千思绪同时涌上心头,交织成一阙无法阐释的谜团,难以厘清,令他惊疑,遐思无限。
良久之后,蔺阔回过神来,方才这段思忖的时间,对他而言仿佛经历了千年煎熬,身心憔悴,一脸疲惫。
他面庞苍白,冷汗湿巾,强自镇定下来,暂时抛开心中的困扰,拉开抽屉,取出一面厚实的放大镜。
桌子上,一座古意盎然的小塔兀立,系着红线,蔺阔手持放大镜,神情专注,凝视着它。
这座古朴的小塔,长宽不过半指肚,高仅寸许,碧光荧灿,翠润欲滴,还夹杂着些许金属的冷冽光泽。
随着小塔在指间转动,放大镜前后拉伸,调整最佳观看距离,蔺阔神情凝重,光洁的平滑额头,因用力紧蹙,而堆起道道凹凸褶皱。
望着放大镜中的景象,此刻,方才强行压制的诸多矛盾与猜测,再次潮涌而至,他郁结满腹,面庞上写满疑惑,十分不解。
“难道一旦长久接触古物,皆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古怪,超乎常理,违背科学?仿佛触摸到一个崭新的未知天地,规则和秩序迥异当世,神魔乱舞。这怎么可能?”蔺阔喃喃自语道,频频摇头。
小塔共分九层,每一层类似八卦形,棱角流滑,飞檐高翘,雕龙髹金,令人凭生一股莫名的怀古之情。
那种古拙之感,渗入血肉,深扎骨髓,观者无不心神剧震,为之熏染。
仿佛远古的风貌,沿着岁月长河,顺流而下,跨越了无垠乾坤,迢递而来。
恍若沧桑悠远的蛮荒气息,自小塔中溢出,丝丝缕缕,化作实质,凝出动人心魄的古朴氛围。
鉴定这座小塔的古董行家,无不感慨万千,啧啧称奇,认为其价值无量,建议妥善保管。
而今,这座奇异的小塔却被当做吊坠,常年挂在蔺阔脖子上,唯有上衣遮掩。
放大镜下,小塔任何一面户牖上的图案,都堪称精美画作,栩栩如生,宛若真实。
彩翼灵禽,展翅翱翔九重天。
珍稀古兽,纵横驰骋草木间。
水族异种,畅游碧波万顷海。
仙家净土,瑞气缭绕三千界。
仙泉共圣光急流,神瀑与赤霞齐淌。
而另外一些图案,与此截然相反,仿佛阴阳对立,正邪互异。
阴森恶灵,利爪獠牙噬苍生。
狰狞凶煞,毁天灭地崩风云。
狠鸷厉祟,销骨蚀魂倾山河。
九幽鬼地,惨雾弥漫八万狱。
妖气与魔氛相掺杂,邪影同魅踪互遥映。
有圣骨如山,宝血遍地,屠仙戮佛的陨神修罗场。
也有焚鬼化煞,绝妖殁怪,诛邪斩魔的断魂镇孽台。
。。。。。
神圣与阴森并存,净土与厄地皆列,生机与死气争雄。
一幕幕,仿佛要透壁而出,演化成真,呈现世间,令人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心驰神动,不胜唏嘘。
要知道,这是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景象。
在如许狭小的方寸之间,当年刻画之人如何做到精准落笔?
即便在如今技术条件下,高尖端的精密仪器,都未必能做到,逞论人乎,单此一点,足以惹人浮想联翩。
塔身的每一层,都悬挂一方牌匾,质地材料与小塔其他部位相仿,似金似玉,但又非金非玉,耐人寻味。
牌匾上,行云流水般刻画着一些奇异符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仿佛一段又一段诗词。
笔势苍劲雄浑,却又飘逸流畅,宛如苍龙腾云天,肆意挥洒。
牌匾上奇特符号,十分神秘,今日之前,其涵义,无人可以辨析。
可此时蔺阔却觉得,第一层牌匾上的小部分符号,自己阐释了。
只是,他运用计算机,所解读出来的内容,太过虚幻缥缈,千头万绪,令他陷入更深更乱更复杂更繁奥的疑团中。
蔺阔研究这些符号,目的是考古,挖掘中国古文明史的证据,就如同有人前往南美等地,探索残存遗迹,寻找玛雅文明的证据。
可是电脑程序识别的结果,严重背离了这一初衷,谬以千里。
在国际上,中国一直主张华夏文明横亘五千年,可是国外很多所谓的历史学家,叫嚣那是子虚乌有,不予认可。
若非甲骨文以及青铜冶炼的发现,国外一撮人,甚至不想承认夏商周三朝的存在。
1936年,中国的良渚遗址被发现。
良渚文化,如同蒙尘已久的明珠,擦去灰土,光华焕发,闪耀世间。
新石器时代良渚墙的现世,让世人确信,中华文明,至少诞生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
然而,比良渚文化更早期的黄河流域半坡文化,在1952年被发现,也出土了刻画符号,又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远。
这些早以证明,中华的文明史,远非戋戋五千年,甩了国外某些人一记响亮而清脆的耳光。
在蔺阔的眼里,中国的文明古史仍有诸多未解之谜,有待考古学家深入探索印证。
蔺阔在一些中国古物上,目睹过一种符号,一种令人着迷且十分诡异的符号,也就是如今小塔牌匾上的那种符号。
虽然那种符号属于哪个时代,昭示怎样的文明,蔺阔暂时无法确定,但冥冥之中,仿佛有种直觉告诉他,那种符号极其古老。
五千年对它而言,太过短暂与渺小。
倘若一旦能证实,那将是爆炸性大事件,必会轰动考古界,石破天惊,引发轩然大波,举世哗然。
虽源于直觉,但他相信这种浑然天成的直觉,因为这种无可名状的直觉曾给予他莫大指引,揭开许多古物身后的秘密。
他头一次见到那种神秘而古老的符号时,内心涌起莫名的悸动与狂热,本能地笃定那是一种文字。
仿佛耳边有一种声音在召唤,内心有一团火焰被点燃,鼓励与驱策他深入探究。
蔺阔深信,那种符号有其特殊含义,虽然现在无法窥透,但只要孜孜以求,探寻下去,早晚必有所得。
可许多考古专家认为,这种符号极其罕见,凤毛麟角,寥若晨星,难以凑够数量,无法开展研究。
继续坚持,一味深入,多半毫无意义,只会走进死胡同,看不到曙光,没有成功的希望。
搜集这些符号的过程中,蔺阔几番碰壁,遭遇白眼,饱受质疑。
“好高骛远,半坡文化的刻画,倾尽众多考古名人之力,多年以来仍未完全解析,就跑去钻研这种虚无缥缈的符号,眼高手低。”有大师奚落。
“沽名钓誉,小小年纪就想别开天地,自成一格,头脑一热就研究这种绝世稀有的符号,好大喜功”有学者嘲讽。
“异想天开,若真可能出成果,那些大师早已着手,大张旗鼓地实施探索,哪有机会留给你,痴人说梦。”有考古人员嗤笑。
虽然备受诟病,冷水泼头,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蔺阔的脚步,从容坚定,一往无前。
他神情自若,淡然以对,一个人苦心孤诣,独自探索,身边已难见同类。
只是这个过程,说起来轻松,个中滋味又有几人能够体会。
这种悲凉,宛如振臂一呼,拍案而起,却无人响应,万马齐喑。
只能黯然伤神,孤身上路,在黑暗中,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
累了,不能停歇,没有时间喘息,冷了,只能抱臂取暖,身旁的一切冷彻心扉。
还要面对明里暗地的种种非议,指指点点,闲言碎语。
“人情势力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夜阑人静时,蔺阔望月轻叹,而后依然执着的收纳,积少成多,循序渐进。
蔺阔的祖祖辈辈,热衷于古董收藏,不为商贾牟利,而是保留中华古迹。
他家保存古物的那座楼宇,蜚声海内外,现已做成私人博物馆,对外界开放,供热爱古物的人游玩欣赏。
但是古董内行人,仍然称其为蔺品斋,那是转型为博物馆前的名字,习惯了旧称呼,不愿改口。
古董藏家之间互有来往,形成一个圈子,彼此间展示自己的藏品,交流心得,就如同各行各业举办研讨会一般。
这种藏家间的鉴赏活动,蔺阔跟随爷爷参加很多次,只要时间合适,他就会央求爷爷,带着自己登门拜会藏友,观看其收集。
藏友之间,彼此熟络,分外热情,多年以后,蔺阔回首往事时,仍是温暖于心,倍感亲切,尤其考证神秘符号受到冷落时,这种感觉格外清晰。
出于对考古的热切追求,蔺阔选择的工作也与古物不可分割,目前任职大英博物馆,那里保存了几万件中国古代文物,蔺阔正在抽时间一一研究。
百度搜索 璀璨大世 天涯 或 璀璨大世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