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三国战争之赵云传》 第一章赵云出生常山真定,赵云学文练武。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方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朝廷越来越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十常侍横行朝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是黄巾之乱。时代的动荡不安,拥有私人武力地方豪强发展自己的武力成军队,于是地主豪强成了军阀,朝廷由于不修政事,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东汉末年,常山郡真定县县城赵氏家族,人丁兴旺,富甲一方,赵氏家族中有一个叫赵安,由于赵氏家族兴旺,有人做官,有人为将,有人经商而发达,于是真定县百姓皆爱戴此家,赵安凭借家力,与富家千金柳氏结婚,婚后有孕,怀胎十月,在天气晴朗,天空白云飘飘的一天,诞下一男婴,全家欢喜,赵安请先生测子取名,先生说:“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加上其父身高七尺半,其母身高七尺,长大后必是个高个人的男人,为将则名垂千古,享誉一方,为官则清正廉洁,为一方表率,是为一清天。但名气不如将,留后世之名不如将。所以本先生给其子取名为赵云,字子龙。”赵安抱起小孩,高呼:“我儿子终于有名字了,我儿子终于有名字了。”赵云出生在优越的家庭,母亲柳夫人对其爱护有加,从小送入学堂学习,放学后,由武功大师童渊教其武艺。赵云读的学堂是常山郡真定县县城最好的公塾,又是县城衙门开办的,所以士族子弟居多,寒门子弟则很少。夫子们精心的教育,武功大师童渊细心的教授武艺,赵云逐渐从聪明,智高的小孩,长大成文采一流,武功高强的少年。赵云从小到大,真定县知县见过几面,知县夸赞赵云是咱们真定县的骄傲,以后必成大器,要求赵安及柳夫人送赵云到常山郡的最好公塾读书。并且知县修书二封给赵安,叫他交个常山郡的最好公塾的李夫子,另一封转由李夫子交个常山郡郡守,于是赵安得二封信后,回到赵宅。赵安打开信看后,原来一封信是叫李夫子好生教导赵云成材,另一封是叫郡守若日后赵云考取郡衙的官职,好生重用,成为一位好官或好将。赵安说:“现在时势不好,常有贼匪出没,打家劫舍,要去常山郡最好的官学读书,还要叫县衙门派军队护送去,才行。”柳夫人说:“哪天去跟刘知县说这事,县衙门有准备才行。”赵安说:“明晚去县衙门找刘知县,顺便送点礼。”于是第二天晚上,赵安和柳夫人带着礼品坐着轿子,到了县衙门,赵安和柳夫人吩咐家丁在县衙门门外等待,他们夫妻二人进去找刘知县,赵安和柳夫人进去县衙门找到刘知县后,赵安说:“刘知县,这是下官送的一点薄礼,希望笑纳。”刘知县说:“好,赵官人,有什么事?”赵安说:“刘知县,现在时势不好,希望县衙门能派军队护送幼子赵云去常山郡官学读书。”刘知县说:“好,本县一共有十三名少年要去常山郡的官学读书,到时派军队护送。”赵安说:“刘知县,军队护送费及盘缠,我赵宅出三百五诛钱。”刘知县说:“好,赵官人,本知县一共收到了一千三百五诛钱,有另外十二户人家也送来五诛钱。”赵安说:“刘知县,好久出发。”刘知县说:“明天准备,后天早上出发。”赵安说:“好,刘知县。”于是赵安和柳夫人回到赵宅,睡觉了。第二天早上,赵安和柳夫人起床后,准备了一天。后天早上到了,武功大师童渊带着三十个徒弟一起到县衙门门口,和刘知县调派的二十名军士一起护送十三名少年去常山郡常山官学读书,有些人叫此官学叫常山学院。童渊在常山郡真定县县城开了一家武塾,招收弟子学武,但要收学费。赵安担心儿子赵云出事,于是随军护送儿子赵云到常山郡常山官学。就这样一支五十一人的队伍护送赵安及十三名少年就这样离开了常山郡真定县县城出发到常山郡官学。 公元一百八十四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三月五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张角一面派人在**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又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史称黄巾起义,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于三月戊申日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汉灵帝又令地方州郡衙门和地主豪强招募的军队协助。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而吕彊又对灵帝上言:“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党锢之祸积怨日久,若果与黄巾合谋,恐怕已经无救了。)”汉灵帝接纳提案,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乱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隽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隽又上表招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朱隽军连军。庚子日,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响应张角。汉军在首战并未得利,于4月,朱隽军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又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5月,京师见皇甫嵩被围,派曹操率军救援。不过援军未到时,皇甫嵩已心生一计,在傍晚时分吹起大风,皇甫嵩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用火攻大破敌人,大呼进攻,城上亦举出火把响应,皇甫嵩以鼓助战,冲入敌阵,黄巾军大乱,四处奔走。又遇上曹操的援军,被皇甫嵩、朱隽和曹操三面夹击,斩杀数万人,汉军大胜。 六月,南阳太守秦颉与张曼成战斗,斩杀了张曼成。黄巾军便改以赵弘为帅,以十多万人占据宛城。而皇甫嵩与朱隽军继续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追击波才到阳翟,最后在西华大败彭脱,余军想逃到宛城,但孙坚登城先入,众人蚁附般推进,大破敌军,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另一方面,卢植数战间大破张角,斩杀万多人。张角唯有撤到广宗,卢植建筑拦挡、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将可攻下城池。正值灵帝派左丰视察军情,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但卢植不肯,左丰便向灵帝诬告卢植作战不力。灵帝大怒,用囚车徵卢植回京。京师唯有下诏再重新调整:皇甫嵩北上东郡;朱隽则攻南阳的赵弘;而以董卓代替卢植。而同样宗教形式的五斗米道在巴郡叛变,领导人“五斗米师”张修攻打郡县,但未受到汉室重视。朱隽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共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但六月至八月也不能攻克 ,京师有奏议徵朱隽回师,幸而张温上表说情,灵帝才不行。但朱隽仍急攻赵弘,赵弘被杀,由韩忠代替。朱隽又因兵少不敌,便扩大防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观望城内。朱隽军鸣鼓攻打西南,黄巾军被引开,朱隽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保内城。黄巾军受挫,士气低迷,向汉军乞降。张超、徐璆和秦颉都认为可以接受,但朱隽认为如接受的话,会给百姓有利为贼,无利乞降的错误观念,便不接受并急攻敌军,可是数战也不能攻克登上土山观望黄巾军,明白黄巾军没有退路,而尽力一战,所以未能攻克。朱隽便解开围军,韩忠果然出战,被朱隽大破,朱隽向北追击韩忠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秦颉一向与韩忠不和,便将他杀死。这举动反令黄巾军不安,又推孙夏为帅屯兵宛中城。朱隽再次急攻 ,于11月癸巳日,孙夏败走,汉军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斩杀孙夏及万多人,黄巾军解散,平定宛城一带。公元一百八十五年春天,班师回京。另一方面,皇甫嵩于八月到达东郡仓亭,大破、生擒卜己,斩杀七千多人。而董卓进攻张角不成功,无功而还,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继续北上。不过,张角已经病死,在十月于广宗便和张梁战斗,张梁军犟,于首战不能攻克。在明日,皇甫嵩闭营与士兵休息,另一方面派人观察敌军举动,黄巾军战意稍为松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时份突袭敌阵,战至下午,成功大破敌军,斩杀张梁及三万多人,于逃走到河堤时溺死的也有五万多人,焚烧车辎三万多辆,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则被破棺戮尸,运首级回京师。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双朝廷大军及协助军队大胜,黄巾军主力被击溃,余部仍然散布各地,黄巾之乱平息。于是各地山贼土匪陆续出现,东汉的朝廷军队也精疲力竭。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常山郡真定县县城出发护送赵安及十三名少年去常山郡官学读书的军队和武功大师童渊及徒弟们只好到县镇客栈时才能休息,其余时间都在行军赶路。 第二章赵云抵达常山官学,毕业,考取官差。 第二天晚上八点,离常山郡还有四百里处的山路上,果真遇上贼匪,贼匪身穿应是溃散到地方的黄巾军。张将军说:“我们加速行军,前方五里处有一个客栈,此客栈在县城里。”赵昆说:“不好,前方有一伙身穿黄巾军的贼匪在拦路,打家劫舍,收钱。”张将军说:“好像没有这么简单,应该是黄巾军的余孽,主力被朝廷大军击败了。”张将军又说:“所有军队及赵昆的徒弟听令,做好战斗准备,靠近黄巾军,到距离黄巾军二里处,摆开圆环阵法,以据黄巾军。”这支黄巾贼匪军共二百人,正在这时,从县城一支三百人的东汉军队正向黄巾贼匪军开进,张将军说:“你们看前方,一支三百人的援军正在搭救我们,我们继续向前,摆开阵法。”军士们及童渊都说:“这下,太好了,我们有救了,援军快到了。”张将军带领队伍到达距离黄巾贼匪军二里处,队伍摆开圆环阵法,军队及童渊和徒弟们做好战斗准备,队伍不在行进。黄巾贼匪军兵分两路,一路冲向张将军率领已做好战斗准备的队伍,另一路冲向前来增援的援军,双方大战,交战半个时辰,黄巾贼匪军大败,东汉军大胜,双方都有伤亡,黄巾贼匪军溃逃。李将军说:“真定县刘知县飞鸽传信,我才率三百军士前来接应,谁知遇上黄巾军余部正拦你们的队伍,才开战。”张将军说:“好,将军来得及时,救了我们,多谢了。”李将军说:“别客气,大伙随我一起进城,到客栈休息,饭馆吃饭喝酒。”于是,大家一起向县城进发,到了县城后,大家在同城饭馆吃饭喝酒,吃饱喝足了才到心结客栈休息。吃饭喝酒完,李将军拜别张将军后,李将军带领军队返回驻县军营。张知县命令县衙门捕快骑马去五里外收拾战场,清理干净,把尸体运回义庄,叫死者亲戚来认领。第二天早上七点,付了钱,张将军率领队伍护送赵安及十三名少年快速行进到下一个县城时已是晚上七点半钟。这时已是人困马乏,于是,张将军出示令牌给守城门的将士,守城门的将士说:“将军,可进城,城内一片太平。”张将军说:“好。”城门打开了,于是,张将军率领队伍进入县城,到了城内的一家饭馆吃饭喝酒完,付了钱,才到旁边的同悦客栈休息。第二天早上七点钟,付完钱后,张将军率领队伍快速行进,到了下午五点钟,前方来了一批官军,领头的林将军说:“你们是来自常山郡真定县的队伍吗?护送赵安及十三名少年来本郡常山官学读书。”张将军说:“正是,在下真定县张鹏将军,率领二十名军士和童渊及童渊的三十名徒弟护送赵安和十三名少年而来。距离常山郡四百里处山路上遇黄巾贼匪军二百人,幸亏县里军队火速来救,才逃过此难。”林将军说:“好的,真定县刘知县命令赵捕头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才送信来,我等看完信后,才率军来迎接,赵捕头是今早才到。”林将军又说:“好,我们一起回常山郡。”少年赵云说:“父亲,这下快要到了,可以入学了,读书毕业后,考取功名,当上将军,杀尽黄巾贼。”赵安说:“好,我儿子赵云是我赵家最有出息的人。”林将军和张将军率领队伍快速行进,到了晚上八点才进常山郡。赵云和十二名少年都说:“常山郡,好大哦!比我们县城大很多。”赵安说:“听刘知县说,常山郡比真定县大六倍,常山郡城比真定县城大四倍。”他们一起在云来餐馆吃饭喝酒,付完钱后,林将军率领官军回常山郡军营了。张将军带领队伍找了一家朋城客栈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八点钟,张将军付完钱后,张将军和童渊率领队伍护送十三名少年入常山郡官学,李夫子带领六名学生和三名夫子在常山郡官学门口迎接。赵安一下轿子马上把二封信交给李夫子,并嘱咐李夫子将另一封信转交给常山郡郡守。李夫子说:“好,赵官人,我一定转交。”就这样十三名少年进入了常山郡官学,当地人又叫做常山学院。张将军和童渊率领队伍护送赵安走了三天,终于平安回到真定县县城。 赵云及十二名少年和其他常山官学的学生认认真真,努力发奋读了四年书,终于毕业了。赵云在常山官学读书期间,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获得官学奖学金,一年七百五诛钱。赵云等学生毕业时,常山官学给他们文凭,当时常山郡郡衙门正在招官差,赵云报考了。后来赵云参加常山郡郡衙门举行的文试、武试,都名列前三甲,考取了官差之职。赵云和考取的土子们都请假回家乡报喜,报喜完后又回来常山郡郡衙门履职。赵云一家也为赵云考取常山郡郡衙门官差而高兴。柳夫人说:“我儿子终于有出头之日了,日后可当将军。”赵安说:“是啊!全家的希望就在赵云,全家的骄傲。”赵云在常山郡郡衙门当官差期间,勤勤恳恳,履破案子,深受百姓爱戴,深得郡守重用,很快赵云当上了官差的头领。公元一百八十八年,汉灵帝釆纳刘焉的建议,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的控管,并且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赵云得知此政策措施,告诉常山郡郡守,赵云并且说:“这一政策措施虽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但当朝廷发生内乱后,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郡守说:“是啊!赵云才智出众,以后必成大器。”赵云武功非凡,智慧超群,在百姓中,郡义中、吏兵中地位和声望越来越高。百姓们皆说:“赵云,当今天下大乱,黄巾军四起,诸候割据,你带领郡义、从吏兵投奔明主吧!必有一番伟业呀!”赵云说:“百姓们如此说,感动本官了,好,我们会投奔明主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救天下!” 第三章赵云投奔公孙瓒,帮公孙瓒四处征伐。 公孙瓒,字伯圭,出生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公孙瓒出身贵族,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书佐。因美貌、声音洪亮与才智受太守赏识,被邀请为女婿。受岳父帮助曾与刘备和刘德然共同师事于卢植。他亦曾拜于刘宽门下作门生,与王邑、傅燮、魏杰等人为同门。公孙瓒后来在太守刘其下任御车。在刘其犯法被发配交州日南时敢于违法乔装成士兵沿途护送,途中刘其获赦还。公孙瓒归来后因此德行被举孝廉,任为辽东属国长史。有一次公孙瓒跟随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关塞,看到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就退到空亭对随行队伍说:“如不主动进攻必将被杀。”于是 手执长矛策马带队冲入鲜卑队伍,杀伤数十人,虽幸免于死,自己也损失过半。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公孙瓒升迁为涿县县令。光和年间,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并给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符节,统帅此三千骑兵。公孙瓒率军到蓟中时,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人张纯引诱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等叛乱,攻占右北平郡(今河北丰润东南)、辽西郡属国的城市。公孙瓒以三千骑兵追讨张纯等叛贼,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此时,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公孙瓒。公孙瓒又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进驻属国。公孙瓒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威震边疆。 初平二年,赵云受常山郡人民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常山郡郡守知道后,对部下及官差说:“赵云,武功盖世,智慧超群,我小小的常山郡岂能留下他,他还是去投奔公孙瓒,而不是投奔袁绍。”赵云见到公孙瓒后,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而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你。”公孙瓒说:“好,你在常山郡时可读过兵书和兵器书籍。”赵云说:“主公,本头领读过。”公孙瓒又说:“武艺如何,可会行军打仗。”赵云说:“主公,武艺非凡,会行军打仗。”公孙瓒说:“好,此次出战黄巾军,你随本将一起出战,积累战场经验。”赵云说:“好,愿听主公差遣。”公孙瓒的手下军师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聚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军会合,在两军会合之前,主公可率军大破青州黄巾军,以后时机成熟再歼灭黑山军。”公孙瓒说:“好,军师妙计。”于是,公孙瓒带领部下将军率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南,安营扎塞,军队摆下阵法,军队恢复战斗力后,双方开战,前锋将斩杀敌将,黄巾军士气开始低落,赵云等将见势,乘胜激战,双方交战,公孙瓒率领步骑两万军队大破黄巾军,青州黄巾军被斩杀三万余。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再次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黄巾军死掉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于是公孙瓒威名大震。 初平三年,袁绍屯军广川县(今河北枣强县东北),与公孙瓒战于界桥南二十里处。当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见赵云,奇将,深加接纳。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公孙瓒有精兵三万。袁绍命其将麴义领精兵八百在前,布强弩千张于两翼。公孙瓒轻视袁绍兵少,纵骑兵出战。麴义命士兵伏于楯下不动,等公孙瓒军到十步前,一时同发,双方激战,公孙瓒大败,死伤很多,袁绍军生擒了严纲并斩其首。麴义追公孙瓒到界桥,公孙瓒率军杀回马枪还击,双方大战,公孙瓒再次被打败,麴义军大胜。于是公孙瓒逃到蓟县(今北京大兴区),在县城东南另筑小城自守,与刘虞临近,渐渐结下仇恨。袁绍派部将崔巨业率军攻打公孙瓒的故安,打不赢,在引军南归时,在巨马水被公孙瓒大军追上,双方大战,崔巨业大败,七八千人阵亡。公孙瓒想乘胜追击,却又在龙凑被袁绍打败,双方战成均势。 初平四年,刘虞认为公孙瓒穷兵赎武和袁绍连年的作战是对百姓严重的迫害,故而想要节制公孙瓒的行为。然而公孙瓒闻此事却大怒,继而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如此暴行更是加深了和刘虞之间的矛盾。最终刘虞为了阻止公孙瓒的恶行,决定率兵十万攻打公孙瓒。当时,公孙瓒的部曲放散在外,仓卒欲从东城逃走,刘虞的士兵不习战,又下军令不准骚扰百姓,不许损害民居,导致久攻不下。公孙瓒于是招募精兵数百人,顺着风势放火,趁势杀入刘虞兵营,刘虞大败。刘虞与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县(今北京延庆东)。公孙瓒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刘虞及其妻子儿女回到蓟县。此时董卓已死,献帝派使者段训给刘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统六州,升迁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公孙瓒诬陷刘虞与袁绍谋取称帝,胁迫段训斩刘虞及其妻子儿女于蓟市。公孙瓒将刘虞的首级送到京师,被刘虞的旧部下尾敦在路上劫走并安葬。公孙瓒杀了刘虞之后,得到了整个幽州,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袁绍与公孙瓒交战数年后,建安四年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相救公孙瓒。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公孙瓒就从城内出战。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将计就计,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内坚守。袁绍于是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引火**。而公孙瓒的首级,则被袁绍送到了曹操所在的许都。 因为公孙瓒已死,建安五年,刘备军队士气低落,兵少将寡,曹操兵多将广,又得公孙瓒首级,军队士气大增,刘备大战曹操,双方激战,大败而归,刘备单身逃出,狼狈不堪,只好投奔袁绍,刘备见袁绍后说:“虽公孙瓒已死,但公孙瓒并非明主,掠夺百姓、骄矜无道、出手歹毒,睚眦必报,今只好投奔主公。”袁绍说:“刘玄德乃皇室宗亲,能迷途知返,报效朝庭,乃汉室之幸,就留在军中任将军,为国效力吧!”就这样,刘备投靠了袁绍。 第四章兄长去世,赵云请辞,后投靠刘备。 赵云投奔公孙瓒那年,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也前来投奔公孙瓒。刘备对赵云非常亲热,常给以帮助。赵云亦视刘备为长者,为知己,有心相依。经过几年的奔波和反复观察,赵云对公孙瓒的表现明显感到不满意,感到他胸无大志,不识大体,只顾自己,不是可以依靠的主人,便寻机离去。不久,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回家,刘备知道赵云不会再回来了,因此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赵云对刘备告辞时说:“我终不会背叛你对我的恩德。”建安五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到邺城见到刘备,刘备对赵云说了兄弟之情的话、朋友之情的话,与赵云同床眠卧。刘备秘密派谴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的部曲,而此事袁绍并不知情。于是赵云就此投靠刘备,刘备、关羽、张飞和赵云常以兄弟相称,情同手足。建安六年,刘备率军舍弃袁绍,日夜兼程行军,投奔荆州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见,司马徽说:“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号称卧龙的诸葛亮还有号称凤雏的庞统。”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叫徐庶引诸葛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刘备问赵云此事应如何做?赵云说:“主公必须带关羽、张飞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以后再请庞统来相助,我带军留守新野。”刘备说:“好,新野就有劳赵云兄了。”赵云说:“主公带关羽、张飞前去。”刘备说:“好。”刘备带关羽、张飞三顾茅庐,终于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说:“自董卓擅政以来,各地豪杰并起,占据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是汉室宗亲,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此三分天下之计,刘备很快釆纳了。后世称此计为《隆中对》。刘备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曹军死伤很多,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这三国是东吴、蜀汉、北魏。 第五章赵云单骑救幼主。 建安七年,刘表企图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契机,袭取许都,乃派遣刘备领军出击,刘备于是发兵北伐,一直打到叶县,已接近许昌,严重威胁中原安全,曹操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线后撤,选择博望与曹军对峙。对峙过程中,某日,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惇交战,并故意败退,而后又烧毁自军营寨。种种迹象使夏侯惇误判刘备无力再战,决定追击,李典劝谏,夏侯惇认为是李典判断有误,故与于禁追击。然而,当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刘备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夏侯惇应对不及,遭伏兵攻击。困难时刻,李典指挥自军人马前往接应,救出了夏侯惇。而刘备由于兵力太少,也选择了退军。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赵云于战斗中大战夏侯兰,并且成功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于是向刘备求情,免夏侯兰一死。而夏侯兰又明于法律,刘备任用夏侯兰为军正。赵云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免除结党营私之嫌,由此可以看出赵云谨慎、明智的处事态度。刘备在荆州数年,自觉老之将至而功业未建,遂有“髀肉之叹”。刘备向刘表提出趁曹操进攻乌桓时偷袭许都的建议,刘表没有采纳。 刘备大战曹操八年,于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表次子刘琮先举州投降,然后才派人通知驻守樊城的刘备,刘备无力抵抗曹操,不战而走,路过襄阳时,城中十余万百姓自发跟随刘备,致使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曹操派遣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仅用了一天一夜,就在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而长板桥上,张飞凭借其粗中带细的性格,据水断桥,露出愤怒的眼神,横握长矛,大声吼道:“我是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军无一人敢前进,刘备势力集团才因此得免于难。危急之下,刘备丢下妻子和孩子,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逃跑,混乱中不见了赵云,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当时,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而去,因此对刘备说:“赵云必定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直接用手戟打过去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果然,赵云向北冲入曹军中,斩杀曹兵曹将,冲向甘夫人,到达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冲杀出曹军,三人都平安回到刘备身边。但长阪之战,刘备丢失全部辎重和本部兵马,两个女儿被曹纯活捉。此战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第六章赵云率军交战,胜利,故称常胜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樊氏,有倾国的美貌,赵范想将她许配给赵云。但是赵云不同意,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藉机逃走,而赵云则毫无牵涉。 建安十四年,刘备在平定荆州南部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刘备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而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管理军事事务。此时孙夫人放纵骄横,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刘备知道这消息之后,认为赵云为人严肃、稳重,一定能加以整顿,因此特命赵云掌管内事。孙权获知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孙夫人趁机将刘禅也一并带走,幸亏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 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势力,并召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诸葛亮与赵云、张飞等率军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在攻克江州后,兵分两路,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犍为等郡。至次年于成都南面,完成对刘璋的包围。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当即便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进攻汉中,汉中守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斩。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赵云于是授予黄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黄忠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了营寨,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与敌人交手,曹操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双方厮杀。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曹军散而复合,赵云突围而出并退入汉军的营寨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内。此时曹军已追至汉军的营寨前,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操大军杀到,便要闭门拒守。赵云进入大营之后,却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汉军偃旗息鼓。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去。此时赵云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又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建安二十四年末,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都,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同时曹操派遣徐晃、赵俨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过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于是扬言将进攻围头,却秘密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关羽在堑壕前围有十重鹿角,徐晃追击关羽,二人都进入关羽对樊城的包围圈,包围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杀死,关羽于是撤围退走,然而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关羽素来善待士卒,但对士大夫们却很骄横。糜芳、士仁素来厌恶关羽的轻慢态度。当关羽领兵出征时,糜芳、士仁两处负责供应粮草军需,两人不悉心救助关羽。关羽放出话,说:“回去之后,就惩治他们!”糜芳、士仁听闻后,都恐惧不安。孙权听闻后,就暗中派人去诱降糜芳、士仁。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的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 此时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回师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允许在城中各种游览,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有人亲手写信托他带走,作为平安的证明。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同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关羽在北伐之前,曾经梦到猪在啮咬自己的脚,自知不祥,对关平说自己今年可能会遭遇噩运而回不到江陵了。到了年末,关羽果然被吴将吕蒙部所杀。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 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清朝雍正三年,朝廷颁令,以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进行春秋两祀。从此,关羽成为国家祭祀的主神,达到了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的地位。民间所供奉的“关公”又被台湾信徒称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在东南亚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国家,甚至美国、英国的华人区域,关公的信仰也都相当盛行,华侨在国外从商者很多,因此对于作为武财神的关公也多加崇祀。道教将关羽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释教对关云长的信仰只是限于供奉,并无祈祷、赞颂以及供奉仪轨,而在藏传佛教中,有多位大师著有供赞仪轨,如章嘉大师、土观大师以及这世大宝法王、亚青寺阿秋仁波切等。多识仁波切也曾著有关云长简略供赞。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杀害关羽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魏国之后,东吴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夺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魏国,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留赵云都督江州。 曹丕篡汉后,东汉灭亡,汉朝享国四百零七年。三国鼎立,已成天下大势所趋,这三国之战,谁能统一天下,统一全国,已尽在世人的纷纷议论中。赵云经历数战而胜利而归,因此蜀汉军队又叫他:“常胜将军。” 第七章诸葛亮出兵北伐,赵云领军参战。 章武元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因为张飞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经常鞭打健儿,但之后还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果然,张飞临出兵前,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谋杀,并将张飞的首级带去投奔孙权,张飞军营都督送表给刘备,刘备听闻后不由得叹道:“噫!张飞死矣。”孙权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章武二年,刘备东征大军与东吴大军交战,双方死伤多,刘备东征大军最终败于夷陵,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赵云进军至永安,而东吴军队已退。章武三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刘备病逝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建兴元年,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赵云见到丞相诸葛亮,赵云说:“丞相,近来身体可好?”诸葛亮说:“赵云兄,身体好的,但顽疾难治。”赵云说:“丞相,要保重身体,书写得怎么样了?”诸葛亮说:“兵书写得差不多了,《马前课》还在写,赵云兄。”赵云说:“丞相,多写几部书,传至后世,人民可以学习,又能青名留史。”诸葛亮说:“好的,我尽其所能,只是公务繁忙,写不了多少。”诸葛亮又说:“赵云兄,我和后主商量了,你为五虎上将之一。”赵云说:“谢丞相,谢皇上。”赵云和诸葛亮聊了许久,才离开回赵府。 建兴五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随诸葛亮转驻汉中。次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赵云领军参战,赵云、邓芝受令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国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阻挡,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但赵云及时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的损失。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而在祁山战场,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国将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云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第八章赵云病逝,中国奉赵云为赵圣帝君。 建兴七年,赵云病逝。景耀四年,刘禅下诏说:“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就这样,赵云被追谥为顺平候。 由于蜀汉初期少给谥号,刘备在位时只有法正有谥号,刘禅时也仅有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位丞相,庞臣陈祗以及由魏国投诚的夏候霸等人有谥号,后来,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庞统和赵云都被追谥,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誉。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桂阳城西南面有一座山名叫芙蓉峰,据传赵云曾经在山上屯兵,石壁上曾有唐代摩崖石刻,上面写着“赵云屯兵处”,唐宋时期,山上还建有“赵侯祠”。赵侯祠又叫护英祠,经历朝代更迭,赵侯祠屡被破坏,又屡屡修葺,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原城关镇街道居委会在芙蓉峰开辟社队企业石灰窑、砂石场,将赵侯祠及石刻炸毁,只有碑记石刻、碑文、谒诗等流传下来,碑记石刻叫《汉顺平侯赵将军庙碑记》,被收藏在蒙泉亭内。诗为顺平熊虎将,遗垒至今传。界憾潇湘水,人思战伐年。却婚轻国色,携胆镇蛮天。祠树闻啼鸟,还疑拜杜鹃。大邑县城北有一静惠山,山顶有一望羌台,相传赵云曾驻军在此,并筑一土城用以防羌。赵云去世后,蜀汉后主刘禅就将赵云葬于此处,并建有赵云墓祠。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赵云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银屏山麓。在大邑县城东一公里银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二点五米、宽一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匾文“永烈千秋”。因赵云曾在大邑戍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银屏山麓。河北正定:赵云庙。一千九百九十六年,正定县人民**斥巨资将旧庙拆建重修,对外开放。重修之庙占地二十余亩,造型古朴,气势宏伟,其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顺平侯殿。主殿鱼贯中轴,左右配殿翼辅两侧,整个布局开阔大方,整齐匀称。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树木点缀其中,由为肃穆典雅。现展出之赵云故里碑,赵云饮马槽,均为庙内原存遗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为正定出土文物。其余木牛流马,红崖天书等无不与三国故事有关者。赵云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与世界文明之隆兴寺、容国府毗邻。景点聊缀,相得益彰。为弘扬民族文化,重现赵子龙雄姿,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一千九百九十七年四月十三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十二亩,总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新庙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连成一片、相得益彰。赵云庙的落成开放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全国各地关于赵云的庙宇很多,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四川黎州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台湾台南县佳里镇子良里子龙庙等等不胜枚举,其中台湾人民还将赵云奉为赵圣帝君。 景耀五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 景耀六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魏军五路伐蜀,等到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时,刘禅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张翼与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蜀将傅佥格斗至死,而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见关口已经攻下,于是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不作回应,钟会久攻不下,于是商议,准备撤还。而此时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 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田续杀害。 癸未四年,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伐蜀。蜀汉灭亡后,心狠手辣的庞会屠灭了关羽家族。庞德是因为拒绝投降而被杀,关羽家族是在投降之后遭到了覆灭。 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公元二百六十六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西晋大战东吴数年,公元二百八十年,东吴被灭,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西晋实现统一。晋朝又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之后是东晋。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