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王阳明·一切心法 天涯 王阳明·一切心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年谱》记载:“是年春会试。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观政工部。”

    当时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省级考试称为乡试,每三年一次,一般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考取者称为举人;翌年春季,在京师举行中央级的考试,称为会试,又称春闱;考取者再经由皇帝复试,称为廷试或殿试。殿试考取者分为三个等级,称<a href="https://.99di/character/4e3a.html" target="_blank">为</a>三甲,一甲只<footer>.99lib.</footer>取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统称“赐进士及第”;二甲人数不定,统称“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不定,统称“赐同进士出身”。

    会试由礼部主持,礼部又称南宫,“举南宫第二人”意即会试考中第二名;“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意即殿试成绩是二甲第七名。“观政”即实习,举子在考中进士之后并不立即授官,而是被分派到各<a href="https://.99di/character/5927.html" target="_blank">大</a>部委实习。王守仁实习的地方是在工部,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footer>.99lib.</footer>

    《行状》记载,王守仁在观政工部之后,“与太原乔宇,广信汪俊,河南李梦阳、何景明,姑苏顾璘、徐祯卿,山东边贡诸公以才名争驰骋,学古诗文”。人生上了一个台阶,朋友圈也就随着上了一个台阶。此时王守仁所交往的,尽是第<mark></mark>一流的青年才俊,每个人的头上仿佛都顶着光环。

    在《行状》开具的这个名单上,李梦阳、何景明是明代诗坛“前七子”当中的领军人物,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引导一代文坛风气。李梦阳小王守仁一岁,何景明小王守仁十一岁。徐祯卿也是“前七子”当中的人物,小王守仁七岁,他在年轻时还曾<dfn>.99lib.</dfn>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后来的民间文学、戏曲没少排演这“四才子”的故事,只是把徐祯卿改编成虚构人物周文宾,使徐祯卿的名字远不如前三位才子响亮。这样的改编倒也不是偶然,因为徐祯卿是“四才子”当中唯一一个从体制外成功转型到体制内的,就连文学创作也因为追随李梦阳、何景明的缘故,脱尽浮华才子气,一变而为主流腔调了。

    于是在这样一个精英圈里,王守仁在龙泉山寺里的兴致又被唤醒了。

    毕竟在古代社会里,绘画、戏曲、小说以及非典礼所用的音乐,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知识分子最“正经”的艺术趣味基本只有诗文和书法,而越是才华出众的人越是需要高级娱乐,王守仁之所以见猎心喜、重为冯妇,实在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湛若水后来为王守仁做墓志铭,盖棺论<bdi>99lib?</bdi>定中说他“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可见一个精力旺盛、心思活络的人要想“走上正途”是多么不易。

百度搜索 王阳明·一切心法 天涯 王阳明·一切心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王阳明·一切心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熊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熊逸并收藏王阳明·一切心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