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世代起落》 第一章 雪下得纷纷扬扬,满目都是茫茫的雪花,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一个,挺结实的小木屋里,坐着一个老汉和正是少年的苍乐逸 “爹。”在沉默了许久后,少年还是开口了。 “我的书,还是别读了。” 父亲看着供给乐逸他娘的香火,道。 “是爹对不起你,你本来......” “爹,你说什么呢,穷苦人家的孩子,能认得几个字就不错了,你和娘日夜操劳供我上了九年学,现在娘已经走了,我是无论如何也读不下去了。我明天接着去镇上挣钱。” “我和你一起,前几天听你叔父说,镇上正在找人开冻河,四十文一日,管饭管住。不过乐乐,你已经过了童生试,这明年的院试你是一定要参加,不论过不过,都要对得起你读的这些年书,过了,就谋个教书先生的职务。这段时间我们爷俩节省过日子,给你把路费盘缠凑齐。” “好。” 两人商议着,天色已经暗下来了,雪减小,明天估计就不下了。 父子俩心疼柴火,只啃了几个生硬的窝窝头。睡前,两人拜了拜刚刚故去的乐逸的母亲苍白氏,希望她在天之灵可以保佑家里平安。 第二天父子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走之前,乐逸还不忘给母亲上香。 因为下过雪,所以山路格外难走,乐逸小心翼翼的走,还不忘看一看前面的父亲。 “你不要管我,走好自己的路,我可比你走得稳。” 他爹没回头,却看穿了儿子的心思。 平常半个时辰的山路,却走了近一个时辰,幸亏他们出门早,到镇上时也才刚刚辰时。 送了父亲,苍乐逸找了一个繁华些的街道,卸下身上沉重的担子,在街上摆了个小摊。 他这书信摊子摆了有几个月,因为年纪小,最近又天寒,生意很是清贫,一个上午也只有两桩生意做,不过挣了十文。 生意不好,他心疼干粮,饿着肚子过了晌午。 “小哥哥,这个给你。” 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小姑娘站在他的书信摊子前,看他穿的衣衫褴褛遮不住这股股寒风,递给他一个热腾腾的大肉包。 乐逸看着这个有些婴儿肥的小姑娘,摇摇头。 “我不饿,你吃吧。” “小姐,你怎么跑这儿来了,快跟妈妈回马车,外面冷。” 还没等小姑娘进一步说话,跑来一个老妈妈。老妈妈瞧了一眼乐逸,从袖子里拿出几个铜板放在摊子上,拉着小姑娘走了。 “哎!我不是讨钱的。” 乐逸喊也没用,那老妈妈根本不听。小姑娘回过头来跟他摆摆手说再见,手里还拿着肉包子。乐逸也摆摆手,心想这小姑娘挺可爱的。 他扭头摆手之际,从那边的衣裳铺子走出来几个姑娘,约莫比他小了一些,穿的都是光鲜亮丽,华丽的衣服,只有一个,穿的略微素雅,但一看谈吐举止就在其余几人之上,不像是镇上员外家的女儿。 乐逸没多看,反正这种人是不会和自己扯上关系的。 下午的时候,他撤了书信摊子,把东西寄放在隔壁的摊子上,去找找有没有招人做工的,但都是些力气活,见他年纪小都不用他。 傍晚,一筹莫展的他去码头,父亲已经在那里住下了,是几十个人的通铺,乐逸把自己的身上带的干粮留给父亲,一个人踏上回家的路。 第二章 走到家时,天已经黑透了。乐逸给母亲添了炷香,躺床上,辗转半宿睡不着觉。 正为生计发愁之际,他突然想到了山中的冬笋。冬天的笋肥嫩,是县里人家抢着要的热门食材,而且价格也很高。但是因为冬天太冷,冬笋的位置又不好判断,而且不容易挖,那东西金贵的很,品相坏了一点价格就大打折扣,所以很少有人打它的主意。乐逸的母亲是挖笋的一把好手,他也学过一点,虽然有些不太熟练,但小心点还是可以的。明天不妨不试试。 打定了主意,心也就定了,困意袭来,纵使寒风凌冽,木屋里的少年依旧睡的香甜。 第二天,他早早收拾好东西,简单熬了稀饭,就上山去了。 昨夜又下了雪,再加上山中的雪久不化,积雪很厚,乐逸一脚深一脚浅的走着,不断在茫茫的雪中寻找冬笋的踪迹,无人问津的东西倒是多一些,一上午的功夫,他就已经找了满满一筐。 正当他准备再接再厉的时候,突然在一处雪地上看到了血迹。 血迹很新,像是刚滴上去的。一开始,乐逸只以为是动物的血,没有多在意,再走了几步,发现雪地上有人落下一方帕子,上面有血。乐逸顿时慌了,心想怕不是附近有野兽伤人。不知道伤的是谁,命还在否。 “有人吗?有人吗?” 乐逸试着喊了几声,期望有人回答。 “这儿,救命!” 乐逸寻声找过去,见一个小姑娘坐在雪地里,脚好像受伤了。 这姑娘看着眼熟,是昨天在衣裳铺子里众人之中最出挑的那个。 “那里受伤了,脚吗?流血的地方在哪儿?” 乐逸慌忙放下背上的竹筐,俯身查看姑娘的伤势。 “脚扭到了,刚才不小心让枯枝划伤了手,口子挺深的。” 乐逸不会医术,也不敢乱动,她不方便下山,乐逸将她扶进附近猎人打猎时休息的木屋,用里面存放的草药止了血,撕下一块身上的衣服包好伤口,赶紧跑下山去找村长。 村里没有郎中,只有村长懂些医术,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去找他。村长听了,不敢怠慢,慌忙拿上药箱和他一起上山。 “还好没什么大碍,没伤筋动骨,养几天就行了。不过姑娘,你是一个人上山的吗,看你的打扮,家里应该会派人跟着啊。” 村长查看了伤势,确认无误后开始打听姑娘的家里。 “我是跟着张员外的女儿上的山,跟着的是她家的人,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散了。” “那请问姑娘是哪家的小姐,我下午有事去县上,让你家人来接你。” “谢谢大叔,您跟县衙的人说顾家六小姐在这就行了。” “好,那我先走了。” “叔,您拿两个冬笋吧,我来得急没拿钱,回头跟您送去。” 乐逸生起火准备考几个笋给顾小姐吃,看到村长要走,拿了两个笋追出去。 “笋我收着,钱就不用了,冬天的笋值钱,够了。” “叔慢走。” 不一会儿,乐逸考好了几个笋,剥好给顾小姐送过去,盘子什么的都是现成的,村里集资盖得木屋里都备齐了东西,专门给村里人上山遇到意外时用的。 “没什么好东西,只能让你将就一下。” “谢谢。” 顾小姐也没客气,小声道谢后尝了一口,觉得很好吃,她还没吃过烤的笋。 看顾小姐吃得香,乐逸心里很高兴,他还把白糖拿了出来撒在上面,这都是平时舍不得用的。 第三章 “请问,怎么称呼公子。” “哦,小生姓苍,名乐逸,尚未取字。” 乐逸说这话的时候结结巴巴的,惹得顾小姐掩帕一笑。 “我姓顾,名清月,也尚未取字,顾公子是我的恩人,不知我要如何报答。” “既然相逢便是有缘,何来报答之说。” 看他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报答,清月想了想,略有不甘,还未曾有人拒绝过他。 “公子家中若无难事,怎会冬日挖笋。” “难事家家都有,清月还要一家一家的帮吗。” “可你是我的恩人,这不一样。” “帮人为什么要分亲疏远近呢,你这话可不对。”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像是要吵起来一样。清月一激动,不小心动到了伤口,脸色瞬间煞白,疼的倒抽一口气。 “怎么样,我给你揉揉。” 乐逸的手还有笋的余热,按摩脚踝时很暖和,但有些微痛,像针刺一样。 “你,轻点儿。” “你再动,就不是养养就能好的。” “男女,授受不亲。” 清月别过头去,小声的控诉,满脸绯红。她虽然才十三岁,但已经有媒人登门提亲了,儿女私情也是了解一些的。 “这里就我们两个人,这种天气也不会有人来了,村长去找你的家里人,没有一个时辰是回不来的。你大可放心,这种事不会有人传出去。” 乐逸一眼就看穿她的心思,他也十六岁了,知道贞洁对女性,尤其是未婚的女子有多重要。他能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 “好了,小心些。” 乐逸按摩过后,从角落里拿出了一块方正的石头,然后从袖口中掏出一把小刀,再抓了一把雪洒在石头上,雪化后开始磨刀。 一时间,小木屋里只剩下寂静。 “苍公子,你,是铁匠?” 清月看他刚才按摩的时候手上只是有一层薄薄的茧,不像是一个铁匠的手。 “只是有个磨刀的爱好,很少见吧。” “苍公子,刚才听你说话,你读过书吧。” “嗯,读过几年。” “怎么,不读了吗,你应该挺聪明的。” “家里没钱,读不下去了。”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仿佛刚才的吵闹根本就不存在。 “咚。” 突然,一个小筐子倒了下来,打断了两个人的聊天。 “谁!” 乐逸小心接近发出声音的地方,,猛地翻开那堆东西,一个白团子窜出来,跑到了门口,所幸门是关上的,它被拦在了门口。 “小猫儿。” 清月看清那个小小的花团子,惊喜的叫道。 “它才刚满月,天寒地冻的,养不活,不如抓回去炖了。” “哎,别。” 第四章 清月见乐逸要抓那只已经被他逼到墙角的小团子,紧张的叫住他。 “十两,不,二十两,你把它卖给我。” 清月眨巴着眼,似祈求似的看着乐逸。 乐逸已经抓住了猫儿的后颈,扭头看了清月一眼,突然又把头扭了回去。 清月长得本就极好看,秀气的远山眉下,是一双我见犹怜的星眸,皱着眉头,抿着嘴,少女为一只团子强说愁的模样,让乐逸看的心里一顿。慌里慌张的转过身去。 “还,不行吗?” “不就一只猫,给你就是,我不收你的钱。” “可要是那样我就欠你两个人情了。” 乐逸不搭理她,走过来把兔子扔到清月怀里。 “苍公子,你要不要去我家,做我二哥的,随从。” “你二哥?” 乐逸有些心动,他家现在缺钱,看清月的样子可以判断出她家也是个钟鸣鼎食之家,做她哥的随从,工钱肯定不低。只是,他觉得清月的家不在这儿,说不定还很远,而且他对清月的哥哥不是很了解,万一是个不好相处的...... 人生艰难那。 “我二哥很好相处的,你读过书,可以给他当书童啊,他先前的书童生病死了,你救了我,只要你的学问过关,我阿爹阿娘一定会同意的。工钱,我记得是一年下来是二两银子。” 清月试探性的看了看。 乐逸虽然没有说话,但清月从他的表情看出这事儿有些希望,就继续说了下去。 “书童不仅要处理我哥哥的日常生活,还要伴随他读书,以后,甚至要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以后也要涨到一年三两。怎么样,你要是想去试试,待会儿等我府上的人来接时 ,你跟着我回去,让我叔父和兄长考教考教。” 。。。 。。。 “谢谢,哪个,看你挺喜欢吃,这些冬笋送你了。” “我出钱买吧,一斤五文钱怎么样?” “说送你就是送你了,不收钱。” 清月噗呲一下笑了,揉了揉怀里的小团子。 她可是看出来了,这个人就是个傲娇属性那。 心情大好的清月开始散发母性的光辉,开始思索给怀里的小团子取什么名字好。 “苍公子,我们叫他花卷好不好。” “随便。” “哼。” 清月撇撇嘴,没放在心上,说随便,不就等于同意吗。 “花卷,花卷。” 清月撸着花卷,和苍乐逸玩儿起来飞花令,选了最简单的花令,也不计时间,左右不过是磨时间。 苍乐逸是读过十一年书的,被先生说过,是板上钉钉的秀才公,学问自然不差。清月从小也是家里专门请了当年名动京城的状元给她做教书先生的,怎么比不过他。带花字的诗句本来就数不胜数,两个人一人一句的,竟一直对到清月家里兄长来接。 “清丫儿,清丫儿。” “清丫儿。” 小木屋外面,两个男声叫着,清月一下子来了精神。 “大哥,二哥,我在这儿,你们进来。” 第五章 乐逸忙把门打开,将清月的两个兄长迎进来。 “我的小丫头,怎么迷路了,伤着哪儿没有。” 稍小点的哥哥没有顾得上瞧一眼乐逸,直奔清月走过去,对着她嘘寒问暖的好不关心。 “想必这位就是小妹的救命恩人吧,不知小兄弟如何称呼。” 大点的关切的看了一眼他的小妹妹,没急着上去。 “我姓苍。” “苍兄救了清月,不知,该如何报答。” 清月被她二哥背着,走到了两人面前。 “大哥,能不能让苍公子给二哥做书童啊,他念书很好的。” “多谢顾小姐的好意,不过小生打算参加后年的秋闱,还是算了。” 还没等顾家大郎说话,乐逸先拒绝了。 “院试?坤明明年也要院试了。不如,快秋闱的时候,我派车来接你,然后你和坤明一起去,路费伙食什么的都由我家出。” 苍乐逸想了想,谢过了顾家兄妹。 一行人慢慢下山,分别的时候,顾坤明把顾清月背上马车后急急忙忙来到苍乐逸面前,从怀里掏出一包银子。 “顾二哥,这不合适。” “你拿着,同你一起去院试是我大哥谢你,这二十两银子是我谢你,不一样。你可要好好读书,不能因为家里缺钱耽误了。要是有朝一日你求到了好前程,可不能忘记我。” 顾大哥也走过来,劝他收下。顾清月更是掀开帘子叫嚣,他要是不收下,她就走下来。 苍乐逸拗不过,只能道谢。 仔细询问了苍乐逸的家住哪里后,三个人才上了路。苍乐逸一直看着顾清月的马车,直到看不到了才走回家。 他卸下肩上的担子,颠了颠刚刚顾坤明给的钱袋,寻思了一下,藏到衣柜里的一个小木盒子,木盒子里除了这二十两银子,还有几十文,再加上这间房子和村南边一百二十亩田地的是他家全部的家产。 (这里采用的是北魏的太和九年颁布的均田令,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40亩和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妇女受露田20亩,麻田5亩。实际授田时,露天加倍,以备休耕。另外,北魏时期的一百二十亩相当于现在的八十四亩,,如果多种些品种的瓜果蔬菜,四季都不闲着,他们还是种的完的。) 晚上的时候,他难得点灯读书,此后的几天,乐逸白天挖笋,累的时候就看看书,晚上点灯苦读,过了一段日子,他看着挖的笋已经不少了,向村里富裕点的人家租借了牛车去县里,把笋卖了,挣了几十文,来的路上经过镇子顺便去看了看父亲。告诉他那二十两银子的事,同时他也告诉了父亲自己心中的打算。他想待明年院试过了之后,再考明年的秋闱。 “我不反对,万一考上了也好给你说亲事。” 他本来几年前就该院试,只是因为前几年朝堂动荡,取消了这几年所有的科举考试,明年朝廷决定大开科举,并且开特例,过了岁试后可以紧接着参加科试,赶得上同年中举,所以像他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况且他有天资,对秋闱还是有几分把握。 父亲又叮嘱了几句话,让他安心念书,说在腊月二十几号回来。父子两人又商量了一些年货事宜。今天,已经是腊月初三了。 乐逸回到村里后,又加紧收了十几天的笋,去县城卖了两三次,算上第一次一共有一百多文的收入,最后一次去卖笋的时候,他用手头的钱置办了一些年货,花的很节省,他还不想现在动用那二十两。 “乐逸哥哥。” 第六章 他正在读书,听到有人在叫他,打开门看到隔壁的兄妹抱着一些东西敲门。 “石头,果儿妹妹,你们怎么来了。” 乐逸看着两人手中的东西,很诧异。 “这不是要过年了嘛,我们想着你娘刚去世,你和木叔也不会做过年才做的吃食什么的,就给你们送过来些。” “多谢,快进屋喝些茶水。” 乐逸早就想到了这些,可他们爷俩确实厨艺不精,所以对陆家兄妹的好意不胜感激。 “乐逸哥哥还在念书吗?” 陆果果一进门,就看见桌上的书本。 “你是打算参加明年的院试吧。” 石头想起明年朝廷大开科举的事,不是很惊讶。 “嗯,有个功名在身还是好的,我想去试试。” 过年事多,乐逸也没有多留两人,而且他要抓紧时间念书。 日子很单调,也没什么好说的,乐逸每日都在用功读书,院试他是不怕,可他想为了举人搏一搏,明天大开科举,应该会简单一些。隔壁的兄妹有时候会来找他说说话,陆家没有多余的闲钱供石头读书,乐逸和他同龄,以前念书累了就教石头认字,石头的父母也很感激他。 父亲晚了几天回来,说是迟的那几天工钱翻倍,所以想多干几天,到二十九的晚上才回来。 因为母亲刚去世,这个年过得也冷冷清清的,初二去外婆家拜年时,两个老人泪水涟涟的把他们送出门,舅舅和外公外婆都趁着没人的时候塞给他一两碎银,小姨走的时候给他两身新衣,又给苍木了一套,说是帮着收拾姐姐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两身没做好的的衣服,看尺寸是他们爷俩一人一套,就帮着做完了,又给乐逸做了一身衣服。 刚过了年没几天,苍木就又去镇子上做工了,这个时候的工钱都很丰厚,多挣点总是好的。 这段时间乐逸时常去地里看看,除了读书,他无事可做。顾清月倒是记住他的地址,写了信寄过来,还催他赶紧回信。快开春的时候,苍木回来,带来这些天的工钱,加上过年前挣得,有个四百多文,快半吊钱了。这个时候正是农忙的季节,规定前三年种在桑田的枣树在今年就要成熟了,乐逸时常抽时间去侍弄。父子两人忙过了这段农忙的季节,苍木就稍微闲下来了一些,乐逸被他督促着天天读书,除了每天去地里的工作,苍木晚上会做些藤筐趁赶集的时候卖出去。 父子两个人整天省吃俭用,不赌不嫖,又是两个有力气的,到五月份的时候已经存下了二百文。顾家答应的马车,也在这个时候过来了。 “苍公子,二少爷让奴才来接人。” 马车夫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前,等着乐逸收拾东西上车。 这次出门,大概要到八九月才回来,一去四五个月,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故,苍木不放心的让乐逸把那二十两银子都带上,又把这几个月存下的铜钱给他了大半,乐逸担心自己不在家,父亲一个人秋收不容易,好说歹说留了一两银子在家,让他请人帮工。陆家兄妹得了消息,也过来送他,石头现在在铁匠铺里当学徒,给他磨了把小刀防身,果果做了一篮子小点心让他带着路上吃。 告别了家中的父亲和朋友,乐逸坐上马车,在马蹄声中离开了村子,离开了村子后面的水墨青山,走向顾宅,走向未知。 顾府不算近,很远,乐逸坐着马车足足走了五日。看来他没想错,顾家来清水县只是来玩玩,人家家世显赫着呢。 第八章 到城门的时候,乐逸拉开帘子。 “武河府。” 本来以为到了顾宅之后还要再赶几日,没想到,人家家就在这里。 马车听到顾宅,从侧门近。 “苍兄。” 乐逸没想到,顾坤明已经在侧门等着了。 他看起来特别高兴的把乐逸带到给他收拾好的客房,因为已经是午饭的时候,他所幸叫人把饭菜送屋里,和乐逸一起吃。 两人刚拿起筷子,顾坤日就进来了。 “你啊,叫你好好读个书,你又瞎混。” “哥,我在待客呢,我和苍兄或许还能成为同年呢。” “待客?我看你是借着待客的由头跑出来玩吧。” 顾坤日看到两个人准备吃饭,也不客气,叫人加双碗筷,也坐下来了。 “前几年朝廷不开科举,这次好不容易开了,你要是好好读书,今年中举都是可能的,可你呢,整天刀枪剑棍的。” “哥,我不是读书这块料,倒是你,不是今年考进士吗,怎么也有空过来。” “我是来抓你的,苍兄是正儿八经要考功名的,可不能被你带沟里。” “怎么会。” 顾坤明在他哥面前是不敢太造次的,吃了饭就被他带走了,临了,还叮嘱他好好读书。 送走吵吵闹闹的两兄弟,乐逸稍微收拾了一下行李,不敢怠慢,赶紧抓住书本。 兴许是顾坤日压着,顾坤明一直到开考都没怎么打扰他,只是每天中午都会来找自己吃饭,顾清月不方便过来,派人每天送些点心。 “公子请。” 科考前一天的晚上,乐逸被邀请和顾家一家人吃饭。这件事中午的时候顾坤明已经和他说过了,不过他们家祖上是从武的,虽然这几辈几乎都在走科举这条路,但还是延续了祖辈的一些习惯,比如过午不食。所以这顿饭几乎都是大家一起聊聊天,考前动员一下。 “苍小公子原来也想今年考举人。” “伯父叫小生乐逸就好,读了这么多年书,也想试一下,今年不中,以后就不考了。” 顾夫人很贴心的准备了古董羹,大家慢腾腾的吃也会消除很多隔阂,谈话之间自然了很多,在顾家老爷的默许下少了一些俗礼。 “中举可不容易,中了,不试试考进士吗,要是不中,也不考了?” “嗯,就算只是中了秀才,也能找一份很好的营生了。家中只有父亲,我又到了该说亲的年纪。” “乐逸比坤明大一岁吧,也是该说亲了,可有相好的人家。” 顾夫人见状就开始盘算。 顾老爷夹了一筷子菜,默默吃下去,夫妇两个人相互一对视,想到一起去了。 顾老爷用眼神示意夫人先别说。可能察觉到气氛微妙的变化,顾家长媳顾李氏赶紧活跃气氛。 “快尝尝这牛肉,好得很,还有炒白菜,用鸭蛋炒的,特别鲜。” “是,今天的羊肉也很好,这是特地从北方运来的活羊吧。” 顾坤明胃口好得很,这是他从开始吃饭到结束说的唯一一句话。 清月也吃的很认真,没说一句话。 吃过饭,顾坤日走之前让他不要担心考场时要用的东西,顾家会打点好一切。 说这话时,顾清月一直站在不远处,等顾坤日走了,她看着四下无人才走到乐逸旁边。 第九章 到城门的时候,乐逸拉开帘子。 “武河府。” 本来以为到了顾宅之后还要再赶几日,没想到,人家家就在这里。 马车听到顾宅,从侧门近。 “苍兄。” 乐逸没想到,顾坤明已经在侧门等着了。 他看起来特别高兴的把乐逸带到给他收拾好的客房,因为已经是午饭的时候,他所幸叫人把饭菜送屋里,和乐逸一起吃。 两人刚拿起筷子,顾坤日就进来了。 “你啊,叫你好好读个书,你又瞎混。” “哥,我在待客呢,我和苍兄或许还能成为同年呢。” “待客?我看你是借着待客的由头跑出来玩吧。” 顾坤日看到两个人准备吃饭,也不客气,叫人加双碗筷,也坐下来了。 “前几年朝廷不开科举,这次好不容易开了,你要是好好读书,今年中举都是可能的,可你呢,整天刀枪剑棍的。” “哥,我不是读书这块料,倒是你,不是今年考进士吗,怎么也有空过来。” “我是来抓你的,苍兄是正儿八经要考功名的,可不能被你带沟里。” “怎么会。” 顾坤明在他哥面前是不敢太造次的,吃了饭就被他带走了,临了,还叮嘱他好好读书。 送走吵吵闹闹的两兄弟,乐逸稍微收拾了一下行李,不敢怠慢,赶紧抓住书本。 兴许是顾坤日压着,顾坤明一直到开考都没怎么打扰他,只是每天中午都会来找自己吃饭,顾清月不方便过来,派人每天送些点心。 “公子请。” 科考前一天的晚上,乐逸被邀请和顾家一家人吃饭。这件事中午的时候顾坤明已经和他说过了,不过他们家祖上是从武的,虽然这几辈几乎都在走科举这条路,但还是延续了祖辈的一些习惯,比如过午不食。所以这顿饭几乎都是大家一起聊聊天,考前动员一下。 “苍小公子原来也想今年考举人。” “伯父叫小生乐逸就好,读了这么多年书,也想试一下,今年不中,以后就不考了。” 顾夫人很贴心的准备了古董羹,大家慢腾腾的吃也会消除很多隔阂,谈话之间自然了很多,在顾家老爷的默许下少了一些俗礼。 “中举可不容易,中了,不试试考进士吗,要是不中,也不考了?” “嗯,就算只是中了秀才,也能找一份很好的营生了。家中只有父亲,我又到了该说亲的年纪。” “乐逸比坤明大一岁吧,也是该说亲了,可有相好的人家。” 顾夫人见状就开始盘算。 顾老爷夹了一筷子菜,默默吃下去,夫妇两个人相互一对视,想到一起去了。 顾老爷用眼神示意夫人先别说。可能察觉到气氛微妙的变化,顾家长媳顾李氏赶紧活跃气氛。 “快尝尝这牛肉,好得很,还有炒白菜,用鸭蛋炒的,特别鲜。” “是,今天的羊肉也很好,这是特地从北方运来的活羊吧。” 顾坤明胃口好得很,这是他从开始吃饭到结束说的唯一一句话。 清月也吃的很认真,没说一句话。 吃过饭,顾坤日走之前让他不要担心考场时要用的东西,顾家会打点好一切。 说这话时,顾清月一直站在不远处,等顾坤日走了,她看着四下无人才走到乐逸旁边。 第十章 “我打算去和里正商量一下,在村里开个小书塾,不考取功名也能认个字,以后行事也方便。” 父亲的满意显然在乐逸的意料之中,爷俩刚收拾了一下乐逸带回来的衣物什么的,里正就过来了。 “秀才公,呵呵,别来无恙啊。” “里正,小辈正想找您呢。” 乐逸忙请里正坐下,正好,他不用特意跑一趟了。 “我找你也有些事,你先说。” 乐逸把刚才的话又大致说了一遍,里正很高兴。 “我找你也是想商量这件事,书塾不用你来操心,村东头那间破屋早就充公了,我找几个人修缮修缮就行了,桌椅板凳和笔墨什么的,村里出。” 不用自己费心乐逸自然是很高兴的,但自己几乎不出钱,赚的钱还都归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和村长商定了一下,每年书塾所赚的银钱,他和村里三七开,他占大头,村长挺惊喜,客套几句也就同意了,村里能有个相对稳定的进项也是好事,以后做事也方便。 里正刚走,邻家兄妹就登门拜访。 “真是恭喜乐逸哥哥了,一考就是个秀才。” 刚坐下说了两句话,石头就拉着父子俩去自己家。 “我娘刚刚看见外面有马车,知道是乐逸回来,说你们两个大男人,怕午饭就直接糊弄过去了,特地做了桌好菜给你接风洗尘,叫我们俩来叫你们。” 两家这么多年的交情,乐逸父子俩也没客气,简单道了声谢。 回到家,乐逸才有功夫问父亲他饭前突然想到的事。 “哦,办了,放榜那天就来人告诉我你中了,那天就请了,摆了十来桌。” 父子俩说的是请客的是,他中了秀才,总不能连顿饭也不请。 里正办事速度很快,这和村里人的办事热情也有很大关系,村里办学,那村里孩子交的银钱就会比外村的少很多,怎么能不积极呢。 没过几天,那件屋子就修缮好了,又过七天,来报名上书塾的学生也已经交上了钱,听说是今年刚中的秀才,外村的也来的不少,现在就等着乐逸去教书了。 乐逸翻了翻黄历,选了个好日子让学生们进学,因为大多数只是认个字,那些凡俗的礼节也是能免就免,第一天乐逸就定了规矩,分了两个班,只是想认个字的,上午来就行了,想走科举的,那就要来整天,外村的可以把中饭带过来,中午到他家里热一热。这样安排也没人有意见,毕竟那些只是想认个字的家里也需要人手做活,整天呆在书塾里也很难负担。 乐逸每日上午教学生认字,下午给那些要科举的孩子深入拓展,日子就这样步入正轨,很快到了秋收的时候,他给学生们放了假,打算把全身心都投入今年的收成上时,父亲说了一句话。 “逸哥儿,到说亲的年纪了把。” 乐逸也没反对,成家是早晚的事,那二十两银子他还没花几文钱,父子两人这大半年存下来的钱也有几百文,他在书塾里挣得银钱也不算少,一年有个四五两银子的收入,要知道,一户人家一年最多也就能存下一两多,他家现在已经算是富裕些的了。 他家里条件也还不错,这段时间已经有很多媒婆上门,他都还没给个准话。 父亲见他没有反对的意思,又继续说。 “昨天你不在家的时候有个媒婆上门,我细问了一下,那姑娘挺好,是栗山村,家里父亲是早几年的秀才,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已经成亲了的,才十四岁,本来不着急现在说亲,只是父亲卧病在床怕要......就希望能看着女儿把亲事订了,安心。” “那媒婆有说什么时候相看吗。”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