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天涯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div class="imgbox ter">//..plate.pic/plate_227122_1.jpg" />

    (清)金农《昔耶之庐记墨说》

    隶书在汉代特别是东汉,已到了鼎盛时期。然而随着实用的需求,楷书逐渐取代了隶书而成为常用的字体。唐代虽然有规整到近于模式化的唐隶的出现,然其艺术性已无法与汉隶相媲美,至宋、元、明三代,隶书一蹶不振,几无佳作出现。金农可谓是隶书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推动了清初隶书的兴起。<samp></samp>

    金农的书法得力于碑学,成就主要在隶书。他说自己“石文自《五凤刻石》,下至汉唐八分之流别,心摹手追,私谓得其神骨,不减李潮一字百金也”。他的隶书,得力于《乙瑛碑》和<tt>?99lib.t>《西岳华山庙碑》尤多,又取法篆书《天发神谶碑》,用笔方扁,号曰“漆书”。七十岁以后,大量使用干墨渴笔,自号为“渴笔八分”。金农曾用心钻研过汉代隶书碑版,我们从他比较规范的隶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传统技巧功底是相当精深的。后来他又师法《国山碑》和《天发神谶碑》,尤其是《天发神谶碑.》,虽是篆书,转折处却全用方笔,而且棱角突现,非常特别。金农从中得到启发,遂截断笔毫,用笔方扁,运笔时全用偏锋,横粗竖细,每一笔画中没有粗细的变化。以这样的工具和这样的笔法去写字,是极不容易写出成功的作品来的,然而金农除外。郑板桥有诗说:“乱发团成字,深山凿出诗。不须论骨髓,谁得学其皮。”

    《昔耶之庐记墨说》和我们习见的金农隶书<big>.</big>尚有一点不同。是介于后期漆书和汉隶,尤其是《华山庙碑》之间的作品。横画扁平,竖画尖利,全像刀刻之迹,比北碑书法的韵味有过之无不及,又与毛笔书写应有的效果有霄壤之别。但是,由于金农本身的书法功力深厚,作品中又透出一种苍古、奇逸、沉雄的气魄,犹如铁树开花,<tt>藏书网</tt>姿媚横出。

    《昔耶之庐记墨说》,隶书。清金农书。纸本。纵84.90厘米,横44.70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百度搜索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天涯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李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诚并收藏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