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技术元素 天涯 或 技术元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某天查阅文件的时候,我找到了这份1997年的文档。里面收集了《连线》杂志创刊头五年里的一些引文。虽然我不记得自己为什么要创建这样一个文档,甚至不记得自己有没有编制过这些文档,不过我想这是为《连线》杂志五周年刊而编写的。印象中这些都没有刊发。现在读起来,会很清楚地发现,所有关于未来的预测,都只是对现在的预言。以下是全部引文集锦:
人类文化深深地、无可救药地、疯狂地爱上了小发明和小玩意儿。而爱是不可能被战胜的。
杰伦·拉尼尔,1993年5月、6月,《连线》杂志1.02期第80页。
历史上,没有哪个阶级像蓝领工人阶级崛起得那样快,也没有哪个阶级没落得像它那样快。
彼得·德鲁克<span class="" data-note="彼特·德鲁克(Peter Drucker):现代管理学之父。"></span>,1993年7月、8月,《连线》杂志1.03期第80页。
在虚拟融入<span class="" data-note="虚拟融入技术(Immersive Teology)通过模糊现实世界和数字或模拟世界之间的界限,从而创造出融入感。"></span>的世界中,创作者不再是传递经验,而是打造完全个人的体验。
布伦达·劳瑞尔<span class="" data-note="布伦达·劳瑞尔(Brenda Laurel):人机交互、互动叙事以及科技文化方面的先锋作家、研究员、设计师兼企业家。"></span>,1993年12月,《连线》杂志1.06期第107页。
我认为,在未来五年内,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在乘坐公共汽车、火车和飞机时,会使用头戴式电脑显示器。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span class="" data-note="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美国电脑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span>,1993年12月,《连线》杂志1.06期第136页。
很快,人们对自己所使用的电脑的了解,还比不上对电从哪儿来这个问题的了解。
丹尼·希利斯<span class="" data-note="丹尼·希利斯(Danny Hillis):当今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思考机器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与创办人之一,并参与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设计工作,在美国拥有三十四项专利。"></span>,1994年1月,《连线》杂志2.01期第103页。
如果人类要创造出思维机器,就不得不面对一大难题——如何创造出复杂到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
丹尼·希利斯,1994年1月,《连线》杂志2.01期第104页。
电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喻。
吉姆·梅茨纳<span class="" data-note="吉姆·梅茨纳(Jim Metzner):制作有系列广播节目《地球的脉搏》,常常做客《新闻面面观》(All Things sidered)、《市场》(Marketplace)和其他公共广播节目。"></span>,1994年2月,《连线》杂志2.02期第66页。
过去,我们换频道。现在,我们按遥控。今后,我们将能够重新设定代理或过滤程序。广告<span class="" data-note="原文中间还有一句话:“以前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广告,现在我们能和它互动,以前我们避开广告,现在则搜寻广告。”"></span>不会消失,它会重新焕发活力。
迈克尔·施拉格<span class="" data-note="迈克尔·施拉格(Michael Schrage):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员。"></span>,1994年2月,《连线》杂志2.02期第73页。
今后,稀缺资源将不是物质,而是观点。
保罗·萨福<span class="" data-note="保罗·萨福(Paul Saffo):硅谷科技预言家,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顾问教授,恒今基金会董事会成员。"></span>,1994年3月,《连线》杂志2.03第73页。
在我看来,苹果公司推出200美元的产品这种想法很荒谬。苹果没法做出200美元的空白磁盘。
比尔·阿特金森<span class="" data-note="比尔·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美国计算机工程师和摄影师。1978~1990在苹果公司工作,曾是苹果Matosh研发团队的一员。"></span>,1994年4月,《连线》杂志2.04期第104页。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牺牲品,将是那些只知道好莱坞、拉斯维加斯、游戏机厅或购物网站而忘记有其他出口的数十亿人。
艾伦·凯<span class="" data-note="艾伦·凯(Alan Kay):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在面向对象编程和窗口式图形用户界面方面作出了先驱性贡献。2003年获得图灵奖。目前担任Viewpoints研究院院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兼职教授。曾任苹果公司院士,惠普公司资深院士。"></span>,1994年5月,《连线》杂志2.05期第77页。
未来就是扯淡。
杰伊·恰特<span class="" data-note="杰伊·恰特(Jay Chiat):美国广告设计师,李岱艾广告公司(Chiat/Day)创始人之一,该公司因其为苹果公司创作的“1984”广告而出名。"></span>,1994年7月,《连线》杂志2.07期第84页。
金钱只是一种信息,一旦数字化,就会遭到那些精通数学的黑客不断地程序攻击。
凯文·凯利,1994年7月,《连线》杂志2.07期第93页。
在信息加科技便等于权力的世界里,谁控制着编辑室,谁就掌控了全局。
休·加拉格尔<span class="" data-note="休·加拉格尔(Hugh Gallagher):作家兼音乐家。"></span>,1994年8月,《连线》杂志2.08期第86页。
其他功能需要驯养的机器人——被收买、哄骗或进化成为具有家庭角色的野生机器人。但首先要有机器人。
马克·蒂尔登<span class="" data-note="马克·蒂尔登(Mark Tilden):机器人物理学家,运用简单的模拟逻辑电路和分立电子元件,制造复杂的机器运动,且通常不用微处理器。"></span>,1994年9月,《连线》杂志2.09期第107页。
永生依靠的是数学,而非奇迹。
迈克·佩里<span class="" data-note="迈克·佩里(Mike Perry):科罗拉多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span>,1994年10月,《连线》杂志2.10期第105页。
世界愈发一体化,种族也就越重要。坚持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变得非常重要。
约翰·奈斯比特<span class="" data-note="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未来学家,《大趋势》(Megatrends)作者。"></span>,1994年10月,《连线》杂志2.10期第115页。
马克·安德里森<span class="" data-note="马克·安德里森(Mardreessen):美国企业家,投资家,软件工程师。马赛克浏览器的共同创作者,网景通讯公司(scape unications Corporation)共同创始人,Facebook董事会成员。"></span>会面无表情地告诉你,他认为马赛克通信公司(Mosaiunications)的马赛克浏览器<span class="" data-note="马赛克浏览器浏览器是全球第一个广泛使用的图形接口网页浏览器,是网景浏览器前身。它为后来流行的IE和火狐等浏览器打下了开发基础。"></span>会成为全球电子信息的标准界面。
加里·沃尔夫<span class="" data-note="加里·沃尔夫(Gary Wolf):记者,《连线》杂志撰稿人。"></span>,1994年10月,《连线》杂志2.10期第116页。
对于坚持认为现实应该黑白分明的人来说,21世纪并不好过。
乔尔·加罗<span class="" data-note="乔尔·加罗(Joel Garreau):美国记者、学者和作家。"></span>,1994年11月,《连线》杂志2.11期第158页。
以兔八哥和猎手阿宝为例。不消一会儿,他们就打起来了——战略,进攻,撤退,再重演。整个军工复合体<span class="" data-note="军事工业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plex,MIC)是指一国之军队、私有产业、以相关的政经利益而紧密结合而成的共生关系。于此关系中,由于军队过份仰赖私有产业提供武器及军需,而私有的国防产业又企图以政治游说(如为地方创造就业机会)等政经手段来确保其相关预算。这个名词最常被用于美国,且由美国前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在演说中首创。"></span>都体现在一只兔子和一个口吃的人你追我逐的场景中。
布莱恩·博伊贡<span class="" data-note="布莱恩·博伊贡(Brian Boigon):设计和文化理论家。"></span>,1994年12月,《连线》杂志2.12期第94页。
数字世界里,正本和副本的区别毫无意义,因为数字世界的所有作品都是以复制的形式存在。
丹尼尔·皮埃尔贝克<span class="" data-note="丹尼尔·皮埃尔贝克(Daniel Pierehbech):纽约自由撰稿人,文学艺术杂志《开放城市》(Open City)的编辑。"></span>,1994年12月,《连线》杂志2.12期第158页。
这些东西很难预测。20世纪80年代,如果让你来预言电脑革命,你绝对不会想到我。
比尔·盖茨,1994年12月,《连线》杂志2.12期第166页。
很长一段时间至今,在美国,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似乎都在看电视。但是直到最近,我们才开始意识到,自己也被电视关注着。
菲尔·佩顿<span class="" data-note="菲尔·佩顿(Phil Petton):《君子》(Esquire)杂志特约编辑,著有《美国制造》(Made in the USA)。"></span>,1995年1月,《连线》杂志3.01期第126页。
人终有一死,正因此人类进入了对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赫吉·德布黑<span class="" data-note="赫吉·德布黑(Regis Debray):法国知识分子、记者、政府官员、教授。"></span>,1995年1月,《连线》杂志3.01期第162页。
可怕的并不是电脑将在2008年与人类智商相当,而是电脑智商的指数曲线将继续上升,上升,再上升。
格雷格·布朗德<span class="" data-note="格雷格·布朗德(Greg Blonder):通信行业科学家。"></span>,1995年3月,《连线》杂志3.03期第107页。
未来不会有500个频道,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频道。
斯科特·萨沙<span class="" data-note="斯科特·萨沙(Scott Sassa):赫斯特娱乐集团(Hearst Eai & Syndication)总裁,该集团是赫斯特公司(Hearst Corporation)的精英集团,负责赫斯特在有线电视网络的收益。"></span>,1995年3月,《连线》杂志3.03期第113页。
在未来,你不用购买艺术家的作品,购买专门的软件即可;这些软件能够制作出“他们”的原创作品,或重现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布莱恩·伊诺<span class="" data-note="布莱恩·伊诺(Brian Eno):英国音乐人、作曲家、制作人和音乐理论家。氛围音乐(Ambient Music)的先锋。常为U2乐团担任唱片制作。"></span>,1995年5月,《连线》杂志3.05期第150页。
将科技视作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很重要,科技本身就有自己的历史。
弗农·维格<span class="" data-note="弗农·维格(Vernor Vinge):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y)退休数学教授,计算机科学家,科幻小说家。"></span>,1995年6月,《连线》杂志3.06期第161页。
极度乐观主义(认为越来越多的东西都在技术上可行)会引起关于意识、身份和欲望最基本的思考。
弗农·维格,1995年6月,《连线》杂志3.06期第161页。
我相信,人的本性比人类科技保守得多。
纽特·金里奇<span class="" data-note="纽特·金里奇( Gingrich):美国政治家。1995~1999期间担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span>,1995年8月,《连线》杂志3.08期第109页。
我们正在使用具有前所未有地有着强大能力的工具,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正变成这些工具。
约翰·布罗克曼<span class="" data-note="约翰·布罗克曼(John Bro):文学经纪人和科幻文学作者,边缘基金会(Edge Foundation)创始人。该基金会旨在汇聚在科学和技术边缘领域工作的人。"></span>,1995年8月,《连线》杂志3.08期第119页。
如果波音747遵守摩尔定律,那么它的时速会达到100万英里,飞机会缩小,而飞往纽约的机票只需5美元。
内森·麦沃尔德<span class="" data-note="内森·麦沃尔德(Nathan Myrhvold):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官,高智风投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创始人。"></span>,1995年,《连线》杂志3.09期第154页。<tt>藏书网</tt>
孩子们每天上网六小时,家长就担忧不已,而如果孩子将同样的时间用来读书,家长就很开心。这不是很奇怪吗?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1995年9月,《连线》3.09期第206页。
短期内,人类的心灵都远远复杂过我们所能创造出的东西。如果我们在短期内创造出了比人类心灵更复杂的东西,那则意味着人类并不是那么复杂,我们一直以来都在骗自己。
侯世达,1995年11月,《连线》杂志3.11期第114页。
现在,网络比任何东西都更像是创业活动的平台——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市场经济。
马克·安德里森,1995年12月,《连线》杂志3.12期第236页。
3D不是界面范例,也不是世界模型。3D并非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只是一个属性,就像蓝色一样。
F.兰德尔·法莫<span class="" data-note="F·兰德尔·法莫(F. Randall Farmer):电子社区(Electriunities)发展副总裁。"></span>,1996年1月,《连线》杂志4.01期第117页。
如果无法深刻理解我们在虚拟中表达的自我,那么我们就无法利用这些体验来丰富现实。
雪莉·特克尔<span class="" data-note="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麻省理工学院科技社会研究教授。"></span>,1996年1月,《连线》杂志4.01期第199页。
垃圾信息所带来的烦恼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张而增加。
雷·琼斯<span class="" data-note="雷·琼斯(Ray Jones):供职于一家3D软件公司。"></span>,1996年2月,《连线》杂志4.02期第96页。
我们出生,度过短暂的一生,然后离开人世。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就算科技对此能有所作为,也不会改变太多。
史蒂夫·乔布斯,1996年2月,《连线<mark></mark>》杂志4.02期第106页至107页。
就像存在宗教原教旨主义一样,这世上也存在科技原教旨主义。
保罗·维希留<span class="" data-note="保罗·维希留(Paul Virilio):法国当今著名的城市建筑家、哲学家、随笔作家,是当代最激进而坦率的“后现代解密者”,曾在雅克·德里达领导下从事研究工作。"></span>,1996年5月,《连线》杂志4.05期第121页。
我想做点不费脑筋的事情放松一下时,就会去重装Windows95系统。
让-路易·加西<span class="" data-note="让-路 6613." >易·加西(Jean-Louis Gassee):法国巴黎人。苹果公司前高级管理人员,1981~1990间任职该公司。离任后创建Be公司,开发出BeOS。该公司被收购后,任职于PalmSource。"></span>,1996年5月,《连线》杂志4.05期第190页。
电脑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是否盈亏相平,这还是个疑问。
彼得·德鲁克,1996年8月,《连线》杂志4.08期第116页。
最成功的创新者是会创新的模仿者,二流创新者。
彼得·德鲁克,1996年8月,《连线》杂志4.08期第118页。
西方文化倾向于“放手去做”,而我认为一部分未来更多地取决于“顺其自然”。
瓦茨·瓦克<span class="" data-note="瓦茨·瓦克(Watts Wacker):现代商界中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著名的未来学家,畅销书作者,演说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评论家。第一要务公司(FirstMatter)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是一个智囊团,其指导原则是挑战传统。"></span>,1996年9月,《连线》杂志4.09期第168页。
革命并非小发明和科技的结果,而是权力转移的结果,后者正在世界各地发生。
沃尔特·里斯顿<span class="" data-note="沃尔特·里斯顿(Walter Wriston):银行家,花旗银行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5年1月去世。"></span>,1996年10月,《连线》4.10期第205页。
网线会扭曲网络空间。用以传递信息的网线,其两端其实是同一点,即使它们位于地球的两端。
尼尔·斯蒂芬森<span class="" data-note="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美国著名的网络朋克流科幻作家,同时,他还涉足技术领域,担任企业顾问,并为各类杂志撰写技术文献。"></span>,1996年12月,《连线》杂志4.12期第98页。
网络是有生命的。它不是有知觉的存在,<dfn></dfn>也不是超级集体意识。而更像是一个迅速生长的巨大黏菌。
史蒂芬·艾伦·爱德华兹<span class="" data-note="史蒂芬·艾伦·爱德华兹(Steven Alan Edwards):撰写关于科学和技术的文章,发表于《科技评论》(Teology Review)、《地下互联网》(I Underground)和《21C-扫描未来》(21C-Sing the Future)等杂志。"></span>,1997年4月,《连线》杂志5.04期。
数字文化演变所展开的所有前景中,最诱人的是科技与政治融合创造出更为文明的社会的可能。
乔恩·卡茨<span class="" data-note="乔恩·卡茨(Jon Katz):《热线》(Hotwired)网络杂志《媒介的咆哮》(Media Rant)专栏特约编辑。"></span>,1997年4月,《连线》杂志5.04期。
科技并非无名的其他事物。接受科技,就是接受和面对我们自己。
大卫·柯南伯格<span class="" data-note="大卫·柯南伯格(David enberg):加拿大导演,主要作品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Cha son éma ou Ce petit coup au coeur quand la lumière s'étei que le film ence)、《裸体午餐》(Naked Lunch),和《蝴蝶君》(M. Butterfly)等。"></span>,1997年5月,《连线》杂志5.05期第185页。<tt>藏书网</tt>
社区出现在商业之前。
约翰·哈格尔<span class="" data-note="约翰·哈格尔(John Hagel):作家,曾担任商业战略和信息技术交叉领域的顾问。"></span>,1997年8月,《连线》杂志5.08期第84页。
现代科技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过渡。如果它的出现没有打乱现有的生活,那才令人震惊。
格雷戈里·斯托克<span class="" data-note="格雷戈里·斯托克(Gregory Stock):生物物理学家,畅销书作家,生物科技企业家,曾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医药、科技和社会(Medie,Teology and Society)项目主任。"></span>,1997年9月,《连线》5.09期第128页。
污染是低效率的行事方式,而低效率意味着损失利润。
乔·马塞达,1997年10月,《连线》杂志5.10期第138页。
旧式的明信片规则也适用于电子邮件。应该没有人会去看你的明信片,但是如果你在上面写了任何隐私信息,那就蠢到了家。
礼仪小姐<span class="" data-note="礼仪小姐(Miss Manners):真名朱迪丝·马丁(Judith Martin),美国最重要的礼仪专栏作家。"></span>,1997年11月,《连线》杂志5.11期。
美国政府可以阻止我去美国,但他们阻止不了我的病毒。
1997年11月,《连线》杂志5.11期,黑暗复仇者(登载于当期杂志的侧边栏,并未收录到《连线》数字版中,摘编自萨拉·戈登对黑暗复仇者的访谈)
每个年代的人都认为过去很平静,这是一种妄自尊大。
汤姆·彼得斯<span class="" data-note="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管理类畅销书作家,被称为“商界教皇”。曾获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担任过麦肯锡公司顾问。"></span>,1997年12月,《连线》杂志5.12期。
<span class="right">2010年5月26日</span>
百度搜索 技术元素 天涯 或 技术元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