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苏维埃的铁拳》 历程 列宁曾经说:“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正是如此,“它在工人解放的斗争史中是万古长存的。” 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1903年一个新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了。布尔什维克党是列宁同志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用俄语来翻译的话。就是多数派的意思。该党建立之后。就与孟什维克党决裂了。 孟什维克党和布尔什维克正好相反。孟什维克在俄语中的意思是少数派。 作为新的政党成立过程非常曲折。 回顾历史。 在1848年,革命风暴席卷欧洲的时候。 各国工人成为革命的先锋,奋起抵抗,但最终却都以失败而告终,自此欧洲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及至60年代,工人运动才再次旺盛起来,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市场已趋于形成,资本主义力量强大,各国工人力量薄弱,随着剥削等加重,工人运动也要求进行国际联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因革命失败而失去信心,而是对革命充满信心。 他们利用美国的《纽约每月论坛报》和其他报刊,就当时的国际重大事件发表了许多政论文章,抨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和殖民主义罪恶。并且他们为了迎接新的革命**的到来,还做了各方面的组织准备。 他们在英国先进工人中积极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争取了职工工会活动家和宪章派左翼领导人哈尼、琼斯等人,通过他们去影响广大的英国工人群众。 他们特别注意培养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骨干,想方设法同各地的革命老战士建立联系,把原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埃卡留斯、列斯约以及威廉·李卜克内西等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教育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革命理论,掌握战斗武器,迎接必将到来的新的革命**。 人民的斗争 在十七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欧和北美各国都已得到很大发展。 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反封建的人民革命运动,它们同中欧和东欧被压迫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汇成了广泛的民族民主运动。 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工人组织也陆续建立,并开展了有组织的活动和罢工斗争。 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愿望日益增强,国际上一系列的重大革命事件也要求各国无产阶级加强支援和团结战斗,支持被压迫民族斗争的统一行动。 直接促成第一国际诞生的重大事件是1863年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统治的民族起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波兰的独立将是对沙皇、反动势力的沉重打击,也是欧洲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重要条件。 他们动员全欧无产阶级全力支援波兰的革命运动。当时沙皇出动了十倍于波兰起义者的军队,对起义进行血腥的镇压,这激起了欧洲无产阶级和民主派的愤怒。 1863年11月10日英国工人会议通过致法国工人的《呼吁书》,呼吁团结起来共同战斗,并建议召开有各国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 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圣马丁堂召开了盛大的国际性会议,再次讨论声援波兰人民共和国国际工人联合斗争的问题。 马克思出席了大会,并正确估计到他和恩格斯的国际无产阶级团结和建立国际无产阶级战斗组织的愿望已有可能实现。 因此他积极参加并引导。大会通过法国工人的倡仪,决定成立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并选出一个由英、法、德、意等国工人代表组成的临时中央委员会。 马克思作为德国工人代表被选入中央委员会,担任德通社书记。在临时中央委员会的1864年10月11日的会议上,这个组织正式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从此诞生了第一国际,它是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的战斗组织。 第一国际成立 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 自从第一国际成立,欧洲的工人运动如虎添翼,比以前更为蓬勃地发展起来。 但是在国际内部存在着分歧,时常出现争执,诸多派别各执己意,互不相让。 当时法国的蒲鲁东主义最为厉害。那时,国际巴黎各支部几乎全由蒲鲁东主义者把持,托伦就是那时的首要人物。 他们在国际会议上诋毁马克思拟定的宣言与章程,反对革命,反对罢工,反对解放妇女,甚至对民族独立也持有异议。但它却难以服人,大部分代表摒弃他们,最终认为宣言才是国际的正确道路。 第一国际最主要的任务是制定国际的纲领和章程,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九人起草委员会。 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对国际的目的和任务存在着根本不同的看法,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起草委员会决定把起草任务交给马克思。 成立一年后又在洛桑召开了代表DH,在会上蒲鲁东派的代表又出面反对制定的纲领。 但因为他的错误百出,大部分人认为:“工人的社会解放与其政治解放不可分割。”这便给蒲鲁东派当头一棒。 在这次大会上争执最为激烈的还是怎样看待所有制问题。蒲鲁东派的头目托伦曾说:“我们的公式便是:土地归农民,贷款给工人。”他狂妄地说工人是“自由的拥护者,因而也便是私有制的拥护者”。 并且他们执意要大会对此作出决议。 由于争论相当激烈,因此未能作出定论。 一年后在布鲁塞尔议论此事时,因当时第一国际到了鼎盛之时,而蒲鲁东派在国际中已大不如前,因此大会最终通过了公有制的决议。 理想化 马克思及其支持者,要求把国际建设成一个团结、教育、组织和领导欧美无产阶级进行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工具,认为国际的纲领必须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但是纲领又必须能够被当时不同水平的工人运动所接受。马克思用“实质上坚决,形式上温和”的办法,即没有用“共产主义”、“共产党”一类的字眼,而是通过回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来阐明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道路,把《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思想包括进第一国际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中。 马克思名义上只是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实际上领导了第一国际的全部日常工作。 当国际在海牙开会的时候,处境就很艰难了。自巴黎公社遭到镇压后,欧洲各国**都迁怒于国际。即便是那“拯救人类灵魂”的罗马教皇,也直言国际为“神的死敌”,呼唤众教徒反对国际,还扬言要绞死国际会员。在欧洲大陆上,国际已经步履维艰。鉴于这种情况,恩格斯在大会上提出,将总委员会驻地迁往美国,并得到通过,迁于美国纽约。 第一国际的根基在欧洲,它是在欧洲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自迁往美国后,其活动也终止了。最终于1876年解散。 第一国际自成立之日起,大展雄威,援助了各国工人获得多次罢工胜利。在内部先后将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击败,且培育出很多工人领袖,并且日趋老练,更使马克思主义学说深入人心。这便为日后各国建立工人政党创下条件。第一国际虽是自行解散,却已然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卓越业绩。 工人国际的兴衰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同各种各样的机会主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首先,是同蒲鲁东的无**主义者作斗争。蒲鲁东主义是法国人蒲鲁东创立的,他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却主张保存小私有制,希望成立供销合作社和交换银行来革除资本主义的弊病。 这就是之前所说到的阻碍,但阻碍最终使工人运动不断成熟且壮大。 1866年9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一国际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主义者驳斥了蒲鲁东主义者的种种错误观点,取得了初步胜利。 1867年9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蒲鲁东主义者又卷土重来,公开打出了维护私有制的旗号,顽固地坚持土地个人所有,反对工人参加政治斗争。 辩论中马克思主义者取得了胜利,大会重申工人的解放与政治解放不可分割,一切交通运输工具应国有化等.1869年9月,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举行。 在会上,马克思主义者彻底击败了蒲鲁东主义。大会明确指出:矿山,土地和交通工具都归社会公有。 布鲁塞尔大会彻底战胜蒲鲁东主义,标志着“国际”前期活动的结束。 但这时,又一个无**主义派别出来了,其领袖就是俄国的巴枯宁。 他主张废除国家,不要政党和**,一个人应享受无限制的自由等,这里也就是无**主义。 1869年,第一国际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巴枯宁分子用恶劣的手段伪造代表证件,妄图夺取多数选票,迫使马克思领导的总委员会辞职,并把总委员会搬到他们控制的日内瓦去,马克思,恩格斯揭穿了他们的阴谋,巴枯宁的企图破产了。 巴塞尔大会后,巴枯宁分子变本加厉,大搞宗派分裂活动。 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两份文件,发到各支部,系统地揭露他们的罪行。1872年,第一国际在荷兰海牙举行第五次代表大会。大会对巴枯宁分子的分裂进行了总清算,决定把巴枯宁和他的亲信开除出国际。鉴于巴黎公社失败后第一国际在欧洲的困难处境,大会决定将总部从伦敦迁往纽约。 第一国际迁往美国后,基本上失去了和欧洲各支部的联系,作为国际工人运动领导中心的作用也日益消失,其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1876年在费城举行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第一国际宣布解散。 第一国际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领导下,团结了各国工人阶级队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干部,也使之工人运动更加有经验。 浦东鲁派与巴枯宁(1) 自从蒲鲁东主义在国际上遭失败以后,又出现了巴枯宁主义。 与蒲鲁东主义不同的是:它仇视工人运动,并且图谋不轨。他的主要领导者——巴枯宁出身于俄国贵族世家,年轻时也曾崇尚民主,甚是向往“自由、平等、博爱”。 1847年时,他在巴黎演说,直言责骂沙皇专制,因此被逐出国境。1848年投身于革命,成为当时的领导者之一。 但遭失败而坐牢后,其革命意志也随之而毁,转而投向沙皇。 1864年第一国际建立后骗得马克思的信任,借此加入国际。 进而组织了所谓的“和平与自由同盟”破坏第一国际的性质,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断与其斗争,才使其“退出斗争舞台”。 但在第二年又跑到意大利去参加了一次暴动。失败以后才到瑞士隐居,两年后,因重病不治。就,,去世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