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史上最惨小皇帝》 混乱穿越 有的时候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 我闭上眼的时候觉得我这辈子可能就这么完事了,虽然我这辈子也就苦哈哈的过了十六年而已。不过就这么安详的闭上眼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情。换任何一个人碰到我这种人生可能也都早就受够了。陪伴我十六年的病痛终于要在今天把我带走对我来说也许也是一种解脱。 我觉得自己整个人轻飘飘的,那是一种我这辈子都没怎么体验过的舒适感。没有病痛,也没有感觉到寒冷。我觉得眼前发红,就好像有阳光打在我的眼皮上一般。 人死了难道不该是漆黑一片的么? “皇上,皇上。您该起来了!四位顾命大臣都在门口候着呢。”一个温柔的女声在我的耳旁颇有些急促的呼唤着。那女孩的声音让我觉得还算舒适,我有些费力的睁开眼看到了一个凤冠霞帔容貌端庄的女孩子半坐在我的面前。 其实用面容端庄来形容这种年轻女孩儿是有些失礼的,但这女孩儿着实生的雍容大气一时间也让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形容。 她叫我皇上?难不成我穿越了? “今天是什么日子?”我要是真穿越了还是先确定自己穿到哪个朝代为妙。 “皇上这是怎么了?今天是八月初三啊。" “我知道是八月初三,我问的是哪年的八月初三。” 从衣着来看那女孩该是我的皇后,她额头微微有些紧凑若是再胖些非得拧成一个疙瘩不可。她应该是对我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感到不解吧。 “今天是大兴三年八月初三。" 大兴三年?我这是穿越到东晋了?我要是没记错大兴是司马睿的第二个年号啊,我这年纪可对不上啊。 “这么说我..朕已经做了三年皇帝了。”我这话本就是感慨一下,顺手试探一下眼前这姑娘说些什么。却不想那女孩的脸色竟一下子惊恐了起来:“皇上虽已登基三年,但皇上毕竟年级尚轻今日切不可当着四位顾命大臣提亲政的事情。” 感情这姑娘是误以为我问日子是打算和几位顾命大臣提亲政的事情了,看她这副模样也该是和自己同心同德的。但眼下我实在是摸不透这边到底是个什么状况,说多错多还是少说为妙。只是点了点头算是给了她回应。 就在我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门外一个尖锐的男人的声音问了一句:“吴皇后,皇上起了么?” 这声音来的正是时候,恰到好处的让我想赏他点什么。既解了眼下自己不知道说什么的尴尬境地又让自己知道了眼前的女孩儿该如何称呼。 吴皇后赶紧给身后的几个宫女递了个眼神,那几个宫女麻利的把挂在一旁衣架上的龙袍给拿了过来。 吴皇后神色颇为紧张的说道:“魏公公已经在催了,想来是四位大臣多少有些等不及了。皇上还是快些吧。” 我也不好驳吴皇后的面子,况且现在还真是人生地不熟。只好配合的伸出胳膊在宫女的服侍下穿起衣服来。 “门外的是哪个魏公公?” 吴皇后看我的眼神准是以为我吃错药了,但她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无奈的回答我道:“还能有哪个魏公公?魏忠贤魏公公啊!” 魏忠贤?!这都哪和哪啊?魏忠贤我要是没记错是天启年间的人啊?这年号也对不上啊。 看吴皇后的样子问是问不出什么了,况且外面催的又急。有什么问题还是见了面再说。 说实话当皇帝也是个苦差事别的不说,就这身衣服就够自己受的。穿惯了短袖牛仔裤穿这些东西走起路来颇有些不便。 门外一个身着暗红色太监服饰的男人弯着腰毕恭毕敬的站在一旁,这人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因为没胡子的缘故实际年龄可能要更大上一点。仔细看去他还有一点喉结应该是成年之后才入的宫。这让他的声音听起来虽然尖但也并没有让人觉得很别扭。 “四位大臣现在何处?” “回皇上四位顾命大臣已在门外跪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要与皇上商讨帝师魏藻德之子抢占民女之事。” 魏藻德?!这又是哪和哪啊?魏藻德不是崇祯上吊时明朝的首辅么?这个不要脸的怎么成帝师了?关键这就更对不上了。 说实话魏藻德是死是活自己还真不在乎,这种人在自己心里压根就没什么好印象。当务之急是能不能从魏忠贤嘴里套出这四位顾命大臣都是谁,省的待会儿连名字都叫不上惹人怀疑。 “四位大人对此事态度如何啊?” 魏忠贤颇有些疑惑的看着我,似乎对于我突然关心朝政有些意外:“回皇上,四位大人都觉得魏藻德教子无方不再适合教导皇上读书,只是四位大人对于怎么处理魏藻德有不同的看法。” 魏忠贤这话一出口基本已经说明这四个顾命大臣根本不是一条心,他们只要不是一条心就好办的多了:“那四位大人分别都是什么意见啊?” “曹操曹大人的意思是魏藻德之子今日之事需给天下人一个交代,魏藻德必须跟着付出点代价。鳌拜大人的意思呢就是魏藻德之子所做之事与魏大人无关,不让他继续做帝师已经是惩罚了不该再继续追究下去。” 鳌拜?曹操?这跨度也太大了点,而且这是顾命大臣么?这明显是要命大臣啊,也不知道老皇帝是怎么想的。 “那其他两位大臣怎么说?” “张昭大人您是清楚的,张大人来只不过是迫于四位顾命大臣需要一同决议。至于赵匡胤赵大人嘛,他刚从山西征战回朝他的态度很难说。” 好嘛,自己这个素未谋面的父皇可真是拿自己当亲生骨肉看待!曹操,赵匡胤,张昭,鳌拜。乱臣贼子四天王啊!也就是张昭能稍微好一点最多只是压缩过孙权的权力空间。那三个,两个篡权成功的一个篡权失败的,而且听魏忠贤这意思就那个稍微好一点的还没什么实权。都穿越了,都穿的这么乱了就不能给我个梦幻开局么?!这是乒乓球比赛的中国队难度么? 更换帝师 我也没空回复魏忠贤,关键是在魏忠贤面前表什么态都没用。 我倒是下意识的加快了步伐,毕竟门外跪的这四个人都不是善茬。让他们等久了自己这个皇帝宝座坐的稳当不稳当不要紧,要是刚穿越就把命搭进去也够悲催的。 我看到门口齐刷刷的跪着四位大佬,这四个人中最好辨别的应该是曹操和张昭。 曹操好认是因为曹操身高比较矮,张昭好认是因为这四个人里书生气最重的必然就是张昭。 至于赵匡胤和鳌拜这两人虽说一满一汉,但满汉之间的样貌差距倒也不是很明显。粗略的判断下来鳌拜出身满清贵族虽说性情乖张但看上去颇为威严的应该是鳌拜。 赵匡胤到是年轻的时候在底层混迹,虽说上位后颇有威严但眉眼中似乎还透出一些狡黠的神色来。 乖乖,这四位大佬是能跪着的么?我赶紧走下台阶挨个搀扶:“朕昨日夜读春秋,今日到是有些困倦这才晚起了一些。让几位大人久等了。” 其他几人没说什么到是曹操说道:“皇上爱学是天下之幸事,况且圣上尚且年幼不需早朝晚起些也是应该的。” 几个人麻利的站了起来,要是换做寻常人可能看不出什么端倪。但我从小身体不好尤其是脊椎不行。有时去看中医需要跪着给大夫检查后背,跪半个时辰的人根本不可能站的这么利索。要说那几人是武将也就罢了,张昭也站的这么快就很说明问题了。 还好刚才没和魏忠贤说什么,这家伙应该和这中间的某一个甚至是几个人有关联。 眼下自己这个皇帝算得上是寄人篱下,不但没有实权可能还要处处受监视。那里有闲心管着几个人到底跪多久的问题,他们肯跪都已经是很给自己面子了。 “魏公公叫人准备些茶水,我与几位大人到御书房谈事。” 魏忠贤应了声是便给身边的小太监递了个眼神,自己则是引着我往御书房走去。 这御书房算不上气派,倒也是真适合读书。屋内的阳光正好既不十分刺眼也不会让人觉得昏暗。 乱臣贼子四天王进入到御书房简单的客气了几句便分别落座。单从座次上看曹操和鳌拜应该是这四个人中地位最高的,赵匡胤应该和曹操关系不错,张昭应该是听鳌拜的。 “方才我听魏公公说朕的老师魏藻德之子干了不少丑事儿让满朝文武颇为不满啊。” 看得出来曹操等我提这件事已经等了挺长时间了,站起身来:“回圣上,魏藻德之子魏翔三日前于京城西郊的宅邸内强奸三名民女,事后民女家人不甘告到宛平县。因此事涉及到帝师魏藻德,所以此案由大理寺协审。魏翔已于昨日当堂认罪。” 曹操说完话还是站在书桌前面,鳌拜也站起身来:“皇上,臣以为魏藻德教子尚且如此决计不可再让他担任皇帝的老师。” 都说鳌拜是个大老粗可要不是魏忠贤有言在先我还真以为鳌拜这幅义愤填膺的样子是打算置魏藻德于死地。 从小学的历史书告诉我这世界上的奸臣有两种,一种是心甘情愿成为奸臣的。这种人多半心中对自己定位不明确又在某个方面有比较大的需求像鳌拜董卓之流。有些人是被历史大势推到台前,又因为某些特定事情的发生变成了奸臣继而成为雄主像曹操和赵匡胤都属于后者。 要说哪个更危险?都是亡国之祸哪个都危险。但眼下的情况曹操和赵匡胤这一边肯定要比鳌拜稍微好一点,曹操这种人就算要动自己还得等时机。鳌拜要是脑子一热自己恐怕就小命不保。 眼下还是暂时听曹操的话为妙,况且自己实在是对魏藻德此人全无好感。 “依朕看来魏藻德之子强抢民女实在是他教子无方,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种人整天还给朕讲什么仁义道德实在是可恶,不给他治个欺君之罪实在难解我心头之恨。” 我这话一出曹操自然是表示赞同的,但鳌拜明显就有些不高兴。鳌拜正欲争辩到是张昭从他后面的椅子上站了起来:“臣以为魏藻德其人欺世盗名死不足惜,但若是贸然杀他怕是会有百姓议论圣上有违师徒之道。他毕竟还是做过皇上的老师对待这种人还是应该处理的更妥善些才是。” 说句实话在我的一贯印象里张昭就是那个赤壁之战主降的废物,却没想到这老家伙的嘴这般厉害,竟一时堵得我哑口无言。 曹操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臣也以为说他欺世盗名可以,但是治他欺君不妥。” 曹操这个时候肯让步至少说明曹操的心里还是给皇权面子的,至少表面上他还是在保全自己皇帝尊严的。但可气就可气在他虽然给了自己台阶自己却不知道该怎么下。 若是自己给的解决方案不好反倒会激起他们更过分的讨论。 “那我们找个由头让魏藻德调离京城如何?” 曹操显然也没想到我能说出这么个办法,从他们的反应就能感觉到自己这个身体原来的主人应该是个极其容易上头的脓包。 “圣上所言极是,但不知圣上想如何将魏藻德调离?若是调到地方官职太低恐引人非议,若官职过高又不符合给他惩罚的初心啊。” 有些时候曹操这种人根本让你摸不透,明明先前给自己台阶下的就是他,现在一句话把自己顶到这给自己下不来台的还是他。按他们的说法皇上根本不参与前朝事务怎么可能知道怎么调离合适? 好在先前魏忠贤说过赵匡胤是从山西打仗刚回来:“若是将魏藻德调往山西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曹操和鳌拜同时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似乎看到了什么新鲜事一般:“皇上圣明!” “那好,朕即刻请魏公公代笔帮朕写一封调令。”不写着调令到真不是因为自己懒,关键是那些官面上的话自己实在不会说。而且我也不知道这个乱七八糟的时代到底该写什么字。 许久没说话的赵匡胤听到我的话突然起身道:“臣以为让魏公公代笔于礼不合。” 赵匡胤这一句话又把我架住了,好在曹操开口道:“寻常文书罢了,只要决策已有谁去执笔不过是小事罢了。” 曹操这家伙果然不简单,说他奸雄可能都是夸他。 吏部档案 曹操这一手想的到是足够长远,控制皇上毕竟不是一件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虽说从各位的言辞里能感觉到现在的国家并不太平但自己毕竟还没有到汉献帝的程度。 自己要是万事乐意让魏忠贤代笔那控制魏忠贤可比控制皇帝容易的多。 自己想要让魏忠贤代笔的事儿本来也就是赵匡胤不同意,曹操这一说话赵匡胤顿时也没了脾气。 看来自己的判断没错,就目前来看赵匡胤果然是和曹操一条心。 “魏藻德之事就这么定了,只是不知几位大人关于新任帝师可有合适人选?” 曹操和鳌拜听到我的问话一时间都不出声,其实我倒是希望曹操能给我个合适的人选。 毕竟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一切都得从头学,哪怕是朱允照这个名字也许我都写不对。若是新任帝师依旧是鳌拜的人自己也不好提重新开始学习,若是曹操的人反而能给曹操一个自己完全想倚重曹操的信号。 “臣以为给圣上选老师,德行乃是第一位的。切不可再发生魏藻德这类的事情,臣以为李沆乃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曹操当然也不希望鳌拜再提人选,率先开口回应道。 李沆这个名字对我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这个人在历史上算不得鼎鼎大名但李沆可是千古帝师,其人品德行在整个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能数的上的。 “素问李沆德才兼备,应该是不错的人选。要么就依曹大人的。” 我是发自内心的觉得李沆此人德才兼备,但是在其他几个人眼里我这就是客套话。 几人觉得事情已经结束稍微客套了几句便一同请辞,我盯着几人倒退着往外走的身影想了又想开口道:“赵大人留步,朕想问问你山西的战况。” 赵匡胤明显的和曹操对了一个眼神,曹操似乎也不好直接说什么径直退了出去。 我眼见几人退出御书房,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赵大人请坐,连日在前线督战赵大人辛苦了。” 赵匡胤到也算是给自己面子:“为人臣子的哪里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风调雨顺便是为臣的幸事。” 赵匡胤到底是有帝王气象的人,说这话的时候虽然低着头却因为他太高我依旧能看到他脸上的正气。 “山西现在情况如何?” “回皇上话,李自成等贼寇在山西一带自立为王,打着不纳粮的旗号为祸四方。现如今李自成匪患隐隐有向河南山东等地蔓延的势头。” 李自成!看来自己这日子确实不好过朝内个个要命,反贼也这么凶狠。 “李自成帐下可有能倚重的文臣?” 赵匡胤显然也没想到我会提出这么深刻的问题,差一点忍不住要抬头。但是赵匡胤这种人哪里会把所有的情绪都反映在身体上呢? “吾主圣明,李自成现在最致命的缺陷便是没有可以依仗的大才,其手下所谓的谋士一个叫牛金星一个叫宋献策不过也是屠猪贩狗之辈。” 赵匡胤的话一出口,我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历史书诚不欺我! “眼下李自成那一套肯定是深得百姓民心,但是你应该比我更清楚不纳粮那一套是搞不下去的。李自成的谎言早晚会被拆穿,而李自成手下暂时又没有那种大才能帮他转变通知思路。说到底农民起义可怕,但李自成这种不算可怕。顶多是麻烦一些。但你我君臣要反思的事情也还是有很多啊。” 赵匡胤显然是没明白我在说什么:“恕臣愚钝,请圣上明示。” “李自成这类不切实际的话为什么会被百姓接受?说到底还是百姓日子过得不好,我们作为统治者的不能把罪责都归给百姓贪得无厌,百姓若是丰衣足食哪里愿意用命去造反呢?” 赵匡胤颇为震惊,但又不知怎么表达:“圣上所言极是,但现在交州一带太平天国闹得正凶,山东山西因为连年水患也是匪患遍地。辽东努尔哈赤刚刚统一女真各部,前些日子甘肃有快马来报蒙古各部皆臣服于铁木真。国家现在四面受敌,军费开支不能减,赈灾钱款不能少。户部压力也很大。” 这都是些啥?洪秀全?!李自成?!努尔哈赤?!还铁木真?!就这国家要不要也没什么用了。就这几个名字个个都是要命的主,哪个都放不下。好在他们还没有完全成气候,要不然就这局面谁也捞不回来。 “钱是不能少,但是得看钱去了哪里?军费必须得够,但是中央要绝对掌握财政,决不能放任那些掌兵的将军手握重兵的同时还能自由调配粮草成为军头。赈灾必须要坚持到底,但是不能让各级官员层层剥削。要保证中央财政的每一分钱都花到百姓身上。” 赵匡胤看着朱允照的眼神复杂了起来,既有对朱允照突然圣明的不解,也有对朱允照的不懈。道理是人人都清楚的,这两句话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可是难上加难! “皇上所言极是,但眼下这两件事情可都不好办。” 朱允照也觉得自己可能锋芒太盛赶紧说道:“朕知道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才要依仗赵大人和其他几位,一是要确定好人选;二是要制定好相应的制度。” 赵匡胤见皇上这是有嘴软的趋势,赶忙扣头谢恩。朱允照又简单和赵匡胤谈了几句便让赵匡胤退下。又叫来魏忠贤:“魏公公,你起草一份将魏藻德调去山西的调令,另外明日随朕去一趟吏部朕想看看各位大人的档案。” 魏忠贤当然知道能为皇上执笔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欢天喜地的谢恩。只是又问了一句:“去吏部的事情要和和尚书说么?” “和尚书?和珅么?” 其实朱允照也就是尝试的问了一嘴,却没想到魏忠贤竟点了点头。 朱允照内心万马奔腾,和珅管吏部还不把官给我买的一干二净?但转念一想和珅此人虽说是个奸臣,但不过是奸诈而已对皇上到是忠心。搞不好和珅能成为自己的第一批班底也说不定。 “朕不过是去吏部查阅档案,又不是什么秘密行程无需隐瞒。你明日差和大人与我一同前往吧。” 和珅 皇帝要前往吏部查阅资料的消息朱允照压根就没打算封锁,自然是很快传遍了朝野。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朱允照打算亲政的标志,但别人哪里知道朱允照只不过是怕再有大臣来面见自己自己说错话尴尬罢了。 吏部是专门负责官员调度的部门,有点像现在的组织部。吏部的档案都是各级官员的信息,上至辅政大臣下至州县衙门所有官员的信息这里都有。 朱允照当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挨个查阅他只是用了五天时间大概翻阅了一下三品以上官员以及一些在北京的官员的资料。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己这朝堂上下历史名人还真多除了自己已经见过的六个人外,负责外交的礼部侍郎李鸿章,京兆尹司马防,户部尚书王安石,直隶总督左宗棠,九门提督孙传庭,还有李鸿章的案卷里还提过他的老师曾国藩。这些人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而且从李鸿章和司马防的档案还能看出还有很多人尚未出世。就比如司马防那个著名的儿子司马懿。 朱允照摇了摇头:“现在也不是愁这些的时候。” 几天的接触下来朱允照对和珅的印象好的不得了,和珅这个人不愧能成为千古第一巨贪。会说话会办事,能伺候人身段又低最可气的是长得还好看完全让人讨厌不起来。 就好比现在哪怕自己还是不得实权的小皇帝但和珅跪的无比谦卑。 “和大人不必拘谨,我这几日在吏部查阅档案给你添麻烦了。” 和珅听到我的话头低的几乎要贴到地面:“皇上这是说的哪里话?当奴才的能伺候主子是我的荣幸。” “我大明的各级官员皆是贤能之辈,只是不知为何清流太少世家子弟众多。你这吏部尚书干的不容易啊。” 和珅虽然态度谦卑但交谈之间全无紧张之意,显然朱允照这点初级的话术根本难不倒和珅这样的老油条。 “回皇上话吏部本就是为圣上举荐人才调配人才的部门,一切人事调配一是秉着皇上的需求,二是所选之人要适合其职务。所谓清流太少世家子弟太多倒也不是各大氏族给我什么压力,只不过现如今我大明处在多事之秋,清流虽多是正人君子却难保没有些软骨头的欺世盗名之辈。这些人很难保证不会投敌叛国,反倒是世家子弟因其家族关系都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这些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却要好控制许多。” 和珅这番话说的密不透风,一是强调自己秉承公心;二是准确的陈明利弊让朱允照根本没什么毛病可挑:“和大人所言极是,只是不知道我朝中尚有些像卿家一样的女真大臣,这些人对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到底是何看法。” 其实朱允照问这个问题是单纯的好奇,自己手下这些清朝大臣在原本属性上就该是努尔哈赤的臣子。只是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自己这边任职,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会是个什么样的态度是一件非常能引起朱允照好奇心的事情。 但是这个问题落在和珅耳朵里可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这简直是属性问题。在如今的朝堂上女真族官员是一股不小的势力,这些人里职位最重要的要属鳌拜和和珅除了他们二人之外还有不少人在各个职权部门任职。 皇上心里看不上鳌拜是一定的,像鳌拜这类独断专行却又缺乏必要政治头脑的人必然是皇上亲政后第一个针对的目标。但鳌拜毕竟是辅政大臣,在朝中党羽众多。想动鳌拜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私通后金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说辞。 但是皇上一旦用私通后金来打击鳌拜势必会影响整个朝堂的格式,到时候若是无人能够站出来稳定局面等待满朝女真大臣的将是灭顶之灾。但是这对于大明必然也是伤筋动骨。 和珅自然是以为皇上在提点自己:“据臣所知朝堂之上大多数的女真大臣都是自幼在我大明的疆土上成长的,这些人就像臣一样是忠心于皇上的但是人心难测现如今努尔哈赤势大难保不会有些人心里有些什么算计。臣以为他日无论何人私通后金都只是其个人及少部分党羽的行为,并不能代表所有女真人。” 朱允照一个突然穿越的现代人在政治头脑上当然不太行,但是和珅把话说的这么明白朱允照也不是傻子,当下便听出了和珅话里的意思。利用女真崛起的事情打击 鳌拜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自己现在离权利中心还远这事儿倒是能作为一个备选方案。 “和爱卿放心,你的意思朕知道了。” 朱允照秉着说的越多错的越多的原则与和神交谈向来简短,和珅这几日也早已习惯了。朱允照这种刻意的只说半句话落在和珅眼里反倒成了朱允照高深莫测的表现。 朱允照觉得既然已经谈到国家大事就不该再深刻的谈下去,自己现在的政治头脑和和珅这种人没法比,万一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被他利用去就不好了。 朱允照又简单的问了几个大臣的出身便让和珅离开了御书房。 和珅离开后朱允照无奈的唤来了魏忠贤,这个世界上最无奈的事情就是你明知道他是个奸臣,甚至可以说是奸贼你还不得不用他。 魏忠贤能在天启一朝掀起血雨腥风,要说只是天启皇帝对他宠信那简直是不切实际的。接触下来就知道魏忠贤这个人对于朝局上的很多事情摸得比一般大臣还透,更可怕的是现在的魏忠贤对于朱允照来说是唯一的体己人。 “刚才我和和大人说的话你听到了么?” 魏忠贤点了点头:“老奴以为借女真之手打击鳌拜势力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贸然行事势必会被有心之人利用搞得朝堂之上人人自危。” 朱允照知道魏忠贤说的有道理,点了点头便不再言语。 魏忠贤见皇上沉默良久不知从哪端来一碗茶走到朱允照身边小声的说了一句:“奴才听说曹操大人这几日正在提让皇上参与早朝的事情,想来曹大人必有自己内心的算盘,皇上还是早做些打算的好。”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