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给你一个不迷茫的小目标》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 今天是10月28日,不知怎么的,就突然坚定决心要把一直以来的想法变成现实。有时候,真的是有很多想法,然而想着想着,时间划走,就只剩下个模棱两可的想法而已了。 也许是积压了太久的念想,也许是上午电台里说到今天是比尔盖茨的生日,听着盖茨的经历我被触动到了,就像触发了启动机关一样,于是一切是那么顺理成章地执行下去。 曾经的我有很多对未来的想象:小时候因为爷爷奶奶出租房子给外来做生意的人,我觉得自己也会变成靠收点租金过日子的那种人;后来因为喜欢各种美食,想过做美食家,也认真计算过开店的花销。然而现实总是打脸,等到我能买房的时候,房子已经不是随便能买的了。开店也因为自身工作比较忙,只能每次看看别人新装修的店面感慨一下。 我喜欢日子在忙碌中看到成就,充实的过每一天;最怕无聊又重复性的工作。因为做的是出口贸易,每天处理客户询单、电话邮件、联系对接货代单证、给组员分配客户、向领导沟通汇报、不定时的接待……是非常忙碌的。同时,作为一位母亲,我还要顾及家校联系,检查孩子作业,发现薄弱项予以辅导。当看《三十而已》大家讨论顾佳的角色,说塑造过于完美,我觉得只是一位妈妈尽力平衡好事业和家庭罢了。 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时间是挤出来的”,老师会形象地教我们,时间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挤挤就有了。如今有时间码字和锻炼,也是得益于这个原则。我的手机软件里,大多是工作类的、沟通类的、学习类的,早已经把短视频和小游戏都卸载了。我并不排斥有些时候压力过大用娱乐解压,不过比起游戏练级得来的成就感,更倾向于人生的练级,毕竟有收入和交税这些数字来证明自己。当看到想关心的人因为自己的努力过得更好,那种莫名的幸福感犹如解开一道奥数题! 把人生当作APP,不断争取升级,每阶段设定一个“跳一跳”即能够得着的小目标,会对自身的进步非常有效。首先,从挤一挤时间开始。 你在用手机干什么? 如今,每个人的生活都和手机有关:起床靠闹铃,出门靠扫一扫,工作沟通、精神娱乐、买卖交易全靠各种软件,可以说,睡觉也是手机哄睡的— -基本上每天最后道别的对象都是手机吧! 有的人在用手机消耗生命,有的人在用手机赚取生活的来源。做生意的喜欢听:电话一响,黄金万两。然而,习惯敲字联系的宅人最烦电话呼入,甚至会发出灵魂三连问:能打字为什么要发语音?能发信息为什么要打电话?线上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见面?!不过这也有例外,就是外卖和快递的电话,三言两语简单结束。 喜欢宅的人,本能地切断自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的可能,所以也非常不喜欢别人麻烦自己。 人类的社会,需要圈子社交的联系,这是从山洞走出来后逐渐找到的生活法则。但每种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存在,不论是否符合大众眼光。能够不对别人过多的评头论足,已经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不过,社会要进步,人类要长久的发展下去,除了一部分人能安静享受现世安稳的生活,还需要另一部分人去奋斗,去拼搏,去牺牲。 作为一个普通人,还谈不上去牺牲,甚至连拼搏都还没沾上边。所以,在不给社会带来麻烦的前提下,做一些自己感兴趣又能得到回报的事情,甚至是以推动某个行业发展作为目标去努力尝试,这一类人的事业做得肯定不会太差。 由于新冠,医务人员今年几乎都是以高工作强度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他们平凡吗?太平凡了。他们想休息吗?太需要休息了!只是术业有专攻,他们必须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完成任务。 同样由于病毒的原因,本来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的老师,要转化为“网络主播”,线上讲课;本来是环游世界的导游,却只能回归家庭待业;本来是各地出差的业务员,出门之前还得先查查要不要隔离。 主动肩负起责任,就有动力去努力完成目标。懒惰是人类的天性,但现实的生活不容许太多人有懒惰的资本。如果迷茫,还不知道要做什么,天马行空的想太多不如先从放下手机开始,动起来:照镜子看看自己对现在的形象满意吗?居住的环境舒适吗?要不要收拾一下自己,要不要打扫一下房间?记得有个故事说,一个女生本来只是为了面子买了款很贵的包包,但为了配得上这个包包,买了套衣服;为了衬这身装束,又买了双鞋子;为了让整个人看起来不违和,于是习惯开始化精致的妆容。久而久之,整个人的气质都大不同,得到的机会更多,心情也越来越好了。 习惯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手机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能让手机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去改善生活品质。而不是被手机控制,活的一塌糊涂还觉得社会各种不公。与其有时间去抱怨,不如从改变当下的自身状态开始。 大白话 说话的语气有很多种,遇见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感慨,这也和个人教育素养有关。 比如海边看落日,古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哇~好美!杰伦:哎哟,不错哦! 比如赏帝都秋色,别人的朋友圈: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我发朋友圈:皇城黄!杰伦:……不发朋友圈。 鲁迅先生把手中的笔杆子当枪杆子使,也是在新中国早期用白话文写书的人。年少的他赴日本仙台学医,后来发现,当时的国人更需要被医治的不是身体,而是脑子!于是为拯救国人,他抓起笔用大白话留下了一句句警世名言,一篇篇深刻文章。小时候最烦课本要求背诵鲁迅的文章,太难记,也不理解;明明是错别字就因为他是名人还硬说是“通假字”。少年不识鲁迅,读懂已是闰土。现在恨不得把鲁迅全集都珍藏起来!在那个年代能有这般洞察力和气魄的人值得崇敬。 虽然也很欣赏美好的诗句,寓意深远,但如果是描述真理我则更喜欢简单直接的大白话。就像英语沟通,一般没必要去学习长长的从句,VOA广播都是用最基本的词语来播报资讯,保证大多数人能接收到并理解,才是讯息最有效的传播。 《甄嬛传》大火的时候,“甄嬛体”也因其"古色古香"、饱含古诗风韵而被广大网友效仿。例如: 本宫方才看到一处好地方的宣传海报了,场面甚是精彩,私心想若是能亲自前往观看定是极好的。奈何本宫囊中略有羞涩不便前往。心下想来,罢了,本宫定是无缘前去观看了。但若尔能诚心相邀,倒也不负本宫对你的疼爱了! ——说人话:想去看那个好玩的地方,没钱,你请,我就去。 方才察觉今夜饮茶过甚,无心入眠,若长期以此,定将损肤,他日睡前饮牛奶一杯,方能安心入睡,对睡眠质量也是极好的,携友饮茶虽好,但也要适可而止,方不负恩泽。 ——说人话: 我失眠了。 读下来发现,大白话就是属于“话糙理不糙”一类,特别适合说明白道理,讲清楚事情。若还拘泥于古文一套套的表达,估计要急死工作节奏快的都市人。 读史使人明智,古代人的智慧结晶需要传承下去,读书人要学会变通,将古代智慧转为现代所用,而不仅仅是生搬硬套显摆知识。迷茫的时候,选一本经典好书,细品。 原生家庭 有句话说: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也许有人不明白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但从很多现实中的例子可以窥视一二。 幸福的人——何谓童年幸福生活的人?童年如何治愈成年后遇到的苦痛? 小孩子想法很单纯,家庭温馨,有衣穿暖,有食温饱,有人关心疼爱,即是很幸运的童年。在此剔除过于娇生惯养的,仅以普通人家的生活来讨论。在一定的原则和爱中包围长大的孩子,懂得规矩,学会自立,有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确实需要慢慢适应成长,幸福的人因为有后盾支持能够有勇气一路前行,遇到困难不会自怜自艾。 幸福的模式大多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来说说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安家》中的房似锦: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她们只是意外的存在。不论自己如何打拼,收入如何,一个拖后腿的原生家庭能让她们永远站不起来。即使赚着普通打工人几倍的工资,也只有穿A货的命。别人的工资是零花钱,她们的工资,甚至另一半,是全家的希望。虽然有能力帮扶家人是好事,但在两位角色的情况下,只能是一种悲哀。 再看看明星如Z韶涵、M晓彤:拥有吸血鬼一般的父母,把孩子当摇钱树。谁不想小时候被父母关心,长大后努力反哺?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甘情愿。Z韶涵和M晓彤都有着瓷娃娃般可爱的脸庞,眼神中却充满坚韧。命运的安排,让这两位遇到了极品至亲,她们没有办法选择,只能接受然后付出代价去逃离桎梏。这个世界最搞笑的就是你没有办法选择父母,父母却可以选择要不要你! 不幸的童年,需要很多很多糖来治愈,正因为吃过太多苦,每一根神经都是敏感的,每一个陌生的眼神都需要带着疑惑去辨析是恶是善。有些卑微,是受童年影响挥之不去的。 能逃离原生家庭的魔掌,不把痛苦转移到下一代的,非D超和S俪这对夫妇莫属了。当然,更希望看到现实中的普通人,不管曾经遭受过什么磨难,都能一笑而过,不要带着怨恨去组建家庭。正因为自己经历过不愉快,清楚这些负面情绪带来的伤害,才要纠正自己不去犯这些错误,告诉自己要把爱和温暖带给身边的人。 每个家族都有特定的bug,比如自私、懒惰、胆小、斤斤计较、贪小便宜、欺软怕硬……有些人听之任之,有些人反省过后愿意修正。有时候迷茫,真的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为什么这样的性格导致现在的遭遇?梳理好再去做决定和选择,会事半功倍。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