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王阳明·一切心法 天涯 王阳明·一切心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明代制度,地方官每三年进京一次,朝见皇帝并接受吏部和都察院的考核,称为“朝觐考察”。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正是三年一度的朝觐时间,做了七个月知县的王守仁打道上京就是为着这个缘故。

    朝觐考察可以看作对全国地方官的例行考察,正常情况下的官员罢黜都是在这个环节发生的,每次免职者少则数百,多则数千。当然,任何一项制度发展下来都容易变成教条。明代中叶,每次朝觐考察的罢黜名额都基本遵循先例,维持在两千五百多个名额。正德六年(1511年)的这次考察,罢黜州府县官一千三百二十五人、杂职衙门官一千一百四十二人。<span class="" data-note="见《武宗实录》卷七十一。"></span>这一场京城盛事,即将决定两千多名地方官的命运。<bdi></bdi><details>99lib.</details>

    王守仁当然可以坦坦荡荡地应对这次考察,即便还有什么党争或倾轧,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是<details></details>在正德五年(1510年)十一月抵京的,暂时在大兴隆寺落脚,在这个忙忙碌碌的冬春之交会见各个久违的朋友与同僚。

    大兴隆寺是北京当时的一大名胜,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由刘瑾的偶像王振主持修建。如此大手笔的祈福却没能如愿以偿,翌年即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沦为瓦剌的俘虏,王振死于乱军之中。但可以想见的是,这一切都影响<a href="https://.99di/character/4e0d.html" target="_blank">不</a>到大兴隆寺的香火,凡进京的举子、商贾、官员,也都很喜欢在寺中借宿。当时的寺院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今天宾馆酒店的功能,只是费用很灵活,以香火钱的形式自愿奉献,毕竟寺院不是盈利机构,提供住宿也只是与人方便罢了。<a>藏书网</a><code></code>

    王守仁与湛若水重逢于这座大兴隆寺,既是道义之交、金兰之契,又有过生离死别的遭遇,重逢自然有太多话要讲。黄绾,王守仁最重要的弟子之一,《阳明先生行状》的作者,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王、湛之列的。

百度搜索 王阳明·一切心法 天涯 王阳明·一切心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王阳明·一切心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熊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熊逸并收藏王阳明·一切心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