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明之皇》 一、大明将亡 春季已至,但被狼烟肆虐的紫禁城,没有半点春的气息。 “若吾当政,必杀尽天下权奸”朱由检睁开了眼,这不仅是朱由检的声音,更是黄明的声音。 黄明,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意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个月了,还成为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崇祯),依靠前世经学,斗倒了魏忠贤。 但此时的大明朝也是摇摇欲坠。 自己这位崇祯皇帝才刚刚过了而立之年,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但偏偏对于自己这个帝王而言,却要走向穷途末路,带着自己的江山一起埋葬于煤山之上! 关外铁骑肆虐,关内战火连天。 庙堂之上党挣不断,江湖绕绕群雄纷争。 不甘心! 不甘心,如此大好河山,拱手相让。 “陛下” 自天启帝驾崩,这位俏丽女子一直深处宫中。虽说是深处宫中,也能感觉到末日来临的恐慌。 “嫂嫂” “为何不在宫中休息”。 琼鼻樱唇,纤腰楚楚,盈盈可握,谷峰丰腴而肤白如雪,还不过二八芳龄的她依旧还保持着少女时的青涩与娇羞。如此俏丽女子却蛾眉紧蹙,神色凄凉。黄明心中也不由得陡生怜惜之情。 “陛下不必忧虑,只要陛下好好的,大明就国泰民安。” “北京城守不住,还可以去南京,南京城守不住,还能去杭州。” 这是她内心的想法,她这样劝慰着崇祯,也劝慰着自己。 她也知道,导致大明无力回天的不是他,而是自己深爱的丈夫。 乌云密布下的紫禁城,红墙绿瓦犹如夕阳下的一道残血,昏暗的汉白玉柱与皲裂而不复光泽的金砖无不体现着大明王朝的没落。 “嫂嫂,回去吧。朕,还要处理国事” “是,臣妾告退” 二、文臣人人可杀 “王承恩,现在是几月几日?” 在黄明身旁伺候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被朱由检这么一问,连忙回答。 “回陛下,如今是大明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七日” 不多不少,还有一个月,大明还有一个月。 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分一厘也不能丢弃。 一个月,足够了。 “王承恩,召百官上朝。” “遵旨” 宣政殿内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众位爱卿,国步维艰,江河日下,李自成大军已突破宁武关,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 百官们面面相觑,没人敢上前来回答朱由检的问题,整个殿堂内却是鸦雀无声! 崇祯不渴求于谦再生,只希望有一人明白这位帝王内心的孤独。 兵部尚书张贤站了出来,“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爱卿已想到退敌良策?” “陛下,臣前不久于京幾听孩童相传,北边一个明,南边一个明。龙升入南明,方可享百年。” “陛下,臣,建议南迁,只有南迁,才能保证我大明无恙。” “陛下,北疆连年战乱,不可留,臣也建议南迁” “臣附议” “臣附议” 。。。。。。 巍巍诸公,禄禄明臣,无一骨节。 东林人人可骂,文臣人人可杀。 “祖宗留下来的土地,一分一厘也不能留给他人,再有议南迁者,斩。” 百官顿时跪下,腿脚也不经发抖。 三、调兵入京 “王承恩,这是朕拟给吴三桂,左良玉,南京兵马司的密旨!让他们即刻率麾下精锐赶赴京师勤王!” 王承恩听此不由得赶到大为惊骇,吴三桂守辽东,左良玉镇武昌,还有南京,若调兵入京,天下必将大乱。 于是,王承恩不由得跪下道:“陛下,不可啊,若调三地兵马,大明将万劫不复,陛下,三思啊!” “承恩传旨吧,朕,自有打算。” “陛下...” 看到崇祯坚毅而又凄凉的眼神,王承恩内心也是无比辛酸。 “诺,老奴,遵旨。” 吴三桂府中。 “哼,这个草包,居然想让调兵过去送死” “刘参军,起信回复,关宁军因抗击清军而兵困马乏,实在是无力勤王,望陛下恕罪。” 左良玉,南京,也在数日之间回复无力勤王。 “混账,”崇祯大骂,“国家危难之际,居然还如此悖逆” 不肯发兵来救,其实是怕与李自成大军决战而损失了自己的实力,使得自己没了看家本钱。 山河破,国将亡。此时自己这个大明皇帝已经指挥不动这些军阀们了。 官员们已经不再跟朝廷一条心,都在做自己的打算。 难道,真的已经无力回天了吗! 南迁?将大好河山拱手相让? 不,一定还有办法,我大明决不会亡! 还有一人,周遇吉。 宁武关失陷后,周遇吉撤入太原,手上还有兵勇三万。 忠诚。历史上的周遇吉就是为保山西,为保大明而殉国,忠心不二。 周遇吉,最后的希望。 “承恩,调周遇吉入京” 四、锦衣卫 三日后,周遇吉率兵抵达京师,加上京师常备军和新募兵勇已有十二万人,足以一战。 危机也在一步步靠近,国库空虚。 老话说的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一文钱难倒天下好汉,更何况,这数十万将士,一天到开支都要十余万两白银。 朝堂上,崇祯不由得叹气,以近乎恳求的语气问道:“国库空虚,诸位爱卿皆是我大明之忠良,可否捐出家私以供京师之用,保我大明江山?” 崇祯这话一出,这些官员们都不由得埋下了头,他们没想到陛下又找自己要银子。 但在他们看来,现在大明已经没有任何图存的希望,没必要白白浪费了自己为官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攒下的钱财。 朝堂上一片寂静。 “魏爱卿,你是内阁首辅,自当为群臣之典范,可否向朝廷捐赠些许。” 陛下可是难为臣了,臣一曰无田,二曰无人,存银也不过五十余两,也不过是历年做官所得,本想靠此赡养患病的老母,抚育小儿,如今既然国运维艰,臣愿拿出全部家资以资国用!” “哦,爱卿,家中当真之有五十两?” “臣,万万不敢欺骗陛下,陛下不信,可到微臣家中搜寻,若得余财,臣必自裁,以慰欺君之罪。” “青龙!” 青龙,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者,皇家亲军。法理之内,执行国法,法理之外,排除异己。 “呲”,一道血光溅出。 霎时,魏藻德的脑袋滚落在大殿之上,鲜血泉涌,瞪大的瞳孔似乎还透露着不可思议的神色。 “诸位爱卿,魏卿家的话,大家可都是听到了,朕,只是在完成他的心愿。” 群臣被吓得都呆矗在原地。 更有甚者两眼空洞,浑身发抖,晕了过去。 锦衣卫一杀,违旨抗命,二杀干政弄权,三杀贪赃枉法,四杀通敌叛国,五杀同袍相残。 望诸君谨记,退朝吧。 五、备战 “青龙,即刻率锦衣卫暗中窥探城内各大世家,若有异动,斩立决” 魏藻德,崇祯只当他是一只蝼蚁,可怕的是他背后的世家大族。 千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这个时候,世家再捣乱,可是无力回天。 “承恩,查抄魏藻德家产多少?” “回禀陛下,白银三百七十八万两,田产,房宅,店铺,名器还在统计”。 “畜牲”崇祯怒骂 大明一年的收支也才三百万两,魏藻德居然富可敌国。 “拿出一百万两犒军,剩下的全拿出来购买粮草” “周遇吉,朕即刻拜你为中央将军,太子少保,京师十万军就交于你了,你就是朕的于谦” 于谦何人?民族英雄,于谦之后再无于谦。 得到这般夸奖,周遇吉感激涕零,“臣,必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从二月到三月,崇祯不断忙碌着,大到粮食储备,军队训练,小到城内治安,修补城墙,崇祯毫不松懈。在这半个月里,他没有休息,没有假期。因为他明白,现在他在和时间赛跑,多争取一点时间,多做一点事情,胜利的把握就大一分。 从最初的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崇祯在将士们心中树立了形象。不止崇祯相信,他们也开始相信,此战,必胜! 到了三月,备战完成,京师防备初步建立。 李自成,来吧,朕,在北京等你! 六、兵临城下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 崇祯正带领将士巡查,突然,漫天尘土飞扬,紧接而来的是战马的嘶吼声和士兵们的叫喊声。 “终于来了吗?” 此时,李自成的情绪高涨到了顶点,一个月前,他攻下了号称明末三大关的宁武关,讯占太原,虎步西北。 他,感觉,整个天下,都已经被他收入囊中。 在李自成看来,这座富丽堂皇的京城即将迎来他的新主人。 攻城,就是个过场。 城内,仅仅只有刚被他击败的周遇吉残部,根本不可能组织像样的抵抗。 世家蠢蠢欲动,京师朝夕可破。 只要叫喊两声,城内的残军就会出来投降。 “京师必破,李氏必兴,功成名就,利在今秋” 城下敌军气势汹汹,城上崇祯却处之泰然,闲庭若步。 因为他清楚,来的是什么人,来干什么。 李闯,终于来了。 即刻,崇祯下达了总动员令。 黄景昉任内阁首辅,负责城内大军供给,若有差迟,立斩。 魏藻德死后,崇祯便很少用内阁,可如下,只能再次启用。 王承恩,暂领锦衣卫督察城内。 锦衣卫指挥使青龙,领军两万守崇文门,朝阳门。 锦衣卫副指挥使白虎,领军两万守阜城门。 锦衣卫武功虽然高,但领军打仗又是另外一回事。可如下,崇祯身边已是无人可用。 中央将军周遇吉,领军四万,守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 整个京师,打过仗的将军也只有周遇吉一人,崇祯很清楚,要想守住京师,就必须发挥周遇吉所有的能力。 朕,领军三万自守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另留一万军,分驻城内。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来吧,李自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七、不胜,就死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一平均就会原形毕露。 明军十二万,李闯二十余万。 看起来的二比一,但每门分配后,只有一万人,二十比一。 (九个门,只能问崇祯的太太太太太太爷爷朱棣为什么要修这么多门。) 这就是崇祯现在面临的形势,敌军十分强大,形势岌岌可危。 可,乱世出英雄。 城外,李闯的军旗飘扬,气势回荡,向城内的明军展示他们的军威。 十余年的奔波,终于回到了这里。这座富丽堂皇的都城里面有我要的一切,金钱,财宝,女人还有权力。 “杀!”李闯的军队如波涛一般向京师涌来。 周遇吉注视着下面的敌军,一个月前,自己败于敌手。今日,我必加倍奉还。 “死战!杀!” “将不顾军先退者,斩!” “军不顾将先退者,斩!” 这场战争中,弱者是无法生存的,只有最为坚强、刚毅的勇者才能活下去,夺取最终的胜利。 周遇吉就是这样的勇者。 “拼死一战,只在此时。”崇祯大喝道,李闯军也南门杀了过来。 这是一场不能败的战争,如果输了,自己必死无疑,大明也将亡于自己手中。 崇祯输不起,大明也输不起。 不胜,就死。 八、首战 李自成大军主营出战,闯兵驰骋争先,尘土飞扬,向安定门杀去。安定门,再无安定。 自信满满的李自成做梦也没想到,他居然会败,而且会败退的这么快。 周遇吉根据事势发现,如果真面交战,明军必败无疑,实力相差太多。要想战胜李自成,最好用伏击,而且必须在第一次战斗中,予以重创。 明军主力部队早在百年前就没了,这些世袭的兵士,多是老弱病残,更有的连枪都没摸过。最好的选择是随自己一起战斗的万余山西军。 一月前,被李自成打败,家园被毁,亲友丧世。 在所有京师守备军中,他们的求战欲望最强,复仇心理最重,战斗经验最丰富。 没过多久,远方道路上扬起了漫天灰尘,铁蹄声伴着马鸣声传来。 来了,终于来了!复仇的机会来了。 李自成率军飞奔,他已经看到了安定门,只要越过它,京师唾手可得。 天下,近在眼前。 不过,这里得不到天下,得到的只有死亡。 当李自成大军突入安定门时,大批明军士兵从李自成军中队出现,将李自成军的首尾切断。 围而歼之! 一瞬间,原本平静的安定门突然发出喊杀声。李自成军如同陷入地狱之中,他们疯狂的挥舞着长枪,却分不清是敌是友。 李自成被这突然的伏击打懵了,他很清楚,如果不赶紧冲出去,等待自己和数万大军的只有死亡! 九、初胜 李自成受伤,阵亡被俘约三万人,至此首战结束,李自成完败。 李自成不敢相信,征战一生,终于来到了这里。他似乎已经看到,这座宏伟的京师即将归为己有,开创新纪元的丰功伟业将从这里出发。都说万事开头难,可为什么,这一步,居然会这么难。 我不会输,更不会输在这里,输给这个昏君! 再来一次,我一定要攻下北京城。 李自成愤怒了,他失去了耐心,城中的蝼蚁,我没时间陪你们玩,我要登基。朕,将是这个天下新的主人。 李自成下达了总动员令,命令所有人马对京师九门同时发起进攻。 而他,李自成,将亲自率领人马,再次进攻安定门。 随着李自成一声令下,李自成军如洪水一般向京师涌来。但让他吃惊的是,眼前的京师是一块坚不可摧的石头。 城外李自成军准备进攻,可出人意料的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冲了出去,这个人就是大明天子,崇祯! 眼见崇祯率先冲锋,将士们纷纷跟随。崇祯舞动着长剑向李自成军杀去。 眼见皇帝率先冲锋,列阵的士兵纷纷发奋。 再看阜城门守卫者白虎,人如其名,十分彪悍。此刻,他忘了自己作为指挥官的身份,见到敌人出现,不顾一切,拿上绣春刀冲了过去。 众将士以万军不挡之势冲入李自成军中,左杀右砍,横冲直撞,搅的李自成大军混乱不堪。 李自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败的如此灿烈。他眼睁睁看着明军在自己阵中势如破竹,李自成挥舞着手中的长剑,想要稳住阵脚。无奈,军队已经开始四散奔逃,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李自成开始意识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是恐怖的,眼看大军溃败,李自成无奈下令全军撤退。 第一场博弈,李自成完败。 十、爱新觉罗 李自成吃了亏后,立刻调转马头,朝向白虎杀去。 白虎,人如其名,勇猛善战,锦衣卫的头号杀手。但,白虎的勇猛并不能改变被围攻的局势。李自成军越杀越多,攻势也是越来越猛。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守军脑海中盘旋———撤退。 但很快,他们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往哪里跑。 城外漫山遍野都是李自成军,肯定不能向外跑,那简直就是去送死。最好的选择,只有撤回城内。 但,自己是大明的卫士,皇上尚且浴血奋战,自己怎么能够逃回城内。 能够进入大明皇都的只有两种人,凯旋归来的胜利者,或者是为保家卫国,流血丹青的尸体。 众将士们调转马头,转向了激战正酣的战场。 人有时候必须得先有舍弃生命的觉悟,才能找到生路。置之死地而后生。 将士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挥舞着大刀向李自成军杀去,无不奋力死战,将士们士气大振,终于稳住了局面。 此时李自成面前,是一支近乎疯狂的明军,这些人手持长枪,喊打喊杀,大有不把李自成碎尸万段,誓不罢休的念头。 崇祯,原来我之前看错你了嘛! 从开始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狼狈不堪,对于李自成来说,这种颠覆三观的事情,他有些难以接受。 可自己是谁,是李自成,自从起兵反明以来,横扫西北,难逢敌手,在这里吃了大亏,自己拼死得到的一切,可能就不复存在。 他开始等,等一个人,他将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 爱新觉罗,清军,等他们入关。自己再以民族大义的旗帜,招兵买马,等明,清双疲惫。再以秋风扫落叶之形势横扫中原。 爱新觉罗,这盘棋,就等你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