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我还在想着》 名利乃身外之物 名利乃身外之物,身不带来,死不带去。这种类似的话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太多,但是,真的可以做到吗?我想,我目前是做不到的。 现在发微博、发朋友圈、发QQ空间,大家真的不是图那些个赞,那些个评论留言吗?真的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吗?反正,我目前不是的。我发了一个说说,我的却就是想让别人更了解我,让他们更关注我,不要忘了我的存在,时不时去刷个存在感。发表一个短文,一个想法,我也就是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我,所以,我图的就是名利。 于我而言想要淡泊名利太难了,我想要很多人可以知道这个世界上也有我的存在,我不想只活在只有我自己、我的家人、朋友这个小小的圈子里,我想获得别人对我的高评价与好感度,所以,追求“名”,我认为只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只是一个人想要获得别人认同感的追求,我不否认追求“名”会带来负面影响,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过于追求名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让更多人认同你自己,你或许会有时会忽略自己真实的感受,去处处费力讨好取悦他人,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过于追求名会让你不敢自信,要是没有人赞同你的观点你就会极度失落,不断质疑你的观点,然后不断自责;过于追求名,你或许会为了迎合大众而放弃或者伤害自己的喜好,让自己的喜好异化。 我知道,这些影响有多么可怕,但是,我觉得,以我目前的思想境界是无法摆脱名的诱惑,甚至或许,大多人都可能和我一样,要不然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人的名誉权呢? 对于利,我想简单的把它理解为物质财富。追逐利益,或许是人类的本能吧。物质财富,可以改善人的物质生活,也有利于精神生活的丰富。这样,我要怎么想,才能不逐利呢?这是人的合理欲望啊,我怎么能把它灭掉呢。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罢了。 人们总觉得,做事要纯粹,不能够太功利了,我也这样想,但是想要做到真的很难,我问过很多人,你爱学习吗?大部分都回答我:不喜欢。这是挺典型的一个事实吧。谁不知道纯粹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会事半功倍,同时也能愉悦自己呢?我也知道啊,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真的会去从事我们不喜欢的、没有感觉的事啊,没有选择的。如果大家觉得不要为了找工作、搞学历而去单纯的学习,我想,接受学校教育的人一定不会比现在多。 我很赞同淡泊名利这种品格,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视钱财为粪土,把名利当做浮云。但是我并不觉得应该批判追逐名利的人,淡泊名利的人是高尚,但是追名逐利的人也并不低端,这是人的合理需求罢了。 我想,也许有一天,在经过了很多事情之后,我们,都可能做到淡泊名利,但是那是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想到的会更加深,更加广。我们或许真的没有这个必要,去苛求年轻人得淡泊名利,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些道理得让他们自己亲自经历。 演戏 我最怕你们把上课只当成演戏,演给老师看,演给你自己看,然后你越来越投入,表演很精彩,谢幕时一穷二白”这是一位老师上课时说的,我觉得简直归纳了我的上课态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渐渐的拿“生活需要仪式感”作为敷衍,只注重形式,上课,只要我存在于课堂就行了,只要我没玩手机就行了,有时好像拿起手机也没啥问题,万一我现在不点开手机错过了一个亿咋办????所以,我欺骗我自己,又是有好好听课的一天呢,但实际上,我真的得到了什么呢?我什么也没有。 我其实只在学习上演戏吗?不不不,不是的,生活,甚至爱好。爱好,本来是反映自己个性的,但是发现自己的爱好不那么够格后,我就开始掩饰,用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来掩饰,软件的书架上两百多本书,我还分了个类,文学、心理、哲学、法律…… ,真的,挺可笑的。真正看过的有几本呢?我只得苦涩一笑。其实不喜欢那种漫威啊,但为了显得格调高,就自己骗自己很喜欢。也许,有一天我都不认识我自己了,带的面具太多了,面具也许戴太久就取不下来了。 我之前只要一想到高考,心中就开始刺痛,我不懂,明明我睡的那么晚起的那么在学的那么用力,我为什么就考成了这样,为什么呢,我在问我这个问题,别人也在问我,我只好故作轻松,对所有问我的人包括我自己,我的成绩起伏平时就挺大的,高考考的低也正常。就这样安慰自己,但是还是会很无奈,会很失落,那么我想,我现在大约要找到答案了,我表演的太投入了,我都当成真的了,但是谢幕时却发现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高考成绩这样告诉我。 演戏,演戏,演戏。把角色塑造的再好又如何,终究没有走心啊,又妄图得到些什么呢?后来,我慢慢告诉我自己,不要再演戏了,不要再欺骗自己了,太愚蠢了,但是可悲的发现,表演已经有些固化了,我已经习惯了。 我不知道是否还有想我这种情况的人,如果没有,那挺好,如果有,也别担心,毕竟,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希望咱们都可以做真实的自己,走心的对待每一件事,不要表演给自己看,自己需要真实的认识自己,也许会有些不堪,但是,这样以后,或许才会获得理想中的自己。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春暖花开,面朝大海。 世界,晚安。 失真 今日有幸聆听了杨教授的《近代国人的军阀认知与形象塑造》,在此之前,我并未很关注军阀的形象,历史教科书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我们只对此保留了一个基本印象,就是坏。仅此而已,未多加关注。为何没有关注呢?挺简单,于我而言,这是考点吗?不是。那就对了。 我渐渐的发现,随着一些历史的研究,有一部分历史变得模糊了,不确定了。遇见这种情况时,我总在想,一直去研究,把历史变得模棱两可,我会不敢相信历史的,我会连什么都不敢相信的,那是一个很悲哀的事,假使你慢慢发现以前了解的历史出现了偏差,你会感到很恐慌,没有历史,就没有根啊,所以我就想着,不要再去研究了,大家都已经认同了呀,大家都是坚定了的呀,为什么要去动摇根基呢? 但是转念一想,历史研究本身就是为了更加了解过去,了解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更加了解人类自身,如果确实有偏差,并且被我们发现了,那就证明我们离真相又近了一步,离我们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啊。比既定的事实与认同被挑战,也许还有更为悲哀的事,就是一个人连真相都不敢看,不敢接受,宁愿相信一些谎言,宁愿固守不正确的假象,这可能更加恐怖吧。 有时我又在想,如果真相并不符合大多人的利益,并不会带来任何益处,我们还要接受它吗?我们可以自欺欺人、无忧无虑、懵懵懂懂的活着,也可以选择去揭开真相,痛苦的活,那么,在有选择的时候,究竟改如何选择呢?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