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纪伯伦散文-珍趣篇 天涯 纪伯伦散文-珍趣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strong>《珍趣篇》介绍</strong>

    《珍趣篇》是一个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综合性集子,它包括36篇作品,其中散文诗16篇,韵诗14首,文学论文和评论5篇,剧本一个。我们。选出的散文诗,只占这个集子的一半份量,不能说反映了《珍趣篇》的全貌,这<big>99lib?</big>一点和其他入选的集子的情况有所不同。

    《珍趣篇》的出版也很特殊,它不是由作者直接和出版商联系编辑、出版的,而是由一位名叫尤素福·托玛·布斯塔尼的阿拉伯出版家在埃及阿拉伯<abbr></abbr>人书局编辑、出版的。由于它是从散见各处的纪伯伦的作品中选辑的,所以在内容上与体例上同纪伯伦的某些集子有所不

    同。这个集子出版于1923年,但其中的许多篇章是好多年前写出的。

    就散文诗而言,此集中最重要的篇章首推1920年在开罗《新月》杂志上发表的《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我有我的黎巴嫩》。这是一篇立意深刻、气势壮阔、形式新颖、文采璀璨的妙文。通篇以大体相近的句<mark>?99lib.</mark>式,次第对应重复,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纪伯伦的爱国主义激情和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

    &quot;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quot;

    &quot;你们的黎巴嫩是一位手捋胡须、蹙额皱眉、只顾自身的老翁,我的黎巴嫩是矗立如塔、微笑似晨、念人如己的青年。&quot;

    纪伯伦采取叙述加对比的手法,描绘出两个迥然不同的黎巴嫩,他的敌对者的黎巴嫩,是解不开的&quot;政治死结二是&quot;宗教首领、军队司令的棋盘&quot;,是&quot;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quot;,是无休止的&quot;谎言&quot;和&quot;辩论&quot;,是气息奄奄的朽翁;纪伯伦心目中的黎巴嫩,则是瑰丽无比的大自然,是&quot;悠远的思想&quot;、&quot;炽热的感情&quot;、&quot;神圣的语言&quot;,是&quot;青年的抱负,中年的决心,老年的睿智&quot;,是&quot;朴素而袒露的真理&quot;,是生气勃勃的青年。

    在纪伯伦看来,黎巴嫩的儿女应能代表黎巴嫩&quot;岩石  中的意志,巍峨中的高贵,流水中的甘美,空气中的芳  馨&quot;,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成为&quot;黎巴嫩血管里的一滴血&quot;。

    这些儿女包括&quot;农夫&quot;、&quot;牧人&quot;、&quot;园丁&quot;、&quot;织匠&quot;、&quot;陶工&q<figure></figure>uot;、&quot;泥瓦匠&quot;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也包括&quot;把自己灵魂倾注于新杯中的诗人&quot;。他们是&quot;风吹不灭的灯,时蚀不腐的盐&quot;,是迈着坚定步伐奔向真善美的人。

    这篇散文诗具有无比的生命力,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并将显示出跨世纪的魅力。

    《珍趣篇》中还有许多篇章,也都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独立与红毡帽》,通过一位同<code></code>胞为了强调自己的&quot;独立&quot;和&quot;尊严&quot;,拒绝在法国客轮餐厅脱下他的红毡帽这件小事,引发出对民族心理的深刻透视和剖析。纪伯伦说,&quot;精神上和心智上均受奴役的民族,是不能靠他们的衣着、习俗成为自由的&quot;,同胞的不幸正在于他们&quot;反对结果而未曾注意到原因。在赢得本质之前,已先被偶然现象所控制&quot;。他呼吁同胞不要在区区小事上盲目争&quot;独立&quot;,要争就争&quot;技术独立&quot;,&quot;工业独立&quot;,他说这是&quot;悬于每个人头上&quot;的问题。

    《新时代》一文指出,&quot;今天,在东方,有两种彼此斗争着的思想:旧思想与新思想&quot;。&quot;今天,在东方,有两种人:昨日的人和明日的人&quot;。作者尖锐地问道:东方人啊,你属于哪一类?是第一位还是第二位,&quot;如果你是第一位,那你就属于已经灭绝的住洞穴、穿兽皮部族中苟活的一员;如果你是第二位,那你就是一个和黎明一起走向正义和明智的白昼的民族先锋&quot;。他号召同胞响应&quot;生活的召唤&quot;,做&quot;明日的儿女&quot;,做&quot;属于明天的自由人&quot;。

    在《皮壳与内核》一文中,纪伯伦把他的以上观点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他指出,生命不在于它的&quot;表象&quot;,而在于它的&quot;内蕴&quot;,事物不在于它的&quot;皮壳&quot;,而在于它的&quot;内核&quot;,人不在于他的&quot;面孔&quot;,而在于他的&quot;内心&quot;。对宗教,艺术,社会,个人,也应首先看到它(他)们的内部本质。这些见解今天看来,不见得有多少让人特别惊奇的地方,但在那个宗教家、政治家、&quot;学者&quot;都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曲的时代,糟糠与精华难辨的地方,这&quot;皮壳与内核&quot;的哲学,不是十分及时,十分可贵吗,

    读者在《我的心灵告诫我》、《我的心因累累果实而沉重》、《完美》、<a href='/article/33.htm'>《孤独》</a>、《更辽阔的海洋》等文中,进入了一个辽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在这里作者时而是哲学家,谈论现象与本质;时而是道德家,表达无私给予者的烦恼;时而是美学家,探讨&quot;完美&quot;的终极意义;时而是心理学家,寻求诗人孤独的原因和心灵沟通的道路......他和他的心灵为伴,巡视着这个世界,希望找到一个涤荡污垢的大海。他们找到了,但又不满意,于是他们又去寻找&quot;更辽阔的海洋&quot;。

    当我们随着纪伯伦周游他的精神世界时,发现它不仅引动遐思,而且陶冶心灵。《珍趣篇》的确是名副其实的&quot;珍闻与趣谈&quot;!

    ——伊宏《纪伯伦散文诗全集·序》

百度搜索 纪伯伦散文-珍趣篇 天涯 纪伯伦散文-珍趣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纪伯伦散文-珍趣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纪伯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纪伯伦并收藏纪伯伦散文-珍趣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