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屠明》 明末豪杰--李自成 满地的残兵败将,无精打采的散落盘坐在萧瑟的树林之中。 一阵刺耳的脚步声从树林外传了进来“喀嚓,喀嚓,喀嚓!”这是牛皮厚靴踩在厚厚的枯枝落叶上发出来的声响,脚步声沉稳厚重却节奏急促。 树林深处,有十二三名身材魁梧脸色凶悍的汉子警惕的提着各自手中的阔背刀隐隐围成一圈,扫视着四周,这十几名汉子无论是衣甲还是神色都与盘坐在树林外围那些衣衫褴褛的败兵有着天差地别。 听到脚步声传来,这十余条大汉很是警醒的望向声源处。各自手中原本倒提的阔背刀也转腕正握在手中。 片刻,人影出现,一身虎皮劲装下裹着细密紧实的锁子甲,脚下踏着厚重的牛皮靴,虎背熊腰,彪悍之气息远胜这警惕的十余名大汉。这样的装扮这样的气息再加上来人手中倒提着,隐隐泛着寒光的虎头重刀,任谁都能意识到这是个极度危险之人。 但是这十几名大汉看到此人之后,反倒松了口气,紧绷着的提刀的臂膀也松了下来! 来人脚步不停直接来到十余名大汉面前,这十余名大汉脸色都是恭敬,其中几人还弯腰拱了拱手,随后齐声向来人问了声好。 来人冲这些大汉点了点头,把手中的虎头重刀塞到跟前一名大汉手中。 “刘爷,我爹在里面歇着。”上来搭话的青年大汉问了声好后用手给这位刘爷指了指方向! “嗯!”刘爷拍了拍这年青汉子的肩膀径直走了进去。 “李哥!” 这刘爷进了树林深处后,看到在一块大石上坐着的大汉,连忙叫道! “宗敏?”坐在大石上的中年汉子抬起头,不怒自威。一身悍勇之气比之刘爷亦不逞多让。“是张爷那边有消息了?” “是,张存孟降明了!”刘宗敏似乎有些愤怒。 “张爷,嗯?张存孟降明了?”李自成瞬间起身,不可置信的眼神看向刘宗敏。 “是,李哥,这消息是来哼派了两个弟兄拼死送过来的,其他的弟兄们都打散了,来响也没有消息。”刘宗敏作为李自成的第一心腹当然知道,此时李自成最关心的无非是,张存孟,李来哼,李来响这三人的消息。 两年前李自成带着弟兄们投奔了“不沾泥”张存孟,这两年倒是也过的自在,但刘宗敏却顶瞧不上张存孟的为人,所以言语间也不见得有多敬重。反之李自成却很是义气深重,上上下下对李自成都佩服的紧。 半年多前,洪亨九升任陕西三边总督,一改之前杨鹤的招抚怀柔政策,下死力追缴流民军,兵锋所向人头滚滚。王左桂,满天飞这些杆子被洪亨九一击即溃。 接下来洪亨九瞄上了张存孟,张存孟一万四千余人马,竟然扛不住不足四千官军的一次冲击,一败再败。 战前,李自成被张存孟任命督领左军三千五百人,护卫大军左翼,还没与官军接战便被溃退下来的中军把左军阵势冲散。刘宗敏带着三百多李自成的原始班底护卫着李自成一路退到了深山之中。躲过了官兵的追杀。张存孟位于中军,下落不明,李来哼,李来响各自在左军中统带一营,大战一起便被冲散。 无论张存孟为人如何,作为其部将,李自成忧心其安危乃是本职,责无旁贷。而李来哼,李来响二人皆为李自成在军中最为看重的本家后辈,骁勇善战且对李自成忠心耿耿。所以,李自成此时最为关注这三人的消息。 “张存孟既然降了,且先不去理会,来哼来响这俩小子收拢了一批人马躲进了山里,想来也不会有事儿,李哥,现在最紧要的是咱们接下来往那边走?陕西肯定是没办法呆了,他娘的,这狗日的洪亨九是一点儿活路都不给咱们兄弟留啊!”刘宗敏在流民中的地位是靠着手里的虎头重刀,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威望极高,是以张存孟明知刘宗敏对他无甚敬畏也没有多做理会。大营之中,他刘宗敏只服李自成一人。 李自成看着刘宗敏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转身往外踱了几步。 围在四周的十几个大汉离得最近,听到有响动都转头看了过来。 李自成脸色并不好看,右手扶着挂在腰间的腰刀,左手紧了紧披在背上的虎皮披风! 四周望了一遭,盘坐在枯树林里的弟兄一个个面带饥色,衣甲褴褛,三三两两的凑在一堆依靠着取暖,没人敢生火,都是老军伍了,生火容易引来追兵的道理都懂。 “双喜,还剩多少弟兄在这儿?”李自成看向那个与刘宗敏搭过话的年青汉子。 “爹,还剩一百七十四个弟兄在这儿。”李双喜回答道。情绪也很是低落。 李自成听到这个数字,心里也是一阵心痛,这些人都是李自成从老家带出来的,到现在只活下来一半。 “双喜,跟弟兄们说,再休息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我们离开这里!”李自成盘算了一翻,对李双喜交代了一句。 李双喜领命而去,挨个通知盘坐在树林里的弟兄。 李自成和刘宗敏两人转身进到了树林深处。 “李哥,想好去哪儿了吗?”刘宗敏问了一句。 “过黄河,去山西,投奔闯王!”李自成拍了拍刘宗敏厚实的肩膀,低声说道。 “高迎祥?也好,也好。总比待在这个鬼地方强!”刘宗敏也是听过闯王高迎祥的大名的,他也没有什么想法,李自成说了怎么做,他跟着就行。 半个时辰之后,一百七十余弟兄默默收拾好各自的衣甲兵刃,以及仅剩的一点点口粮,面色木然的站起身望向树林深处,等待着那个带他们逃出死地的好汉! 李自成壮硕的身躯似乎总能带给这些人希望,从树林深处现身的李自成扫视众人,大手一挥,闷喝一声“出发!” 百十余人从这片树林鱼贯而出。 秋风凛冽,落木萧瑟! ………… 两月后,李自成席卷陕北竖旗招兵,随后领麾下四千余人马,东渡黄河,投奔他驻足于山西的舅父闯王高迎祥,自称“闯将”! 明末豪杰——洪承畴 明末风云(二)崇祯五年的洪承畴 夕阳挂在天边,印红了整个天空。 地面上横尸遍野,血流飘杵。**声,呼救声吵得人心里烦乱。 不远处的一个土坡之上,一面土黄色的帅旗被凛冽的秋风吹的“唰唰”作响。 帅旗上绣着醒目的“洪”字,这是洪承畴的帅旗。 “现在该叫洪承畴一声总督大人了,时逢乱世,豪杰并起啊!”正带着麾下收拾战场的曹文诏看着土坡帅旗之下一身戎装,英挺而立的洪承畴,心里苦叹一声。 两年前还只是文职参政,现在却已经位居陕西三边总督之职。自己出身将门,世代征伐,却被一文弱甩在身后。陛下如此性急用人,擢升如此匆忙,朝堂诸公如何自处,各地将主又该如何自处! 唉,不敢再作他想。恢复了脸色,整了整早已满是血污的锁子甲。曹文诏大步走向洪承畴所在的土坡。 距离洪承畴还有十步,曹文诏便停下脚 步,拱手向洪承畴问好。 “总督大人,贼首满天飞已被麾下儿郎斩杀,其部将白广恩领其麾下八百余人请降,只是这已受重伤的流贼当如何处置?” “曹总兵果然骁勇,本督师自当向圣上为曹总兵请功。至于那些流贼,给他们个痛快吧!” 洪承畴面色红润,身型魁伟,脸上似乎总是带着一丝笑意,这个人气质很复杂,既带有文人的儒雅又兼具武人的直爽。与洪承畴共事似乎总会让人不自觉依着他的想法去做。 “末将领命!”曹文诏看了洪承畴一眼,似乎对于这个决定并不意外。 一句话便决定了数百人的生死,洪承畴不放在心上,曹文诏也不放在心上。心慈如何能够掌管刀兵! “将主,如何处理?” 一名亲兵看到曹文诏转身回来,凑上前去询问。 “杀了吧,他娘的什么世道,你看看那些流贼,那他娘的也能叫兵?操着锄头的老农就敢上来跟边军拼命。这些地方官,个个该杀!”曹文诏皱着眉头。 “将主慎言。此地不比辽东,在辽东都是咱自家手足,这里人多眼杂的,这有些话……。”这名亲兵四下看了看,欲言又止。 “行了,按命令去办吧!”曹文诏拍了拍心腹亲兵的肩头,叹口气点了点头! 亲兵拱手作礼,转身离开,吆喝着周边的官军。 良久,**呼嚎声渐渐平息,受伤的流贼基本被杀了个干净! 白广恩以及手下八百多弟兄蹲在战场西侧,眼睁睁看着曹文诏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关宁铁骑,一个个面色冷漠,毫不留情的把手中的刀枪扎进那些还未咽气的兄弟胸膛里。 扭过头,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白广恩也算是尸山血海里出头的,杀人没少见。他以为他的心够硬,但是这一刻他觉得自己真的不适合在刀枪上挣前途了。 曹文诏带着一队亲兵虎步来到白广恩这群降兵面前。 “叔父!”一名年轻小将快步赶到曹文诏身旁! “变蛟,怎么样,这些降兵里有没有能用人?”曹文诏看着自己的侄子,心中略带些骄傲。 曹文诏号称万夫不挡,一身勇武在强兵猛将辈出的关宁军中都是出类拔萃的。这个总兵之职,是曹文诏踩着累累白骨,实打实一刀一枪挣出来的。 关宁第一悍将的名头,曹文诏顶了快十年,这两年渐渐有些不保的苗头。现在隐隐被称为新一代关宁第一悍将的小曹将军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侄儿曹变蛟。 曹文诏很欣赏自己的这个侄儿,从辽东带出来的两千关宁铁骑,经常都是曹文诏自己亲领一千骑,另一千骑则由曹变蛟统率。 跟关内的流贼打了快两年,斩首近四万,俘获无算,带出来的两千关宁铁骑伤亡只有两百左右。所统之兵强悍如斯,足以自豪! 但蚁多咬死象,关宁铁骑是他曹文诏叔侄二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能再这么消耗下去了,必须得补充些精兵进来了。 “叔父,倒是有些不错的苗子,不过也仅仅是不错罢了,跟咱们带出来的关宁铁骑相比还是差距不小。”曹变蛟年轻,孤傲,在他眼中,天下精兵无一能与他所统帅的关宁铁骑相提并论。 “这是自然,不过眼下这种情况,谁能说得清要跟这些流贼纠缠到什么时候,得提前做些准备了!”曹文诏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因为曹文诏同样骄傲。 “走吧,看看你挑的那些人怎么样!”曹文诏做个手势,示意曹变蛟带路。 “曹总兵,总督大人有令!” 一名洪承畴的亲卫快步走近。 曹文诏闻声停下了脚步。 洪承畴亲卫对曹文诏帖耳密语几句,曹文诏脸色大变。 扭头瞪眼看向这名传令亲卫,欲言又止。 亲卫拱手作礼,转身离去! 曹变蛟看出自家叔父脸色不对,凑近问道“叔父,总督传了什么军令下来?” 曹文诏看了看不远处跪倒一片的降卒,看了曹变蛟一眼,示意其跟上他。 远离降卒百步之外,曹文诏停下脚步“总督有令,所俘降兵尽数诛杀!” “叔父?”曹变蛟喊了声叔父意识到自己声音过高,压下语调问道。“杀降?” 曹文诏扭头看了看那八百余蹲在地上手无寸铁的降卒,又转身看了看土坡之上那面凛冽的帅旗,咬了咬牙“杀!” 说完转身就走。 曹变蛟看着叔父的背影,脸抽了抽!转身回到降卒这边,正要下令格杀降卒,曹文诏却去而复返,与曹变蛟耳语片刻后,才又转身离去。 曹变蛟吩咐手下亲卫从降卒中挑出四十余精壮悍勇之人,押送往辎重营。随后挥手下令。 片刻,惊呼之声乍起!一阵刀光闪过,八百多人被全身铁甲的关宁铁骑杀个精光! 被押往辎重营的白广恩听到身后的惨叫之声,攥紧了拳头………… 土坡帅旗之下的洪承畴面不改色的看完被呈上来的八百流贼首级,长叹口气。 “此间流贼降而复叛,卑劣成性!且国无余粮供应如此多人!若非无奈,谁愿担此业障,唉!”洪承畴心中虽是无奈痛心,脸上仍是平静祥和! 曹文诏看着山坡之上镇定自若的洪承畴“有能耐,够狠心,好一副枭雄的底子!”心中暗自惊叹。正准备向洪承畴交令,耳边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急报!急报!”一名轻骑飞马赶来,急匆匆跳下战马,脚步踉跄着奔向帅旗下的洪承畴。 “紫金梁、混世王、姬关锁、八大王、曹操、闯塌天、兴加哈利分别统帅七大营部窜入山西,流贼又显复兴之势!” ………… 一年后,洪承畴加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庭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明末豪杰——吴三桂 明末风云(三)崇祯五年的吴三桂 山东登州府境内,祖大弼携吴襄等悍将统率关宁军征讨兵变的孔有德,三战三捷! 兵锋直指登州,拿下孔有德最后的安身之所,便可戴罪立功,为关宁军正名。 至于何来戴罪立功一说,还要回到三年前。 三年前也就是崇祯二年,清军绕道蒙古奔袭京师,崇祯帝大怒之下将时任辽东总督的袁崇焕革职下狱,关宁军由祖大寿暂领。 由于京营对前来勤王的关宁军谩骂戒备等举措,使得关宁军早已愤懑不平,随着袁崇焕被处死,关宁军众将士更是惊惧不已,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 六万关宁军竟不听祖大寿号令,径自东去。 崇祯帝自此便对关宁军心存嫌隙。 登州城外,关宁军大营。 祖大弼一身戎装,身骑辽东大马在一众亲卫簇拥下驻阵而立,远远观望着惶惶巍峨的登州重镇。祖大弼喝停了座下良驹后,身侧也有一骑缓缓跟了上来,并肩而立。 此时早已戴罪立功,重新晋升总兵之职的吴襄是此军中唯一有资格与祖大弼齐肩之人。 祖大弼虽出身将门,但却无意武途,族内武途资源多为其兄祖大寿所用。 此次征讨孔有德,祖大弼临师挂帅,因此一身戎装之下不显悍勇却略显儒雅。 看到身侧吴襄跟上来后,祖大弼扭头开口道“吴总兵,登州城坚,易守难攻,破此坚城可有良策?” 吴襄一边摇头一边细细观察远处的登州城“登州历朝皆为军镇,城防坚固,逆贼孔有德虽然连败几阵,但元气未伤,而我关宁军历来不善攻坚,故,克此登州舒为不易。” 祖大弼自知带兵一途,吴襄强于自己,于是点头曰然。 “爹,舅父,长伯以为不然!” 突兀一声让祖大弼和吴襄齐齐转身后顾。 身着坚实铁甲,背披白色披风,剑眉星目英气逼人的一壮硕少年策马上前。 “哦?长伯可有破城良策?” 祖大弼看到这少年,面带微笑着问道。 不待这少年回话,吴襄抢先道:“长伯年少,太过骄狂,兄长勿以为意。” “哎,此言差矣,前番与逆贼交手,长伯在战阵中之悍勇比之曹家变蛟亦不逞多让,当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祖大弼这话倒还真不是奉承吴三桂(字长伯),之前与孔有德三战,吴襄吴三桂父子二人皆身披重甲,骑马带刀亲自上阵拼杀,武进士出身的吴襄身中两箭仍大呼“杀贼”被贼军围困后,吴三桂领亲骑八十余人冲阵九次,硬是冲垮了反军阵势,救出被反军围困的吴襄。也正是此战让吴襄得以重回总兵一职。 祖家与吴家本就是姻亲,看到吴家父子的骁勇后更加不敢轻视。 吴三桂此时不过二十岁年纪,正值意气风发时节,冲着父亲和主将祖大弼拱手后开口说道“孔有德三战三败,士气已颓,困守登州相当于自陷死境。孔有德此时无非两个选择,其一寻求时机突围,其二走水路逃往建州,逃往建州与建奴做奴才,非绝境恐其不为,所以末将料定孔有德必将择机突围,我军死守登州城外即可,待敌出城,一举拿下。若孔有德被我大军擒杀,登州不攻自破。” 祖大弼和吴襄细细揣测一番后对视一眼,皆称有理。 此时也无破城良策,吴三桂所献之策也不过是继续死守城外而已,祖大弼和吴襄略作商议之后决定围城三日,三日之内若城内反军有突围举动便按照吴三桂所言击敌即可,若三日反兵不出,大军再行攻城。 议定之后,祖大弼吴襄各自打马回营布置,静待城内孔有德出城突围。 太阳慢慢爬到了头顶,随后渐渐偏西。 中午,下午,傍晚,时光渐逝,登州城内还是没有一丝动静。 夕阳渐落,警惕了整天的关宁军皆面带倦色。 吴三桂却在自己军帐中刚刚睡醒,起身重新披戴好一身铁甲,在军帐中张了张双臂清醒了些。 走出军帐之后,吴三桂吩咐亲兵将隶属吴家的三千关宁铁骑叫醒集合。 半个时辰后,三千养精蓄锐,穿戴齐整的关宁铁骑集合在左营之中。 吴三桂也披坚执锐率领七八十名亲卫策马行进左营。 “全军上马戒备!” 吴三桂一声令下,三千铁甲翻身上马,随后全军抽刀挺矛而立。 吴三桂也扣好了面甲,缓缓抽出腰刀,默默注视着登州城的方向。 吴三桂有预感,就是今夜,孔有德一定会出兵夜袭关宁军大营,趁机突围。 这个功劳吴三桂一定要牢牢的握在手中,因此他没有提醒祖大弼这位讨贼主帅,只是下令自家三千铁骑提前休整,傍晚时分整军戒备。 三千铁骑对付三战皆败的登州卫足矣。 吴三桂预料极准,是的,不用三天,孔有德能从一矿工一直做到登州卫指挥使,过人之处不必多讲。 眼见登州卫士气已衰,突围宜早不宜迟,当机立断,出兵! 仅存的一千八百骑打头冲出西门,直奔城外关宁军大营杀去。 “来了!”吴三桂心头一颤。千骑席卷的震动瞒不过从小在关宁铁骑中长大的吴三桂。 “全军听令,拦截出城反军擒杀叛将孔有德,随我冲!” 吴三桂能指挥的动这些骄兵悍将是凭他在辽东身先士卒和建奴一场一场厮杀树立起来的威望,此刻自然不甘人后,大喝一声之后,挥刀策马率先奔出左营营盘,三千余关宁铁骑紧随其后! 两方皆为骑兵,仅片刻便打了照面。 吴三桂在百十余亲卫的护卫之下马速不减,看着奔袭而至的反军,面目狰狞,直直冲杀! 两军贯穿冲杀在一起,吴三桂手中长刀或劈或砍,毫不停歇,围在吴三桂身边的上百亲卫也同样奋力拼杀。 关宁铁骑无愧大明第一悍军之称谓,与登州卫交锋片刻便牢牢占据上风。 一千八百余登州骑军不足一柱香便落马近三百骑,然而孔有德并不在先杀出城的骑兵阵中。 登州城门再开,两千余神机营军士从城门之中涌出,借地势向与登州骑军交战在一起的关宁铁骑开火放箭。 关宁铁骑军中登时出现不小的伤亡。 吴三桂虽拼杀在阵中,看不清阵外局势的变化,但多年的战阵经验告诉他孔有德又出招了。 亲卫护卫下,吴三桂压力并不大,随手一刀砍翻身侧之敌后冲着不远处一员悍将大喊“文忠,领一千骑凿阵出去,给我贯上城门口高地。” 那员悍将也不搭话,给身侧掌旗兵下了军令后,立刻有近千关宁骑向着此旗靠拢。 吴三桂在亲卫策应下杀出阵中。 骑兵战阵中登州卫骑军已伤亡过半,落败已是迟早,吴家家将吴文忠率领一千铁骑冲进了登州卫神机营阵中,绞杀在了一起! 两处战阵,登州卫皆处于下风。 吴三桂正紧盯在阵外,生怕走了孔有德。 然而,孔有德依旧不在神机营阵中。 “吱——” 城门竟然又开了! 又是骑兵! 吴三桂心惊! 两百精骑从城门杀出,被神机营缠住的关宁铁骑被再度杀出的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好在这支骑兵并不恋战,只是一味往外冲杀。 吴三桂看的分明,孔有德,出现了! 手头只剩八十亲卫能调动的了,拦还是不拦? 显然这两百精骑是孔有德花了大把银子养出来的精锐,可能比之关宁铁骑也不逞多让了,八十骑拦两百骑,胜算渺茫,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折进去,自己这一败,前两处战阵所取战果便再没有任何意义。可若是不拦,放孔有德离去,同样是功败垂成。 好个孔有德,果然有些手段! 吴三桂眯了眼,神色冷峻。 不犹豫了! “冲!”吴三桂大喝一声,策马率先迎上孔有德的两百护卫铁骑。不愧是后来做到大清平西王的吴三桂,果然好魄力! 八十余亲卫皆无怯阵者,抽刀迎面而上! ………… 拼杀半个时辰之后。 登州骑军仅余六百撤回登州城,神机营挡在城门外,掩护骑军进城,两千余神机军几近覆灭。 吴三桂漫身血污,拼杀到脱力,右手微颤几乎握不住战刀。身后八十亲卫仅余二十七! 血战至此,还是没能擒下孔有德。吴三桂恨得咬牙切齿! 不过还好,终究是没有放跑孔有德,孔有德两百亲卫被吴三桂率八十骑拼掉了一半,孔有德无奈之下只能下令撤回登州! 吴三桂凭一己之力,彻底破灭了孔有德突围的希望,此功绩振奋朝野。 围城仍在持续。。。 ………… 两月后,孔有德弃守登州,乘船逃奔至建州投奔清军,后被封为“定南王”! 吴三桂此役后凭战功擢升至游击将军,时年仅二十岁。随后统率关宁铁骑镇守山海关,成为大明最年轻的一方大员。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