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纪 八〇年代(二八〇—二八九年)
百度搜索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魏晋纷争 天涯 或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魏晋纷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东汉王朝政府在身经百战的宰相曹操强大的支持下,终于稳定。可是,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篡夺了政权,在中原建立曹魏帝国;东汉皇族苗裔刘备,在四川省建立蜀汉帝国;另一军阀孙权,在长江以南,建立东吴帝国。多彩多姿的“三国时代”,在本世纪出现。然而“三国时代”仅维持六十一年,八〇年代后,晋王朝统一中国,而就在本世纪九〇年代,发生“八王之乱”,皇族骨肉相残;中国人再度陷于痛苦——而且比过去更要痛苦。
<dl><dt>晋王朝</dt><dd><ul><li>晋灭东吴帝国。</li><li>三国时代终·中国再次统一。</li><li>鲜卑慕容部落崛起·攻击辽西。</li></ul></dd><dt>东西方世界</dt><dd><ul><li>罗马皇帝普洛布斯被刺身死。卡鲁斯继位,被雷击死。戴克里先继位。</li><li>百济王国遣阿直岐出使日本,日本应神天皇留为皇子教师,百济再派博士王仁赴日本,赠 href='2195/im'>《论语》《千字文》,汉字始传入日本,日本自此始有文字。</li><li>戴克里先分罗马帝国为二,以便治理,从此重心东移。</li></ul></dd></dl><cite>?</cite>
<h3>二八九年(己酉)</h3>
<small>晋·太康十年</small>
1、夏季,四月,晋王朝(首都洛阳<small>〔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small>)皇家祭庙整修完成。四月十一日,全体皇族大祭。大赦。
2、鲜卑部落酋长慕容廆(音wěi<small>〔伟〕</small>),派使节到首都洛阳,请求归降。
五月,晋帝(一任武帝)司马炎下诏,任命慕容廆为鲜卑司令官(鲜卑都督)。慕容廆晋见东夷保安司令(东夷校尉)何龛,依照中国士大夫(高级知识分子以及现任官员或退职士绅)的礼节,头戴冠帽,身穿单衣,走到大门。何龛戒备森严,用军礼接待;慕容廆遂改穿军服进去。有人问他原因,慕容廆说:“主人不把我看做士大夫,我就不能不放弃士大夫立场。”何龛听到这话,非常惭愧,对慕容廆有一种奇异感觉,十分敬重。
当时,鲜卑的另外两支:宇文部落(内蒙古老哈河上游),段家部落(河北省东北部),势力正强,不断劫掠慕容廆;慕容廆忍气吞声,对他们经常呈献厚礼,言辞十分卑微。段家部落酋长段阶,把女儿嫁给慕容廆,生儿子慕容皝(huang,﹝晃﹞)、慕容仁、慕容昭。慕容廆认为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市)太荒僻遥远,遂向西迁移到徒河县(辽宁省锦州市)境的青山(辽宁省义县东)。
3、冬季,十月,恢复皇家大会堂(明堂)跟首都洛阳南郊的五帝的祭坛(撤除五帝祭坛事,参考二六六年正月)。
4、十一月丙辰日(十一月壬戌朔,没有丙辰),国务院最高行政长官(尚书令)、济北侯(成侯)荀勖逝世。
荀勖有才干,有头脑,精于观察人主的心意。所以,能使人主对他的宠信坚定不移。在立法院(中书省)的时间很久,专门负责处理皇帝及朝廷的机要事务。等到调职国务院(尚书省),心情十分怅惘,有人向他道贺,荀勖生气说:“把我从凤凰池赶出来,有什么可以道贺的!”(国务院﹝尚书省﹞统辖全国民政,属于业务性工作。立法院﹝中书省﹞职位接近君王,参与决策,权柄至大。凤凰池,也称凤池,说明当时官员对立法院职位的重视与羡慕。)
5、晋帝司马炎一味沉湎声色,荒淫无度,以致患病不起。皇后杨芷的老爹、车骑将军杨骏,忌恨汝南王司马亮,决心把他逐出朝廷。
十一月二十三日,司马炎下诏任命司马亮为高级咨询官(侍中)兼最高指挥官(大司马),“假黄钺”(皇帝诛杀专用的铜斧),兼总司令官(大都督),兼豫州(河南省东部)军区司令官(督豫州诸军事);大本营设于许昌(河南省许昌市东)。改封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兼关中(陕西省)军区司令长官(都督关中诸军事)。改封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兼荆州(湖北省及湖南省)军区司令长官(都督荆州诸军事)。改封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兼扬州(安徽省中部及江南地区)军区司令长官(原文是“扬江二州”,后年<small>〔二九一年〕</small>七月才设江州;本年还没有江州),一律“假节”(晋王朝授制度有三等:上等“使持节”,权最重,无论平时或战时,都可诛杀郡长﹝二千石﹞以下。中等“持节”,权次重,平时不可以诛杀官员,只可诛杀平民,但战时可诛杀郡长﹝二千石﹞以下。“假节”,权最轻,只可在战时诛杀违犯军法的人)。
天下至大,事务至繁,君王只占一群中的少数,但光芒却如同太阳。所以,圣明君王推广教育文化,主要的只作出指导原则,而应把执行的责任交给部属。并不是君王不肯辛劳,而因为这是正常的政治制度。开始推动一项工作时,工作人员的能力如何,很难判断。但等到工作结束,成败分明,就很容易辨别。而今,陛下对每件事情,开始时都十分细心,终结时却不去考核效果,这是使功业不能尽善尽美的主要原因。身为人主,如果真的能够心平气和,掌握重要关键,在成功之后奖赏,在失败之后论罪,文武百官便无法逃避责任。
上古时候,中央政府设立六位部长,分别担任不同的职务,而以宰相(冢宰)作为首脑(《周礼》:“天官”宰相<small>〔冢宰〕</small>、“地官”内政部长<small>〔司徒〕</small>、“春官”皇族事务部长<small>〔宗伯〕</small>、“夏官”国防部长<small>〔司马〕</small>、“秋官”公安部长<small>〔司寇〕</small>、“冬官”工程部长<small>〔司空〕</small>)。秦王朝及汉王朝以来,部长增加为九位(九卿),而由丞相领导。到了今天,推演变化,成了国务院(尚书省)掌握大权,各部长奉国务院之命行事,比起古代制度,国务院的权力太重。我建议应把有关事项,直接交付各部,使各部得以独立行使职权。只由国务院总揽大局,代替丞相的地位,在年终时,考核各单位工作,根据考核成绩,分别赏罚,这已经够了。现在的情形是:国务院一举一动,都承受陛下的命令。陛下所作决定如果有什么缺失,就不能责备部属;以至年年都没有建树,却不知道应由谁负责。
细微的过失和细微的错误,谁都不能避免,如果全都用法律制裁,则无论政府和民间,就没有一个人可以立足。可是,近世以来,负责司法或监察的单位和官员,对大的犯罪,没有人说话,对小的过失错误,却一一检举。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既畏惧权势豪门,而又畏惧被指控不负责任,只好张开网罗,搜索一些低阶层官员的轻微瑕疵。于是,弹劾的奏章,一个接连一个,不断呈递。一副大公无私、恪守法纪的模样,用来掩盖破坏法律的实质。所以,圣明君王如果不喜爱琐碎的案件,斥责这些狡狯险恶的行为,则伤害朝廷的奸邪,自然销声匿迹。
创立王朝这样伟大的勋业,在于文化的建设和制度的厘定,使影响力永远维系人心,扶助幼小老弱。后世依靠它,即使君王昏庸,政治仍会清明;即使君王愚蠢,措施仍会明智,这才是追求的目标。至于修建官府房舍,以及其他劳役,对国家已经造成太大损失,何必忧虑不能完成?事实上,不需要陛下做,后世会自己做。而今,倾全力去做伤害国家的土木建设,我认为已经过分。”
司马炎不理。
7、司马炎下诏,任命刘渊为匈奴北部司令官(刘渊原任左部统帅<small>〔左部帅〕</small>,参考二七九年。本年,改称司令官<small>〔都尉〕</small>)。刘渊慷慨好义,毫不吝啬,诚心诚意,与人结交。匈奴五部英雄豪杰以及幽州(河北省北部)、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的知识分子,大都前往投靠。
8、奚轲部落十万人投降晋王朝(奚轲部落属于何族?在什么地方?没有说明)。
百度搜索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魏晋纷争 天涯 或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魏晋纷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