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刘邦大传 天涯 刘邦大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项伯于是起身表示:“一个人舞剑没意思,我也来陪一段吧!”接着也拔剑配合项庄的舞剑表演,却故意用身子挡在刘邦前面,让项庄根本没有机会接近刘邦。

    戏剧性强的鸿门宴

    鸿门,在秦王朝京城咸阳的西北方,是个小型的台地,和东南的霸上遥遥相对。

    项羽进驻新丰后,便在这里设立大本营。而刘邦听从张良劝告,亲自到此来拜会项羽,发生了有名的鸿门剑宴。

    司马迁的 href='9038/im'>《史记》在这一段有相当特殊的描写,文情并茂,几乎比一般的小说还精彩;他的文学底子也在此表露无遗。

    其实这段记载的文学性重于史料价值,它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樊啥等人的个性举止,巨细靡遗地描写得淋漓尽致,如同司马迁本人在现场观看的报导一般。

    项伯报恩示警,张良仗义护主

    鸿门之宴的导引者是项燕的庶子,也就是项羽叔父辈的项伯。

    依《史记索隐》记载,项伯名缠字伯,然而他以“伯为字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因为古代中国人的儿子,一般都以伯、仲、叔。季相称,譬如刘邦便被称为刘季。项伯既是项羽季父(小叔父),称为伯实不恰当。”

    或许是辈份的关系吧2因为项梁这一辈能留下来的似乎不多,所以项伯便因辈份高而被称为“伯”,如同现在的“欧力桑”通称。

    项燕死后,项伯也和项梁一样,在长老们的护卫下躲避秦军,流浪各地。由于他是庶子,地位不高,生活上或许比项梁更凄惨些也说不定。

    史料中记载,项伯年轻时曾杀人,后来逃亡到下邳由于盘缠用粳又不敢暴露身分,加上<dfn>..</dfn>官府追捕甚急,项伯几乎已走投无路。

    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的张良,此时正好也逃避到下邳城来。由于张良预先有逃亡准备,所以经济情况较佳,加上长于交际,“地下阶层的流浪汉朋友颇多。”

    张良胆子大,时常在下邳街头散步,一方面可打听消息,一方<dfn>.99lib.</dfn>面则寻找抗秦的同志。

    不久,两人在偶然的机会里认识了,由于张良特有的亲和力,项伯便向张良寻求救助。

    基于同是抗秦同志,张良站在侠义的立场给予项伯相当救济,并提供隐匿的安全场所,直到风声松弛为止。

    项伯后来追随项梁,项梁死后,则待在项羽身旁,以“欧力桑的身分自居,因此在项家军团中拥有相当地位。”

    项伯也非常重情义,他知道张良目前在刘邦营中当客座军师,很想去见见他,只是战乱不停,一直没有机会。

    当他听说项羽军团明天一大早便打算袭击灞上刘邦军时,吓了一跳。他担心的倒不是刘邦的生死,而是恩人张良恐有玉石俱焚的危难。

    “是该报恩的时候了!”

    他私自乔装,并准备好快马,趁夜色掩护下到达张良的营帐前,并请哨兵通知“故人项伯急事来访!”

    张良一直为项羽驻营新丰一事相当头痛是战是和,刘邦似乎并无定夺,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听说项伯来访,张良直觉有重要事将发生,急忙出来迎接。

    “赶快跟我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项伯一见面便催着张良快跟着他逃走。

    张良一向胆大,根本未把生死放在心上,他立刻询问项伯危机的情况有多严重。

    “什么,明天就要发动攻击了!?”

    张良对项羽的果断也颇为震惊,沉思了半刻,便向项伯表示:

    “事情还不致太严重,应该还来得及吧!我是以韩王特使身分来帮助沛公的,如今沛公有急难,我若私自逃亡是大不义,这种事不可不告诉沛公。”

    刘邦高人一筹的应变能力

    张良带着项伯火速晋见刘邦。

    在营帐外,张良要项伯稍稍等待,自己则先入内向刘邦报告这紧急事件。

    刘邦听完自然也吓了一跳,但他还算冷静,只问张良:

    “那现在我们要怎么办呢?”

    张良:“如果我们勉强一战的话,沛公的人马能够挡得住项羽军的攻击吗?”

    刘邦:“不可能,绝对会被击溃!还有什么好方法呢?”

    张良:“那么只有和谈了现在有一个机会,项伯正在此处,请诚恳地告诉他,说您不敢和项羽对抗,并恳求他去说情”。

    刘邦:“你是怎么认识项伯的?他可靠吗?”

    张良:“秦皇朝期间项伯曾杀人,我庇护过他,因而有很深的交情如今他冒生命危险而来,表示这人重义气,绝对可靠!”。

    刘邦:“你们两个人年纪谁比较大?”

    张良:“项伯比我年长!”

    刘邦:“既然是你的兄长,我也就以兄长称呼他了请他进来说话吧!。”

    张良出来请项伯,两人共同入内。

    这一瞬间,刘邦已准备酒菜,摆出接待义兄的场面也不等项伯同意,他便作出拜见兄长的礼节,并举酒祝贺,一副很诚意相交、一见如故的姿态。

    项伯虽有点反应不过来,不过他也为刘邦的热诚所感动,不得不跟着把这场戏演下去。

    在这种时模样。

    眼见一个怒发冲冠的巨汉闯了进来,项羽也警觉地改坐姿为跪姿,手按长剑而沉声问道:

    “这位客人是什么身分?”

    在后面追赶过来的张良立刻补充道:

    “他是沛公的参乘官樊哙。”

    项羽心里有数,一想也可以趁此结束这场闹局,便大方地吩咐左右侍从人员:

    “真是壮士,赐他一斗扈酒。”

    左右给樊哙一斗扈酒,樊哈长跪拜谢,便再站起来一口喝尽。

    项羽大声表示:

    “赐给彘肩(猪前脚)!”

    左右拿给樊哙一块生的彘肩。

    樊哙将盾放在地上,再将彘肩放在盾上以剑切之,然后将肉一块一块放在口中,所有动作都是那么自然稳重,全无慌乱状。

    项羽笑着表示:

    “壮士还能喝酒吗?”

    樊哙见项羽态度友善,便收回长剑,大声表示:

    “臣死且不避,怎么会推辞喝酒呢?秦国暴虐无道,杀人不能胜举,刑罚严苛无比,是以天下皆叛之。”

    “怀王当时和诸将有约:‘先入关中的人功劳最大,封为关中王。’”

    “如今沛公先破秦入关中,但他却毫毛不敢自痊还军灞上以待将军到来对于劳苦功高之士不但不加以封赏,还听信小人谗言而想诛杀他们,这不是亡秦的一贯作风吗?臣心中暗想这一定不是大王的主意吧!。”

    项羽并不作解释,只对右左侍从表示:

    “赐客人座位!”

    人为刀俎,走为上策

    紧张情势过去了,双方又恢复敬酒寒暄。

    过没多久,刘邦便借口上厕所,离座而出。

    张良和樊哙也立刻跟随着离开席宴。

    项羽心中有数,故不表示意见。

    倒是范增心里很不是味道,怒视着这些客人无礼地全部离席。

    刘邦一到了外面,张良便催促他赶快逃走。

    刘邦表示;

    “未和项将军相辞便离去,是非常不礼貌的!”

    樊哙不以为然道: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难道还要留在这里任宰任割吗?”

    张良认为项羽并无意杀害刘邦,因此一定会谅解刘邦的不辞而别。

    但为了对项羽有所交代,张良便问刘邦是否带来任何礼物。

    刘邦表示:

    “我带来了一对白壁,是要献给项王的,还有一对玉斗要给亚父(指范增)因为亚父一直表现得很不友善,使我没有机会拿出来,就请先生为我呈献吧!。”

    张良慨然应允。

    由于鸿门离灞上有四十里路,又是不太公然地私自离去,刘邦乃将马车和护卫百人全留了下来他只骑一匹马,由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人拥盾持剑护卫着从骊山走下来,先进入芷阳道,再由小路转往灞上。

    张良一直跟随到芒阳,刘邦才向他表示:

    “从这里到我们营帐约二十里左右,先生可以估算我们到达的时间,再进去向项王辞行。”

    古时的20里约为现在的6公里,若以快步行进,来回也得2个多小时左右。

    项羽在宴会中空等了2小时,实在很难想像。

    href='9038/im'>《史记》这段记载似乎颇有问题。

    总之刘邦是私下逃走了,但项羽似乎没有生气,可见项羽虽残忍,对同辈的“友人倒算满宽容的。”

    张良将刘邦的礼物呈献给项羽和范增时,项羽虽有点生闷气,倒也还算接受了。范增则非常愤怒地以剑击破玉斗,并喃喃自语地感叹道:

    “哎,这个年轻人真是糊涂啊日后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今日不除刘季,我们称霸的日子也不会太长了!。”

    刘邦回到灞上,立刻斩杀曹无伤。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常说,反者道之动。天下事变化的道理,经常是正反相补的,有利必有害,而有害时,利也往往隐藏在其中。如果能真正领悟到此一道理,便能够忍耐到底、坚持奋斗,等到“利”的力量稳固后就能转危为安,这也便是佛家所谓的“达摩”。

    因为委屈的反而容易保全,伸展前常需要弯曲,低下的地方则积水愈能满盈,破旧的才能得到更新,取得少的人比较能得到满足,想获得更多反而会自我迷失所以得道的圣人很懂得保持最基本的形态(一之道,一是数的开始,亦即喻一切的根本),以作为天下人的模范。

    不急着自求表现,反而可以使别人更看清您的态度;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将自己的心意表达得更清楚;不自我夸耀,反而比较能显示自己的功能;不自大自满,所以幸福才能长久。

    只有什么场合都不去相争的人,才能得到天下人都无法与之争的结果自古以来,忍受委屈的才能保全自己,此诚非虚言唯有真正去实践此一道理,并以之为归趋,才是得到成功的最重要法则。

    鸿门宴会前夕,刘邦从先入关中的优势,急转直下,成为项羽北线征秦军团的俎上肉。这种爬得高又掉得快的危急之势,很多人经常无法适应,因此常会求全力一拚,反而得到全面崩溃的结果。

    刘邦听从樊哙和张良劝告,撤出咸阳而驻军于灞上,压抑了自己的欲望,也使自己获得一线的生机。

    如果当时他仍在咸阳,项伯必无法及时通知张良,而项羽也将直接攻打咸阳,不会对刘邦善罢干休的。

    少则得,多则惑,的确有相当宿命性的道理。

    鸿门宴中,刘邦、张良、樊哙的表现都令人激赏。由于他们在面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际,能够完全豁出去而顺应命运之安排,反而使自己得以顺利脱离危险,重新获得生机。

    于危机中坚持到底,接受命运的考验和安排,这便是每一个人心中最好的“达摩”。

百度搜索 刘邦大传 天涯 刘邦大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刘邦大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陈文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文德并收藏刘邦大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