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宽容 天涯 宽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五二七年,弗雷维厄斯·阿尼西厄斯·查士丁尼成为东罗马的统治者。

    这个塞尔维亚的农夫对书本知识一窍不通。正是出于他的命令,古雅典的哲学学派才被最后压抑下去。也正是他关闭了唯一的一座埃及寺庙,这座庙宇自从信仰新基督教的僧人侵入尼罗河谷之后已有数百年香火了。

    庙宇座落在一个叫菲莱的小岛上,离尼罗河的第一个大瀑布不远,从人类的记忆所及之时起,这儿就是朝拜爱西斯<span class="" data-note="Isis,埃及神话中司生育和繁殖的女神。(本书的脚注全部为译者所加,下同。)"></span>的圣地,不知是什么原因,非洲、希腊和罗马诸神早已悲惨地销声匿迹了,只有这个女神还灵光不灭。直到六世纪,这里一直是理解古老神圣的象形文字的唯一场所,为数不多的教士继续从事着在其它地方早已被忘却的工作。

    而现在,随着一个被称为“皇帝陛下”的文盲农夫的命令,庙宇和毗邻的学校变成了国家的财产,神像和塑像被送到君士坦丁堡的博物馆里,教士和象形字书法家被投入监牢。等最后一个人由于饥寒交迫死去以后,具有悠久传统的象形文字工艺便成为绝代失传的艺术。

    真可惜啊。

    假如查士丁尼(该死的家伙)稍缓斩草除根,把几名老象形文字专家抢救到类似“挪亚方舟”的安全地方,那会使历史学家的工作容易得多。我们虽然能再次拼写出古怪的埃及词汇(这全靠商博良的天才),却仍然理解不了他们传给后代的内在含义。

    在古代社会的各民族中,这类事情不胜枚举。

    蓄有奇特大胡子的巴比伦人给我们留下整座整座刻满宗教文字的造砖场,他们曾经虔诚地疾呼:“将来有谁能够理解天国中上帝的忠言”,那时他们是怎样想的呢?他们不断祈求圣灵的庇护,力图解释圣灵的律法,把圣灵的旨意刻在最神圣城市的大理石柱上,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些圣灵的呢?他们忽而虚怀若谷,鼓励教士研究天国,探索陆地和海洋,忽而又变成惨无人道的刽子手,人们稍微疏忽了如今早已无人问津的宗教礼节,就或有骇人听闻的惩罚降临在头上,这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搞明白。

    我们派出了探险队去尼尼韦<span class="" data-note="Nineveh,古代阿西利亚的首都。"></span>,在西奈的沙漠上的发掘古迹,译释的楔形文字书版足有几英里长。在美索不达尼亚和埃及各地,我们都竭尽全力寻找打开神秘的智慧宝库前门的钥匙。

    突然,也完全是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了宝库的后门,其实它一直对人们敞开着,随时都可以进去。

    然而,这扇小小的方便之门并不是座落在阿卡达<span class="" data-note="Akkad,古代位于巴比伦城北面三十英里的商业中心,闪米特人于公元前三〇〇〇——二〇〇〇年来到此地,使商业迅速发展起来。"></span>或孟菲斯<span class="" data-note="Memphis,古埃及的一个城市,位于尼罗河西岸,在早期罗马时代之前一直是举足轻重的城市。"></span>附近。<mark></mark>

    它隐藏在丛林的深处。

    异教徒寺庙的木柱几乎把它遮挡得风雨不透。

    我们的祖先在寻找易于抢掠的对象时,接触了他们乐于称之的“野蛮人”。

    他们的相遇并不愉快偶尔有个白人带来一桶煤油把它烧掉了,他还会骂他招惹麻烦。

    因此,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一切事情都被认为是由看不见的生灵操纵的,那么社会要维持下去,就必须绝对服从能平息上帝怒火的律法。

    按照野蛮人的看法,律法确实存在。祖先创立了律法,把它传授下来,这一代最神圣的职责就是把它原封不动完美无缺地传给下一代。

    这在我们看来当然荒诞无稽,我们相信的是进步、发展和持续不断的改进。

    不过,“进步”是近年来才形成的概念,而低级社会形态的特点是,人们认为现状已经完美无瑕了,没有理由再做什么改进,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别的世界。

    ></a>

    如果上面所说的是真的,那么怎样才能防止律法和已定的社会形式有所变更呢?

    答案很简单。

    就是靠及时惩处拒不把公共条例看做是上天旨意具体体现的那些人,说得露骨一点,就是靠僵化的专横制度。

    <samp>99lib?</samp>

    如果我由此说野蛮人是最不宽容的,本意也不是侮辱他们,因为我马上要加上一句,在他们借以栖身的环境里,专横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他们一意容忍,用来保护他们人身安全、头脑纯洁和部落生活的许多清规戒律遭人践踏,便会陷入灭顶之灾,这可是最大的罪过。

    但是(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又是怎样保护了一整套靠口口相传的条例呢?今天我们拥有成千上万的警察,数以百万计的军队,却仍然觉得连推行一点普通法律都困难重重。

    答案同样很简单。

    野蛮人比我们聪明得多,他们精明地估算出用武力不能推行的东西。

    他们发明了“忌讳”(塔布)这个概念。

    也许“发明”这个词有些文不达意,这类东西很少是一时灵感的产物。它们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不管怎样,非洲和玻里尼西亚的野蛮人想出了“忌讳”这个概念,从而省去了不少麻烦。

    <div class="imgbox ter">//..plate.pic/plate_50724_2.jpg" />

    忌讳

    “忌讳”这个词起源于澳大利亚。我们或多或少都知道它的含义。如今的世界里也充满了忌讳,也就是不能做的事或不能说的话,譬如在吃饭时谈及刚刚做完的一次手术或把小勺放在咖啡杯里不拿出来。不过我们的忌讳都没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只是一些礼节,不会扰乱生活的幸福。

    对于原始人,忌讳则甚为重要。

    它意味着超然于这个世界的人或没有生命的物体,(用希伯莱语说)是“神圣”的东西,人们绝不能冒着即刻死去的痛苦或永恒磨难的代价谈论或涉及。对于胆敢违抗祖先意志的人可以大骂特骂,切不可表示怜惜。

    究竟是教士发明了忌讳,还是为了维护忌讳才产生教士,这是尚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传统比宗教更为源远流长,因此很可能早在男巫师和女巫婆问世之前忌讳就存在了。

    但是巫师一在世上露面,就成为忌讳的顽固支持者,以巧妙的手法大肆盗用这个概念,使忌讳成为史前的“禁物”象征。

    我们第一次耳闻巴比伦和埃及的名字时,它们还处于忌讳举足轻重的发展时期。粗糙原始的忌讳并不象后来在新西兰发现的那样,而是带有“汝不能……”这样字眼的戒律。它们是约束人类行为的严肃的否定式准绳,就象我们熟悉的基督教“十诫”中的六条一样。

    不用说,在那些国度的早期历史中,宽容的概念完全不为人知。

    我们有时看到的宽容,其实是由于无知导致的漠不关心。

    我们从没有发现国王和教士能够有一丝诚意(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同意别人履行“行动或判断的自由”,或“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而现在这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理想。

    由此说来,这本书的兴趣并不在研究史前的历史,或者研究按一般所称的“古代历史”。

    为宽容的斗争直到个性发现以后才开始。

    在现代最伟大的新发现中,个性发现的荣誉应当归于希腊人。

百度搜索 宽容 天涯 宽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宽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亨得里克·威廉·房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亨得里克·威廉·房龙并收藏宽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